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讲解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讲解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高一历史编写人;关松波审定:巩义三中高一历史组2009年6月学习目标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兴起和发展。

2理解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评价。

3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失败标志及失败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启示。

学习重点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学习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学习方法:采用提问法、图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知识链接1、导入新课利用鸦片战争后鸦片战争的影响,出示图片“抽大烟”“五口通商后的上海”,使学生感受近代社会变化,从而进入本课学习。

知识点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A级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________(2)外部原因:___________(3)直接原因:___________2、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_____________标志太平天国的兴起(2)____________标志天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3)定都_-__,1853年,标志着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政权。

3、太平天国运动的全盛(1)北伐概况:_________,北伐军北上,经两年奋战,全部牺牲。

失败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义:牵制大量清军兵力,为太平天国的--------创造了有利条件(2)西征:石达开指挥军队在___________大败湘军,在江西取得辉煌战果太平军取得了清朝的半壁江山,标志天平天国进入__________全盛时期B级、思考探究1、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你是如何理解的?2、太平天国运动是否就是鸦片战争引起的呢3、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突出反映的是近代中国哪一社会矛盾的激化A.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B.民族资本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人民大众的矛盾4、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的标志是A.金田起义B.洪秀全自称天王C.永安建制D.定都天京5、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是A.永安建制后B.北伐西征取得胜利后C.定都天京后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后知识点二:《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A级、知识导学1、目的:2、主要内容:(1)关于土地分配:废除-__________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_________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2)关于产品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______________3、评价(1)革命性:突出反映_____________的强烈愿望(2)空想性:绝对_______________思想,脱离实际,无法实现。

B级、思考探究6、如果你是生活在太平天国的农民,你对《天朝田亩制度》有何感想?《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有何不同?7.《天朝田亩制度》关于“分田”规定的实质是A.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B.贯彻平均主义的基本原则C.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D.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8.《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主要表现在A.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B.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C.绝对平均分配劳动产品D.禁止地主收租,承认耕者有其田9.《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性质,因为它规定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B.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C.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知识点三:天国悲剧A级知识导引1、天京变乱原因:————阶级局限性经过:________________影响:天平天国————————2、重建领导核心:起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指挥军事,任用__________-主持朝政3、《资政新篇》目的:-----天平天国主要内容:政治方面:向__________学习,以—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

经济方面:发展___________,奖励技术发明文教方面:开设-_____________-历史意义: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__________的方案。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5、太平天国的失败1864年,_______-陷落失败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级、思考探究10、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它的失败证明了什么问题?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当时农民战争的哪些新特征?精讲点拨:1、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有哪些?作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局限性:阶级、时代局限。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不能完成时代任务。

2、“天京变乱”这场内讧的出现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内讧是必然的。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运动,农民阶级掌权以后,由于没有先进的意识形态指导,政权迅速封建化,太平天国的将领不仅内部腐败,而且争权夺利。

自身阶级的局限性最终导致内讧的必然发生。

课堂小结:课堂反思:当堂检测:B级一、选择题1.《资政新篇》主要反映了A.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B.先进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C.挽救民族危亡,反帝爱国精神D.资产阶级要求参政的强烈意识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具有相一致的方面。

对此,正确的表述是A.体现了反封建精神B.反映了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C.具有资本主义色彩D.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3.太平天国运动的实质是A.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B.农民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C.反对封建制度的农民起义D.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封建斗争4.太平天国的下列诸项活动中,符合当时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是A.反对封建统治B.颁布农民革命纲领C.严惩外国侵略者D.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5.太平天国运动成为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主要是因为A.正式建立了农民阶级政权B.提出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革命纲领C.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6.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革命始于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C级7.某校学生在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了以下几组史料材料一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姐妹之群。

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洪秀全《原道醒世训》材料二逆贼洪秀全杨秀清称乱以来,于今五年矣。

荼毒生灵数百余万,蹂躏州县五千余里,所过之境,……一概抢掠罄尽,寸草不留。

……此其残忍惨酷,凡有血气者未有闻之而不憾者也。

……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

……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曾国藩《讨粤匪檄》材料三1862年,“借师助剿”前夕,英国在上海的舆论喉舌《华北捷报》载:“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只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他们所造成的损失真是无法计算的!他们所犯下的罪行真是罄竹难书的!”材料四1863年,英国传教士致函《香港日报》编辑说:“关于叛军(太平军)情况及叛军性格的可怕记述,早就使我急欲访问南京,亲自去观察一下这些记述究竟有多少真实性……南京城外商业兴旺。

古老的城垣里面,田地耕种良好,四乡也一样。

小麦、大麦、大豆均极富饶。

城内的居民生活显然较扬子江沿岸诸城优裕。

新的商店和优美的房屋正在建筑中。

居民一般衣着良好。

妇女们来来往往,从事于南方妇女所做的日常工作,老人们则带领孙儿玩耍。

我们到了任何地方都受到了尊敬和友好的接待。

”材料五1853年11月,地主文人汪士铎在其日记中记载了他与陈墟桥蔡村一村民的一段对话:汪问:“为何仇恨官长?是贪赃枉法吗?”村民答:“因为收钱粮。

”汪又问:“长毛(太平军)难道不收钱粮,为何不恨?”村民答:“长毛钱粮少,且不再交地主粮租。

”汪再问:“你耕种地主之田,为何不交钱粮?”村民答:“再交地主之钱粮,我如何能养活一家老小!”汪曰:“种人之田,交人之粮,古之理也,管你足与不足,不足可另谋生路。

”材料六洪秀全揭橥拜上帝教大旗后,就开始毁灭道观、寺庙、龙王庙、孔庙等等,就连孔孟圣贤书,也是“抛之不及以火烧,烧之不及以水浇。

读者斩,收者斩,买者卖者一同斩”……1853年定都南京礼仪繁盛之地后,洪秀全禁儒毁佛灭道查俗的态度越发激烈,规定只有太平天国编撰和“旨准颁行”的“真道书”才能在世上流通……其他所有书都在查禁之列。

──朱学勤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七南京我也是第一次来临……现在一进仪凤门,但见一片荒芜,直到鼓楼,好象是一条马路,此刻马路上遍生青草。

至于马路两傍(旁),全无房舍,难得有几处,有住居近处的,筑几间茅舍,种几垄菜地,此外则一望无际的蔓草荒烟而已。

金福说:“听此间人讲,本来从三牌楼到鼓楼一带,原也是繁盛之区,打长毛(太平天国之战)当儿,一把火烧干净了。

”──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材料八《天朝田亩制度》是均分土地的方案,是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彻底否定。

……第一次以磅礴的气魄把千百年来农民对土地的强烈要求变成了具体的政策规定。

……太平天国革命不仅以推翻腐朽的清王朝为奋斗目标,而且明确提出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充分显示了这场革命的历史进步性。

──崔之清等《天国悲歌•太平天国兴亡实录》请回答:(1)在使用上述材料对太平天国进行评价时,形成了下面两种观点:观点一(洪)秀全以匹夫倡革命,中国危亡实兆于此。

──[清]赵尔巽《清史稿》观点二太平天国是由社会下层民众发起的一次对现存腐朽的封建社会制度的正义抗争。

如果依据上面两种观点将上述材料分为两组的话,则上述材料中可以用来支持观点一的有哪些?可以用来支持观点二的有哪些?(2)在对同一历史问题研究中,往往会形成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观点,你认为原因有哪些?(开放性问题)(3)从材料本身的选取角度来看,你认为上述材料哪些是相对客观的?(至少举两则)简要说明理由。

你认为在运用史料进行研究时,要保持结论的客观性,在史料选择上应坚持哪些方法或原则?(4)结合上述史料及你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了解,简要评述一下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作用和历史局限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