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各种地图及《郑和航海图》
从元朝到明朝,前后历经3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较长的封建王朝,这段时间内中国的地图学发展虽说没有新的重大发展,但在传统的编制方法上日趋成熟,图种也渐增多,开始出现了全面表示全国山川城镇的地图,还有不少用于军事防务的军事防务图,其中包括首次出现的沿海防务用的海防图、江防图和用于治理水利用的河防图与航海用的航海图等。
这时
的地图内容多是贯彻一套基本的特点:
1. 以中国为主,外国作衬映
2. 以传统的计里画方法为数学基础
3. 注重河流、山川的表示精度
在明朝的众多地图中,《郑和航海图》就是其中一幅具有重大影响的航海图。
郑和七次航海,是我国航海史上的伟大创举,在世界上也是一次罕见的大举,从公元1405年到1433年,前后近30年访问了亚洲、非洲等30余国,对促进我国与世界的交往,对政治、经济和文化均有极大的作用。
这其中据郑和航海经历编成的航海图,是我国地图学史上的一大创作,更是一部专为指导航海用的地图。
其表示内容、表示方法与编制方法上有其独特之处:
1. 从方便使用出发,从起点开始至终点,图幅呈一字排列展开的连续拼接。
2. 采用“对景图”的画法,绘制山形形象与有方位意义的地物,可把图与实地一一对景,尽快
判断出自己所处的位置。
3. 绘出平潮时的浅沙、礁石和港口、海岛等航海用的地物要素与居民地、山地等。
明代的地图较发达,尤其到了明末,西方新兴的自然科学技术由一些传教士逐步在华传播,地图
制图术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当时,意大利人利玛窦来华,第一次把西方绘制的世界全图传入中国,把中国的资料补充进去,充实丰富了地图内容。
续此之后,西方传教士也陆续来华绘制了一些,这些世界地图经过修编后,不仅打破了中国传统的绘图成规,而且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特点:
1. 把地图的中央经线置于中国,形成以我国为中心的图面配置。
2. 采用测量出地球表面的经纬度绘制地图。
3. 把地球以赤道为中心,平分为南北两半球,划出了南北二回归线与南北二极图线。
相应形成
气候的带、温带与寒带。
4. 扩大了对中国以外的世界各地的地理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5. 对外国地名的翻译起了一个译定作用。
大明混一图
河防一览图
郑和航海图(部分)
坤舆万国全图
东西两半球图
东西两半球图(部分)
清代的实测地图《皇舆全览图》及其测绘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西方科学制图法的传入,使康熙帝认识到我国地图的粗略、模糊,需借鉴科学技术实测后绘制,于是组织一次全国大地测量,以天文观测为基础,开展三角测量法进而测图。
公元1708年开始测制,历经10年,完成了《皇舆全览图》的编制,这是我国第一部实测的地图。
全图按省分幅,共计41幅。
其特点:
1. 采用了伪圆柱投影,以经纬度制图法绘制。
2. 以汉、满文共注地名,其中满文用以边疆,汉文用以内地。
3. 第一次实测了台湾省地图。
除了制图术外,在尺度丈量上的全国统一,实地测量地球的子午线弧长等,都给清代地图制图充实了依据,提高了制图质量。
但是,从康熙到乾隆的这一地图制作技术的高度发展,很快到乾隆以后,由于受清政府消极保守的闭关锁国政策影响,又退回到传统的计里画方制图法。
当然,这一时期,在地图学的某些方面也有继续前进发展的,如编制了第一部的世界地图集和多部历史考证图集以及一些专题图集等。
但总的是发展不大。
康熙《皇舆全览图》(部分)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 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