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研究

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研究

1构建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体系的背景与重大意义进入21世纪,人类面临了各种突发事件的频频光顾,从“非典”到“禽流感”,从“9·11”恐怖袭击到“4·11”大规模球迷骚乱,从哈尔滨水污染危机到8号台风桑尼,从东南亚海啸到美国新奥尔良飓风,从阜阳劣质奶粉到三鹿三聚氰胺毒奶等各类突发的危机与灾害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2008年初我国南方爆发的雪灾和“5·12”汶川特大地震,又再次给整个社会和人们敲响了警钟。

因此,如何准确预警预测,科学应对和快速、有效处置,及时恢复重建等应急管理工作,已成为当今各国政府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入高速发展的新时期,社会也同时迈入“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多发期”,每年各类突发事件给我国经济、社会造成巨大损失。

据有关数据统计,2003年,我国因生产事故、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卫生和传染病突发事件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500亿元人民币,2004年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550亿元,损失相当于当年GDP 的5%~6%;2005年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和2006年第8号超强台风桑尼均分别造成逾百亿元的经济损失,而汶川特大地震Research on System Construction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Technical InnovationSONG Yinghua(Research Center for Crisis and Calamity,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Public emergencies frequently occur in the public sectors all over the world and have become bigthreat and challenge to the mankind'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In order to decrease their frequencies andlower their damages,nations of the world are taking actions to seek for experiences,technologies and methods to deal with public emergencies.The thesis begins with introduction to the background andsignificance of constructing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system of public emergency management.Then it definespublic emergency management,public emergency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systemof public emergency management.It analyzes characters of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system of publicemergency management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s the basic path to construct it.Key words:emergency management,technical innovation,system construction 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研究宋英华(武汉理工大学,武汉430070)摘要:突发事件已成为世界各国公共发展领域所面临的一种常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和挑战,为了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降低突发事件可能带来的损失,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行动,共同探索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技术和方法。

从构建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体系的背景与重大意义出发,界定了应急管理、应急管理技术、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体系的概念,分析了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体系的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研究方向等。

关键词: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中图分类号:G3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241(2009)04-0087-04收稿日期:2009-01-07基金项目: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7AA402A49)第一作者简介:宋英华(1962-),男,博士,武汉理工大学危机与灾害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湖北省危机与灾害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湖北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专家。

一次就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受伤人员高达374640人。

要做好灾害预警、防灾减灾、灾后损失评估、灾后恢复工作,提高全社会防灾抗灾能力,必须加快应急管理科技的研究,构建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体系,从而为我国的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障。

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标志着中国的应急管理已经摆到了政府工作职能中的重要位置,形成了对应急管理的现实需求。

2006年6月15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意见》,明确指出要“通过国家科技计划和科学基金等,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基础理论、应用和关键技术研究给予支持,并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加强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科、专业建设,大力培养公共安全科技人才”。

使得建立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体系成为目前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之一。

2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概念和特性2.1基本概念应急管理,从广义上讲,是为了预防、控制及消除各类紧急突发事件,减少其对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程度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应急管理包括对突发事件的事前、事中、事后所有方面的管理。

应急管理的客体主要是突发事件。

根据突发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大致可将其分为两类:一是自然灾害(Natural Hazards),即自然危机,如洪水、地震、火山等;二是技术灾害(Technological Hazards),即破坏公共安全的各种人为危机,如恐怖活动、破坏性群体事件等。

我国将突发事件按照事件涉及的专业领域分为四类:自然灾害事件,事故灾难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应急管理科技是指在应急预防、应急响应、事后恢复的过程中,满足突发事件的事前、事中、事后所有方面的管理所需的物质手段、精神手段和信息手段的总和。

包括:应急安全特种装备、专用设备与个人安全用品,应急管理的组织体制、运作机制、法制基础和应急保障系统,应急信息智能管理等。

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参与技术发展和扩散的企业为主体,大学和科研机构参加,并有中介服务组织广泛介入的一个为创造、储备和转让知识、技能和新产品相互作用的创新网络系统。

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体系的要素有: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创新主体的内部运行机制、创新行为执行者之间的联系、创新政策、市场环境、国际联系等。

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体系是由这些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要素或过程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体。

2.2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体系的特性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体系又称应急管理科技创新系统,具有以下特性。

(1)整体性。

一个系统要由多个要素组成,所有要素的集合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作为整体具有其组成要素或组成要素之和所不具有的新的特性。

在这个整体中,各个要素不但有着自己的目标,而且为实现整体的目标充当必要的角色,缺一不可。

(2)目的性。

目的是一个系统的主导,它决定着系统要素的组成和结构。

应急管理科技创新系统的发生和发展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

(3)关联性。

即系统中各要素间存在显著密切的联系,各个要素都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

这种联系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机制。

这种联系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随着系统目标的改变以及环境的发展,系统也会发生相应的变更。

(4)层次性。

一个系统必然被包含在一个更大的系统内,这个更大的系统常被称为“环境”,一个系统内部的要素本身也可能是一个个很小的系统,由此形成了系统的层次性,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的整体性。

(5)多样性。

系统由许多不同特性的要素组成。

(6)多维性。

系统具有各种属性,每个属性就是一个维度。

(7)创新性。

系统范围内的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及创新活动之间存在着互动效应,不断推动应急管理科技创新的发展。

3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应急管理工作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各级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

由于我国在应急管理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灾害预警、应急预案的落实与防灾减灾、灾后损失评估、灾后恢复、防灾能力提高等方面还没有系统的科技支撑手段,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还很弱。

因此,必须构建和完善我国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体系,提高我国在应急预防、应急响应、事后会恢复过程中的快速反应、实时监控能力。

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体系作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内容之一,必须要明确科技创新主体,造就科技创新人才,加大创新投资力度,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改善科技创新体系的宏观管理,完善科技创新服务网络。

(1)政府主导下的创新行为主体。

由于政府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要在政府主导之下选择企业、研究机构、高校及其它教育培训机构等。

创新活动行为主体的选择不明确将会阻碍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主体的选择是在建设我国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体系过程中需要明确的重要方面。

(2)主体的内部运行机制。

创新主体的效能与绩效不仅取决于其在创新系统中的功能定位和环境建设,而且取决于其自身的能力与效率。

就企业创新而言,其效能与绩效不仅取决于政府的宏观引导、政策支持,而且还包括企业产权安排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3)创新行为执行者之间的联系。

这些联系包括企业之间、研究机构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等。

创新是合作行为,而不是孤立事件。

创新执行者之间有效的合作与联系,有利于降低创新风险,减少创新成本,加快创新速度。

(5)市场环境。

科技创新的市场环境包括商品市场、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等。

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和交换的场所,其发育程度和运行效率往往与国家宏观政策、产业政策、财政税收政策等相关法规及竞争规则的设立相关。

(6)国际联系。

美国的“9·11”、哈尔滨的水污染危机、东南亚的海啸,突发事件的经济、生态、自然破坏力的波及范围越来越广,有的甚至可以发展成国际危机事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