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地理专题 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逊热带雨林为例(讲)(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核心突破】核心要点一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归纳总结】1.热带雨林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大气层中每年都有大量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被固定下来;同时又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氧气。
光合作用的简单化学反应式:6CO 2+6H 2O ――→光能叶绿素C 6H 12O 6+6O 2↑热带雨林具有强大的吐旧纳新的作用,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
若雨林遭到破坏后,雨林中所积累的大量碳元素就会转化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其后果可想而知。
2.热带雨林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森林在自然界中起着类似海绵的作用,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并通过自身的蒸发和蒸腾作用又重新返回大气中,形成云雨。
热带雨林在这方面的作用更为突出,亚马孙流域降水量的大约50%是由该地区的雨林自身所产生的。
整个亚马孙雨林所涵养的水量约占地表淡水总量的23%,足见其对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影响的重要。
可把雨林的这种作用简单的用如下图表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雨林蒸腾蒸发产生的水汽不仅是雨林地区成云致雨的水汽源地,而且也影响着其他地区,甚至全球大气的水汽含量,可谓是“云雨的故乡”。
若雨林被毁势必造成全球降水的变化。
3.雨林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1)雨林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
(2)由于不合理的开发,使得雨林不断消减。
导致雨林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
许多将来对人类可能具有重要价值的物种,在还没有被人类充分研究之前就已灭绝,有些物种甚至还未被发现就已永远消失了。
这对人类来说是个巨大的损失。
现代自然保护的伦理学认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这种尊重是一种道义承诺。
自然界并不是只作为人类开发利用的对象而存在。
所有物种都有天赋的生存权利。
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
在地球的生命长河中,人类只是一个后来者,其他许多生物没有人类可以照样生存,而人类离开其他生物则无法维持生命。
【方法技巧】1.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但由于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其生态功能的主要表现也有所不同。
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能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则起到了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在城市中则会起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等作用;在沿海地区可防止海风的侵袭。
森林的生态环境效应可归纳为七个字:“水气净美无(物)尘沙”。
对应的意思是: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气——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净——净化空气;美——美化环境;物——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尘——吸烟除尘;沙——防风固沙。
另外还可用图所示。
2.赤道经过的陆地都分布着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是地球表面的植被,其分布受水热等条件的影响,使其具有地带性分布规律,热带雨林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就属于地带性分布规律,但其分布也受地形、洋流、海陆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具有非地带性现象,在赤道处因为海拔高,热量不足,就可能不是热带雨林。
例如亚马孙河流域西面的安第斯山脉因地势高,缺少形成热带雨林的条件,就没有形成热带雨林,再如非洲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也不是热带雨林。
因此说热带雨林像若干翡翠串成的“绿色腰带”环绕地球。
【思考点拨】1.为什么目前世界森林大多分布在低纬和中高纬地区?为什么中纬度地区森林分布较少?关于森林分布的地区差别问题。
我们要用历史的观点去看。
在人类历史之前,森林的分布主要制约于地形、气候与水文状况,除了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高寒地区可能出现沙漠、寒漠或草原之外,陆地的大部分面积皆为各类森林所布满。
可是自从有了人类,情况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发展,他们对森林的破坏日益加大,特别是在中纬度的平坦、湿润半湿润地区,人口密布,森林受到的破坏更加突出,甚至有不少地方变成了无林区。
2.雨林对当地的水循环有什么影响?为当地降水提供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3.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当地气候和全球气候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可从“地球之肺”的角度加以回答。
【典题探究】【例1】“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主题为“城市森林与生态文明”。
据此回答(1)~(2)题。
(1)除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外,城市森林还给城市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这包括( )A.提供农林牧副产品B.提供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C.减少空气污染、降低温室效应D.净化饮用水资源、提高生物多样性【解析】A为城市森林的经济效益,C、D为城市森林的生态效益。
【答案】 B(2)在城市森林建设中 ( )A.要多移植大树、古树进城B.要因地制宜合理搭配树种C.要多引种欧美等国家的优良树种D.为了体现美观,树种要整齐划一【答案】 B【针对练习】1.亚马孙雨林是功能强大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肺”,但雨林生态又是非常脆弱的。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亚马孙雨林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 ( )A.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B.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C.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D.雨林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解析】亚马孙雨林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它能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影响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答案】 B(2)雨林生态脆弱的表现不包括 ( )A.雨林生物循环旺盛,土壤养分很少积累和补充B.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C.雨林地区降水丰沛,淋溶作用强烈D.热带雨林地区,水热资源丰富,植被破坏后,很快可以恢复【解析】雨林的脆弱性的关键所在就是地表植被破坏后,很难恢复。
【答案】 D核心要点二雨林的生态环境脆弱性【归纳总结】1.雨林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背景条件(1)群落生产力高。
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由于充足的热量、丰沛的水分和连续不间断的生长季节。
雨林光合作用强烈,生物生长旺盛,形成了以高大密集的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
这是群落生产力高的表现。
(2)生物循环旺盛。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有机物残体(枯枝落叶)又会被微生物分解,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
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在强大的生命活动推动下,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循环旺盛。
过程如图所示:由于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产生了两个后果,一是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雨林中土壤一般很贫瘠,二是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2.雨林生态脆弱性的表现雨林生态脆弱性主要表现在土壤贫瘠和养分集聚在植物体内两个方面。
地上植被是雨林系统中最主要、最关键的部位,而地上部分也是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
人类通过焚烧和砍伐活动可将大片浓密的原始雨林顷刻化为乌有。
雨林植被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很快丧失,使地表植被很难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于崩溃。
【方法技巧】迁移农业对热带雨林的影响:地上植被是雨林系统中最主要最关键的部位,而迁移农业毁坏的恰恰正是雨林的这一部分。
因此,迁移农业不仅仅是对雨林植被的直接破坏,而且对雨林的土地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雨林下的土壤在刚刚焚烧开荒之时,肥力较高,随着种植作物的次数增加,土壤的肥力不断降低。
弃耕之后,受雨林脆弱环境的影响,土壤中的养分很难聚集,肥力很难恢复。
次生林恢复后肥力恢复依然缓慢,并且肥力达不到原先水平。
若超出了土地自动更新的周期,土壤的恢复会更加困难。
【思考点拨】1.有人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这是为什么?从热带雨林的环境的脆弱性方面回答。
2.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表现在哪里?为什幺?热带雨林中的生物循环及其旺盛,以至有机质和养分再循环也非常旺盛。
然而,雨林中的养分几乎全部集中在植物体内,而土壤中的养分却很少。
土壤中养分有两个来源,一为岩石风化释放养分,另为枯枝落叶释出的养分,但枯枝落叶释出的养分很少回归土壤,而是在地表就很快被分解者分解,又很快被植物的根系所吸收,加上强烈的地表径流和旺盛的淋溶作用,林中土壤一般都比较贫瘠。
如果雨林一旦被毁,地表养分被水一冲,整块土地的肥力就会急剧下降,地表植物也就很难恢复。
这就是其脆弱性的关键所在。
【活动提示】迁移农业是热带雨林中土著居民的传统耕作方式。
根据下面提供的资料,分析说明迁移农业对热带雨林的影响。
(1)读图2.17,说说迁移农业的过程。
同一块土地被再次利用的周期大约需要多少年?【点拨】至少15年。
(2)阅读图2.18,解释迁移农业从A—B—C—D土壤肥力的变化及其原因。
【点拨】A表示原始森林情况土壤肥力状况;B因为森林焚烧土壤肥力增加;C经过几年耕作后土壤肥力下降至最低点;D弃耕后土壤肥力慢慢提高。
(3)结合图2.19,评价迁移农业的休耕期长短对热带雨林产生的不同影响。
如果人口增加,雨林可供迁移的空间减少,迁移捉业的频率和规模越来越大,又会对热带雨林产生怎样的影响?【点拨】通过两组图表的对比,说明迁移农业休耕期的长短(以15年为界限),对雨林恢复的影响后果是不同的,特别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相对土地面积减少,耕作的频率将随之加大,这必将加速了雨林的衰亡和土地肥力的衰退。
【典题探究】【例2】读“雨林破坏对环境影响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右侧是未受破坏的雨林,树林覆盖使土壤免受________和________。
(2)树木要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可以靠不断形成的________经微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归还给土壤,又供植物利用,使森林资源得到________。
(3)图中左侧大量的雨林遭到采伐,结果降水直接到达失去保护的地表,会使________作用增加,导致________。
没有了树木,________逐渐减少,树木失去营养源,可能造成森林退化、土壤侵蚀、________灭绝等严重问题。
【答案】(1)暴雨冲刷烈日曝晒(2)枯枝落叶不断更新(3)淋洗土壤侵蚀枯枝落叶物种【针对练习】2.读“热带雨林原始迁移农业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发展过程,四幅图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丙乙甲丁 C.乙丙甲丁 D.丁甲丙乙(2)请回答出图甲中农民的疑问: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这种农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水循环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生物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对土地资源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