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时期农村教育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新时期农村教育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燕山大学经管论坛题目:新时期农村教育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学院(系):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年级专业: 08级工业工程2班学号: ************ 学生姓名:杨少鹏1英伟威2指导教师:***教师职称:教授新时期农村教育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摘要本文描述了现阶段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状况,并对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在师资、投入经费、教学设施等方面作了详细分析,最后从思想认识、教育经费、引进人才、教师培训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农村教育,机遇,挑战,对策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 and makes a detailed and relative analysis about the causes that gener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resource of teachers, expenses of investment, and the facilities of teaching and so on. At last, this paper bring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in terms of the concept cognition, education expenses the talents introduce and teachers' training.Keywords:country education,chance,challenge,countermeasure一引言“十二五”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关系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长期面临的问题。

优先发展农村教育,通过提升农村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1]。

二农村教育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学者普遍认识到农村教育的严峻形势,并从多个方面如师资、经费、资源、教学环境等方面对农村教育的落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例如:教师队伍建设是目前农村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个难点。

教师待遇偏低、教师培训流于形式,教学设施差等问题,使农村教育难以吸引人才并影响师资的继续培养(薛康,2005)。

[2]大致有师资问题、投入经费不足、教学设施落后等多方面的严峻现实。

其中以师资问题最为严重。

1.农村师资问题(1)教师年龄结构的不合理“哥哥姐姐教高中,叔叔阿姨教初中,爷爷奶奶教小学。

”在某些山村流行着这样一首歌谣。

现在让我们用以下两个表格来说明某镇教师的任教及调离情况。

表一的状况已经给农村素质教育打出了黄色预警。

40岁以上教师占68.0%,而40岁以下教师仅占32.0%,农村教师的老龄化时代逼近,缺少青年教师,这些老师退休后,青年教师无法及时补上空缺。

表二中,除2001、2002年教师流入(2001年为10人,2002年为10人)和流出(2001年为3人,2004年为17人)较大外,其他年份教师流动都极小。

尤其以2005年、2010年更为突出,2005和2010年流动人数都仅有1人。

但教育活动是一个动态发展体系,必须拥有一个科学的年龄结构才能使系统高效率的运行,而这种情况使得农村教育无法可持续发展[3]。

(2)教师职称比例的不合理农村基础教育阶段教师职称有以下特征:高级职称比例低,初级职称比例过高。

不管是中学还是小学,农村高级教师的比例均小于城市。

农村教师高级职称比例低与社会大背景下的城乡差别有关,同时,农村本身的教育质量对农村教师高级职称评定又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农村骨干教师少是重要的原因。

由于受到一些客观条件和职称评聘的影响,中小学骨干教师多集中在县镇,乡村学校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骨干教师,也会被城镇学校挖走,因为农村学校生活条件和待遇较差,骨干教师都会千方百计地调往条件和待遇较好的城镇学校,造成了乡村学校的高级职称数量偏少。

[4]另外由于受到地域分散的影响,农村每所学校的学生人数往往较少,而且不易集中,导致了学校学科教师人数有限,很难在每个学校都产生学科带头人,所以学科带头人往往产生在城镇。

这些问题使得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科学研究及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2. 经费不足,基础设施落后学校基础设施包括房屋、水电、道路、管线、场馆、绿化等,它们都是办学的必要条件,也是教育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基本保障。

近年来,由于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一直较少,经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的极度缺乏,而且破旧。

这使农村教育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三农村教育落后原因的分析为了提出加快加强农村教育的对策措施,下面从师资结构、投入经费、基础设施三个方面对农村教育落后的原因做出分析。

1.农村教师队伍问题形成的原因(1)中国农村教师的组成和发展上个世纪,从建国始一直到九十年代末期,农村学校的教师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大来源:一是公办教师,即国家正规师范院校毕业分配;二是民办教师聘任;三是临时聘请代课教师。

其中,以一二类为主,而第二类又长期在农村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小学占据着主体位置。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逐步实施《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教师法》的过程中,国家教育体制在各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革。

我国师范教育体制的改革,到目前为止,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从三级师范教育(中师、专科、本科)到两级师范教育(专科、本科)的转变,而且正在走向新的教育体制,小学教师将来要要求本科学历,中学教师将来要要求教育硕士学历。

这一系列措施,对整顿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起到了极为明显的推动作用。

农村教育工作似乎第一次走入了正规轨道。

然而随着教育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农村教育遭受了一系列巨大的冲击。

(2)中国农村教师缺编的分析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国家中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突然打破,其直接举措就是:毕业生不包分配。

毕业生找工作开始市场化。

这一改革措施对于突破僵死的计划用人体制、发挥个人的积极主观能动性是行之有效的,特别是在一些新型企事业工作岗位,能者上、庸者下也基于此才能得到真正体现。

但这一制度却对农村教育造成了巨大冲击。

其主要影响或者说后果之一就是农村教育再也无法吸收到合格新教师的加盟。

现在各级各类学校专本科毕业生在选择工作岗位时都把目光放到了城市及名校,最优秀的进直辖市、省会城市,稍差一点的起码也在地级市城里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再不济的就算回到自己家乡所在的县,也要在县城学校里混碗饭吃。

现在每年毕业生找工作之际,基本上不会发现哪个会把目光放到农村里面的各个学校,更不用说经济条件极为落后的山区学校了。

在某些程度上,现有的农村骨干教师也被“重点学校”吸走了。

由于长期的低工资和农村的艰苦条件,在对教师的绩效考核的过程,绩效好的老师便可以到条件好的城镇学校工作,使一些骨干教师流向大城市和沿海地区。

2.农村教育经费不足的原因(1)目前我国在教育经费上的投入分类温总理说,教育经费占国民经济的比重,研发经费占生产的比重,比GDP 更为重要,是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创新力量,是最有力、最持久、最可靠的发展因素。

教育经费是农村教育发展的主要依靠,没有教育经费就谈不上发展农村教育。

下表是我国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情况:表三: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情况(2008年)由上表可以看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在农村和城镇投入比例有一定差别。

就中学而言,城镇中学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62.3%,而农村占37.7%。

然而,中国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53.41%,而城镇人口占46.59%。

这个比例是不太合理的。

纵向比较,我国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是每年都在增长,但随着中国GDP的增长,我国教育经费的投入一直没有达到GDP的4%。

横向比较中,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如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等地区,要比一个普通地区经费多些。

例如:北京教育经费4690166万元,上海4823026万元,江苏9964272万元;而一些普通地区,教育经费就少一些,如山西3328404万元、内蒙2625527万元、陕西3806168万元。

(以上数字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2)经费不足造成的基础设施落后在广大农村,由于经费不足,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设施十分简陋;在多媒体教学方面,很多农村学校很难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缺乏必备的物质载体和知识基础,实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农村学生自己拥有计算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没有足够的计算机,开展和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资金的短缺,是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最大制约因素[5]。

农村孩子朴实勤奋,他们比一般城市孩子更努力、更上进,但他们输在了起跑线上,因为他们没有城市孩子相匹配的学习设施和学习环境。

四加强农村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是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基本指导原则。

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鼓励优秀人才终身从教,是改善农村教育发展不合理现状的主要途径。

1.提高对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均衡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就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

各级政府应进一步提高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进一步确立“教师是第一教育资源”的战略地位,切实负起对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人事制度改革和经费保障等的统筹管理责任,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通过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切实解决农村教育、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农村教育的新发展。

[6] 2.抓住新时期农村教育发展的机遇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民已有能力供子女上学。

经济增长为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良好的经济实力可以为教育发展提供经费保障。

反过来经济的发展又需要教育的推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也是经济发展的关键。

而人才的培养、科技的进步都必须依靠教育。

[7]“十二五”规划为农村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十二五”规划提出了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这些指示精神是发展农村教育在“十二五”期间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性意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