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作业考核
《学前儿童卫生学》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学前儿童的眼睛有什么特点?怎样保护?
答:
特点:
1.儿童眼球前后径较短,呈生理性远视,一般到5——6岁左右转为正视。
2.晶状体弹性大,调节能力强,因此能看清很近的物体。
保护:
1.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2.为儿童创设良好的采光条件。
3.为儿童提供的书籍,字体要大,字迹、图案要清晰,教具大小要适中,颜色鲜艳,画面清楚。
4.定期给儿童测出视力。
5.教育儿童不要揉眼睛,毛巾、手卷要专用,以预防沙眼、结膜炎。
6.要预防眼外伤。
7.照顾视力差的儿童,减轻他们的用眼负担,合理安排他们的座位,限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并让他们经常往远处看。
8.组织儿童经常开展各种户外活动,积极锻炼身体,并给儿童提供充足的营养,如维生素B1、B2、D、鱼肝油。
2.学前儿童对热能的需要主要用于哪些方面?
答:
第一,维持基础代谢。
第二,消化吸收食物时需要一定的热能,也称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第三,动作的需要。
第四,生长发育的需要。
第五,排泄的消耗。
3.托幼机构游戏活动最主要需解决的卫生学问题是什么?
答:
1.托幼机构的保教人员应根据游戏活动本身的特征和规律组织和安排儿童的游戏。
2.托幼机构每日应保证学前儿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游戏。
3.托幼机构应为学前儿童的游戏创设良好的环境。
4.托幼机构的保教人员在儿童游戏前应注意其衣着的适宜性。
5.托幼机构应保证学前儿童游戏过程中的安全。
4.创设有益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1.教师要能够满足学前儿童的各种合理需要,体谅和容忍学前儿童的所作所为甚至过失行为,与学前儿童共享成功的快乐。
2.教师对待学前儿童的态度应是民主的,应常以合作的讨论方式与学前儿童进行交流。
3.教师应对学前儿童表现出种种支持性行为,给予学前儿童支持、认可、赞同和接纳会在人际关系中形成积极的气氛。
4.教师应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学前儿童的活动,并以自己的行动影响环境,给学前儿童以安全感和信任感。
5.教师要为学前儿童提供发挥创造力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想法,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有所作为。
6.教师应使托幼机构的各项活动适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促进儿童在不同的发展水平上得到提高。
5.托幼机构房舍室内采光有什么卫生要求?:
答:光线均匀分布;各课桌桌面及黑板板面能得到良好的照度;避免产生较强烈的眩光现象。
为了使儿童用室有较大而又均匀的照度,活动室窗的上缘应尽可能提高,窗户的总面积应足够大。
为了使室内有较好的采光,天花板和墙壁宜刷成白色,室内家具宜采用浅色。
室内墙壁应定期粉刷,并经常保持门窗和家具的清洁。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举例说明托幼机构发生意外事故的原因。
答:1.保教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安全措施不落实
托幼机构发生意外事故,很多时候是由于保教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安全措施不落实造成的。
如,有的教师在儿童活动时远离活动区域,疏于照顾,造成儿童摔伤、骨折等现象;有的保育员将盛满滚烫菜汤的汤桶放到儿童正在活动的活动时内离去,造成儿童烫伤;有的剪刀、针等工具,事先不检查工具的情况,不对儿童进行安全教育,活动期间又不仔细照顾,造成儿童刺伤、扎伤等。
2.学前儿童缺乏生活经验,安全观念淡薄
因学前儿童年龄小,缺乏对周围生活的正确认识,对危险的事物认识不清,而强烈的好奇心又使他们对一切事物都想亲自尝试,因而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如,误食药物、变质食物、异物等,用手指摸电源插座的小孔等,导致中毒、触电事故等。
3.学前儿童运动系统发育不完善,平衡能力差
由于学前儿童的骨骼、肌肉、关节及控制和调节运动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动作的协调性较差,反应不灵敏,而儿童又好动,因此很容易发生骨折、跌伤、扭伤等事故。
4.托幼机构的客观环境因素
托幼机构的一些客观因素不符合规定,也是引起意外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如,有的幼儿园儿童数量多,活动时拥挤,活动场地紧张,活动场所的地面不平整,家具、墙角、玩具等有锋利的锐角等,这些都会引发意外事故。
2.结合实际谈谈托幼机构采取的安全措施。
答:1.提高安全意识,健全规章制度
要加强托幼机构全体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要建立健全托幼机构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加强检查督促,杜绝事故的发生。
2.消除意外事故的隐患
托幼机构的房舍要定期检修,楼房的窗户、楼梯、平台等都应安装安全护栏;房内取暖设备应安装围栏;家具边角、墙角应做成圆角;儿童使用的器具应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有可能引起儿童烫伤的开水、热饭、热菜、热汤等要放在儿童碰不到的地方;药品要妥善保管,给儿童服药前要遵照医嘱仔细核对后由专人喂服;建立儿童接送制度,防止走失,防止冒接;园门要规定开门时间,交接班时应清点人数。
3.注意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安全
晨检时要注意检查儿童是否携带尖利等物品来园;教育活动和游戏期间,包教人员应全面细致地照顾全体儿童;不得擅离职守;组织儿童户外活动时,应增加包教人员数量,仔细观察活动和周围的场地、环境,照顾全体儿童,防止走失和发生意外;盥洗时要提醒儿童注意地面的睡漬,避免滑倒;在进餐时要提醒儿童不打闹、嬉笑;儿童睡眠时,包教人员要进行巡视。
4.进行安全教育
对儿童进行安全教育,帮助儿童逐步积累生活经验,提高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能力和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
要教育儿童不要离开自己的班级,有事必须得到老师的许可才能离开;游戏时要遵守游戏规则,遵守秩序,出入活动室、上下楼梯不要拥挤;要遵守交通规则,不在马路上玩耍、打闹;教育儿童懂得火、水、电的危险,不玩火、不到河边玩水、不摆弄电器;不捡拾小物件,不能将小物件放入口、耳、鼻中。
对儿童进行安全教育,除了讲道理,还应设置情境,让儿童参与其中,对儿童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