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区轨道下山回风联络巷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第一节:概述根据工程需要,经矿研究决定由开三队对16区轨道下山回风联络巷进行施工。
为了确保施工安全与质量,经队班子研究,特制定以下安全技术措施:第二节:施工位置原姚三轨道下山平台三角柱头向北9.7m处为开口处,巷道全长约59m,方位N77°30′E,坡度8°11′。
第三节:施工工艺及要求1、该巷为半煤岩巷,巷道断面为半圆拱型,施工采用钻爆法。
永久支护采用喷+锚网、索+36U(4250)支护,临时支护采用喷浆,锚网够4.5m长后及架棚使用3根前探梁。
前探梁临时支护最大控顶距1800mm,每循环掘进不超过1.6m,确保临时支护要紧跟迎头,严禁空顶作业。
2、施工工艺:钻爆破碴→出碴(耙煤机→溜子→耙煤机→矿车转运)→喷浆→锚网(索)→整体成巷后架设支架。
钻爆出碴后先及时喷浆进行临时支护和找平,再锚网,打锚索(巷道长够4.5m以上使用3根前探梁作为临时支护),整体成巷后再架下宽4250mm,净高3300mm的36U支架。
顶部、帮部均采用喷锚网。
3、整体锚网施工后架36U支架。
4、喷浆厚度50—80mm。
锚杆采用Φ22×2250㎜钢筋螺纹锚杆,间排距600×600㎜(顶板破碎时,巷道锚网可采用Φ22×2500㎜麻花锚杆,间排距不变)煤电钻、风钻打眼,锚杆安装机推搅安装。
锚索为Φ17.8X8000mm钢绞线,间排距1500mmX1400mm,每排3根,风动钻打眼,锚索张拉机具安装。
5、该巷道严格按测量部门给定的中腰线施工,周边炮眼布置在巷道轮廓线上(周边为煤时周边眼在轮廓线300mm),眼距为300mm(周边为煤时眼距500mm),炮眼间均匀布置空心眼,二圈眼距为400mm(周边为煤时眼距500—600mm)、二圈眼到周边眼的距离为300mm(周边为煤时眼距700mm)。
周边眼采用单段正向装药结构,串联联线,封口炮泥长度不少于300mm,装药时各炮眼都必须用炮泥封满填实。
6、巷道施工严格执行“一掘一喷、两掘一挂”制度,即每掘一个循环进行一次喷浆,喷浆厚度为50-80mm,每掘两个循环进行一次挂网,挂网最大滞后距离为2.1m,锚网滞后距离不超过2.1m,锚索滞后距离不超过4排。
第四节:质量要求1、钻爆后,首先进行严格的敲帮问顶,刷至实顶、实底,出碴,喷50-80mm砂浆进行临时支护和顶帮找平,然后打锚杆(索)挂网,整体成巷后架36U支架。
2、喷浆用料比为:灰:沙子=1:2.5,水灰比为0:4.5,速凝剂的掺和量为水泥用量的3-4%。
3、喷浆时喷头应垂直受喷面,距受喷面距离为0.8m—1.5m,喷头呈圆形或椭圆形轨迹做螺旋式缓慢移动。
严格控制水灰比和风压以及速凝剂的用量,尽可能减少回弹。
喷层厚度不小于100mm,保证成型美观,喷层密实,表面平整,无赤脚,穿裙现象。
4、锚杆每眼2支树脂药卷(1支CK2340、1支k2350),先装超快药卷,间排距为700mm×700mm,允许误差±50mm,安装牢固,与受力面垂直布置(角度不小于75°,底锚杆下扎角为-15°),托板密贴紧固,锚杆露出锚盘的长度小于50mm,锚杆预紧力矩顶部不小于200N.m,帮锚杆不小于150N.m。
5、锚索眼每眼用3支树脂药卷(1支CK2340药卷、2支k2350药卷),先装CK2340药卷,锚索的搅拌方向要与钢绞线捻向相反。
锚索外露长度为250—350mm,贴紧围岩支护。
安装完后进行张拉,紧固起锚具压紧托盘。
锚索设计锚固力不小于150KN。
6、必须将煤粉排尽方可打注锚杆,并严禁使用失效及变质锚固剂打注锚杆。
7、金属网搭接长度为100mm,双边搭接,每200mm联一扣,呈“三花”布置,网片平直,托盘压紧,紧贴岩面,拉紧条压紧并用双股联网丝与棚子拧结紧固,严禁将网边置于两排锚杆之间空档或短网边处于巷道肩部。
8、36U棚棚距为800mm,柱窝深度为250mm,梁、腿搭接450mm,卡缆卡实(以梁口严实合缝,不“喝风”为原则),螺丝用风炮上紧,并出3—5丝。
架棚每棚加5道连扳,正顶一道,两帮中间卡缆处各1道,两帮底板上0.8m处各1道,不再背设。
要求棚子要迎山有力,扎角均匀,不前倾后仰,流水迈步。
9、巷道坡度由西向东为8°11′,严格按照生产地测部门所挂中、腰线施工。
第五节:安全措施一)、一通三防部分:1、每次放炮前,放炮点附近20m范围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低于0.5%方可进行爆破,否则严禁装药爆破。
2、施工点下风侧10m、20m各安装一道喷雾防尘设施,并保证能够正常使用。
3、够6m必须接好风机并保持16区轨道下山回风联络巷上风侧10m外的两台2×30KW风机能够一台正常运转,一台完好备用,确保双风机双电源,三专两闭锁,风机自动倒台,¢600mm风筒距离正前不超5m并保持正常运转。
4、瓦斯超过0.5%,,二氧化碳超过1.5%.时都要停止一切工作,撤出人员,处理好后方可进入工作地点。
施工现场监测队负责安装甲烷传感报警仪,开三队负责使用保护甲烷传感报警仪,以便随时掌握瓦斯变化情况。
5、经过风门后必须及时关闭,保持风门联锁状态,确保通风安全。
二)、顶板管理部分:1、严格执行由外向里、先支后掘施工制度,任何时候严禁空顶作业。
2、在施工前,先进行敲帮问顶工作,确认作业地点安全后,方可进行施工。
3、开口时必须先打临时支护,采用木点杆或双抬棚等进行加强支护,托住顶帮,严防片帮、冒顶,木点杆等要随时检查,禁止空顶作业,对支护无力的地方要加强支护。
4、需手镐刷帮、打锚杆及其他工序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班组长必须安排有经验的老工人看护顶板,严防发生意外。
且必须对施工爆破点前后10m加强支护。
5、每班施工前、爆破前后及锚网(索)前都必须首先敲帮问顶,由外向里严格检查顶、帮的支护情况,将活矸处理掉。
如有危岩,由班组长亲自安排2名有经验的老工人,一人用长柄工具,敲帮问顶处理活矸,另一人专职监视顶板情况。
发现隐患及时处理,确认无问题后方可进入工作地点,严禁空顶作业。
6、打锚杆时必须做到:①风钻(锚索钻机)开起、关闭必须灵活,零部件齐全,风管要挂好,否则不准操作。
②作业前应脱掉手套,扎紧袖口,系好毛巾,认真观察顶板及帮的情况,发现隐患,应及时处理。
③打眼过程中禁止用手或戴手套扶托钻杆。
④打眼时要扶稳风钻(锚索机),均匀用力推进并往返拉动钻杆,排出眼内煤岩粉。
⑤挪动钻具时[换行],应轻拿轻放,远距离挪动时严禁用风管拖动。
⑥打钻时发现顶、帮掉矸时,严禁作业,并撤出人员。
待处理好后再进行施工。
⑦打眼时采用煤电钻或风钻作业,杜绝管路漏风、漏水现象。
打钻时不能出现干打眼现象,要有喷雾及防尘设施。
打锚索孔时,接长式钻杆连接处强度较低,在接头位置进入孔内之前要控制锚杆机推力,以免钻杆折断伤人。
⑧、松开盘住的锚索时,要注意其弹性较大,防止突然弹开伤人。
⑨、张拉锚索前,应先检查张拉千斤顶、油泵各油路接头处是否有松动,若发现有松动现象应及时拧紧,张拉千斤顶正下方禁止站人。
7、喷浆注意事项:①喷浆前要把施工地点前、后各10m范围内的管线、风筒等用皮带包裹或彩条布盖好,防止锚喷皮掉落将其损坏。
②喷浆地点下风侧要安设防尘喷雾,工作时必须及时洒水降尘,否则严禁喷浆。
③喷浆前先接好风、水管路,输料管路要摆放平直,不得有急弯,接头要严密,不得漏风。
④检查喷浆机是否完好,摩擦板是否紧固,有无漏风等现象,确认无问题时方可进行开机、喷浆工作。
⑤喷射人员要佩带防尘口罩,搞好自主保安。
⑥任何时候,严禁将喷头对准其他施工人员。
⑦喷浆时,无论喷浆机或管子发生故障及管子堵塞都必须由值班电工停电处理,严禁用手掏。
修理喷浆机或处理管路堵塞时,必须停风、停电、停水。
问题处理好后,由电工本人送电,其他人不得随意送电。
8、工作中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每隔15min及每道工序进行前必须由有经验的老工人进行敲帮问顶,将活矸危岩处理后方可进行作业。
现场要备齐长柄工具,并做到一人照明和进行安全监护,一人操作,留好安全退路,防止煤、矸顺杆下滑及下落伤人。
9、刷帮刷顶后,必须将刷成型巷道立即锚网并进行初次喷浆支护,并用专用力矩扳手或风炮上紧螺丝,确保锚杆预紧力矩达到质量要求。
10、喷浆前要将电缆、风筒和其他设备保护好,用木板、旧皮带、彩条布盖严。
11、柱窝挖好后,两帮棚腿与永久棚子或锚杆用8#丝固定牢靠后方可上梁。
上梁必须安排足够精干人员担任,并且提前将梁与永久棚子用两根固定牢靠的半圆木固定牢靠,担平,且用双股8#丝作2次固定,防止梁歪侧挤伤或砸伤人员。
12、上梁时,前后浮煤(碴)、杂物必须清净,退路畅通,梁正下方及下帮10m内严禁有人,并安排足够精干人员相互配合,专人监视安全情况,确保安全作业。
13、放炮尽量放小炮,多打眼,严格控制装药量,减少扰动。
对于掘进形成的小型漏冒及网兜(面积不大于2.0㎡),施工前,班组长和安检员必须在双抬棚或戴帽点柱、排柱等可靠临时支护下(且安排有经验的老工人专职监护)由外向里检查顶帮情况,确认无问题后方可允许其他人员进入并及时喷锚。
14、发现顶板压力增大,顶板离层、网包增多,棚子变形、卡缆松动,棚子不迎山不吃劲及有响声、掉渣、片帮、裂缝、漏层、瓦斯增大、顶板淋水明显加大等冒顶预兆时,要立即停止作业,撤出工作面所有人员,待压力稳定后,由外向里进行顶板维护。
15、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搞好质量标准化,提高优良品率。
16、巷道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应根据变化程度,调整支护参数或采取应急措施及时处理,如采用锚索加固或缩小排距。
17、处理冒顶区段时必须坚持“撞楔法”。
处理冒顶前,先加固周围的支护,确认安全后再用3—4m及以上的圆木(小型漏冒可使用1.5—2m及以上的坑木、半圆木等)作穿杆,穿杆上铺好1—2层木板、半圆木护身(所有搭接处均扒钉固定牢靠),采用撞楔法绞架接顶。
架好穿杆并扒钉固定后,穿杆下方留好上下人员的通道,高度不低于1.2m,便于人员上下及护身安全。
18、处理冒顶区段时必须坚持处理冒顶一般原则,跟班队干必须在现场指挥,由班组长和一名有经验的老工人配套作业,并安排专人监视顶板,发现有流矸、片帮冒顶预兆时,要将人员立即撤至外口安全地点。
19、处理冒顶前瓦斯检查员要检查瓦斯、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情况,严禁瓦斯浓度超过0.5%、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或其他有害气体浓度超过规程第一百条规定作业。
20、跟班队干带领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地点前,先要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及时处理巷道顶帮的流矸、浮煤,加固支架,消除巷道片帮的危险隐患。
21、维修巷道使用工具要齐全,放在安全顺手处,巷道所需材料要备齐,严格过冒顶区的巷道质量。
22、人员在冒顶区绞顶,必须专人传料,采用木垛接顶靠帮,打紧打牢,一次完成不间断,绞顶完成后才能由外向里清除煤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