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室管理--检验方法选择与评价

实验室管理--检验方法选择与评价

掌握
⑶试验要点
①比较方法的选择: 最好选择参考方法作为对比方法。这样
在解释结果,就可把方法间的任何分析误 差都归于候选方法。
掌握
②测定步骤
实验标本收集要求:新鲜的正常和异常的临床标本, 应有足够宽的浓度范围,各浓度应有合适的比例。 对样品浓度选择的分配建议,美国NCCLS(美国 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方案中有一附表,这 非常实用。
掌握
标准品的分级
1.一级标准 品
是一2种.二稳级标定准而品 均一的物质,它
的数值已由决定性方法确定,
或由高度准确的若干方法确, 所含杂质也已经定量3,.校准且物有证
书。用于校正决定性方法,价
标准品的分及标级校准正品参”考定方值法。以及为“二级
4.控制物
掌握
1.一级标准 品
标准品的分级
2.二级标准品
六.方法决定图(MDC)
七、检测限的评价
1. 可检测的最低分析物浓度为检测系 统的分析灵敏度或称检测限。
分析灵敏度: 具有定性含义的: 检测低限(LLD) 具有定量含义的: 生物检测限(BLD)
功能灵敏度(FS)
2.检测限的不同概念
3.检测限实验
4.结果可接受性评价
与仪器或试剂厂家标示比较
掌握
四、正确度的评价 • 评价方法正确度的常用试验:
1. 方法比较试验 2. 回收试验 3. 干扰试验
掌握
1. 方法比较试验
⑴.概念:方法比较实验或称对比试验,用于 检测候选方法的系统分析误差,包括比例 和恒定两种系统误差。
⑵.步骤:对一组病人的标本用候选方法和对 比方法同时进行分析测定,最后观察两者 之间的差异。
2.参考物的 分级
3.方法选择 原则
实验方法的选择
4.方法选择 步骤
1.实验方法的分级
• IFCC(国际临床化学学会)根据分析 方法的准确度与精密度的不同将实验方 法可以分为三级:
决定性方法 参考方法 常规方法
掌握
决定性方法
决定性方法(definitive method definitive method) ►准确度最高,系统误差最小,经过详细的研 究,没有发现产生误差的原因,测定结果 与“真值”最接近。 ►用于发展及评价参考方法和一级标准品 。 ►美国、法、德、丹麦等少数国家有此类实验。
⑷干扰实验要点
被试验的物质: 可根据该方法的反应原理, 提示出可能的干扰物,一般应考虑的是用 扰物,一般应考虑的是用高胆红素、溶血、 (血红蛋白)、脂浊、防腐剂、抗凝剂等 进行试验。但干扰试验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为人们只能试验某些物质的影响,还有 许多药物和食物成分可能有干扰。
可疑干扰物的浓度:应达到病理标本的最高 浓度值, 在确证有影响后,还应确定使分 析结果影响临床应用价值的最低干扰物质 浓度值。
(3)离群点检查,如每次双份测定的差值超过初步批内精 密度测定时±标准差的5.5倍(可信限99.99%),这对数据 为“离群点” ,应弃去或重做。
(4)统计处理…
3.允许误差可接受性判断
①短期实验不精密度评价:批内或日内的标 准差应小于或等于CLIA`88规定的TEa的1/4。
②长期实验不精密度评价:总的标准差应小 于或等于CLIA`88规定的TEa的1/3。
• 相关系数r可作为候选方法可否接受 的一种指标,但r值随病人标本测定 范围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在配对资 料分析中,不应片面地根据相关系 数r来判断两种方法分析结果的符合 程度。
2. 回收试验
⑴回收试验概念:
在常规分析样品中加入纯分析物,测定 值是否与理论值相同的试验。目的是测定 比例系统误差,以衡量候选方法的准确度。
• (一)适用性:
微量快速、方法简便、安全可靠 、成本低廉
• (二)可靠性:
精 密 度:一般应小于5% 正 确 度:一般应小于5% 特 异 性:最好只对待测物特异 检测范围 :能适合正常和大多数病理标本。
了解
4.方法选择步骤
• 临床提出要求 • 广泛查阅文献 • 确定候选方法 • 进行评价实验......
2.NCCLS重复性实验操作步骤
NCCLS评价方法:用本方案评价可以计算出批内、 批间、 日间和总CV,其中总CV最重要,它代表整个分析体系的 可重复程度。
NCCLS重复性实验操作步骤 (1)初步的批内精密度测定,即一个标本 批内重复测定20
次,计算出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 2)用2个标本每天测定2次(2次测定间隔不得少于2小 时),每次测定均作双份,共测定20天。 每次测定至少 做一个质控。
一些标知名准公品司的提分供级的校
准液或称定标液,但必 须具有可溯源性。
3.校准物 4.控制物
掌握
标准品的分级
1.一级标准
控制品 物(质控品)用于2.常二级规标质准品量控制, 用来控制患者标本的测定误差。
质控物不能用于仪器的校准。3.校准物
标准品的分级
4.控制物
掌握
掌握
3.方法选择的原则
• 常规方法的要求 国际临床化学协会(IFCC)提出: 常规方法应具有适用性和可靠性两方面的要求。 实验室应根据条件(仪器设备、技术力量、实验 成本等因素),选择常规分析方法和简便的参考 方法。
这类标准品可由实验室自已配制 或为商品,它的值必须用一级标
准品和参考标方准法品并由的训分练级有素的,
能熟练掌握参考方法的操作者确 定。
主要用于常规方法的标化、为控 制物定值或常规测定的结果计算。
3.校准物 4.控制物
掌握
1.一级标准 品
标准品的分级
2.二级标准品
常规测定用校准品:可 以不是二级标准品,如
3.基本步骤
(1)常用的试验样本: ①混合患者血清; ②在混合患者血清中加入一定量的待测物,以得到高
浓度的线性试验样本,并有适当的样本基质; ③经过特殊处理的混合人血清,处理方法如:透析、
了解
第二节、量值溯源
一、量值溯源的概念: 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 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标准的值 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与国家标准或 国际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二、量值溯源的目的意义,是让常规标本的检测 结果得到和参考系列相同的测量值。
掌握
三、参考物的量值溯源
熟悉
知道吗?
• IFCC • NCCLS • CLSI • CLIA`88
⑵回收试验方法步骤
将被分析的纯品标准 液加入样品中,成为分 析样品。原样品加入同 量的无分析物的溶液作 基础样品。然后用实验 方法分析,两者测定结 果的差值为回收量。
⑶回收率计算
掌握
⑷回收试验试验要点
1)要准确吸量。 2)分析样品浓度必须在测定方法的分析范围
内。一般需做高中低三个浓度的回收试验, 计算平均回收率。 3)分析样品浓度最好在医学决定水平上。 4)加入标准液的体积在整个样品中要少于等 于10% 。
⑶干扰实验方法
基本与回收试验一样,但是加入的 是疑有干扰或非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NCCLS干扰试验方法 : ①选择混合血清1份,分成2份,1份加入 干扰物,另一份加水,按比例混合成5 个不同干扰物浓度的样品。 ②每份标本重复测定数次,计算分析干扰 加干扰物组均值 - 未加组均值 = 干扰值。 对照这一浓度±1.96 s,可得出某浓度 内有无干扰。 ③进行统计处理。
method):某些常规方法经有关知名学术组织认可后可 作为推荐方法,应具有足够的实验证据。
掌握
2.标准品的分级
• 标准品:也称参考物或标准物质,是一类 具有一种或多种成分、含量均匀确定的物 质。
• 标准品用以校准仪器设备、评价测量方法 或给其它物质赋值。
• 标准品的含量一般表示为:
标准值±总不确定度
掌握
参考方法
( 参考方法(reference method reference method) )
■ 是指准确度与精密度已经充分证实的分析 方法,干扰因素少,系统误差与重复测定 的随机误差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有适当的 灵敏度、特异性、线性及较宽的分析范围。
■ 用于评价常规方法和试剂盒, 为二级标准 品、质控物定值 。
八、可报告范围
可报告范围指可以报告的所有结果的范围
1. 分析测量范围(AMR):没有进行任何预 处理 (稀释,浓缩等)的样本,由方法仪 器直接 测出的结果范围。
2. 临床可报告范围(CRR):对临床诊断、 治疗有意义的待测物浓度范围,可以通过 稀释、 浓缩等方法扩大分析测量范围。与 标准曲线制作方法相同。
掌握
⑸回收实验结果可接受性判断
比例系统误差=100% - 平均回收率 将比例系统误差与CLIA规定的TEa(总 误差)进行比较,若小于TEa即可接受。
Hale Waihona Puke 掌握3. 干扰试验⑴.概念:加入一定浓度的干扰物,形成恒定 系统误差,并将其测定出来。
⑵.目的:是用来衡量候选方法的准确度。但 干扰物浓度不同,误差大小也不同。 干扰 作用可有物理作用、化学作用以及非特异 反应等。
检验方法选择与评价
教学要求(大纲)
1.掌握:实验方法与参考物的分级,量值 溯源概念与意义,误差的分类,实验方法 学评价的主要指标。 2.熟悉:实验方法学评价的步骤,各级实 验方法和参考物的特点与用途,参考物的 量值溯源、不确定度。 3.了解:实验方法的选择原则与步骤。
第一节、实验方法的选择
1.实验方法 分级
收集样本数量:至少为 40个标本,每个标本用2种 方法分别作双份测定,因此样本应有足够的量, 如临床标本的量太少可将 2份含量相近的标本混 合,2个小时内测定完。
测定时间间隔:每天测定8个标本,双份测定时第一 次按顺序 1, 2…… 7, 8, 第二次8, 7……2, 1,2个小时内测定完,共测试5天。
进行统计处理:
掌握
③统计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