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记账规则

记账规则

记账规则
一、登记账簿的基本要求
(1)账簿必须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及时登记,记账时必须严格根据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或者同时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号,不得只填列会计科目的编号,不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

为了防止重记、漏记和便于查阅,登记时应将记账凭证号记入账簿,同时在记账凭证上注明“?”记号,表示已经登记入账。

(2)为了使记账簿记录清晰整洁,防止篡改,记账时必须用蓝黑色墨水笔书写,不能使用铅笔和圆珠
笔书写。

红墨水只能在结账划线、改错、冲账等规定范围内使用。

(3)各类账簿必须按编好的页码顺序登记,不得隔页、跳行。

如不慎发生隔页、跳行现象,应在空页或空行处用红墨水笔划对角线或注明“此页空白”、“作废”等字样。

不得任意撕毁订本式账簿的账页。

不得随意抽掉活页式或卡片式账簿的账页。

(4)订本账簿若出现预留账页不够需跳页登记时,应在末行摘要栏内注明“过入第××页”并在新账
页第一行摘要栏内注明“承××页”。

(5)每登满一页账页,应在该账页的最后一行加计本页发生额及余额,并在“摘要”栏内注明“过次
页”;同时在下一页的首行记入上页加计的发生额及余额,并在“摘要”栏内注明“承前页”。

(6)“摘要”栏的文字记述要简洁清楚扼要,并逐步规范化,书写工整,不得乱用简化字,数字应用
阿拉伯字书写。

(7)不得对账簿进行刮擦、挖补、涂改或用其他化学方式更改字迹,以防篡改舞弊。

二、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平行登记
总分类账户是根据总分类账科目设置的,用来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账户。

总分类账户又称总账账户,总分类账户提供总括核算指标。

明细分类账户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用来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账户。

明细分类账户又称为明细账户。

明细分类账户是企业会计部门依据本单位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管理上的要求及方便会计核算等而自行设置的。

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两者登记的经济业务内容是相同的,只是详细层次不一样。

因此,在会计核算中,要采取平行登记的方法。

所谓平行登记,是指凡涉及明细分类账户的同一笔经济业务,要根据会计凭证一方面记入相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又要记入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一种登账方法。

采用平行登记,一方面可以满足经营管理者对总括资料及详细核算资料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可以检查账务记录的正确性。

可见,平行登记是企
业内部牵制制度在会计核算上的具体运用。

平行登记的要点通常有以下几点。

(1)同时登记又称双重登记。

指对同一笔经济业务,在同一会计期间内(如月度内),既要记入有
关的总分类账户,又要记入其所属的有关明细分类账户,不能漏记或重记。

(2)方向相同指对同一笔经济业务,在登记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时,其各自的记账方向必须一致。

即总分类账户登记的借方,明细分类账户也应登记在借方;总分类账户登记在贷方,明细分类账户
也应登记在贷方。

(3)依据相同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是对同一笔业务不同程度的反映,虽然登账的依据可以是记账
凭证、汇总记账凭证,或是科目记账汇总表,但它们所依据的原始凭证应该是一样的。

(4)金额相等指将一笔经济业务记入几个明细分类账户时,则记入总分类账户的金额,应与记入几
个明细分类账户的金额之和相等。

账簿分类
一)按用途分类
账簿按其用途不同,可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三种。

1.序时账簿。

序时账簿又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账簿。

序时账簿通常有两种:
(1)普通日记账,是用来登记全部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的账簿;
(2)特种日记账,是用来登记某一类经济业务发生情况的账簿。

在我国,大多数单位一般只设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2.分类账簿。

分类账簿是对全部经济业务事项按照会计要素的具体类别而设置的分类账户进行登记的账簿。

按照分类的概括程度不同,又分为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两种。

(1)总分类账簿,是按照总分类账户分类登记经济业务事项的账簿,简称总账。

(2)明细分类账簿,是按照明细分类账户分类登记经济业务事项的账簿,简称明细账。

明细分类账是对总分类账的补充和具体化,并受总分类账的控制和统驭。

分类账簿提供的核算信息是编制会计报表的主要依据。

3.备查账簿。

备查账簿简称备查簿,是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等主要账簿中都不予登记或登记不够详细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补充登记时使用的账簿。

例如,租入固定资产登记簿、受托加工材料登记簿、代销商品登记簿、应收(付)票据备查簿等。

备查账簿可以由各单位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备查账簿与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相比,存在两点不同之处:一是登记依据可能不需要记账凭证,甚至不需要一般意义上的原始凭证;二是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不同,备查账簿的主要栏目不记录金额,它更注重用文字来表述某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即无固定格式。

(二)按账页格式分类(金额列不同;适用范围较重要)
按账页格式的不同,账簿可以分为两栏式、三栏式、多栏式和数量金额式四种。

1.两栏式账簿,是指只有借方和贷方两个基本金额栏目的账簿。

普通日记账和转账日记账一般采用两栏式。

2.三栏式账簿,是设有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基本栏目的账簿。

各种日记账、总分类账以及资本、债权、债务明细账都可采用三栏式账簿。

三栏式账簿又分为设对方科目和不设对方科目两种。

区别是在摘要栏和借方科目之间是否有一栏“对方科目”。

设有“对方科目”栏的,称为设对方的科目的三栏式账簿;不设有“对方科目”栏的,称为不设对科目的三栏式账簿。

3.多栏式账簿,是在账簿的两个基本栏目借方和贷方按需要分设若干专栏的账簿。

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和利润分配明细账一般均采用这种格式的账簿。

4.数量金额式账簿,是在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栏目内,都分设数量、单价和金额三小栏,借以反映财产物资的实物数量和价值量。

如原材料、库存商品、产成品等存货明细账一般都采用数量金额式账簿。

(三)按外型特征分类账簿按其外形特征不同可分为订本账、活页账和卡片账三种。

1.订本账。

订本账是启用之前就已将账页装订在一起,并对账页进行了连续编号的账簿。

订本账的优点是能避免账页散失和防止抽换账页;其缺点是不能准确为各账户预留账页。

这种账簿一般适用于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

2.活页账。

活页账是在账簿登记完毕之前并不固定装订在一起,而是装在活页账夹中。

当账簿登记完毕之后(通常是一个会计年度结束之后),才将账页予以装订,加具封面,并给各账页连续编号。

这类账簿优点是记账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将空白账页装入账簿,或抽取不需要的账页,可根据需要增减账页,便于分工记账;其缺点是如果管理不善,可能会造成账页散失或故意抽换账页。

通常各种明细分类账一般采用活页账形式。

3.卡片账。

卡片账是将账户所需格式印刷在硬卡上。

严格说,卡片账也是一种活页账。

在我国,企业一般只对固定资产明细账的核算采用卡片账形式,也有少数企业在材料核算中使用材料卡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