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景观设计项目技术标目录第1章设计指导思想和理念 (1)1.1 背景解析 (1)1.1.1 项目背景 (1)1.1.2 城市发展背景 (2)1.1.3 自然背景 (2)1.1.4 文化背景 (3)1.2 项目概况 (3)1.3 项目优势解析 (3)1.3.1 区位环境优势 (3)1.3.2 旅游资源优势 (4)1.3.3 项目自身优势 (4)1.4 项目设计指导思想 (4)1.4.1 总体指导思想 (4)1.4.2 指导原则与目标 (5)1.5 项目设计理念 (8)第2章对招标项目设计的特点、关键性技术问题的认识及其对策措施 (10)2.1 项目设计特点分析 (10)2.1.1 特点解析 (10)2.1.2 要点控制 (11)2.2 关键性技术问题分析及其对策措施 (12)2.2.1 场地的保护与再生 (12)2.2.2 水资源利用与循环 (14)2.2.3 生态化植物群落塑造 (15)2.2.4 注重动物栖息环境营造 (15)2.2.5 硬质景观合理化设计 (17)2.2.6 再生能源的生态利用 (17)2.2.7 园建及小品设施特色化设计 (18)2.2.8 其他关键性问题及对策 (19)第3章项目工程造价分析及控制造价措施 (21)3.1 工程前期阶段降低投资控制成本的措施 (21)3.1.1 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21)3.1.2 招标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 (24)3.2 建设阶段降低投资控制成本的措施 (26)3.2.1 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原则 (26)3.2.2 对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几点建议 (28)3.2.3 工程变更的控制 (31)3.2.4 索赔的控制 (32)3.2.5 竣工阶段成本控制 (33)第4章设计编制依据 (34)4.1 项目招标文件、设计任务书及建设方的意见与要求 (34)4.2 上位规划及政策文件 (34)4.3 国家法律规范及行业标准 (34)4.4 XX市及项目区的气候、土壤、水文、地质等条件 (37)4.5 建设方提供及现场踏勘获取其他资料 (37)第5章后续服务的安排及保证措施 (38)5.1 设计进度安排与保障服务 (38)5.1.1 设计进度安排 (38)5.1.2 设计进度保障服务 (40)5.2 设计质量服务与控制措施 (45)5.2.1 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 (45)5.2.2 设计质量控制措施 (47)5.2.3 产品实现 (56)5.3 BIM信息管理与应用 (65)5.3.1 BIM内涵与特点 (65)5.3.2 BIM在本项目中的应用 (67)5.4 综合服务计划与承诺 (70)5.4.1 综合服务计划 (70)5.4.2 服务承诺与保障措施 (71)第1章设计指导思想和理念1.1 背景解析1.1.1 项目背景当人类历史进程跨入新世纪之际,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人类的文明史将由工业文明时代步入生态文明时代。
21世纪将是人类由征服自然、掠夺自然转为保护自然、建设自然、谋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共生关系,追求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营造“绿色城市”的新世纪。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傲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也因此,各国曾呼唤“绿色GDP”的发展模式和统计方式)。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完全符合党的最新发展思路,是实现中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不可逆转的划时代潮流,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著名低碳经济学家、原国家环保局副局长张坤民教授认为低碳经济是目前最可行的可量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走向低碳化时代是大势所趋。
“XX生态园设计项目”正是为了响应21世纪生态文明的呼唤,发挥绿色生态工程在国家重大战略中的重要作用,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追求在实施城市经济与生态建设同步发展的低碳模式;并根据XX市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状况,在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与人文资源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开发,做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协调,为改善城市环境发挥良好的生态效益,从而达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民族历史的有机结合,形成山、水、城相连,山、水、城交融,山、水、城同辉,使优美的自然景观与灿烂的民族文化共生共荣。
1.1.2 城市发展背景……1.1.3 自然背景XX市属暖热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热、水资源丰富,非常有利于发展工农业生产。
但受季风影响显著,冷热分明,干旱或半干旱季节明显,春季气温回升快,多风少雨、干旱频发;夏季炎热,热量充足,降雨集中,局部易涝易旱;秋季秋高气爽,气温降幅较大,雨量减少;冬季寒冷,雨雪稀少。
2011年全年平均气温14.6℃,全年日照1727.6小时,全年降水量860毫米。
XX市地形北高南低,。
岩层组成底部为片麻岩、片岩与石英岩,中部多为石灰岩、夹页岩及部分砂岩,上部为厚层石灰岩。
有喀斯特发育,故可见到裂隙水、溶洞水出现。
东南部为黄土丘陵,地形起伏,海拔高度为150~400米,成土母质为泥页岩、砂岩和风积黄土,土层深厚,疏松,易遭冲刷,故切割强烈,水土流失严重,形成残垣阶地,沟壑密布,地形破碎。
1.1.4 文化背景XX历史文化底蕴浓厚……1.2 项目概况项目名称:XX市XX生态园设计项目建设规模:占地面积XX亩。
设计周期:30天。
设计内容:主要内容包含施工图设计及后续服务工作等。
XX生态园既要体现现代化低碳生态建设的发展趋势,又要利用场地文化特质,在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不断开发、不断循环的过程中达到人与自然的融合,逐步建成一个自然生息地,体现地域文化和生物多样性,逐步发展更多的、不同的植物群落,形成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公园。
1.3 项目优势解析1.3.1 区位环境优势……1.3.2 旅游资源优势……1.3.3 项目自身优势XX市XX生态园是XX市面积最大的城市公园之一,是市民游览、休憩、娱乐、健身、交友、休闲及相关文教活动的公共场所,小镇是吃、住、游、娱、购一条龙,互为补充、促进。
将XX生态公园与小镇商业同步打造,项目建成将成为XX人流最多、资源最集中、商业最鼎盛、文化最活跃的区域,前景光明,效益更厚。
1.4 项目设计指导思想1.4.1 总体指导思想XX生态园设计项目总体上遵循“生态、人文、低碳、环保”四大核心思想:生态——即在规划区内建立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在现状绿化基础上丰富植被,增加生态景观,通过生态环境的改善逐步丰富物种多样性,将园区的总体环境得以延续和保护;人文——即以“XX”文化为核心,注重文化景观的展现,重视人、尊重人、景观和环境的返璞归真,构造人为最舒适的自然景观,表达本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艺术特点;低碳——即运用材料和色彩的原始之美,以淳朴的状态塑造新的设计,在园区的各个环节做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让低碳概念影响人们的生活,使之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环保——即通过建筑形式的设计和节能新技术的应用更好地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例如,改变建筑顶部的建造形式,从而减少太阳辐射,使得建筑的热传导总值非常低;通过采用高效的地热系统,使用地面作为热量交换的空调/加热系统,避免了排风孔、冷却装置和其它设备的使用;大量采用木质百叶装置,制造遮阴效果,并起到噪音和视觉屏蔽作用,尽量减少对园区其它功能区的影响;收集雨水冲洗厕所;依靠自然通风,通过天窗的巧妙设计使太阳辐射将至最低,从而减少制冷设备的使用等等。
1.4.2 指导原则与目标(1)设计指导原则作为城市生态工程的重中之重,开展建设的前提就是保护生态、利用生态,这也是本次规划设计所必须遵循的原则:➢生态性原则——强调“人与自然共存”的设计思想,使城市公园在城市生态系统发挥其生态保护作用,体现其生态性。
➢节约型原则——在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中,将自然资源整合并且节约利用,最大限度的节约利用资源,提高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能源的不必要消耗,创建节约型园林。
➢地域文化原则——注重地域性景观营造,将城市人文、民俗、历史等因素融合到生态园设计中,成为城市特色名片。
在植物营造方面,选择乡土植物和具有人文感的植物,通过植物表达地域文化。
➢以人为本原则——通过“以人为本”思想的基本原则,分析人的行为方式的基础之上,建立合理尺度的园林空间,给人们提供安全、健康、舒适的休闲绿地空间。
(2)设计指导目标XX市XX生态园将立足于XX的历史、文化和自然地理条件,以地域特色、历史文化为内涵,以XX特有的地形风貌、植被组成为缩影,营造宽广的自然环境和多种文化境域,创造高水平的现代新园林。
从功能分区、结构布局等方面综合运用文化、艺术、科学的手段,打造成为XX城市发展和环保领域的一张崭新名片。
根据城市生态工程的共性要求以及XX城市所特有的人文景观和地域特色,本项目规划设计的最终目标应体现以下几方面的功能:A.生态功能作为XX城区范围内大面积的开敝绿地之一,主体植被为大面积生态景观,对于调节城市区域小气候、维护市区范围内人居环境和生态平衡——人类活动与自然因子之间能流、物流、信息流的动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和防风、防灾等方而均具有重要作用,并保证其发挥越来越好的生态效益。
B.宣传功能曾经XX作为传统的工业城市发展迅速,如今,在生态城市日益发展的背景下,作为XX最具风情和文化特色的生态绿化工程之一,XX生态园的定位不仅要面向全市人民,更要面向全国、面向世界,最大限度的吸引国内外游客的参观和游览,并以此为窗口,展示XX所特有的城市景观和城市魅力。
C.游憩、服务功能作为空间丰富、景观优美、功能多样的“城市园林”,本项目必将成为市民们闲暇时光野餐、运动、娱乐、休憩以及海内外游客观光、游览、体验XX与国际文化接轨的重要场所之一。
同时,本着立足XX、服务全国的原则,建设能与国家标准接轨的教育培训研发基地,包括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为全市人们提供一个区别于传统,却又充满活力和凝聚力的具有地方特色、国际文化特点的多功能、高品质的生态园区。
D.文化、教育、科研功能XXXX生态园设计项目主要以引导城市文化和教育发展的多元化,把握青年社团组织总体发展脉搏,弘扬地方的、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为主导。
通过项目的设置与场地的设计,形成较为完整的品牌生态公益活动、品牌教育活动和品牌经营活动于一体的生态园项目体系,建设城市名片。
同时,园内的生态维护、种植和研究,将吸引相关学者和研究机构,进驻园内进行动植物保护、现代生态农业、花卉品种开发等一系列的培养、研究,亦可成为青少年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天然基地,形成生态研究教育的孵化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