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5课 辛亥革命[岳麓版]

第15课 辛亥革命[岳麓版]

第15课辛亥革命【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课标解读】辛亥革命有广义、狭义两个概念,广义的理解一般指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民国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所以应掌握革命党的建立、武装起义、思想宣传、武昌起义。

通过轻敌推诿,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意义,认识中华民国成立的意义。

【知识梳理】一、背景1.原因:①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②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来挽救统治危机。

2.条件:(1)组织基础: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立等革命团体,决心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905年,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在东京成立。

①性质:②纲领:(2)思想基础:三民主义同盟会成立后,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围绕要不要,要不要等问题展开思想论战,大力宣传其政治纲领----三民主义。

(3)军事准备:革命党人在宣传的同时,还多次发动。

其中1911年发动的起义最为有名。

二、经过1.爆发:武昌首义(1)概况:年10月10日,和率先发难,武昌起义爆发。

(2)结果:起义胜利后,成立,推举为都督;宣布“五族共和”,定国号为。

(3)影响:武昌起义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

短短一个月,全国十几个省相继宣布独立,许多地区也发生了响应武昌起义的革命运动。

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2.高潮(1)成立民国:1912年元旦,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以为国旗。

(2)颁布《》:年3月颁布,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意义。

(3)帝制的终结:1912年2月,下诏退位,清王朝多年的统治宣告结束。

三、结果及意义1.结果:1912年3月,袁世凯在就任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原因:①袁世凯手握重兵,具有一定的政治资本;②资产阶级的弱性和妥协性;③的涣散,立宪派和旧官僚的破坏;④帝国主义的支持。

2.意义:①性质: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革命;②作用:它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从此,观念深入人心。

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影响: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3.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行不通。

思考1: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知识拓展】1.如何全面分析和评价三民主义?所谓“民族主义”是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内容,即以革命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变半殖民地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

因为,清政府此时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民族主义”反对的是满族统治者,而不是整个满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内民族平等的进步思想,客观上体现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实现民族独立的要求。

“民权主义”是指“创立民国”的内容,即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

“民生主义”是指“平均地权”的内容,即试图解决土地问题,消灭封建土地制度。

其具体方法是,由国家统一核定地价,“其现在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孙中山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但是,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

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2.结合史实分析说明辛亥革命为什么被称为“比较完全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①辛亥革命有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领导,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制定了章程,设立了统一的领导机构,创办《民报》为机关刊物。

②辛亥革命有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

三民主义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

③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民众。

革命派通过与保皇派的论战,传播了革命思想,把众多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吸引到革命派一边。

革命派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激发了人们的革命情绪,推动了各地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④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政体,创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了很高水平。

【走进高考】1.(08年广东单科,11)“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

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

”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2.(2008年广东单科,7)《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象(见右图)的主要目的是A提倡民主自由 B宣传排满革命C倡导个人崇拜 D反对帝国主义3.(2007广东单科卷)(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3分)(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5分) (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

(6分)参考答案:(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及其他反侵略反封建斗争。

(2)①政治: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②经济: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思想文化: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不少封建陋习;④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推动现代化方面存在局限性。

(3)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为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①政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进入了人民民主的新时代,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②经济:建立了新的经济制度,为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③思想文化:确立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

【课时训练】一、单选题:1.(2007海南历史卷)1912年,五色旗被定为中华民国国旗。

五色旗的寓意是A.天下为公,共建民国 B.弘扬传统,共创共和C.民族团结,实现共和 D.各界联合,维护民国2.(2007全国文综一)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开始组建新军。

新军的主要特点是A.仿效近代军制编练 B.最早配备近代先进武器C.大量征召有先进思想的青年 D.多以文人充任高级官吏3.(2007四川文综)在近代中国,系统的出现阐释了民生思想并把它作为纲领的政治派别是A.地主阶级洋务派B.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立宪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4.(2007上海历史)“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

这一事件是A.戊戌变法 B. 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护法运动5.(08全国卷Ⅱ,15)在清末,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D.应否推行议会制度6.(08全国卷Ⅱ,16)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

列宁所指的事件是A.义和团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7.(08四川文综卷,16)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对当时中国国内的“立宪”,“专制”之争产生了很大影响,立宪派和主张君主专制的人对战争结局抱有不同期望,立宪派普遍希望A.日败俄胜 B.日俄俱败 C.日胜俄败 D.日俄休战8.(08年广东理基,63)“各班会党日昌明,……男子共和争促进”。

该情形出现于A.辛亥革命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太平天国运动时期9.(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27)右图是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反映清末立宪的漫画,作者的意图是A.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一脉相承B.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性质相同C.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不能相容D.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互不相干10.(08海南历史,17)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

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11.(08四川延考)戊戌变法失败后,立宪派曾参与的历史事件是A.萍浏醴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辛亥革命 D.二次革命12.孙中山(1866~1925年)在回忆录中回忆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

”孙中山“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A.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B.联合其它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C.他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广东沿海起义D.他领导华侨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戊戌变法运动13.一部历史小说中写道:“下午6时15分,孙中山换乘马车去总统府,由黄兴和海陆军代表等迎入内府。

当晚11时,举行孙中山大总统受任典礼。

他宣誓词说:“中华民国缔造之始,而文以不德膺临时大总统之任,夙夜戒惧,虑无以副国民之望。

……”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孙中山就任中国同盟会总理职务B.孙中山就任反对袁世凯的海陆军大元帅职务C.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D.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海陆军大元帅职务14.鲁迅在《阿Q正传》里说:“(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

……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

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

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这说明A.革命已经深入人心,地主和旧官僚治开始资产阶级化B.除了少数人外,未庄人对于革命的真正意义了解不清C.革命从城市向农村全面扩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D.只是形式上的革命,辛亥革命存在着失败的潜在危机15.孙中山认为:“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历史上的政治和社会经济种种中心都归之于民生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