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机油消耗过多的原因分析及正确的检查与排除方法 近段时间来,在市场服务过程中频频出现用户反映机油消耗高时相关服务站不做检查与分析,造成故障原因未查清,盲目更换四配套,造成用户产生抱怨。
即使用户误判断,服务站也未能与用户做良好的沟通工作,给终端市场服务造成较大影响。
针对用户反映机油消耗高时测量方法强调如下:
用户报修进入服务站,应首先向用户了解发动机机油消耗高的详细情况,如用户机油加入量多少,用户使用机油现状,行驶多少公里消耗多少机油量,怎么来检查机油量的等等;然后对发动机进行外部检查有无渗漏,拆解空滤器、进气管道;详细检查空滤器、进气管内壁、包括缸盖进气道涡流口是否有灰尘。
同时启动发动机检查有无冒蓝烟,动力不足的情况,气泵出气口有无窜油现象,增压器有无渗油和窜油现象。
以上方面检查结束未发现异常现象时,可安排用户进行机油耗试验,必要时派员跟车查清原因。
此内故障表现形式为:用户车辆在行使一段里程后检查发动机油底壳内的机油量时,油面高度从上刻线下降到下刻线的速度较快。
用户应更具使用发动机型号,选择正确的机油标号。
a.自然吸气的发动机使用的机油标号为CC或CD级。
建议此型号的发动机使用CD级机油;
b.国Ⅱ增压中冷发动机使用的机油标号为CF级;
c.国Ⅲ增压中冷电控发动使用的机油标号为CF级或CF以上级别。
正确的检查机油量的方法:
1、现将车辆停放在路面状况相对水平、平整的路面。
2、停车10分钟后,再拔出油标尺观察机油在油标尺上下刻度之间的位置,来判定油底壳内的机油量是否需要添加。
切记停车后立即拔出油标尺检查油底壳内的机油量,此时检查结果不能真实的反映油底壳内的机油量。
3、如油底壳内的机油量已经低于油标尺的下刻线就需要及时添加机油。
先拧开加油口盖,再加注适量的和油底壳内同一牌号、级别的机油。
等待10分钟后,再检查加注的机油量是否符合要求,油面高度应在油标尺上刻线和中刻线之间。
切记加注的机油量不可过多,油面高度超出油标尺上刻线,发动机在此状态下工作,会造成发动机呼吸器口有机油串出、排气管冒蓝烟现象。
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机油消耗过多时,需检查的步骤及排除方法。
1、需要检查各个零部件之间的密封垫片是否有渗油、漏油或密封垫片是否有损坏的现象。
若有请服务站维修人员及时维修更换渗漏部位的密封垫,保证发动机的各零部件无渗漏现象。
2、带空气压缩机的发动机请先检查空气压缩机的储气罐。
检测方法为:打开储气罐的放气阀,观察储气罐喷出的空压气中是否掺有机油。
如有机油随着压缩空气一同从放气阀喷出,证明空气压缩机的活塞、活塞环及缸套之间已经磨损,空气压缩机曲轴箱内的机油窜入空气压缩机的气缸盖,从气缸盖的出气口管道进入储气罐内。
此时可松开空气压缩机出气口接管的连接锁紧螺母,观察连接螺母内会是否存有机油。
此时空气压缩机的泵气能力会下降、将储气罐内零气压泵到规定气压值的泵气速度会变慢、甚至泵不到规定气压值。
此时就需要及时更换空气压缩机的活塞、活塞环及气缸。
保证汽车的行驶过程中储油罐内的气压值在规定范围内,保证汽车安全行驶。
3、发电机配装真空泵的发动机,请先检查真空泵是否损坏。
机油吸入真空助力器内,造成真空助力管道中存有大量的机油。
可以拆开真空助力泵管接螺母,观察是否有机油从管路中流出,若有此情况请及时更换发电机上的真空助力泵。
4、用户使用的发动机为国Ⅱ增压中冷发动机、国Ⅲ增压中冷电控发动机。
在检查完以上部位后再检查增压器的使用情况,增压器漏油是一种常见的故障现象,如果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原因,可使涡轮增压器避免失效,以下情况会导致增压器漏油:
a.发动机空滤器或进气管路阻塞,导致进气负压过大。
此时请检查空气滤清器的进气口是否吸入异物堵塞发动机进气;纸质滤芯上灰尘是否过多造成发动机进气不足。
发动机长时间在此状态下工作会导致增压器进气负压过大机油窜入蜗壳,随着空气经过进气管道进入发动机气缸内。
机油、空气及燃油一同在气缸内进行燃烧,造成发动机排气口冒蓝烟、气缸活塞燃烧室内及气门上的结碳会增多。
b.增压器回油管撞弯或损坏,导致回油节流,回油不畅,检查增压器回油管路是否畅通,回油不畅请清理疏通回油管路。
c.增压器中间体的油封失效,机油窜入压气机壳内,过多的机油经过进气管道进入发动机气缸内。
机油、空气及燃油一同在气缸内进行燃烧,造成发动机排气口冒蓝烟、气缸内活塞燃烧室及气门上的结碳会严重。
检查方法拆开压气机出气口的橡胶管,查看压气机出气口的内壁上是否吸附机油。
如内壁上有机油证明增压器的压气机端的油封失效,需要更换增压器。
e.增压器中间体的油封失效,机油窜入涡壳。
过多的机油经过增压器蜗壳排入消音器从排气管口排出。
检查方法拆开增压器蜗壳和排气管连接的法兰,查看蜗壳内和排气管内是否有油迹,如有机油判定增压器蜗壳端的油封失效,需及时更换增压器。
f.发动机长时间在怠速状态下运转。
用户应尽量避免增压发动机长时间怠速运转。
5、气门油封失效,气缸盖内的机油沿气门杆流到燃烧室内,机油经过进气管道进入发动机气缸内。
机油、空气及燃油一同在气缸内进行燃烧,造成发动机排气口冒蓝烟、气缸内活塞燃烧室及气门上的结碳会严重。
检查方法拆开气门室盖,观察各个气门油封是否从气门导管上脱入和气门油封的唇口是否磨损,如有以上现象及时更换气门油封。
检查完以上部位,确认以上零部件工作正常、无故障。
发动机的排气管还有是蓝烟、呼吸器口有滴油现象。
此时维修站按以下步骤进行路试来确认发动机的机油消耗量是否超
过发动机厂家的规定的设计指标。
a.车辆开到加油站将燃油箱内的燃油加满。
车辆停在路面平整状态较好、相对水平、平整的路面,停车地面做好标记。
停车10分钟后检查油底壳内的机油油面高度是否在上刻线,不足请添加至上刻线。
车辆行驶500公里后,再将燃油箱内加满燃油,记录下车辆行驶500公里发动机所消耗的燃油量(公斤)。
d.再将车辆停在做好标记的地方,停车10分钟后检查油底壳内的机油的油面高度是否下降,再将油底壳内机油的油面高度加至上刻线,再加入的过程中用秤称出加入至上刻线的机油量(公斤)。
e.用500公里消耗的机油量(公斤)除以500公里消耗的燃油量(公斤)算出此发动机的机燃比。
扬柴公司机油消耗的技术指标规定:
a)自然吸气的发动机机燃比为0.8℅;
b)国Ⅱ增压中冷发动机机燃比为0.5℅;
c)国Ⅲ增压中冷电控发动机机燃比为0.3℅;
用路试的结果来确定发动机目前的机油消耗量是否在扬柴公司机油消耗的规定范围内。
判定发动机是否机油消耗多、发动机是否烧机油。
呼气器口呼出的是发动机曲轴内的空气和机油被雾化的混合气体。
用户反映在新购车时或新车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发动机呼吸器口有油迹,服务站切记发动机在未进行细致的检查、严谨的路试、明确的判定故障现象及未找出故障原因时不要随意进行四配套的更换。
另一种不正常的情况为,进气道密封不严或进气管路破裂,灰尘进入气缸造成四配套不正常的早期磨损现象。
服务站在处理用户反映发动机机油耗消耗高、呼吸器窜气量大、动力下降的故障时,在检查完以上部位后再检查发动机的进气系统。
检查方法:
a、拆开空气滤清器的纸质滤芯,检查空滤芯上是否吸入过多灰尘太多。
(用户因根据车辆行驶路面状况来决定发动机进气系统的保养频率。
在路面状况或发动机使用环境较恶劣的情况下工作,用户应增加对进气系统的保养频率。
)
b、空滤芯是否有破损、空滤芯的橡胶密封圈是否损坏、空滤芯是否安装到位。
c、检查进气系统的进气橡胶管是否破裂损坏及管路的卡箍是否卡紧有无漏气现象。
造成空气未经过空滤器过滤,灰尘直接进入气缸造成发动机气门、四配套早期磨损现象。
d、检查发动机气缸盖的进气道,拆开发动机进气管检查气缸盖的进气道是否有灰尘。
扬柴公司《服务管理规定》P36页第16条因进气系统密封不严、空气滤芯失效或用户未按《使用说明书》规定定期清除空滤器内的灰尘,造成灰尘进入气缸引起早期磨损等故障所损坏的零部件扬柴公司不予三包处理。
扬柴公司发动机在市场上使用过程中,用户普遍反映在新购车时或新车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发动机呼吸器口有油迹,在停车后有机油从呼吸器口向外滴机油现象。
此现象
会使用户误认为发动机的四配套早期磨损,到经销商或服务站要求更换四配套。
针对以上情况技术部对顶置呼吸器进行技术改进,目前试验效果比较明显。
现客服中心要求各片区在出现此内现象、满足一下条件:
1、发动机四配套没有异常早期磨损现象。
2、发动机四配套没有拉缸现象。
3、发动机无其它异常现象,呼吸器出气口窜气量正常,在新购车时或行驶一段时间后出现呼吸器口有油迹或停车后有机油从呼吸器口向外滴机油现象。
在满足以上条件下个片区即可更换改进的顶置呼吸器的气门室盖。
处理要求:
1)发现气泵出气口窜油时,可通过更换气泵或相关气泵部件。
2)增压器漏油,窜油可更换增压器。
3)检查空滤,进气管内壁和进气道涡流口进灰时,则属于用户保养使用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维修费用。
4)呼吸器橡胶管口有油渍,未发现发动机工作过程从橡胶管口连续漏机油时属正常现象。
5)准确指导用户观察观察机油耗状态,并指导用户如何及时准确检查机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