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几种主要动物疫病流行特点和临床表现

几种主要动物疫病流行特点和临床表现


六、猪肺疫
(一)流行特点 本病的传染源为病猪及健康带菌猪。各年龄的猪均 对易感,以中猪、小猪易感性更大。 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染,也可经损伤的皮肤而 传染。 最急性型猪肺疫,常呈地方流行性;急性型和慢性 型猪肺疫多散发。
六、猪肺疫
(二)最急性型临床表现: ------多见于流行初期,常突然死亡。 ------病程稍长者,表现高热达41-42℃,结膜充 血、发绀。 ------耳根、颈部、腹侧及下腹部等处皮肤发生红 斑,指压不全褪色。 ------特征症状是咽喉红、肿、热、痛急性炎症, 严重者局部肿胀可扩展到耳根及颈部。 ------呼吸极度困难,口鼻流血样泡沫,多经1-2 天窒息而死。
五、猪丹毒
猪丹毒是由红斑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引起 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急性型表现为败血型或在皮肤 上发生特异性红疹,慢性型表现为非化脓性关节炎或增 生性心内膜炎。
五、猪丹毒
(一)流行特点 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感染动物主要为 猪,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均易感,以3-6月龄青年猪发 病率最高。其他动物如牛、羊、马、狗、鹿以及家禽、 鸟类也有感染本病的报道。人也可感染。 病猪及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带菌的牛、马、羊、 禽、狗是潜在的传染源。 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其次是通过皮肤伤口感染。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炎热多雨季发病较多。 本病常呈散发性或呈地方流行性,有时呈暴发性流行。
五、猪丹毒
(二)慢性型临床表现: ------多由急性或亚急性转化而来; ------以关节炎(多见于腕、跗关节),或心内膜炎, 或两者并发为主要症状; ------少数病猪呈皮肤坏死症状,多发生于背、耳、肩、 蹄、尾等处肤; ------慢性型常发生于老疫区。
六、猪肺疫
猪肺疫,又称猪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 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最急性型呈败血症 和咽喉炎;急性型呈纤维素性胸膜肺炎;慢性型较少见, 主要表现慢性肺炎。
六、猪肺疫
(二)慢性型临床表现: ------主要呈现慢性肺炎或慢性胃肠炎。 ------病猪持续咳嗽,呼吸困难,鼻流出粘性或脓性 分泌物,胸部听诊有啰音和磨擦音。 ------关节肿胀。 ------时发腹泻,呈进行性营养不良,极度消瘦,最 后多因衰竭致死, ------病程2-4周。
七、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三、新城疫
(一)流行特点 病禽和带毒禽是本病主要传染源,鸟类也是重 要的传播媒介。病毒存在于病鸡全身所有器官、组 织、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 病毒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受伤的皮 肤和泄殖腔黏膜侵入机体。 以鸡最易感,野鸡次之。鸭、鹅等水禽也能感 染本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季多发。
第二节 几种主要动物疫 病流行特点与临床表现
一、口蹄疫 二、高致病性禽流感 三、新城疫 四、猪瘟 五、猪丹毒 六、猪肺疫 七、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八、炭 疽 九、狂犬病 十、结核病 十一、布鲁氏菌病 十二、日本血吸虫病 十三、猪链球菌病 十四、绵羊痘
一、口蹄疫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多种偶蹄动物共患 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疫病。
二、高致病性禽流感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A型禽流感病毒高致病力毒 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二、高致病性禽流感
(一)流行特点 禽流感疫病毒多种家禽、野禽和鸟类,以鸡和 火鸡易感性最高。水禽如鸭、鹅可带毒、散毒,感 染,发病。 病禽是主要传染源,野生水禽是自然界流感病 毒的主要带毒者,鸟类也是重要的传播者。 主要经消化道传播,也可通过伤口、呼吸道、 眼结膜传染。 垂直传播?
二、高致病性禽流感
(二)临床表现 ------病鸡精神沉郁,减食及消瘦;蛋鸡产蛋量下降 或停止; ------轻度到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 啰音和大量流泪; ------头部和脸部水肿,无毛皮肤发绀,神经紊乱和 腹泻。
三、新城疫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禽的一种急性、热性、 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四、猪瘟
(二)最急性型临床表现: ----突然发病,看不到任何症状即死亡; ----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1℃以上,呈稽留热; ----腹下和四肢皮肤发绀和斑点状出血,很快因心 力衰竭、气喘和抽搐死亡; ----病程1-2天。
四、猪瘟
(二)急性型临床表现: ----病初体温可升高达40.5-42℃; ----病猪明显减食或停食,精神高度沉郁,常挤卧在一 起;呼吸困难,咳嗽; ----结膜发炎,两眼有脓性分泌物; ----全身皮肤黏膜广泛性充血、出血。皮肤发绀,尤以 肢体末端(耳、尾、四肢及口鼻部)最为明显; ----先短暂便秘,排球状带黏液(脓血或假膜碎片)粪 块;后腹泻排灰黄色稀粪; ----大多在感染后5-15天死亡 。
四、猪瘟
(二)慢性型临床表现 ----体温时高时低,呈弛张热型; ----便秘或下痢交替,以下痢为主; ----皮肤发疹、结痂,耳、尾和肢端等坏死; ----病程长,可持续1月以上,病死率低,但很难完 全恢复; ----不死的猪,常成为僵猪; ----多见于流行中后期或猪瘟常发地区。
四、猪瘟
(二)温和型临床表现 ----潜伏期长,症状较轻不典型,病死率一般不超 过50%,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称为“温和型”猪瘟。 ----病猪呈短暂发热(一般为40~41℃,少数达 41℃以上),无明显症状。 ----母猪感染后长期带毒,受胎率低、流产、死产、 木乃伊胎或畸形胎;所生仔猪先天感染,死亡或成 为僵猪。
五、猪丹毒
(二)最急性型临床表现: ------病程极短,在没有任何可见临床表现情况下,多突 然死亡,剖检也无明显可见病理变化,偶可见于爆发初 期。
五、猪丹毒
(二)急性型临床表现: ------又称败血型,多见于流行初期,大多数病例可见到 明显症状; ------体温升高达42-43℃,沉郁、步态僵硬或跛行,结 膜充血; ------初期粪干结,后期转为腹泻; ------发病1-2天或死亡前,以耳根、颈下、胸前、腹下 及四肢内侧等部位出现红斑,指压褪色。 ------病程2-4天,发病率平均为55.1%,死亡率达8090%。哺乳仔猪和刚断奶仔猪一般突然发病பைடு நூலகம்表现神 经症状,抽搐,倒地而死。病程不超过1天。
八、炭 疽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急性、热 性、败血性传染病。
八、炭 疽
(一)流行特点 炭疽的发生有一定的季节性,常在夏季放牧时期流行或 爆发,且以散发为主。干旱、洪涝灾害都是促进本病爆发的 因素。 患病动物和因本病死亡的动物尸体是重要传染源。在菌 血症期间,病菌可随粪、尿、唾液以及天然孔出血排出体外。 本病主要通过饲料、饮水经消化道传染,也可经呼吸道、 皮肤黏膜或吸血昆虫叮咬经皮肤传播。 各种家畜、野生动物及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草食 动物最易感,其中以马、牛、绵羊、山羊及鹿的易感性最强; 骆驼、水牛及野生草食动物次之。猪、狗和猫感染性低,自 然情况下家禽不感染。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PRRS)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
七、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一)流行特点 在自然流行中,本病仅见于猪,其他家畜未见发病。不同年 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均能感染。但不同年龄的猪易感性有一定差 异。母猪和仔猪较易感,发病时症状较为严重。 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病猪的鼻液、粪便、尿液均含 有病毒。耐过猪可长期带毒和排毒。 最主要和常见的传播途径是病猪移运和地区内病毒经空气传 播,病毒经呼吸道感染。 PRRSV感染猪体的途径很多,包括口腔、鼻腔、肌肉、腹腔 和生殖道。可以垂直传播,从母猪到仔猪的传播,主要是在子宫 中或出生后发生,或者是易感仔猪与感染猪混群,使病毒持续循 环传播。
九、狂犬病
• (一)流行特点 ------本病毒能感染所有的哺乳动物; ------本病多呈散发,无明显的季节性,但春夏较秋冬多 发; ------病畜和带毒的(犬科、猫科)野生动物是本病的重 要传染源,病犬是人和家畜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方式呈连锁状,即一个接一个的传染。主要经 病畜咬伤而感染; ------在少数情况下也可由病犬、病猫舐健康动物伤口而 感染。 ------也可通过含病毒的气溶胶微粒经呼吸道感染; ------可经消化道感染。
八、炭 疽
(二)临床表现 • 最急性型: ----呈败血症症状,表现突然发病,倒地,口鼻流 出带血泡沫,在极度呼吸困难及抽搐的情况下急剧 死亡,病程数分钟至数小时。 ----这种病型多见于绵羊、山羊和地方性流行开始 的个别马和牛。 • 急性型: ----表现体温升高,可视黏膜发绀,便血尿血。 ----濒死期体温急剧下降,呼吸高度困难,天然孔 出血,痉挛、倒地而死。 ----病程1-2天。
三、新城疫
(二)临床表现 最急性型:多见于雏鸡和流行初期。突然发病,迅速死亡。 急性型:表现为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异常。 全身性的表现:精神,食欲变差,羽毛松乱,不愿走动,垂 头缩颈,翅翼下垂,鸡冠和肉髯呈紫色,眼半闭或全闭,似昏睡。 呼吸道症状表现:咳嗽,黏液增多,呼吸困难而引颈张口、 呼吸出声,鸡冠和肉髯呈暗红色或紫色。 消化道症状表现:口角流出大量黏液,常为排除黏液,甩头 或吞咽。嗉囊内积有液体状内容物。排黄绿/白色水样稀便。 生殖道症状表现:蛋鸡产蛋停止或产软壳蛋。 神经系统异常:神经症状,如翅、腿麻痹,站立不稳,最后 体温下降,不久在昏迷中死去 。
三、新城疫
(二)临床表现 慢性型:多发生于流行后期的成年禽,常为以神经症状为主 。
四、猪瘟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 传染病。
四、猪瘟
(一)流行特点 自然条件下,猪、野猪是猪瘟病毒唯一宿主。不分 年龄、性别和品种均易感。 传染源为病猪、愈后带毒和潜伏期带毒猪。 病毒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也可经眼结膜、 伤口、人工授精感染,也可经胎盘垂直传播。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然而 受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以春、秋两季较为严重。
一、口蹄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