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资本论第一章商品

资本论第一章商品

复杂劳动:经过专门训练、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是
一种具有一定技能和知识的复杂劳动力支出的 劳动。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划分是相对的,具有历史性。
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转化:
1、部门内部的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转化通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原理完成。 如:人工收割稻谷;机器收割稻谷。
以换取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为目的的商品 经济。
自然经济: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直接满
足生产者和经济主体自身的需要。
三、商品经济及其基本矛盾
自然经济
生产力水平提高
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私人劳动:由于商品生产者独立进行生产并拥有自己的生产 结果从而具有私人的性质。
自私经济人假说:
该假说认为每个人的任何行为,都是自私自利的。每个人追 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
自私经济人假说是西方经济学的“公理”,与私有制和商品 拜物教具有密切的联系。但在公有制及其市场经济中,人的 行为具有利己和利他性。
补充资料
对“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分析:
“纳税原则本质上是纯共产主义的原则,因为
社会劳动: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又是相互联系和相互 依赖的,他们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具有社会的性质。
矛盾的解决:商品交换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决定着商品生产的其他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四、商品拜物教与自私经济人假说
商品拜物教:
概念:认为商品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支配自己,因而像崇拜 偶像一样崇拜商品。
货币拜物教:商品拜物教的转化,认为货币万能,因而崇 拜货币。
根源:1、不是产生于商品的使用价值; 2、是由商品形式本身引起的; 3、根源是生产商品的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
四、商品拜物教与自私经济人假说
商品拜物教的历史性: 商品拜物教或货币拜物教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在现实社 会中,只要存在商品经济就不能消除生产关系被物化的 这种经济现象或性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个别劳动时间的加权平均数。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
t t1 q1 +t2 q2 +t3 q3 q1 +q2 +q3
t 81+101+121 =10 1+1+1
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简单劳动: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不需要经过任何专门训
练的、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是以体力 劳动支出为主要内容的劳动。
计算题
去年,一斤大米的单位价值为1元。今年,生产大米的社 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
1.试计算:今年一斤大米的单位价值应为多少? 2.这道题证明了马克思的哪一个原理?
题解:根据劳动生产力与价值量成反比的原理: 劳动生产力 =1/单位商品价值量 ∵去年劳动生产力=1/1=1 ∴ 今年劳动生产力=1·(1+25%)=125% ∴今年大米的单位商品价值量=1/125%=0.80元
三、价值量的变化规律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数量关系:
个别劳动生产率:
fi

Qi Ti
社会劳动生产率:
f Q T
个别劳动时间:
ti

Ti Qi
Q= Qi T =Ti
i
i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tT Q
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
n
t T Q
2、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
量的关系和比例。交换价值体现商品的社会属性。 “1只绵羊=20尺布”,则20尺布就是1只绵羊的交换价值
一、商品的二因素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特点: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 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1)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2)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价值的实质:商品的价值体现人们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
2、部门之间的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转化通过市场交换过程完成。 复杂劳动等于多倍的简单劳动。 如:生产电脑的劳动;生产鞋子的劳动。 复杂劳动 = N ×简单劳动
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原因:复杂劳动的劳动力“比普通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
它生产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因此它具有较高的价值。 既然这种劳动力的价值较高,也就表现为较高级的劳动, 也就在同样时间内物化为较多的价值”。
成功必然使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相分离。
劳动二重性学说的重要意义: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彻 底揭示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及其规律的一个基点。
1.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基础 2.为剩余价值论奠定了基础 3.为其它一系列理论奠定了基础
二、劳动的二重性
对商品二重性与劳动二重性的小结:
Ti
i 1 n
Qi
i 1

n i 1
Ti
n
Qi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i 1

n i 1
Wi
Qi Qi
n
Qi
i 1

n i 1
Qi
n
Qi
Wi Qi
i 1

n
Bi wi
i 1
三、价值量的变化规律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数量关系
(1)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ztT 1 Qf
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商品生产者或个别企业生产某种商品 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并随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案例: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商品价值量
10 小 时
劳动量
甲 8 小 时
劳动时间 丙

12 10 小 小时 时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
案例: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三、价值量的变化规律
劳动生产力:具体劳动运用劳动手段加工劳动对象以生产
使用价值的能力,即劳动生产的能力。 影响因素: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状况;生产技术装备的规
模和效能状况;劳动者文化知识水平和操作状 况;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组织状况;原材料、能 源等质量和供应状况。
劳动生产率:用使用价值的量标志劳动力发挥作用的结果,
二、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
概念:是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特点: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 具有
永久性。
抽象劳动
概念: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特点:形成商品的价值,社会属性,历史范畴。
二、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关系:
1.统一性: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2.对立性:具体劳动是实现抽象劳动的必要前提,商品交换
商品的二因素:从现象形态看,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从本
质内涵看,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一、商品的二因素
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 (1)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排排斥、相互对立(矛盾) (2)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排依存、相互作用(统一)
对劳动价值论否定和质疑的分析:
要素价值论 效用决定论 供求决定论 知识价值论
第一节 商品价值
一 商品的二因素 ‫ب‬- 劳动的二重性 ‫ج‬- 商品经济及其基本矛盾 四 商品拜物教
一、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概念: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如商品的性能、用途、效
用等。 特点:1、商品的自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一切国家的上征海税的财权经力大都是学从经所济谓国学家院所有制来的。
的确,或者是私有制LO神GO圣设不计可方侵案犯,这样就没有什 么国家所有制,而国家也就无权征税;或者是国家 有这种权力,这样私有制就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国家所有制就高于私有制,而国家也就成了真正的 主人。后面这个原则是大家公认的。”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商品价值量 变化
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变化
劳动生产率 变化
三、价值量的变化规律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
10 小 时
10
6 小
8




8 小 时

三、价值量的变化规律
一般情况下,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价 值总量不变。
若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复杂程度提高,商品价值总 量将增加。

使用价值




价值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两因素
三、商品经济及其基本矛盾
商品经济:
概念:以商品交换为特征或出卖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特征:直接为交换而生产,生产借助交换而进行。 条件:1、社会分工;2、商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简单商品经济:以生产资料个人所有,以个体劳动为基础,
(2)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Z T (3)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z t (4)企业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Zi z Qi t Ti fi
即劳动生产的效率。 两种衡量方式: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生产单位产
品所耗费的必要劳动时间。
三、价值量的变化规律
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力+劳动强度
在劳动强度不变的前提下,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力 劳动生产力(率)变化引起生产商品所需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变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引起商品价值量的变化。
—恩格斯
第二节 商品的价值量
一 价值量的决定 ‫ب‬-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ج‬- 价值量的变化规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