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依据1.1《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2005)1.2《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施工质量及评定规程》(DL/T-5168-2002)1.3《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2部分:架空电力线路》(DL5009.2-2013)1.4《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0版)(GB50204-2002)1.6通大铁路北甘旗牵引站220kV外部供电线路工程(二)基础施工设计图纸及相关文件一工程概况在北甘旗牵引站东北新建一座220kV功然开关站,新建2回220kV线路,本项目为220kV哈达-功然线路,线路导线为选择JL/G1A-400-48/7,地线采用一根24芯OPGW光缆。
线路长度为28km;由220kV功然开关站新建1回220kV线路接入北甘旗牵引站,由220kV甘旗卡变电站新建1回220kV线路接入北甘旗牵引站。
新建线路按两条单回路架设,其中1回线按重要负荷供电线路建设,两线路导线均选择JL/G1A-240-24/7,地线采用一根24芯OPGW光缆,线路长度分别为42km 和4.5km。
科左后旗地处中温带边缘地区,位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
春季回暖快,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因受季风影响,雨量集中,雨热同期;秋季短暂温凉;冬季漫长,寒冷少雪。
根据所收集的通辽市地区气象资料及本地区已运行多年的送电线路的运行经验,并参考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和典型气象区,确定了本工程的设计气象条件,详见下表:二冬季施工的特点1 冬季施工由于施工条件及环境不利,是工程质量事故的多发季节,尤以基础混凝土工程居多。
2 质量事故出现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的特点。
冬期施工由于受施工条件、寒冷气候、自然环境等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往往是基础工程质量事故的多发季节,其质量事故一般在春季才开始暴露,质量事故的处理难度较大,并且容易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和返工。
3 冬季施工的计划性和准备工作时间性强。
这是由于准备工作的时间短,技术要求复杂。
往往一些质量事故都是由于这一环节跟不上,仓促施工造成的。
三冬期施工定义根据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规定: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 天稳定低于5℃,则此5天的第一天为进入冬期施工的初日;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 天稳定高于5℃,则此5 天的最后一天为冬期施工的终日。
但我们在实际施工中,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5℃时,则混凝土工程就已经采取冬季施工措施。
综合当时现场实际情况,我单位采用加外加剂负温养护法、棚暖法以及一些综合养护法进行冬季施工。
混凝土冬季施工,必须保证混凝土出罐温度在15℃以上,浇筑温度在10℃以上,入模温度在5℃以上,在此期间拌合料所用的水、砂子视当时气温及原材料温度情况决定是否加热,并在混凝土中掺适量防冻剂,砼浇筑后用苫布将基坑覆盖,基坑内用点燃木炭保温。
在极低温阶段,基础浇制要搭设暖棚。
四冬施准备工作1组织措施1.1 进行冬季施工前应组织专人编制冬季施工方案。
编制的原则是:确保工程质量;经济合理,使增加的费用为最少;所需的热源和材料有可靠的来源,并尽量减少能源消耗;确实能缩短工期。
冬季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施工程序;•施工方法;现场布置;设备、材料、能源、工具的供应计划;安全防火措施;测温制度和质量检查制度等。
方案确定后,要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并向队组进行交底。
1.2 进入冬季施工前,对掺外加剂人员、测温保温人员、加温及木炭养护等专业人员,应专门组织技术业务培训,学习本工作范围内的有关知识,明确职责。
1.3 及时查询或收看天气预报,•防止寒流突然袭击。
1.4 安排专人测量施工期间的室外气温,浇制暖棚内气温,砂浆、砼的温度并作好记录。
1.5如施工现场是微风,将施工作业面周围树叶、杂草等杂物清理干净。
1.6如遇见大风,视情况,派专人搭设防风棚子或停止施工。
2 现场准备2.1 根据实物工程量提前组织有关机具、外加剂和保温材料进场。
2.2 搭建加热用的设备、基础浇制暖棚,检查各种加热的材料、设备其安全可靠性,安排专职人员看守,防止火灾事故发生。
2.3 提前到实验室做好冬季施工混凝土及掺外加剂的试配工作。
冬季施工的混凝土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42.5,最小水泥用量不宜少于300kg/m3,水灰比不应大于0.6。
五冬季施工措施1 钢筋焊接1.1 冬季在负温条件下焊接钢筋,应尽量安排在室内进行。
如必须在室外焊接,其环境温度不宜低于-20°C,风力超过3级时应有挡风措施。
焊后未冷却的接头,严禁碰到冰雪。
1.2 冬季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经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
2 混凝土冬季施工措施2.1 首先验证冬季施工混凝土浇制的施工条件:2.1.1 检查现场基坑底部是否为冻土;2.1.2 当施工期处于0℃左右时,可在混凝土中添加早强剂,掺量应符合使用要求及规范规定,且应注意在添加前应做好模拟试验,以核实有关技术措施。
3 冬季施工严格混凝土的检查、保管和使用:根据我线路所处位置的气候特点及地下水位等情况,我单位拟采用棚暖法的施工方法。
即对基础材料的存放地点、浇制现场及养护采用搭设暖蓬。
冬期混凝土施工宜采用综合蓄热法,即掺化学外加剂的混凝土浇筑后,利用原材料加热及水泥水化热的热量,通过适当保温,延缓混凝土冷却,使混凝土温度降到0℃前达到预期要求的施工方法。
根据施工场地大小,用蓬布搭设暖棚,将整个基础的四个坑全部罩在下面,用蒸汽炉加热砂子,烧开水,同时在棚内设温度计监视棚内温度,使室温控制在10℃以上,有利于混凝土的入模质量。
3.1 原材料准备3.1.1 混凝土冬期施工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42.5 ,C20 强度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少于300kg/m3。
该水泥为早强水泥,水化热较大,有利于增强混凝土的早期强度,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能力;水泥在使用前运入搅拌棚内存放,进行预热,水泥不得直接加热,且不应与80℃以上的水直接接触,在40-60摄氏度。
3.1.2 拌制混凝土所采用的粗细骨料应清洁,不得含有冰、雪冻块、有机物及其它易冻裂矿物质。
运到暖棚内的砂、石均应在地面做铺垫与地面隔离。
3.1.3 防冻剂选用国家专业厂家性能稳定、质量好的混凝土早强防冻剂,混凝土早强防冻剂属无氯盐产品,各项实验指标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并且有试验室出据的实验报告及生产厂家的产品出厂合格证。
3.1.4 在基础工程开工前,必须对工器具、材料等进行核查,砂、石、水、水泥、防冻剂备料必须能满足连续浇筑施工的需要,并规定应在浇筑前备足养护用苫布、草帘、火炉、木炭等,否则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1.5 混凝土冬期施工所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必须根据有关标准、规范要求的参数等另行计算,经强度试压后确定混凝土配合比。
3.1.6 冬期施工所用的工器具及保温设施在使用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查,合格后投入使用。
3.1.7冬季施工的煤炭灰,在用过之后必须用水3.2 土石方开挖3.2.1 每日施工完毕后,将松散软土平铺坑内200—300mm左右,待次日施工时再清除,防止坑底上冻。
3.2.2 若基坑开挖到位后较长时间不能进行浇制作业时,在预留300mm以上松土上方铺一层300mm厚的玉米杆或稻草,再加盖一层塑料布,塑料布上再铺盖一层100mm 厚散土,坑口用苫布遮盖,坑内对角吊挂两只温度计,每日早晚各检查一次温度,若低于0℃,则采用在坑内安放两只或两只以上碳炉以保证坑内温度在0℃以上,防止坑底受冻。
3.2.3 基础浇制前必须检查坑底是否上冻,以避免由于地基受冻而在解冻后造成基础不均匀沉降。
3.3 混凝土浇筑3.3.1 不得在冻胀性地基上浇筑混凝土,防止解冻后产生不均匀下沉。
3.3.2 冬期施工根据室外温度确定,当室外温度低于5℃时应以加热混凝土用水及砂来保证混凝土拌和物出机、入模温度。
砂采用将火炉埋入砂堆的办法加热。
加热水时敞口罐必须加盖,以防止灰尘落入水中造成污染;砂加热用的汽油桶不得少于2个,且不得有破损,以保证有足够的预热面积,并防止炉灰掺入砂料,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
对已烧坏、破损的炉(桶)须及时更换。
混凝土拌合水及骨料最高温度要符合有关规定。
3.3.3 浇筑用水、砂石提前加热,一般保证混凝土出罐温度不低于15℃(30-15℃),浇筑温度不低于10℃(20-10℃),入模温度不低于5℃(15-5℃)。
3.3.4 按配合比要求投料,严格控制用水量,保证水灰比不大于0.6 。
3.3.5 必须采用搅拌机进行机械搅拌、机械振捣的方式浇筑混凝土,机械振捣速度要快。
同一基础腿混凝土浇筑施工必须连续进行,中间不得停顿。
3.3.6 水泥不得加热,以防水泥假凝,使用前应放在简易暖棚内。
42.5级水泥不应与80℃以上的水直接接触(40-60℃),骨料不应加热到40℃以上。
3.3.7 冬期搅拌混凝土的投料顺序应以与材料加热条件相适应,顺序是先投入骨料(砂、石)和加热的水,待搅拌一定时间水温降低到60 ℃以下时再投入水泥继续搅拌到规定时间(比常温搅拌时间延长50%,一般为90秒)。
3.3.8 每班日应测量施工现场环境温度,包括投料前水和砂的加热温度;水泥、石加入搅拌机的温度;混凝土出罐温度、浇筑温度、入模温度,并记入原始记录。
3.4 防冻剂使用说明3.4.1 本工程使用暮湖A1早强防冻剂,适用与于最低气温0℃至-20℃条件下有防冻早强要求的砼工程,具有防冻、早强、减水、引气、抗渗、无氯、低碱等特点。
3.4.2 在合理适用并满足冬施条件要求的情况下,砼3天强度可达到设计强度的20-40%,7天可达到设计强度的50-70%,28天可达到80%以上。
3.4.3 在一定条件下掺用本剂的砼,冬期养护3天基本可达到或超过受冻临界强度(C20普通硅酸盐混凝土养护强度应达到受冻临界强度7MPa(即设计强度的30%)方可回填)。
3.4.4 防冻剂保存时注意防潮,使用时必须与干料搅拌均匀后方可加水,以免造成结块。
3.4.5 冬季施工外加剂掺量(按水泥重量的百分比):3.5 基础养护3.5.1 基础浇筑结束后除留有火炉燃烧用的通风孔外,需及时用苫布将坑口盖严,坑内生火养护。
苫布离开基础顶面300~400mm ,以保证整个基础都在恒温状态下,基础顶面并用草帘遮盖严实,保证其不受冻,并在苫布上加盖草帘或苞谷秸,以减少坑内热量损失。
负温下新浇制混凝土禁止浇水养护,基础立柱浇筑后立即包上塑料薄膜。
3.5.2 采用木碳火炉养护。
测温养护必须设专人负责,应将温度计悬挂在离地面50cm高处,混凝土养护强度在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之前应每隔2h测温一次,达到之后每6小时测温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