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症的诊断
干眼症患者症状其实是有很大差异的,一般来说大多数病人抱怨眼部异物感,烧灼感和一般的眼部不适。
这些不适感往往是干眼症的证明,因为角膜的表面遍布感觉神经末梢。
但有相当比例的病人有畏光和间歇性模糊或其他的视力问题。
干眼症的患者常常诉说自己的眼睛易于疲劳,使得读书和看电视发生困难。
不能耐受角膜接触镜的配戴也是干眼症的症状。
有时,一个有轻度或中度干眼症的患者,如若没有配戴角膜接触镜,是不会有明显不适的。
配戴角膜接触镜可以扰乱泪膜分泌和分布的平衡,导致无法耐受角膜接触镜。
如果您在日常生活中眼睛感觉异常,您就有必要检查是否患有“干眼症”,我们所说感觉异常是指患者对气流敏感,夜间或清晨醒来时眼干燥感严重,不能耐受烟雾等。
另外您需要了解的是干燥感和少泪并非是特异性的症状,相反,有部分干眼症病人诉说有流泪或溢泪,这些听上去似乎是矛盾的,但实际上干眼的不适感有可能刺激泪液反射性地分泌增加,就和眼部表面异物或擦伤时是同样的道理。
干眼症已经是现在被大家所熟知的一种疾病,干眼症无情的剥夺了很多患者的幸福,但是患者朋友们应该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这样才能改善病情。
干眼症最常见症状是眼疲劳、异物感、干涩感,其它症状有烧灼感、眼胀感、眼痛、畏光、眼红等。
干眼症的症状包括球结膜血管扩张、球结膜失去光泽,增厚水肿、皱褶,泪河变窄或中断、有时在下穹隆见微黄色粘丝状分泌物,睑裂区角膜上皮不同程度点状脱落,1%虎红染色阳性。
角膜上皮缺损区荧光素着染。
干眼病早期轻度影响视力,病情发展后,可出现丝状角膜炎,症状演变为不能忍受,晚期出现角膜溃疡、角膜变薄、穿孔、偶有继发细菌感染。
角膜瘢痕形成后,严重影响视力。
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除上述干眼症状外,可反复发生睑板腺囊肿,睑缘后唇出现自后向前的永久性血管扩张。
睑板腺开口常有白色角质蛋白堵塞而凸起变形。
病变进展时睑板腺会有黄色的粘液样分泌物。
睑板腺反复炎症发作后,腺体大部分萎缩,挤压后也亦无分泌物溢出。
睑板腺萎缩可以通过红外线摄影观察。
干眼症的临床诊断方法:
1、泪液分泌实验正常为10-15mm,<10mm为低分泌,<5m为干眼。
无眼部表面麻醉情况下,测试的是主泪腺的分泌功能;表麻后检测的是副泪腺的分泌功能(基础分泌),观察时间同为5min(天津254医院眼科)。
2、泪膜破裂时间<10s为泪膜不稳定。
3、泪液蕨类实验粘蛋白缺乏者,例如眼类天疱疮、Stevens-Johnson综合征,“蕨类”减少甚至消失。
4、活检及印迹细胞学检查干眼症患者结膜杯状细胞密度降低、细胞核浆比增大、上皮细胞鳞状化生,角膜上皮结膜化。
通过计算结膜中杯状细胞密度,可间接评估疾病严重程度。
5、荧光素染色阳性代表角膜上皮缺损。
还可以观察泪河的高度。
6、虎红染色敏感性高于荧光素染色,角、结膜失活细胞着染色为阳性细胞。
7、泪液溶菌酶含量含量<1200μg/ml,或溶菌区<21.5mm2,则提示干眼症。
8、泪液渗透压干眼症和接触镜配戴者,泪液渗透压较正常人增加25mOsm/L,如大于312mOms/L,可诊断干眼症。
此项具有特异性,有较高的早期诊断价值。
9、乳铁蛋白69岁以前如低于1.04bg/ml,70岁以后如低于0.85mg/ml,则可诊断干眼症。
10、泪液清除率检查目的在于了解泪液清除有无延迟。
应用荧光光度测定法检测。
11、干眼仪或泪膜干涉成像仪了解泪膜脂质层,干眼尤其LTD患者,可见泪膜脂质层异常,与标准图象比照,可推测干眼严重程度。
12、角膜地形图检查了解角膜表面的规则性,干眼患者的角膜表面规则参数(表面规则指数和表面不对称指数)比正常人增高,且增高程度与干眼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13、血清学检查了解自身抗体的,SS患者长见ANA抗体、类风湿因子等阳性。
此项有利于免疫性疾病所致干眼症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