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WEB的报名系统毕业设计

基于WEB的报名系统毕业设计

基于WEB的报名系统毕业设计目录1绪论 (1)1.1题目 (1)1.2课题背景 (1)1.3研究意义 (1)1.4研究现状 (2)1.5设计时间 (2)1.6课题容及成果 (2)1.6.1课题容 (2)1.6.2课题成果 (2)2应用技术及开发环境 (3)2.1 应用技术 (3)2.1.1 B/S结构模式 (3)2.1.2 3.5技术 (4)2.1.3 SQL Server数据库 (5)2.2 开发环境 (6)2.2.1系统硬件环境 (6)2.2.2系统开发工具 (6)3系统需求分析 (9)3.1可行性分析 (9)3.1.1 技术可行性 (9)3.1.2 经济可行性 (9)3.1.3 操作可行性 (10)3.2系统的UML建模 (10)3.3业务流程分析 (11)3.3.1基本信息业务流程 (11)3.3.2信息管理业务流程 (12)3.3.3教学安排业务流程 (13)3.3.4教师信息业务流程 (13)3.3.5咨询信息业务流程 (14)3.3.6论坛管理业务流程 (14)4系统详细设计 (15)4.1 概述 (15)4.2系统架构 (15)4.3系统结构设计 (15)4.3.1用户注册模块 (16)4.3.2教学安排模块 (17)4.3.3学员论坛模块 (18)4.3.4课程信息模块 (19)4.3.5网上报名模块 (20)4.3.6在线咨询模块 (21)4.3.7新闻公告模块 (22)4.3.8师资力量模块 (23)4.3.9友情模块 (24)5数据库设计 (26)5.1数据库逻辑设计 (26)5.2数据库实体图 (26)5.3数据库物理设计 (30)6系统测试 (34)6.1编写目的 (34)6.2背景 (34)6.3测试方法 (34)6.4系统测试过程 (34)6.4.1用户注册模块 (35)6.4.2教学安排模块 (37)6.4.3学员论坛模块 (38)6.4.4课程信息和新闻公告模块 (39)6.4.5网上报名模块 (41)6.4.6在线咨询模块 (42)6.4.7师资力量模块 (43)6 结论 (45)参考文献 (46)致谢 (47)1绪论1.1题目基于WEB的网上报名系统设计1.2课题背景随着Internet的发展和普及,以网络为基础的各种服务相应而出。

针对考试报名和考试培训的各类也得到很快的发展。

本论文就根据现实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对基于网上报名和培训的作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发现基于web的网上培训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在现实生活中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且该类系统的设计还不是特别成熟,有较大的开发空间。

根据现实的需求和发展现状,开发出基于web的网上报名培训系统是十分实用的。

目前,传统的学习方式都是通过出版书籍和杂志等实体类的学习材料进行知识摄入。

这种学习方法是十分有效的,但在一些情况下也是十分局限的,比如学生接触到的学习资源十分有限,自己好多的东西根本无法自己去理解,请教老师又不是很方便等。

针对这些局限的问题和情况,开发出基于web的网上报名培训系统对广大学生来说无疑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使培训不仅成为人们在结合实体类的学习资料的同时使用网络的资源和手段对薄弱的知识进行补充。

在实际设计中,该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几个功能:在线报名;论坛交流;在线咨询;适应不同学生用户的各类学习要求,提供最新而且权威的学习信息资料。

1.3研究意义目前,传统的学习方式都是通过出版书籍和杂志等实体类的学习材料。

在实际的学习中,我们会遇到各类的问题和疑问,对于这些状况,我们很难找老师帮忙解决。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使学生接触更多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能力和效率。

本论文就是为了解决或改善这些问题,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达到网络教学的真正目的。

其研究意义有以下几点:(1) 用户模型的设计使得根据用户不同特点提供个性化服务成为可能。

(2) 各种模块充分考虑了用户学各种需求,体现以用户中为心的思想和服务宗旨。

1.4研究现状随着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中的普遍应用,在线交流学习和在线查看下载学习资料也成为了大学生学习中的重要辅助手段,越来越多的学生把网上报名培训作为一种学习学习的重要方法,培训就是为在线学习者提供更多的教育信息和学习资源,以及让更多的注册用户在在线论坛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交流。

开发基于web的网上报名培训之前我们参考了目前主流的培训作为例子。

然后根据培训应该具有的功能和模块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然后建立初步的信息流程和初步的系统界面来逐步的开发和完善培训的全部功能。

1.5设计时间19周1.6课题容及成果1.6.1课题容基于WEB的报名系统可以满足不同类型企事业单位业务处理需求,具有较强的使用价值。

本课题的开发目标是开发一个报名系统,基本功能包括用户管理、类别管理、系统设置、短消息等功能。

1.6.2课题成果1)系统可执行程序一套;2)毕业设计论文一份;3)系统用户手册一份。

2应用技术及开发环境2.1 应用技术2.1.1 B/S结构模式B/S(Browser/Server)结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

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

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形成所谓B/S结构。

相对于C/S结构属于“胖”客户端,需要在使用者电脑上安装相应的操作软件来说,B/S 结构是属于一种“瘦”客户端,大多数或主要的业务逻辑都存在在服务器端,因此,B/S 结构的系统不需要安装客户端软件,它运行在客户端的浏览器之上,系统升级或维护时只需更新服务器端软件即可,这样就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负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

B/S结构系统的产生为系统面对无限未知用户提供了可能。

当然,与C/S结构相比,B/S结构也存在着系统运行速度较慢,访问系统的用户不可控的弱点。

以目前的技术看,局域网建立B/S结构的网络应用,并通过Internet/Intranet模式下数据库应用,相对易于把握、成本也是较低的。

它是一次性到位的开发,能实现不同的人员,从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比如LAN,WAN等。

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库;它能有效地保护数据平台和管理访问权限,服务器数据库也很安全。

特别是在JAVA这样的跨平台语言出现之后,B/S架构管理软件更是方便、快捷、高效。

一、B/S模式的优点和缺点B/S结构的优点(1)具有分布性特点,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查询、浏览等业务处理。

(2)业务扩展简单方便,通过增加网页即可增加服务器功能。

(3)维护简单方便,只需要改变网页,即可实现所有用户的同步更新。

(4)开发简单,共享性强B/S 模式的缺点(1)个性化特点明显降低,无法实现具有个性化的功能要求。

(2)操作是以鼠标为最基本的操作方式,无法满足快速操作的要求。

(3)页面动态刷新,响应速度明显降低。

(4)功能弱化,难以实现传统模式下的特殊功能要求。

2.1.2 3.5技术3.5是把基于通用语言的程序在服务器上运行。

不像以前的ASP即时解释程序,而是将程序在服务器端首次运行时进行编译。

3.5构架是可以用Microsoft公司最新的产品Visual 开发环境进行开发。

这些仅是3.5强大化软件支持的一小部分。

因为3.5是基于通用语言的编译运行的程序,所以它的强大性和适应性,可以使它运行在Web应用软件开发者的几乎全部的平台上。

通用语言的基本库,消息机制,数据接口的处理都能无缝的整合到3.5的Web应用中。

3.5同时也是支持语言独立化,所以,你可以选择一种最适合你的语言来编写你的程序,或者把你的程序用很多种语言来写,现在已经支持的有C#,VB,Jscript。

将来,这样的多种程序语言协同工作的能力保护您现在的基于COM+开发的程序,能够完整的移植向3.5。

3.5使用一种字符基础的,分级的配置系统,使你服务器环境和应用程序的设置更加简单。

因为配置信息都保存在简单文本中,新的设置有可能都不需要启动本地的管理员工具就可以实现。

这种被称为"Zero Local Administration"的哲学观念使3.5的基于应用的开发更加具体,和快捷。

一个3.5的应用程序在一台服务器系统的安装只需要简单的拷贝一些必须的文件,不需要系统的重新启动,一切就是这么简单。

3.5已经被刻意设计成为一种可以用于多处理器的开发工具,它在多处理器的环境下用特殊的无缝连接技术,将很大的提高运行速度。

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效率高。

是建立在.NET Framework之上的,可使用Visual Basic ,C++这样的模块化程序设计语言,在第一次执行后不须重新编译就可直接运行,所以速度和效率比ASP这种只能用VBScript或JavaScript这样的非模块化语言来编写的脚本编程语言提高很多。

(2)可重用性强。

可重用性不再像ASP那样将ASP代码与HTML混合在一起,而是实现代码与容的完全分离,可重用性强。

(3)代码量小。

ASP对所有要实现的功能通过编写代码来实现,而只须预先说明,就可自动实现,所以,实现同样的功能,要比ASP代码量小的多。

作为一种面向网络、支持各种用户终端的开发平台环境,推动了新一代因特网的发展,真正地让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设备得到信息。

而是建立在.NET平台构架上,利用公共语言运行库在服务器端为用户提供建立强大的企业级Web应用服务的编程框架。

提供了一个统一的Web开发模型,并提供了开发人员创建企业级Web应用程序所需的各种服务。

可以与任何.NET 兼容的语言编写应用程序。

此外,应用程序都可以完全使用.NET Framework。

是.NET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为Web应用程序开发人员提供了许多新特性,这些特性包括已编译的服务器端代码、一种将服务器端逻辑与客户端布局相分离的代码隐藏技术、可扩展的服务器端控件模型、设计数据绑定模型、xcopy部署以及客户和服务器上的窗体验证支持等。

与以前的Web开发工具相比,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增强的性能。

是在服务器上运行的编译好的公共语言运行库代码。

与被解释的前辈不同, 可利用早期绑定、实时编译、本机优化和盒外缓存服务。

这相当于在编写代码行之前便显著提高了性能。

世界级的工具支持。

框架补充了 Visual Studio 集成开发环境中的大量工具箱和设计器。

WYSIWYG 编辑、拖放服务器控件和自动部署只是这个强大的工具所提供功能中的少数几种。

威力和灵活性。

由于 基于公共语言运行库,因此 Web 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可以利用整个平台的威力和灵活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