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格精密机械有限公司HONGE PRECISION MACHINERY CO.,LTD工艺文件第1 册共1 册共页文件类别:专业工艺文件文件名称:产品名称:产品图号:本册内容:批准:年月日工艺文件目录产品名称产品型号序号工艺文件名称页号备注1 工艺文件封页 12 工艺文件目录 26 工位器具明细表 37 材料消耗明细表 49 工时消耗明细表 511 工艺流程简图 612 装配工艺规范7-1213 油漆工艺规范1314 焊接工艺规范14-1515 检验工艺规范16-2016 调试工艺规范21-2317 制造工艺检验卡24-29装配工艺卡片30-31谷物联合收割机安全技术检验流程32工艺文件更改通知单33更改标记数量更改单号签名日期签名日期第页拟制共页审核第册标准化共册工位器具明细表产品名称产品图号序号名称型号数量备注十字螺丝刀 1开口扳手8-10 1开口扳手10-13 1开口扳手12-14 1开口扳手14-16 1开口扳手15-17 1套筒扳手(1套) 1卡簧钳(内卡) 1卡簧钳(外卡) 1老虎钳 1尖嘴钳 1活口扳手 1撬棍 1元器件料盒 1气动扳手 1测量板 1旧底图总号更改标记数量更改单号签名日期签名日期第页拟制共页底图总号审核第册化共册材料消耗明细表产品名称产品图号序号材料名称规格型号单机用量量备注旧底图总号更改标记数量更改单号签名日期签名日期第页拟制共页底图总号审核第册化共册工时消耗明细表产品名称产品图号序号工序名称工时数/S序号组件名称工时数/S 割台焊合2天拨禾轮张紧组合1h拨禾轮组合2h割刀装配20min割台搅龙装配2h油缸锁装配10min摆环转配20min割台转动轴装配30min滚筒装配1h风扇装配1h清选筛装配1h推运器底壳装配1h杂余升运器装配1h齿轮箱装配1h液压部件装配2h输送槽装配3h操纵部分装配3h粮箱装配2h脱粒机架焊合1天底盘机架焊合1天支重轮装配2h线束装配1h升粮搅龙装配1h履带张紧轮装配1h驱动轮装配10min变速箱装配20min发动机装配20min履带装配10min旧底图总号更改标记数量更改单号签名日期签名日期第页拟制共页底图总号审核第册共册化收割机装配工艺流程简图材料检查合格入库下 料焊接、检验喷 漆脱粒装配底盘装配割台装配 滚筒装配 清选装配滚筒装配 过桥装配 发动机装配 履带装配 变速箱装配 粮箱装配整车装配整车喷漆检验、试车成品入库焊接的零部件合格的送到下一个工位,不合格的返修,直到合格对装配完的收割机进行空运转,检查有没有问题,有问题的返回从修,没问题的入库,空运转最少30分钟。
检查水箱,油箱里有没有水、油,有没有漏水、漏油的现象,检查收割机铭牌、安全标志有没有贴。
出厂检验把装配好的几大件组装在一起成为一台新车下料工艺规范产品名称产品图号材料的选用1,材料必须具备质量合格说明书,严禁将未经检验的材料,无标记或标记不清的材料进入下料场地。
2,按图纸下料,做到四不四检,图样不清的不下料,材质不清的不下料,工艺不清的不下料,代用材料无代料通知单不下料,检查图纸尺寸和下料尺寸,检查材质和规格,检查样板尺寸和形状,检查数量。
3,结合图样尺寸和实际进料,进行排板下料。
4,图纸不清楚的问过工程师在下料。
5,下料时要保证材料没有形变。
旧底图总号更改标记数量更改单号签名日期签名日期第页拟制共页底图总号审核第册标准化共册割台装配工艺规范工艺文件名称产品名称产品型号割台体焊合1,在割台体焊合前应确保零部件都准备好,所有的零部件应表面光滑整洁,无毛刺。
2,根据工装位置把零部件放到工装上面,然后在进行焊接,焊接要牢固结实,焊点要圆润饱满。
3,焊接好后对焊接点进行表面打磨处理,割台装配1,割台于过桥连接口对角线长度偏差不超过3mm2,在装配无极变速轮是应在内部加入锂基润滑脂,充满约2/3的位置。
3,喂入搅龙筒于割台两侧壁的间隙为8-10mm,左右均匀一致。
4,喂入搅龙叶片板前端与底板的间隙为6-8mm。
5,伸缩齿杆于割台底板的间隙为6-8mm,(喂入搅龙与割台底板母线应平行,沿割台全长间隙一致,)6,装配后各传动部件应灵活,不得有卡滞现象。
7,割刀应用机油润滑。
8,割刀与压刀环的间隙为0.3-1.0mm9,用手转动摆环箱带轮,割刀应运动灵活,无卡滞现象。
10,动刀片与护刃器工作面应贴合,前端间隙≤0.5mm,后端间隙≤1.5mm,但其数量不得超过全长的1/3。
11,割台、拨禾轮油缸装配准确,运动灵活,油管无扭曲现象。
12,拨禾轮升降架安装后,升降架圆钢的径向间隙小于2mm,且应能转动灵活。
13,割刀摆臂与摆环轴连接螺栓M12扭矩90±18N.m。
14,割台上的螺栓应涂上厌氧胶。
15,伸缩齿杆与伸缩齿导套转动处、伸缩齿轴与伸缩齿轴套转动处均涂注锂基润滑脂。
16,装配后各紧固件连接牢靠不得有松动现象,各转动部件转动应灵活可靠,不得有卡滞现象。
旧底图总号更改标记数量更改单号签名日期签名日期第页拟制共页底图总号审核第册标准化共册过桥装配工艺规范产品名称焊接项目过桥链耙组装1,装配时,螺栓必须涂厌氧胶,链耙紧固螺栓扭矩50~75N.m。
2,过桥链条开口销分开角度大于180度,并绕在销轴上。
3,安装过桥轴承座时应加入润滑脂,充满轴承座内2/3范围。
4,装配后两相邻过桥链耙对角线误差不大于3mm。
过桥装配5,过桥轴承座开口螺栓应抹厌氧胶。
6,装配过过桥链耙被动轴应能上下摆动,链耙张进度应调整至链耙与过桥底板间隙为10~20mm,两过桥链耙松紧一致,用手能将链耙中部向上提高15-25mm动灵活,无卡滞现象。
程中要保证被动轮轴与主动轮轴平行,误差不大于3mm。
7,三主动轮与三被动轮装配时必须保证一一对应,相位一致。
8,托架与托板固定螺栓扭矩为16~26N.m。
涂上厌氧胶。
9,轴承部位加注足够的锂基润滑脂。
10,所有的零部件应确保合格,不合格的不能装配。
11,应保持脱粒齿单侧的厚度不小于2.5mm。
否则需换面或更新。
脱粒齿顶与承受网的间隙应保持在3-5mm。
过大时会影响脱粒效果,需及时调整。
旧底图总号更改标记数量更改单号签名日期签名日期第页拟制共页底图总号审核第册标准化共册脱粒装配工艺规范滚筒装配1,脱粒齿组件要前后对称2,脱粒齿杆1和脱粒齿杆2组装到脱粒筒上时,应交互组装。
3,脱粒齿杆连接用螺栓应涂上厌氧胶。
4,脱粒滚筒必须要做动平衡。
5,脱粒滚筒齿杆顶端距离凹板筛的长度为15-20mm6, 脱粒滚筒、无级变速和转速超过400r/min、重量大于5kg的带轮应进行静平衡或动平衡试验,平衡精度应均不低于G6.3级。
7, 对回转零部件的不平衡质量可用下述方法进行校正:(1 )用补焊、螺纹连接等加配质量(配重)。
(2 )用钻削去除质量(去重)。
(3) 改变平衡块的数量和位置。
清选风扇装配1,根据图纸正确放置清选风扇板的弯曲部位以进行组装。
2,清选风扇调节板与侧面的间隙应为18-20mm。
3,风向板与清选风扇调节板的间隙应为6-8mm4,组装时,应使清选风扇驱动轴中间附近的平面部到轴端部距离较长的一侧位于机体左侧。
5,螺栓上面应涂上厌氧胶。
6,旋转搅龙的装配应严格按照图纸进行装配。
7,齿轮箱内部净注满黄油。
8,链轮箱内要注入15-25g黄油,油封等内外表面也要涂抹黄油后在进行组装。
9,所有的小部件组装完成后在整体组装到脱粒机架上面,旧底图总号更改标记数量更改单号签名日期签名日期第页拟制共页底图总号审核第册标准化共册脱粒装配工艺规范链轮链条装配1,链轮装在轴上应没有歪斜和摆动。
在同一传动组件中两个链轮的端面应位于同一平面内,链轮中心距在0.5米以下时,允许偏差1毫米;链轮中心距在0.5米以上的时,允许偏差2毫米。
但不允许有摩擦链轮齿侧面现象,如果两轮偏移过大容易产生脱链和加速磨损。
在更换链轮时必须注意检查和调整偏移量。
2,链条的松紧度应适宜,太紧增加功率消耗,轴承易磨损;太松链条易跳动和脱链。
链条的松紧程度为:从链条的中部提起或压下,两链轮中心距约为2-3cm。
3,新链条过长或经使用后伸长,难以调整,可看情况拆去链节,但必须为偶数。
链节应从链条背面穿过,锁片插在外面,锁紧片的开口应朝转动的相反方向。
4,链轮磨损严重后,应同时更换新链轮和新链条,以保证良好的啮合。
不能只单独更换新链条或新链轮。
否则会造成啮合不好加速新链条或新链轮的磨损。
链轮齿面磨损到一定程度后应及时翻面使用(指可调面使用的链轮)。
以延长使用时间。
5,旧链条上不能与部分新链条混合使用,否则容易在传动中产生冲击,拉断链条。
6,链条在工作中应及时加注润滑油。
润滑油必须进入滚子和内套的配合间隙,以改善工作条件,减少磨损。
7,在键槽周围涂抹润滑脂(油),将键装到键槽上,用铜锤将键装入键槽底部。
8, 在链轮与轴的配合面上涂抹润滑脂(油),将链轮装到轴头上,当链轮上键槽与键对正后,用专用套筒顶住链轮轮毂,用锤打击套筒另一端,将链轮装到位,采用多次打入的方式,一次用力不能太大。
旧底图总号更改标记数量更改单号签名日期签名日期第页拟制共页底图总号审核第册标准化共册脱粒装配工艺规范皮带和皮带轮装配1,同一回路的带轮轮槽对称中心面的位置度为:中心距小于1.2m 时不大于带轮中心距的0.3%;大于或等于1.2m时不大于带轮中心距的0.5%。
2,各传动带的张紧度应达到检验卡的要求。
3,带轮在轴上的安装精度,通常不低于下述规定:带轮的径向圆跳动公差和端面圆跳动公差为0.2~0.4mm;安装后两轮槽的对称平面与带轮轴线垂直度误差为±30′,两带轮轴线应相互平行,相应轮槽的对称平面应重合,其误差不超过±20′。
液压系统装配1,液压系统的管路在装配前必须除锈、清洗,在装配和存放时应注意防尘、防锈。
2,各种管子不得有凹痕、皱折、压扁、破裂等现象,管路弯曲处应圆滑,不得有扭转现象。
3,管路的排列要整齐,并要便于液压系统的调整和维修。
4,注入液压系统的液压油应符合设计和工艺要求。
5,装配后液压管路及元件不得有渗漏油现象,为防止渗漏,装配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和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6,液压操纵系统和转向系统应灵活、无卡滞现象。
7,液压系统装好后,应按有关标准进行运转试验。
电器系统装配1,电气元件在装配前应进行测试、检查,不合格者不能进行装配。
2,应严格按照电气装配图样要求进行布线和连接。
3,所有导线的绝缘层必须完好无损,导线剥头处的细铜丝必须拧紧,需要时搪锡。
4,焊点必须牢固,不得有脱焊或虚焊现象。
焊点应光滑、均匀。
旧底图总号更改标记数量更改单号签名日期签名日期第页拟制共页底图总号审核第册标准化共册总装装配工艺规范调节机构、操纵机构1,各调节机构应保证操作方便,调节灵活、可靠。
各部件调节范围应能达到规定的极限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