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51《电荷》练习题含详解2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51《电荷》练习题含详解2

学科:物理
专题:电荷
题一
下列关于摩擦起电的说法中,正确的就是( )
A、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上
B、两个物体都不同程度的失去了电子
C、两个物体相互摩擦创造的电
D、两个物体的原子核发生了转移
题二
用塑料梳子梳头时会因为摩擦而起电,经检验塑料梳子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则用梳子梳头时()
A、塑料梳子失去一些电子
B、塑料梳子得到一些电子
C、头发得到一些电子
D、头发失去一些电子
题三
PM2、5就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 μm的颗粒悬浮物,能被肺泡吸收并进入血液,影响人体健康。

某科研队伍成功研制出PM2、5净化器,其原理如图所示。

闭合开关S1、S2后,风扇旋转吸入含有颗粒物空气,当颗粒物接近带有负电荷的光洁金属网C时会被快速吸引过来,这就是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_________的性质;当颗粒物快速通过光洁金属网C后,会带上负电荷,然后被带有正电荷的棉芯D吸附住,这就是因为________。

题四
将带正电的物体靠近吊在细线上的通草球,通草球会被吸引(没有互相接触)、如果换用带负电的物体去靠近这个通草球,则通草球()
A、一定被吸引
B、一定被排斥
C、可能被吸引,也可能静止不动
D、可能被吸引,也可能被排斥
题五
a、b、c、d四个丝线吊着的通草小球,若a、b两球相吸引,b、c两球互相排斥,c、d两球互相吸引,若将a、d两球互相靠近时,则a、d两球之间()
A、相吸引
B、相排斥
C、无作用
D、可能吸引也可能排斥也可能无作用
题六
现有A、B两个带电体,若A与B相互排斥,而A又与带正电的C相互吸引,那么A一定带电,B与C一定能相互;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一个悬挂着的通草球,发现通草球被吸引过来,但接触后又分离了,请解释上述现象。

题七
自然界只有种电荷。

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就是,验电器为什么能显示物体就是否带电呢?如下图所示当验电器的金属杆、金属球、金属箔带电时,其中两片金属箔因带而张开.用带负电荷的橡胶棒接触金属球的瞬间,电子的移动方向就是(选填“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或“金属箔→金属杆→金属球”)。

题八
一个完好的验电器,其金属箔片已张开一定的角度,现在拿一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发现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增大了,这说明()
A、验电器原来带正电
B、验电器原来带负电
C、验电器原来不带电
D、验电器原来的带电情况无法确定
题九
如图所示,A、B、C、D就是四个带电体,A吸引B,A排斥C,C吸引D,如果C带正电荷,则A带,B带,D带.
题十
用丝线悬挂着A、B、C、D、E、F六个轻质小球,她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则一定带电的小球就是,一定不带电的小球就是,不能确定就是否带电的小球就是。

课后练习详解
题一
答案:A
解析:在摩擦起电过程中,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必定有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B错;摩擦起电的实质就是电子的转移,而不就是创造了电,C错;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组成物质的原子核并不发生转移,D错。

题二
答案:BD
解析:摩擦起电的实质就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塑料梳子与头发摩擦过程中,塑料梳子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比头发强,从头发上获得一些电子而带上了负电荷,同时头发由于失去电子而带上了正电荷。

题三
答案: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解析:带电体能吸收轻小物体,当颗粒物接近带有负电荷的光洁金属网会被吸收;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当颗粒物快速通过光洁金属网C后带上负电荷,然后被带有正电荷的棉芯D吸附,这就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题四
答案:D
解析:将带正电的物体靠近吊在细线上的通草球,通草球会被吸引,因为没有互相接触,则通草球有两种可能:一就是根据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可知可能带负电;二就是根据带电体的基本性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可知可能不带电;如果换用带负电的物体去靠近这个通草球;则若通草球就是带负电,则会排斥;若通草球就是不带电,则会吸引、所以通草球可能被吸引,也可能被排斥。

题五
答案:D
解析:由题知,b、c两球互相排斥,则b、c可能都带正电荷,也可能都带负电荷:①若bc都带正电荷,a、b两球相吸引,a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c、d两球互相吸引,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②若bc都带负电荷,a、b两球相吸引,a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c、d 两球互相吸引,d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可见,a可能带正电、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d也可能带正电、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ad若同时带正电,相互排斥;若带异种电
荷或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相互吸引;若都不带电,无作用。

可见ad之间可能吸引也可能排斥也可能无作用。

题六
答案:负;吸引;丝绸与玻璃棒摩擦而带电,当带电的玻璃棒靠近通草球时,通草球被吸引过来,两者接触时,通草球与玻璃棒带上了相同的电荷互相排斥,所以两者又分开
解析:A与带正电的C相互吸引,说明A、C带异种电荷,即A带负电;A与B相互排斥,说明A、B带同种电荷,即B带负电;故B、C两球带异种电荷,故接触时一定会相互吸引;丝绸与玻璃棒摩擦而带电,当带电的玻璃棒靠近通草球时,通草球被吸引过来,两者接触时,通草球与玻璃棒带上了相同的电荷互相排斥,所以两者又分开。

题七
答案:两;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同种电荷相排斥;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解析:(1)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一种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相同,叫正电荷,一种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相同,叫负电荷;(2)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就是: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验电器两片金属箔张开就就是因为同种电荷相排斥;(3)用带负电荷的橡胶棒接触金属球,电子移动方向就是: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题八
答案:A
解析:当用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验电器时,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增大了,说明验电器原来带的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就是相同的,就是正电荷。

本题应选A。

题九
答案:正电荷;负电荷;负电荷
解析: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C带正电荷,C吸引D,故D带负电荷;A排斥C,故A带正电荷;B吸引A,故B带负电荷。

题十
答案:BCD;AF;E
解析:只有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才会发生相互排斥的现象,根据乙图可以判断C、D两个小球一定都带电,而且都带同种电荷;丙图表示A、F两球之间没有相互作用,所以A、F两球一定不带电;甲图中A、B两球相互吸引,通过丙图已经判断出A球不带电,那么B球一定带电;丁图中B、E两球相互吸引,E球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即不能确定E球就是否带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