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险化学品知识及工艺危险性分析.

危险化学品知识及工艺危险性分析.

[标签:标题]对本建设项目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主要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1987年11月5日卫生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等法规、标准的规定。

3.1 危险有害物质的识别和确认分析结果3.1.1原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理化性能指标本建设项目原料:乙醇、甲酸、乙二醛、硝酸、硫酸、氢氧化钠等。

产品:甲酸乙酯、乙醛酸。

副产品:乙二酸、硝酸钠、亚硝酸钠中间产物:一氧化氮,为有毒气体。

辅助材料:氨,制冷介质,为有毒气体。

本建设项目中主要物质的危险特性见 3.0.0-1、3.0.0-2。

表3.0.0-1 物质的理化特性表页脚内容21表3.0.0-2物质的危险特性汇总表页脚内容213.1.2危险化学品包装、储存、运输的技术要求本建设项目中属于危险化学品的物料、产品包装、储存、运输要求见下表。

表3.0.0-3 危险品包装、储存和运输情况汇总表页脚内容21页脚内容21页脚内容213.2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布3.2.1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爆炸、火灾、中毒、灼烫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布本建设项目使用的主要原料为乙醇、甲酸、乙二醛、硝酸、硫酸、氢氧化钠、液氨等。

产品为甲酸乙酯、乙醛酸;副产品为乙二酸。

在原料和产品中属于危险化学品的有:1)第二类有毒气体:氨。

2)第三类易燃液体:甲酸乙酯、乙醇;3)第五类氧化剂:硝酸钠、亚硝酸钠;4)腐蚀品:甲酸、硝酸、硫酸、氢氧化钠;原料乙二醛、产品乙醛酸不属于危险化学品。

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为火灾、爆炸、灼烫(化学腐蚀)和中毒。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布的场所或部位间表3.2.1-1 。

表3.2.1-1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布2工艺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结果及其分布本建设项目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性及其分布的分析见下表。

表 3.2.1-2甲酸乙酯工艺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结果及其分布表3.2.1-2乙醛酸工艺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结果及其分布3.2.2建设项目可能造成作业人员伤亡的其它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布1、触电--电气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和分析结果表3.2.2-1 电气设备、设施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结果2机械伤害--机械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和分析结果表3.2.2-2三.其它危险、有害因素本建设项目具有的其它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车辆伤害、高处坠落等。

四.新建设项目的生产装置与周边社区的相互影响分析生产装置与周边社区之间距离较远,对其存在一定影响,但无重大影响。

五.新建设项目的生产装置、设施的危险、有害因素与原有装置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新建项目。

六.新建设项目施工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新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具有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机械伤害、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车辆伤害等。

七.新建设项目试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新建设项目在试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为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灼烫(高温、低温、化学)、触电、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车辆伤害、高处坠落等。

主要为火灾、爆炸、中毒窒息和灼烫。

3.2.3 建设项目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1)本公司的危险目标为:1)仓库:火灾、爆炸、中毒窒息和灼烫危险,危险等级中等。

2)生产车间:火灾、爆炸、中毒窒息和灼烫危险,危险等级中等。

(2)爆炸危险区域划分本公司使用的原料和产品:乙醇、乙二醛、甲酸、甲酸乙酯等具有易燃、易爆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混合后均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在储存时为桶装,桶盖密封,在正常情况下存在少量蒸气散发;其使用、生产场所(加入到设备内),存在易燃液体散发的可燃蒸气,如果设备内有空气,则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根据《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第2.2.1、2.3.1、2.3.5条规定,和它们的蒸气均比空气重的特点,其使用场所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见下表。

表3.2.2-4 爆炸危险区域划分情况表F3.2危险、有害因素F3.2.1工艺过程爆炸、火灾、中毒、灼烫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布本建设项目中使用的物料及生产的产品情况如下:使用的主要原料:乙醇、甲酸、乙二醛、浓硝酸、浓硫酸、液碱;辅助材料液氨;产品为:甲酸乙酯、乙醛酸,副产品草酸、硝酸钠、亚硝酸钠。

中间产物:一氧化氮。

在原料和产品中属于危险化学品的有: 1)第二类有毒气体:一氧化氮、氨。

2)第三类易燃液体:乙醇、甲酸乙酯;3)第五类氧化剂:硝酸钠、亚硝酸钠;4)第八类腐蚀品:甲酸、浓硝酸、浓硫酸、氢氧化钠;原料乙二醛、产品乙醛酸、副产品草酸不属于危险化学品。

本建设项目在生产工艺过程中存在的爆炸、火灾、灼烫和中毒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布情况分析如下:一、火灾、爆炸本建设项目中原料乙醇、产品甲酸乙酯为易燃液体,甲酸为可燃液体,其它物料如乙二醛、乙醛酸等为可燃物。

甲酸乙酯的酯化反应和乙醛酸的氧化反应均为中等强度的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如果不被及时带走,将导致循环累积温度,最终致使反应失控,因此工艺过程中存在火灾、爆炸危险性。

甲酸乙酯的酯化、蒸馏、精馏工序中,设备内的温度均高于物料的闪点,系统内如进入空气,易燃液体蒸气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系统存在火灾、爆炸危险。

乙醇、甲酸乙酯等,在泵、管道内输送过程中可产生静电并存在泄漏危险,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硝酸钠和亚硝酸钠均为氧化剂,遇可燃物着火时,能助长火势。

与易氧化物、硫磺、亚硫酸氢钠、还原剂、强酸接触能引起燃烧或爆炸。

燃烧分解时,放出有毒的氮氧化物。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氮氧化物。

表F3.2.1-1火灾、爆炸预先危险性分析二、中毒和窒息本建设项目中乙二醛、乙醛酸,制冷介质氨。

中间产物一氧化氮等均具有较大毒性,具有刺激性,对人体高毒。

作业人员接触、吸入其蒸气等均会导致中毒、灼烫(腐蚀)。

毒物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

表F3.2.1-2中毒、窒息预先危险性分析一、灼烫浓硫酸、硝酸、甲酸、氢氧化钠等均为腐蚀品,对人体具有强腐蚀作用。

物料在搬运、装卸过程中发生泄漏沾染到身体,物料在管道、设备内因跑冒滴漏沾染身体,检修时沾染到身体等,均可导致皮肤腐蚀灼伤。

物料挥发成蒸汽后被呼吸道吸入、皮肤吸收,使呼吸道水肿,皮肤红肿,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设备及管道系统等,受到腐蚀作用会降低使用寿命,引起有害物质泄漏。

室内外地坪、基础、地沟、池槽等会受到液相腐蚀,引发地坪腐蚀、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砖墙粉化、面层剥落、基础削弱、建筑物不均匀沉陷等严重后果,而墙、柱、梁、顶棚、钢梯、平台、支架、钢结构件等则会受到化学介质的气相腐蚀。

经过一定时间后,这些建、构筑物的强度会受到影响,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厂区内的电气设备、照明灯具、电源开关、导线电缆、接地装置等也会受到腐蚀性介质的侵蚀,从而引发各类电气故障。

F3.2.2建设项目可能造成作业人员伤亡的其它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布一. 电危害由于化工生产车间内环境相对较差:生产场所使用腐蚀性的物料,作业场所潮湿、高低温同时存在等,在此环境中的电器设备由于有大量腐蚀性物质的作用,加快了电器设备、线路的老化。

容易发生电器伤害事故。

有机物料容易积聚静电,静电火花可以引起火灾、爆炸危险。

人体也可能因静电电击引起跌落损伤。

二. 机械伤害(1)传动、转动部位防护缺陷造成人身伤害。

各种通风机、泵(料泵、真空泵、循环水泵等)、电机(减速机)、离心机等在运转时,其传动、转动部位如防护设施有缺陷,操作人员在检查时、操作时存在被缠、绞、卷入衣物、头发甚至肢体的危险。

(2)其它机械伤害在维修过程中涉及到的机械设备、某些快速移动部件、摆动部件若存在锐利边角,如缺乏良好的防护措施,有可能伤及操作人员的肢体。

表F3.2.2-1机械伤害事故的预先危险性分析三、高处坠落本工艺过程中有高处作业,如精馏塔、釜以及架空管道等,需要设置操作、维修平台或梯子,存在多处高处作业面,在生产、安装、检修作业时,如无防护设施或防护设施(防护栏杆、盖板、楼梯、平台等)有缺陷以及违章操作等,均存在高处坠落的危险。

表F3.2.1-4高处坠落事故的预先危险性分析四、车辆伤害厂区主要运输道路、路宽、道路转弯半径、管架高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否则在运输中易因交通事故造成设备、管道被撞,导致物料泄漏,引起燃烧爆炸、中毒事故。

有燃爆危险的生产装置区、仓贮区若无环形消防通道或通道不畅,在发生危险时车辆和人员无法撤离,消防车辆人员无法进入事发区进行消防作业,将会导致事故扩大。

进入本工程生产和仓贮区的运输工具(尤其是机动车),若发动机排气口未安装阻火器(防护罩),途经防火防爆区域则有可能引起燃爆事故。

厂内主要运输通道,应有不少于两处的进出厂大门,以确保运输通畅和消防安全。

运输通道与人流通道分设,一旦发生爆炸、毒物泄漏事故,便于人员疏散。

三.设备、设施具有的危险、有害因素本建设项目使用的主要机械设备及其存在的危险性分析见下表。

表F3.2.2-2设备、设施具有的危险、有害因素六.项目施工及维修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本建设项目中有建筑施工及设备安装过程,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搭设施工脚手架、建筑材料运输、提升、砌筑施工、焊接等作业。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有: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触电、车辆伤害、起重伤害、振动、噪声、粉尘等,其中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为主要危险。

新设备安装时,在吊装、迁移过程中还存在:机械伤害、高处坠落、起重伤害、物体打击、触电等危险有害因素。

七.试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建设项目完成后,在正式投入生产前,需要进行试生产。

在项目的试生产阶段,因属于首次投入运行,对整个建成项目的设备安全性、工艺安全性需要通过试生产进行验证,因此在试生产阶段,危险性最大。

在试生产过程中,设备、管道因其本身质量、施工及安装质量的影响,存在跑、冒、滴、漏的可能;各种安全设施、监控、检测、连锁、控制装置能否有效运行等,均需要通过验证。

因此各种固有的、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均可能受激发而引发事故。

本建设项目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有火灾爆炸、中毒窒息、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灼烫(高低温、化学灼伤)等。

表F3.1.1-1 爆炸、火灾、中毒、灼烫事故等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存在部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