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时间不固定,不制定学习生活作息时间表;2、课堂上思想开小差,精神不集中;3、自习课目标不明确,东翻西看,浪费时间;4、不准备工具书,需要查辞典字典时,还嫌麻烦,马马虎虎地应付学习;5、爱面子,不东不会也不问;6、学习时沉迷于空想;7、快下课时就听不进去了,早早把书包收拾好,心中开始想着课后的娱乐活动;8、下课马上放松自己,从来不想想这堂课都学了些什么9、做作业前不看书,做完作业不相信自己,总要找人对对答案才放心;10、作业本、作文本、考试卷发到手,看看分数,扔到一边,不认真分析检查;11、做作业或复习时,常做一些小动作;12、遇到好电视,就忘记做作业;13、边做作业,边听收音机;14、学习时常说闲话;15、学习完把书本胡乱一扔,再学习时现用现找,浪费时间;16、平时不复习,考前开夜车;17、考得不好却不愿听批评;18、喜欢哪科学哪科,偏科;19、情绪波动大,因喜怒哀乐的情绪而影响学习;20、基础没打好,变得灰心,自暴自弃。
1.要合理安排自学时间,充分利用课前、节假日和平时的零碎时间进行自学。
2.要处理好博览与精读的关系。
精读为主,博览为辅。
教科书、有关参考书要精读,其他读物要博览,扩大视野,丰富知识。
3.自学时要多思考。
真正做到:边读、边想,力求理解,提出问题,引向深入,把书读"薄",增进学识。
4.要注意积累材料。
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然后把资料归类,以便使用。
5.处理好自学与从师的关系。
坚持自学与从师相结合。
在自学过程中必然产生许多问题,有时靠个人的能力是不能解决的。
如能善于从师,请教师长或同学则可以少走弯路。
在自学的基础上能有几个良师益友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启迪思想,这对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是大有帮助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推荐的《十诀学习法》值得我们借鉴。
一序:有浅入深,循序渐进;二勤:精于勤,荒于嬉;三恒:持之以衡,锲而不舍;四博:从精出发,博览群书;五问:不耻下问;六记:多动笔墨,多作笔记;七习:温故而知新;八专:专心致至,专心博广;九思:多加思考,学校运用;十创:触类旁通,敢创新路。
父母如何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现在的孩子大都比较活跃,但与儿童多动症还是不一样,有些父母认为好动的孩子将来有出息,也许有一定道理。
但如果将好动和多动症混为一潭,对孩子的成长发育就会有一定的危害。
因为患有多动症的儿童,难以建立健全自身人格,与人交往会遇到困难,学习时注意力不能集中,由于缺乏持续性,很难把一件事做好。
不守纪律,不尊重他人,行为不能自控,打人闹事……等等,这一切因素不仅不利于一个正常孩子的的健康发展,而且会歪曲他的本来人格,严重损伤智力、学习技能和社交能力,这对孩子的未来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孩子一旦出现这种倾向就应引起父母的关注,家长和老师如何配合默契,引导和教育孩子矫正自己不规范行为,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地健康成长。
对于这种孩子的矫正,若不是非常严重,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反之,应找儿童心理专家咨询和进行感觉统合训练。
对有多动症倾向的儿童,父母在指导时应注意:父母对孩子的行为要有宽容的态度,有的父母看见孩子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和听见孩子说些令人生气的话,就不能容忍孩子,视孩子为另类人物,动不动就对孩子发脾气,甚至打骂孩子。
帮助他改变的时候要有耐心,孩子有这种问题,他自己也不喜欢,但他无法控制自己不去做自己讨厌的事,这时,父母应理解孩子的心情,在帮助他改变缺点的时候,就要一遍又一遍地指出他的问题和改正他的偏差。
多关心他,有这种毛病的孩子,自己不会照顾好自己,吃饭不好好吃,睡觉也睡不好,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也做不完整,与人交往困难,小朋友不愿同他玩。
表面上,他动得一会儿也不停,其实他的心里很孤独,父母的关怀,让他多感到家庭的温暖和爱,至少父母是他的好朋友。
多鼓励,当孩子取得一点点进步的时候就要鼓励和奖赏他,不能拿与他同龄的孩子相比,而要看他以前的状态与现在的状态进行对比,有长进就要不断地激励他,让他逐渐有更好的表现,即使偶尔有退步的时候也不要急噪,你的不断鼓励一定能换来好成果。
不能在心理上给他压力,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但他能感觉到环境或别人给他的心理压力,心理上本来有问题的孩子很难承受其它的压力,这不仅不能促进他对错误言语行为的认识和改正,反而容易使他走向极端,滑入不能自拔的泥潭,形成恶性循环,结果是毁了这孩子。
所以父母或家人尽可能不要让孩子有压力,即使是外部或周围环境的压力,父母尽量为孩子减轻或缓解那些压力。
不能对孩子进行体罚,这是那些粗暴的父母的行为。
在为人父母之前,爸爸妈妈应该学一点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学,只有懂得孩子的心理,才能知道如何管教孩子。
很多父母不懂教育孩子,要么过分溺爱,要么棍棒相加,就是好端端的苗子非被弄歪不可。
过去是“子不教,父之过”;现在反过来,“子不教,母之过”。
因母亲在家庭地位的提升,管孩子这事也自然成为母亲的事,而母亲脾气易暴,打孩子比父亲多的多,结果是孩子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孩子出现怪异行为,当然要受到惩罚,但不是体罚。
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一个人在没有危险的房间里安静一段时间,等他闹够了,再让他出来,进行说理教育。
要他知道作错了是要受罚的,家里不是没有规矩的。
同时在他有好的表现时,及时表扬称赞他,从而让他迈向健康成长的道路。
如何纠正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孩子学习习惯不好,家长不可一味责怪孩子,首先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很多时候是家长的不当言行‘造就’了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
”昨日,在武汉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举办的本报家长学堂上,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武昌区实验小学教师王娅琼,为到堂的160余名家长和小学生,就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问题进行了交流。
好习惯令孩子终身受益在讲座开始,王娅琼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齐聚巴黎,有记者问其中一位资深科学家:“你在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出人意料的是,这位科学家摆摆手,“我在幼儿园学到了毕生最宝贵的东西。
”科学家解释说,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培根在谈到习惯时,也曾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由此看来,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王老师说,在孩子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要学多少知识、成绩要有多好,这一阶段,正是孩子们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
因此,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家长和老师都应该重点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一旦发现有不良的学习习惯倾向,应立即予以纠正。
在小学里,最大的收获莫过于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好习惯能令孩子终身受益。
不良的学习习惯有哪些“孩子不良的学习习惯有哪些?”王老师根据自己从教18年的经历,将孩子们不良的学习习惯一一总结了出来,不少家长不住地点头,脸上都写满了无奈。
王老师说,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不良的学习习惯主要有:1.学习时间不固定,不制定学习生活作息时间表;2.课堂上思想开小差,精神不集中;3.自习课目标不明确,东翻西看,效率低下;4.不善于利用工具书,马虎应付学习;5.爱面子,不懂也不问;6.做作业拖拉;7.快下课时听不进讲,早早收拾好书包,心中开始想着课后的娱乐活动;8.学习之余不善反思;9.做作业前不看书,做完作业不相信自己,总要找人对对答案才放心;10.只关心分数,而不对作业、考卷进行分析检查;11.学习时小动作多;12.边做作业,边看(听)电视(收音机);13.书本胡乱丢,学习时现用现找,浪费时间;14.平时不复习,考前开夜车;15.听不进对学习的批评;16.偏科;17.学习易受情绪影响;18.学习耐挫性差等。
矫正不良学习习惯需要技巧孩子的学习习惯不好,家长没少管,但似乎效果并不好,不少家长都会有这样的感受。
王娅琼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以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基础的,每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都会向学习习惯迁移,在这一点上家长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纠正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要从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起。
”王娅琼说,一般而言,家长的生活习惯好,自然会“传授”给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是家长们有意识地自我约束才能达到的。
对于几类颇令家长头疼的不良学习习惯的纠正,王娅琼认为家长应学会运用技巧。
1.做作业拖拉小宁上三年级,很贪玩。
每天做作业总要到晚上10时以后,其实他的作业并不多,他的同学一般都能够在晚7时完成。
家长发现,小宁在做作业时,拖拉习惯了,喜欢边玩边做,做两分钟,玩五分钟,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上厕所。
王老师说,孩子做作业拖拉的习惯,很大程度上是家长们造成的。
“一些家长在孩子做作业时端茶、倒水,总是在打断孩子;还有的家长喜欢坐在旁边指手划脚,孩子写错一个地方就大呼小叫,造成孩子心理恐惧,每写一个字都小心谨慎;还有的家长在孩子做完作业后,就布置大量的课外练习,一些孩子为了避免多做作业,有意拖拉,久而久之,拖拉的坏习惯就养成了。
”对策:孩子拖拉,家长要反省自己,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养成了做作业拖拉的习惯,然后对症下药。
孩子做作业前,家长应指导孩子将一切准备工作做到位,如喝水,上厕所,要用的文具、书本都准备齐了;孩子做作业时,家长不要在一旁盯着,不要轻易打断孩子。
对于一些已经有拖拉习惯的孩子,可请教老师完成作业的大致时间,限时让孩子完成作业,完成的情况,家长可在联络本上向老师汇报。
2.不检查作业婷婷平时的作业整洁、正确率高,总能得到小红花,但一到考试就落后了。
老师通过与其家长交流得知,婷婷平时做完作业,没有自行检查的习惯,从一进小学校园开始,家长就包办了本该由孩子完成的任务——检查作业。
对策:孩子们都是喜欢游戏的,建议家长和他们做个游戏。
封孩子为“作业(试卷)国王”的警察,警察的任务就是抓坏蛋,在这个王国里,坏蛋就是那些错题。
每次做完作业或是答完试卷后,“警察”就必须尽义务要抓“坏蛋”。
如果有一天,警察再也抓不到坏蛋了,那么警察就可以升级为警长。
这个游戏也能帮助孩子改善作业粗心大意的毛病。
3.不懂也不提问在平时的教学中,王娅琼也遇到过这样的学生:他们乖巧得很,但也很少提问,“不是没有问题,而是不善于思考,提不出问题来”。
不懂而不提问的现象,总是让问题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越积越多,问题多了却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孩子想提高学习就难了。
对策:思考会令孩子不断进步。
对于不爱思考和提问的孩子,建议家长多从其他方面来促使孩子开口提问。
比如,家长可多带孩子去科普展馆,去超市和菜场,让孩子多问,比如买东西,让孩子去问价格,提示孩子去询问商品情况,这样做可以锻炼孩子的胆量,也能让孩子将提问看作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
另外,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也应“不耻下问”,学着向孩子问问题,孩子回答不出来的,就带着孩子一同去向他人请教,家长这样的做法,也是对孩子提问进行的鼓励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