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论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目录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概述 (1)(一)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1)1、概念 (1)2、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1)(二)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2)1、原则性 (2)2、无私性 (2)3、服务性 (2)4、时代性 (2)(三)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 (2)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2)(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含义 (2)(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3)1、能有效地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3)2、培养高素质会计队伍的重要手段 (3)3、有利于反腐倡廉,形成清正廉洁的好风尚 (3)三、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薄弱 (3)(二)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3)(三)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重视 (3)(四)尚未形成会计职业道德体系 (4)(五)会计人员受利益驱动 (4)(六)会计制度的局限性 (4)(七)监督机制不完善 (4)(八)利益驱动的低成本 (4)四、加强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5)(一)深入持久地开展比较系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5)(二)建立健全选拔和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5)(三)形成会计职业道德的自律机制 (5)(四)营造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社会氛围 (5)(五)建立监督机制,加大监管力度 (6)(六)建立会计岗位轮换制度,保证会计工作质量 (6)结论 (6)参考文献 (7)致谢 (7)论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概述会计行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提供会计信息或鉴证服务,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经营者、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进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越发展.对会计行业的诚信道德要求就越高。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和基本内容1、概念:职业道德是指某一职业组织以公约、守则等形式公布的,其成员自觉接受的职业行为准则。

而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会计事务中正确处理人与入之间经济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即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遵循的道德标准。

它是会计人员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逐渐形成和总结出来的,调整会计人员与社会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职业道德主观意识和客观行为的统一。

2、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1)爱岗敬业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

要求会计人员正确认识会计职业,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戒懒、戒惰、戒拖;热爱会计工作,敬重社会职业;安心工作,任劳任怨;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切实对单位、对社会公众、对国家负责。

更要充分认识本职工作在整个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

(2)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要求会计人员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职业谨慎,信誉至上,不畏利益所诱惑,不弄虚作假,不泄露秘密。

会计信息和报表面对的是社会公众,所以会计人员的诚实守信特别受到社会关注。

(3)廉洁自律是从业者必备品质。

要求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公私分明、不贪不占;遵纪守法、清正廉洁,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

(4)客观公正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灵魂。

要求会计人员端正态度,依法办事,实事求是,不偏不倚,保持应有的独立性。

(5)坚持准则要求会计人员熟悉国家、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始终坚持按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

(6)提高技能要求会计人员增强提高专业技能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勤学苦练,刻苦钻研;掌握的学习方法,向书本学、向社会学、向实际工作学,在学中思,在思中学,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7)参与管理要求会计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钻研相关业务,全面熟悉本单位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领导决策,积极参与管理。

(8)强化服务是会计从业者归宿。

要求会计人员树立服务意识,摆正位置,文明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努力维护和提升会计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1、原则性原则性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典型特征。

作为会计工作者,政策观念一定要强,要勇于坚持原则。

政策和职业道德虽然是两个不同范畴,但作为社会主义的财政政策、财会规章制度都反映了国家、集体和广大生产者、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要使这些政策、法规制度得以顺利贯彻和实施,必须坚持原则。

作为会计工作者,如果不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不坚持按原则办事,不仅害了自己,也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2、无私性会计工作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思想和行为,以国家、集体的利益重于一切为原则。

无私性集中体现在会计工作者的道德习惯行为上,廉洁奉公,不贪不沾,一尘不染,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作风。

会计工作者必须以此宋规范和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思想上筑起一道防污染和拒腐蚀的坚不可摧的壁垒。

3、服务性财务工作贯穿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各行、各业、各个部门。

可以说,没有财务管理工作,我国的经济建设就会瘫痪,国家财产就会受到巨大损失。

财务工作既不能独立于各行、各业、各部门,又不能置于各行各业务部门之上。

财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财务工作者必须树立服务意识。

因此,服务性是会计工作职业道德的显著特点。

特别是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人员面对各种经济利益的影响,如何把握自己,抵制不正之风,树立服务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4、时代性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道德标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类型多样化,会计人员所维护的不仅仅是企业和国家的利益,还涉及到委托人与受委托人的多方利益。

因此,在新形势下,对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要求更高。

所以说,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三)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会计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在会计职业中的特殊表现形式。

它既是会计工作中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标准,也是衡量一个会计工作者工作好坏的标准。

它体现了会计工作的特点和会计职业责任的要求,规定了会计工作者在履行公职中“应当怎么样”、“不应当怎么样”。

这些道德标准是财经法规、财会政策制度所不能替代的。

建立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足对会计人员强化道德约束、防止和杜绝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出现不道德行为的有效措施。

这将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技术水平和业务水平,提高会计的工作质量和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利于会计人员有效地履行会计监督职能,提高自我防腐能力,自觉抵制各种利益的诱惑;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精神文明的程度,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健康发展。

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一)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含义: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既是会计行业在职业活动中的规范,也是会计行业对社会所应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会计职业道德强调的是“会计职业”的道德,重在“职业”二字。

它要求会计职业在确定、计量、处理和传输经济信息要可靠、相关和有用。

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则重在强调人。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从内涵上讲,应包括三个层面:会计方法、会计程序等),二是会计职业对会计工作的客观要求(客观、公正、公平、可靠、相关、有用等),三是从事会计职业的人员的德行(职业良心、职业品质、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理想、职业作风等)。

只有将会计人员的品德、职业态度、职业理想与会计职业紧密地结合起来,才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1、能有效地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会计人员必须遵守《会计法》所规定的各项制度,同时必须自觉履行会计职业道德原则。

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努力学习专业技能,提高操作水平,同时要经常自我反省,作心灵上的反省。

这样坚持下去,才能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从而在从事会计工作的时候,廉洁奉公、忠于职守、勤俭理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培养高素质会计队伍的重要手段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德、能、勤、公、廉、俭六个方面的素质。

一要及时熟悉国家制定的各项财务法规、方针、政策,提高自身修养;二要掌握有关财政税务、企业管理等相关知识。

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当实事求是、办事细腻、讲求实效、雷厉风行,生活严谨、艰苦朴素、以诚待人。

3、有利于反腐倡廉,形成清正廉洁的好风尚若会计人员坚持办事原则,坚持职业道德,一身正气,就能很大程度上减少行贿受贿、大吃大喝等行为,逐渐形成会计职业道德责任心和荣誉感,正确使用权力,忠实地履行义务。

三、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薄弱。

在现实生活中,相当一部分道德素质较低的会计人员由于缺乏客观公正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往往难以抵挡各种诱惑,不能坚持准则,在处理会计业务时经常为他人所左右,不能公平地对待利益各方,甚至通同作弊,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编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使会计行为偏离了既定的会计目标,经常以牺牲国家利益换取局部利益乃至个人利益。

会计人员遵纪守法的意识日益淡薄,这是现实中会计职业道德思想基础的严重扭曲。

(二)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由于相当数量的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不了解、不熟悉的现象非常普遍。

同时,专业技术能力也不扎实,职业胜任能力明显不够。

这导致了会计实践工作经常出现会计信息差错和遗漏等问题。

甚至更严重的出现记账不符合规范,账簿混乱、账账不符、报表挤数等现象。

这些都大大降低了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工作质量,违背了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

(三)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重视。

在我国现阶段的会计教育体制中,很多教育机构只重视学生会计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其道德素养和人格品质的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纳入会计学科体系,职业道德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而导致学生在面临实际工作时无所适从。

目前会计犯罪有高学历、年轻化的趋势,这与会计学历教育中缺乏职业道德教育有关。

(四) 尚未形成会计职业道德体系。

我国目前只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明确可行的要求,但是对于企业会计及内部审计等方面的职业道德依然是以法律、法规的方式提出,比较抽象,没有形成严格的规范化体系,这也导致企业会计在职业道德建设方面普遍缺乏操作性的重要原因。

(五) 会计人员受利益驱动。

会计职业道德滑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利益驱动。

事实上,所有的会计信息造假活动中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利益关系,既包括单位利益,也包括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的个人利益。

正是在利益的诱惑之下,造成了会计信息造假现象的发生,暴露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低下。

比如,企业为了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的需要而指使会计人员造假;企业个别负责人为了获得升职、加薪、奖励等方面的个人利益,也会产生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强烈动机。

这些利益诱惑因素的存在是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进行考验的试金石。

(六) 会计制度的局限性。

1、会计基础本身为会计造假提供了操作空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