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题目: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学院:系 专业:会计 准考证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起讫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摘要]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是我国会计体系中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理论研究促进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的构建,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作为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国家财会体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我国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一般、基础理论研究比较薄弱且不规范,对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如何构建缺乏深入研究,本论文基于这样背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系统的研究。本文介绍了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及其特征,阐述了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并揭示了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失范的一些现状。本文提出了通过健全和完善会计监管体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等一系列措施,旨在不断加强和完善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希望能为提高我国会计人员职业素养、净化会计行为环境贡献一份力量,以促进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关键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目录 1概述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六个方面: 1、敬业爱岗。热爱本职工作,钻研业务、适应所从事的工作要求; 2、熟悉法规。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并进行宣传; 3、依法办事。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4、客观公正。办理会计事务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5、搞好服务。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运用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6、保守秘密。保守本单位的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

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会计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一种特殊职业,主要有两大特征:其一,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法律是具有强制性的,我国会计职业道德中许多内容都纳入了会计法律制度。1991年10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会计法》,将“会计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作为一项法律规范;2000年财政部颁发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中,规定取得会计从业资格、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条件是遵守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的这种独特的强制性,是由会计工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特殊地位所决定的。其二,较多的关注社会公众利益。会计职业的一个显着特征是会计职业活动与社会公众利益密切联系。会计职业的特殊性要求会计人员客观公正,以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为主,避免偏向经济主体利益,产生职业道德危机。 2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 会计法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规范的重要补充,其作用是其他会计法律制度所不能替代的。例如,会计法律只能对会计人员违法的行为进行惩戒,不宜对他们如何爱岗敬业、提高技能、强化服务等提出具体要求。但是,如果会计人员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没有必要的职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则很难保证会计信息达到真实、完整的法定要求。显然,会计职业道德可以对会计法律制度起到很重要的辅助和补充作用。 现实生活中,诸多的贪污、行贿受贿、大吃大喝、铺张浪费,都要经过会计人员之手。当然,这些现象的主要责任人可能不在会计人员,但与我们的会计人员屈从压力,不坚持原则大有关系。消除腐败,有赖于各种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 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德、能、勤、会、廉、俭”六个方面的素质。一方面,要及时了解并熟悉国家制定的各项财务法规、方针、政策,严格贯彻执行和连守经济法、会计法、证券法、税法、审计法等相关法律制度,强化法律意识,提高自身修养;另一方面,还应掌握时事政策知识、财政税务知识、企业管理知识、电脑操作知识等相关知识。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管理工作好坏的关键。会计人员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做到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坚持准则、廉洁奉公、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作风严谨、艰苦朴素、大公无私,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措施。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对会计职业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会计职业道德的高低是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体现。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当做到爱岗敬业、提高专业胜任能力,这不仅是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也是会计职业者遵循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的可靠的保证。 会计人员必须遵守《会计法》所规定的各项制度,这是强制的、无条件的,同时要自觉履行会计职业道德原则。会计人员要培养高尚的品德,不仅需要努力认真地学习专业文化知识,提高对现代会计的认识,而且要自觉反省自己,以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战胜各种错误的思想观念。一个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行为反复地进行就能形成在会计管理工作中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也就形成了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品质。

3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现状 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不少会计人员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总认为自己平时工作忙,事情多,不关注、不学习会计法规,更谈不上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了。有的会计人员思想上竟然没有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对职业道德规范和政策法规似懂非懂,十分模糊。在现实中,一些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够坚持准则,甚至通同作弊,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当单位负责人授意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会计人员面临职业冲突的选择,往往不顾职业道德,按领导意志行事。

会计追求私利诚信缺失 3.2.1追求私利、监守自盗 一些会计人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膨胀,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制观念,会计职业道德沦丧,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3.2.2违背准则,弄虚作假 一些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够坚持准则,甚至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在单位的地位具有天然的从属性,其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作用的大小,不可避免地从属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少数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人员,不严格遵守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准则,对明知有重大错误和舞弊的会计报表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欺骗广大投资者。

会计业务水平偏低、职业能力差 一些会计人员对法律法规、准则、制度不熟,对待工作马马虎虎,敷衍塞责,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会计准则、会计核算制度,更不能及时、准确地进行会计核算,对自己的本职工作随便应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学历水平和知识结构、业务水平均偏低,有时甚至披露出错误的会计信息,导致会计信息混乱,会计信息失真情况严重。如,账户分类错误,数据计算与书写错误,记账时不按会计规范要求去做,账簿记载混乱,漏记了已完成的交易业务,做不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等。

4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

会计行为规范最普遍的标准是会计制度、准则,这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对会计行为具有约束力的会计行为准则。但是现实中,由于制度的局限性、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与会计个人价值观念的差异性使会计道德产生偏差。分析其成因,主要有:

会计监督机制不完备,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 目前财务人员基本上由本单位领导聘任,并决定其任职岗位及报酬,因此财务人员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利益密切相关,实际上已成为企业的“内部人”之一,不具有独立性,不能依法正常行使其职权。企业的财务人员对企业经营者有利益上的依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财务人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以及生存的压力。无奈只能对不正当的行为曲意逢迎,甚至是同流合污。而维护企业财经纪律,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监督的工作职责也就只能流于形式了。外部监督受“任务重、点多、面广”的影响又加之注册会计师体制恢复创设太短、以及知识老化等,皆和所要承担的任务与所需要实现的目标无法相适应,无法由外部监督上保障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失信的成本低,处罚力度不够 一方面会计造假的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造假者可以骗取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并因此获得投资、贷款、职务、薪金等方面的利益。作为中介机构的会计师事务所目前在我国尚处于买方市场的地位,不少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自身利益也迎合了公司的不合理要求,串通一气,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使CPA在“让客户满意”的幌子下弱化其监督职能,由此虚假会计信息实现了“多赢”。正是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在动因,这样就造成了会计造假的预期收益明显大于失信成本。 另一方面我国对公司造假的处罚往往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对单位处罚,轻对个人处罚:重内部处理,轻外部公开处理”,这种惩罚机制的不到位,必然会导致公司造假闹剧的不断发生和加剧。

经济利益的差异 市场经济和社会变革影响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行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人们的利益格局也随之多样化和复杂化,利益关系的变化反映在思想意识上,必然引起道德冲突,个人主义、利已主义、享乐主义意识抬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受到削弱。会计领域同其他领域一样遇到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的困惑,物质利益原则已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动力,一些会计人员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由于缺少社会道德的强有力的引导,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做人的基本原则发生了变化,为了追求自身、小团体利益,不顾他人及社会公众利益,不择手段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丧失了会计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教育落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 会计人员在做出违法违纪会计行为时,一般都在职权范围内,多出于主观故意,主动而为,这反映出会计人员自身道德素质偏低。分析原因,有风气和单位负责人道德水平的影响,但也与教育程度不够极有关系。由于会计人员的学历层次普遍较低,没有受过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的正规训练,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也有的会计人员虽然有一定的业务水平,但长期忽视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和会计法规,缺乏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