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金政策解读
角色 指 受 托 人 委 托 管 理 企 业 年 金 基 金 账 户 的 专 业 机 构
条件 (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在中 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 (二)注册资本不少于5000万元人 民币; (三)具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四)取得企业年金基金从业资格 的专职人员达到规定人数; (五)具有相应的企业年金基金账 户信息管理系统; (六)具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 安全防范设施和与企业年金基金账 户管理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 (七)具有完善的内部稽核监控制 度和风险控制制度; (八)国家规定的其他条件。
政府鼓励企业建立年金制度的政策取向有三个方面:
二、调整结构。
各国养老保险三个支柱的结构有所不同,大多数认为替代率分别为 40%、30%、10%的构成比较合理。由于我国第一支柱替代率水 平偏高,一般在 85%—90%之间,因此调整三个支柱的结构成为 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目标定位于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60%, 企业年金20%,个人储蓄保险依个人选择自主决定。
以上四个角色在企业年金业务的运作过程中,缺一不可,他们必须按照国 家有关规定建立书面合同关系。书面合同应当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以上四个角色的的资格需要分别进行申请, 其之间的工作流程和联系如下:
委托人 (企业、企业职工)
信托公司可以申请的角色
受托人
选择、监督、更换以下三个角色
话语权最大的角色, 收益相对较大的角色
中国企业年金制度的管理运作
在企业年金运作系统中,四个角色的全称是:
1. 设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及其职工作为委托人 与企业年金理事会或法人受托机构(以下简称受托人) 2. 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机构(以下简称账户管理人) 3. 企业年金基金托管机构(以下简称托管人) 4.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投资管理人)
2000年,国务院《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国发[2000]42 号),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正式更名为“企业年金”,并提出:有条件的企 业可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并实行市场化运营和管理。
中国企业年金制度整体框架初步形成
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第20号令)、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以及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共同发布《企业年金基金 管理试行办法》(第23号令)。这两个文件较为详细的规范了企业年金的 筹资、运行、管理、发放等各方面的行为,成为了建立企业年金的主要规 则。
2004年12月24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 暂行办法》,该办法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
2005年8月,经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并商 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同意, 第一批37家机构获得了经营 企业年金业务的资格。这标志着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已经从制度建设走向具 体操作。 2007年12月, 第二批24家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名单正式被宣布。
投资管理人
企业年金财产投资
托管人
保管企业年金财产
账户管理人
建立帐户 数据维护
受益人(企业职工)
收益相对较大的角色
中意人寿只能申请该角色
角色 指受 托管 理企 业年 金基 金的 企业 年金 理事 受 会或 托 符合 人 国家 规定 的养 老金 管理 公司 等法 人受 托机 构
条件 1、企业年金理事会 由企业和职工代表组成,后者应不少 于1/3 2、法人受托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批准,在 中国境内注册; (二)注册资本不少于1亿元人民币, 且在任何时候都维持不少于1.5亿元人 民币的净资产; (三)具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四)取得企业年金基金从业资格的 专职人员达到规定人数; (五)具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 全防范设施和与企业年金基金受托管 理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 (六)具有完善的内部稽核监控制度 和风险控制制度; (七)近3年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八)国家规定的其他条件。
职责 (一)选择、监督、更换账户管理 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以及中介 服务机构; (二)制定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策略 (三)编制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和财 务会计报告; (四)根据合同对企业年金基金管 理进行监督; (五)根据合同收取企业和职工缴 费,并向受益人支付企业年金待遇 (六)接受委托人、受益人查询, 定期向委托人、受益人和有关监管 部门提供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报告。 发生重大事件时,及时向委托人、 受益人和有关监管部门报告; (七)按照国家规定保存与企业年 金基金管理有关的记录至少15年; (八)国家规定和合同约定的其他 职责。
企业年金既不属于基本养老保险,也不是商业保险的一种,而是介于 两者之间。它是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但不能替代基本养老保险。 企业年金计划由企业自愿建立,但政府必须介入企业年金计划的监管。
政府鼓励企业建立年金制度的政策取向有三个方面:
一、养老保障由政府的单一保障转向多层次保障,改革传统的公共养 老金制度,给市场留下发展空间。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衰退和人口老龄化等诸多因素的影 响,公共养老保险制度开始陷入越来越严重的财务危机。公共养 老保险基金所面临的严重的养老金债务和资金“缺口”,引起了 各国政府和专家们对公共养老保险制度本身的深刻反思。批评意 见主要可归纳为: 1.政府对养老保险的包揽窒息了个人自我保障的动力、机会和 责任,剥夺了市场生存的空间; 2.企业养老保险费用负担不断加重,劳动力成本提高,引起资 本外流,减少了就业岗位,失业率的增加又进一步加剧了养 老保险基金的财务危机; 3.个人过分依赖政府,导致了消费超前、低储蓄率和投资不足, 经济增长乏力。
企业年金政策解读和现状分析2007.12.12什么是企业年金?
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是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下由企业 或行业自主发起的,企业全部或部分缴费的,并实行市场化运 营的养老金计划。
实质:
企业年金首先是企业的事,其次是市场的事,最后才是政府的 事。计划层面完成后进行运营阶段,企业的选择权来自于何种 金融机构能为其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
中国企业年金发展的基本情况
从发展规模来看,2000年我国企业年金规模仅191亿元,到2005年底 达到680亿元,增长了256%。2006上半年,全国又新增年金计划260 个,年金积累基金增加110多亿元,显示出企业年金良好的发展势头。 据保监会预测,到2010年我国企业年金规模将达到10000亿元。世界 银行则预测,至2030年中国企业年金规模将高达1.8万亿美元,约15 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第三大企业年金市场。 从覆盖范围来看,2000年全国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约有1.6万个,参 加职工560万人。到2001年企业数为1.7万个,参加职工655万人。 2005年底,全国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达到2.4万个,参加职工924万 人。同期,全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的职工人数分别为10448万人、 10802万人和13120万人。企业年金覆盖职工人数分别只占当年基本 养老保险覆盖人数的5.36%、6.06%和7.04%。而世界上167个实行养 老保险制度的国家中,有1/3以上国家的企业年金制度覆盖了约1/3 的劳动人口,丹麦、法国、瑞士的年金覆盖率几乎达到100%,英国、 美国、加拿大等国在50%左右。
收益
可行机构 1、企业年金理事会 2、法人受托机构包 括: a、信托投资公司 b、专业养老金公司 c、基金公司
受托 人提 取的 管理 费不 高于 受托 管理 企业 年金 基金 财产 净值 的 0.2% 。
注1:从文件字面分析,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具有成为受托人和投资管理人的资质, 但已被官方否认。同时,证券公司也被官方确认目前尚不能出任受托人(以后 可能被允许)。
收益 账户管 理人的 管理费 按每户 每月不 超过5 元人民 币的限 额,由 设立企 业年金 计划的 企业另 行缴 纳。
可行机构 1、商业银行 2、保险公司 (或成立专业 养老金公司) 3、独立的账 户管理公司 4、除外: 基金公司不能 做账户管理人
账 户 管 理 人
角色
条件
(一)经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批 准,在中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 人; (二)净资产不少于50亿元人民 币; (三)取得企业年金基金从业资 格的专职人员达到规定人数; (四)具有保管企业年金基金财 产的条件; (五)具有安全高效的清算、交 割系统; (六)具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 、安全防范设施和与企业年金基 金托管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 (七)具有完善的内部稽核监控 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 (八)国家规定的其他条件。 商业银行担任托管人,应当设有 专门的基金托管部门
职责 (一)建立企业年金基金企业 账户和个人账户; (二)记录企业、职工缴费以 及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收益; (三)及时与托管人核对缴费 数据以及企业年金基金账户财 产变化状况; (四)计算企业年金待遇; (五)提供企业年金基金企业 账户和个人账户信息查询服务 ; (六)定期向受托人和有关监 管部门提交企业年金基金账户 管理报告; (七)按照国家规定保存企业 年金基金账户管理档案至少15 年; (八)国家规定和合同约定的 其他职责。
企业年金的特点
1、非强制建立,由参加了国家法定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自主建立; 2、基金一般由企业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或企业全部缴纳; 3、基于企业劳动关系建立,覆盖企业所有职工,但体现差别原则; 4、完全采用积累式个人账户管理模式,基金实行长期积累以及市场化 运营和管理; 5、政府不直接干预,但政府通过制定有关政策法规实行监管; 6、是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但不是对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
如果从长远发展趋势分析,将基本养老保险中的个人账户部分分 离并入第二支柱与企业年金整合,则三个支柱的结构为30%、50 %和 10%。 三、清理统筹外项目,纳入企业年金。 只有将这些项目纳入企业年金并形成制度,才能使企业已经退休或 临近退休的职工,不至于因管理体制和基本制度的变化影响既得 收入。 同时也让企业明确负债,简化资产负债表。
中国企业年金发展的基本情况
从替代率来看,我国企业年金的替代率约为5%,而在OECD国家,企 业年金的目标替代率一般达到20%-30%。同时,经验数据显示,一 国养老保险体系中“三个支柱”的替代率较为合理的比例是4:3: 2。随着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年金的替代率将会逐 步提高。 从发展结构来看,企业年金在经济效益好的行业尤其是几大垄断行 业发展较快。2004年,企业年金基金积累超亿元的行业全部集中在 电力、石化、石油和电信等行业。企业年金的推广在沿海和发达省 份要快于内陆落后省份。2001年上海社保局掌管的企业年金已经达 到84亿元的规模;深圳市企业年金管理中心截至2004年4月已建立 企业年金帐户710个,规模为10亿元。相比之下,一些内陆经济欠 发达地区的企业年金甚至还没有启动。此外,国有企业建立企业年 金的比例明显高于民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