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战略管理参考答案

战略管理参考答案

第三章战略管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2、A3、A4、C5、C6、C7、A8、B9、A 10、C二、多项选择题1、 ABCDE2、 ABCD3、 ABC4、ABC5、BCD6、 ABC7、 ABE8、 CD9、 ABCD10、BCDE三、判断题1、对2、错3、错4、错5、错6、错7、错8、对9、对 10、对四、填空题1、计划(Plan)计谋(Ploy) 模式(Pattern) 定位(Position) 观念(Perpective)2、技术能力(战术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社会能力)思维能力(战略能力)3、成长战略竞争战略4、经营业务性质发展方向5、识别和发现外部环境客观依据6、思维能力战略能力7、支持战略公司层战略8、国际化战略9、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物质技术环境地域环境10、行业性质分析市场环境分析竞争力量分析五、名词解释1、市场集中化战略:所谓市场集中化战略,就是将某一特定的顾客群或细分市场作为企业服务的主攻方向,向某一特定的顾客群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产品。

2、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指对战略目标的形成,战略对策的制定和战略方案实施的整个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活动。

它大致可分为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两个阶段。

或指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3、SWOT分析方法SWOT分析(SWOT analysis)是进行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分析,即对组织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从而寻找二者最佳可行战略组合的一种分析工具。

SWOT分析也可以说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

4、纵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是指企业在同一行业内扩大企业经营范围,后向扩大到供应商的业务领域,前向扩大至最终产品的业务领域。

5、成本领先战略:成本领先战略是指通过加强服务产品开发、生产、营销过程的成本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使企业在行业内具有比竞争对手低的成本,成为成本领先者。

六、简答题1、在企业战略决策过程中,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哪一个更重要?参考答案:实际上,战略决策是在企业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中寻找到一个交集,因此,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同样重要。

企业在某一方面具有优势,但这一能力缺乏市场空间,那么这种能力的社会价值也无法得以实现。

另一方面,若外部因素很好,但企业能力不足,也无法在市场竞争中生存。

所以说,企业在战略决策时,必须同时考虑内部和外部因素。

2、为什么说成本领先战略更应该理解为价格领先战略?参考答案:这一概念问题涉及到企业的战略行为,因此必须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判断,成本领先实际上应该是价格领先,理由有三:⑴真正对竞争起效的是价格,而不是成本,因为消费者并不关心企业的成本,而是购买商品的价格;⑵成本领先是任何战略的基础,不仅价格竞争需要成本优势,其它战略也需要成本上的优势。

如品牌、服务、技术性能、质量等等差异化战略,都需要额外的成本与费用,如果企业不具备成本优势,只能把这种额外的支出转嫁给顾客、员工、供应商、股东中的任何一方,而不管转嫁给哪一方,这一战略都将失效。

⑶成本优势不仅可以体现在价格上,即成本领先战略,还可以体现在其它方面,把成本优势转换成为另一种产品内容。

澄清这一概念内涵,对企业采取正确的战略行为是极为重要的,中国企业在海外屡受反倾销的壁垒,这正是受这一概念误导的例子。

3、用你自己的语言描述战略管理的基本任务。

参考答案:战略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这是从静态的角度来考虑的;另外,战略管理还需要解决补短的问题,即通过战略投资(在某一方面长期地进行投入)和企业的整体运作,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这一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可以结合个人理解来回答。

4、公司层战略、业务层战略和职能层战略分别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什么问题?参考答案:公司层战略解决做什么的问题,即业务组合问题。

具体而言,它要明确企业的战略发展态势(是进、退还是守的发展态势)、是多元化经营还是单一经营、采取什么样的多元化、业务间如何进行协同。

业务层战略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即通过什么(价格还是差异化)来参加市场竞争。

它要确定竞争战略手段、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等问题。

职能层战略解决企业各职能如何配合实施企业战略意图(哲学、公司层战略和业务层战略)的问题。

5、企业可以通过哪些战略来实现产品差异化?参考答案:产品差别化战略指服务企业向市场提供具有特色的服务产品。

差别化战略同样具有抵御五种竞争作用力的功能。

其赢得顾客靠的是顾客对服务品牌的忠诚,降低顾客对其他同类服务产品的敏感性,巧妙地规避竞争风险。

竞争对手要打破顾客忠诚所付出的成本,构成了进入壁垒。

实施产品差别化的方法主要有:(1)服务品牌形象树立。

(2)服务产品设计。

(3)提供特色服务等等。

七、论述题1、产业中有哪几种竞争力量?这些竞争力量对产业和企业有什么影响?参考答案:一个产业中的竞争,不只是在原有竞争对手中进行,而是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潜在的产业新进入者、替代品的竞争、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以及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 l )现有竞争对手对产业内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产业内竞争的基本情况。

②主要竞争对手的实力。

可以从以下三个指标加以考察:a .相对于产业平均水平的销售增长率。

b .市场占有率。

c .产品获利能力。

③竞争对手的发展方向。

通常来说,在判断竞争对手的发展动向时,要分析所在产业退出的难易程度,即退出壁垒高低。

下列因素可能妨碍企业退出某种产品的生产经营:a .资产的专用性。

b .推出成本的高低。

c .心理因素的影响。

d .政府和社会的限制。

影响:这种竞争力量是企业所面对的最强大的力量,这些竞争者根据自己的一整套规划,运用各种手段(价格、质量、造型、服务、担保、广告、销售网络、创新等)力图在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和争夺更多的消费者,对产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 2 )潜在的产业新进入者新厂家进入产业的可能性取决于两个方面:①现有企业可能做出的反应;②由产业特点决定的进入难易程度(包括规模经济因素、产品内在差别化特性、先入者优势这三大方面)。

影响:潜在的产业新进入者是产业竞争的一种重要力量,这些新进入者大都拥有新的生产能力和某些必需的资源,期待能建立有利的市场地位。

新进入者加入该产业,会带来生产能力的扩大,带来对市场占有率的要求,这必然引起与现有企业的激烈竞争,使产品价格下跌;另一方面,新加入者要获得资源进行生产,从而可能使得产业生产成本升高,这两方面都会导致产业的获利能力下降。

( 3 )对替代品生产厂家的分析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①确定哪些产品可以替代本企业提供的产品。

②判断哪些类型的替代品可能对本产业和本企业的经营造成威胁。

影响:替代产品实际上是通过规定某个产业内企业可能获利的最高限价来限制该产业的经营行为和潜在收益。

某一产业有时常会与另一产业的企业处于竞争的状况,其原因是这些企业的产品具有相互替代的性质。

替代产品的价格如果比较低,它投入市场就会使本产业产品的价格上限只能处在较低的水平,这就限制了本产业的收益。

本产业与生产替代产品的其他产业进行的竞争,常常需要本产业所有企业采取共同措施和集体行动。

( 4 )顾客作为市场上的买方、用户在两个方面影响着产业内企业的经营:①用户对产品的总需求决定着产业的市场潜力,从而影响产业内所有企业的发展边界,属于市场需求潜力研究的内容。

需求潜力研究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a .总需求研究。

b .需求结构研究。

c .用户购买力研究。

②不同用户的讨价还价能力会诱发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从而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是有关用户讨价能力的研究。

用户讨价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下列因素:a .购买量的大小。

b .企业产品的性质。

c .企业产品在用户产品形成中的重要性。

d .用户后向一体化的可能性。

影响:买方可能要求降低购买价格,要求高质量的产品和更多的优质服务,其结果是使得产业的竞争者们相互竞争残杀,导致产业利润下降。

( 5 )供应商需要分析的因素:①供应商所处产业的集中程度;②企业是否有其他的供货渠道;③寻找替代品的可能性;④企业后向一体化的可能性。

影响:供应商竞争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供应商产业的市场状况以及他们所提供物品的重要性。

供应商的威胁手段一是提高供应价格;二是降低相应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从而使下游行业利润下降。

上述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综合强度,决定着产业和企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决定着产业中最终的获利潜力以及资本向本产业的流向程度,这一切最终决定着企业保持高收益的能力。

2、试述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

参考答案:战略管理是指一系列决策和行动,而这些决策和行动在企业实现日标过程中有助于计划的形成和实施。

战略管理以将来为导向,需要长期投入精力。

将战略管理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活动过程,有助于理解战略管理的全面性和指导性特征,也有助于将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恰当地联系起来,以战略作为纽带,将企业的各项活动有机地联系为一个整体。

战略管理过程大体上可以被分为“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和控制”三个部分。

( l )战略分析战略分析阶段的任务是根据企业目前的市场“位置”和发展机会来确定未来应该达到的市场“位置”。

具体工作内容包括:①确定或重申企业的使命,决定企业的发展远景。

②分析企业所处外部环境的特征和变化趋势,特别是环境为企业生存和发展提供的有利机会,以及对企业生存和发展造成的威胁,从而找出在特定环境下企业取得战略性成功所必须具备的要素。

③评价企业内部能力,根据企业的资源配备潜力和企业具备的核心专长(那些能形成企业区别于竞争对手,并被市场认可是有价值的,因而能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的职能活动方面),来决定企业相对于关键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和劣势,从而找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④根据以上分析所得出的外部成功要素和内部企业核心竞争力两类来决定企业在本次战略期间有关战略性关键事件的排序,作为该战略的目标。

( 2 )战略选择战略选择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①根据战略分析阶段确定的,制定能同时符合“企业使命”、“环境机会和威胁”和“优势和劣势”三方面要求的若干战略方案。

②根据预先确定的评价标准和分析模型,对各战略方案进行仔细的分析评价,找出各自的价值部分和资源约束方面,并从中做出选择。

③决定战略方案所需的资源量,根据战略性关键事件的要求,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分配。

④制定有关战略实施的政策和计划,并将战略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制定相应的具体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方法。

( 3 )战略实施和控制战略实施阶段的任务是为战略的具体实施安排组织条件,并对战略实施进行领导、指挥和控制,以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或是根据战略平衡状态的变化及时调整战略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