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的物种、生态系统、基因多样性的总和。
到目前为止,地球上物种数量有500万~3000万种。
已经记载的为140万~150万种。
2、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目前世界平均每天有一个物种消失;哈佛大学生物学家E.O.Wilson估计,每天有140种,每年有5万种无脊椎动物由于热带雨林的破坏而灭绝;由于毁林每年至少有一种鸟和哺育动物或植物被灭绝(Ryan,1992);许多事例说明,生物多样性正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
3、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人口的增加对生物资源的索取、环境污染愈演愈烈。
如果不进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毁灭人类的将是我们自己。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制定生物多样性的法律和法规——制定并实施保护公约。
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明确保护对象和目的。
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建立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的迁地保护——基因库、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等5、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生物——一切具有生命,能表现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繁殖、遗传变异、感应性和适应性等生命现象的都是生物。
6、分类等级(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
有时为了更精确地表示,常在阶元前加“总”,或在阶元后加“亚”。
7、物种的概念物种——简称种,是分类的基本单元。
物种是客观存在的,同物种在形态和生理上非常相似的,有共同的祖先,异性可自然结合繁殖后代。
亚种——是种由于地理上充分隔离后所形成的形态上有一定差别的个体。
品种——是人干予的产物,是种内人工选择的个体。
8、动物的命名命名是为了避免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现象。
国际上规定每一种动物必须有一个通用的科学名称——学名。
双名法——是以两个拉丁文或拉丁化了的文字连在起来表示物种的学名。
属名在前,为单数主格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在后,多为形容词,第一个字母小写。
9、系统——功能上有密切联系的不同器官,相互协同以完成机体某一方面生理机能。
动物的皮肤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内分泌系统 。
如消化系统由口、咽、食道、胃、肠和消化腺有机地结合形成。
10、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a 、单细胞动物身体由单细胞构成,由细胞器或类器官完成各种生活机能。
b、个体微小,以运动胞器来完成运动鞭毛、纤毛、肉足等。
c、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原始性及多样性植物性营养:如眼虫、团藻。
营养方式吞噬性营养:如草履虫。
渗透性营养:如孢子虫。
相关名解:植物性营养:反映原生动物的原始性动物性营养:通过胞口吞食其它生物或有机碎片,残渣由胞肛排出,如草履虫。
渗透性营养:寄生或腐生的种类,借体表的渗透作用,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有机物质作为养料。
11、纤毛纲:1. 代表动物:草履虫2.主要特征(1)以纤毛为运动胞器。
(2)细胞核质高度分化。
(3)吞噬性营养。
(4)生殖方式为横二分裂或接合生殖。
3.常见种类喇叭虫、草履虫、钟形虫、四膜虫、车轮虫、棘尾虫、尖尾虫、裸口虫、斜管虫、肾形虫、刀口虫等。
12、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对人类造成危害危害人体健康的病原体寄生部位引起疾病症状传播媒介痢疾内变形虫肠道米巴痢疾大便血多脓少经口利什曼原虫巨噬细胞黑热病肝脾肿大、发烧白蛉锥虫脑、脊髓非洲睡眠病昏睡、致死舌蝇危害牲畜的病原体粘胞子虫引起鱼类大量死亡艾美球虫引起鸡、兔死亡率很高的球虫病血胞子虫引起牛、马血尿海洋中鞭毛纲的夜光虫等大量速繁殖,形成赤潮,造成生成鱼、虾、贝类等海洋生物大量死亡,对海洋养殖带来很大危害。
(2)有益于人类的方面1.组成海洋浮游生物的主体。
2.古代原生动物大量沉积水底淤泥,在微生物的作用和复盖层的压力伤害下形成石油。
3.原生动物中有孔类化石是地质学上探测石油的标徵。
4.利用原生动物对有机废物、有害细菌进行净化,对有机废水进行絮化沉淀。
5. 科学研究的重要实验材草履虫、四膜虫是研究真核细胞细胞器的实验材料。
13、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一.古生物学最古老的地层中,动物化石最简单,如太古代有大量的有孔虫,晚近的地层动物化石种类多且复杂.二.形态学现有原生动物的团藻等群体与多细胞动物相似,为中间类型.三.胚胎学多细胞动物从受精卵开始,经卵裂,囊胚,原肠胚等一系列过程到成体.根据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简短重演了系统发展的过程. 说明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
14、多孔动物门的特征、经济意义(1)、原始性特征:体型基本辐射对称,大多数无对称型(几种海绵)没有明显的组织和骨骼系统(体壁结构)(2)特殊性特征:具有水沟系(对固着生活很有意义):单沟型:最简单的水沟系,中胶层较薄,领细胞集中在中央腔上。
水流→入水孔→中央腔→吹水孔→体外。
如白枝海绵。
双沟型:相当于单沟型的体壁凹凸折叠而成。
形成两种管道,一种为流入管,与外界相通;一种为辐射管,与中央腔相通。
复沟型:构造复杂,在中胶层中有很多具领细胞的鞭毛室,她一端接流入管与外界相通,另一端接流出管,跟中央腔相连,中央腔由扁细胞构成。
经济意义:一、有益方面(一)、医用浴海绵的海绵丝松软,富有弹性,具有吸收液体的能力,在医学上用来吸收药液、血液、脓液。
(二)、药用脆弱骨针淡水海绵,有抗菌、抗癌成分,具有补肾壮阳的功能,中药名叫做紫梢花,被收录入《本草纲目》中。
研究表明,海绵具有聚集因子作用、生长调节剂样作用、降血压和麻痹作用以及一些毒性作用,可以开发利用。
(三)、擦洗在工业上可以用海绵擦洗机器,可以用于擦洗马匹等。
还可以制造文具,用于点钞票等。
(四)、观赏携老同穴、拂子介等海绵的骨骼如玻璃,非常美丽,用于制作工艺品和装饰品,供人们观赏。
携老同穴的骨骼非常脆弱,若除去细胞,仅留下骨骼,就像用银白色丝线编织而成的工艺品,由于有一对俪虾同栖在它的中央腔,恩恩爱爱终其一生,故名携老同穴,人们把它昵称为“爱神维纳斯的摇篮”。
二、有害方面(一)、危害渔业有些海绵生长在软体动物(如牡蛎、蛤、鲍等)上,与软体动物争夺食物,而且分泌酸性物质,侵蚀贝壳,引起软体动物发病甚至大量死亡。
(二)、堵塞管道下水道等管道中的淡水海绵,大量繁殖时造成管道堵塞。
15、腔肠动物门的代表动物及与人类的关系。
主要特征:1、身体为辐射对称(radial symmetry)或两辐对称辐射对称的含义:是指通过身体的中轴可以有二个以上的切面把身体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
是一种原始的对称形式。
2、腔肠动物笫一次出现胚层分化,是真正的两胚层动物。
身体的基本结构:内、外层和消化循环腔。
3、细胞分化更为丰富,且有了初步的组织分化:六种细胞:皮肌细胞、腺细胞、感觉细胞、神经细胞、间细胞、刺细胞(cnidoblast)。
皮肤肌肉组织,神经组织4、具有最原始的神经系统——网状神经系统5、具有两种基本形态:水螅型(hydroid type)和水母型(medusa type)水螅型——适应固着生活,中胶层较薄;水母型——适应漂浮生活。
6、生殖包括无性生殖(分裂和出芽生殖)和有性生殖7、海产种类个体发育要经浮浪幼体阶段。
浮浪幼虫(planula)8、生理特点:细胞内和细胞外消化,呼吸排泄靠体表,生殖方式多样化。
与人类的关系:有益方面:食用、药用、工艺品、建筑材料、石油和地质、渔业、仿生研究。
有害方面:为害水产、伤害人类,不利航海16、扁形动物门特征、代表动物、相关名解、与人类关系主要特征:1、体制(体型):扁形动物的体制为两侧对称(或称左右对称) 。
两侧对称动物,身体有了明显的背,腹,前,后和左,右之分,体制的分化与相应的机能的分化有密切关系,如背司保护,腹司运动,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逐渐向前端集中,动物体如此分化使动物对外界环境的反应更迅速,更准确,而行动就更敏捷。
两侧对称体制是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2、中胚层的出现:中胚层的出现也是动物从水生走向陆地生活的基本条件之一。
中胚层形成的生物学意义:A-中胚层的产生,减少了外胚层和内胚层的负担,引起了一系列的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为动物体结构的复杂和完善提供了物质条件。
B-中胚层的形成,促进了新陈代谢的加强,导致消化系统发达,排泄系统逐渐形成。
C-由于运动增强,动物的反应也加快,又促进了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更趋发展,并向前端集中。
D-中胚层所形成的实质组织有储藏水分和养料的功能,动物得以耐干旱和饥饿。
3、生殖系统:扁虫出现了交配和体内受精的现象,这是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一个重要条件。
大多数扁形动物为有性生殖,且是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由于中胚层的出现,形成了能产生雌雄生殖细胞的固定的生殖腺,同时出现了输卵管、输精管和前列腺、卵黄腺等附属腺体。
4、皮肤肌肉囊:具有保护和运动的功能。
扁形动物由外胚层形成的单层表皮和由中胚层形成的多层肌肉相互连接组成体壁,体壁包裹全身,故又称皮肤肌肉囊。
5、消化系统:扁形动物的消化系统包括口、咽、肠。
扁形动物的食物进行细胞外消化和细胞内消化。
(扁形动物通到体外的开孔既是口又是肛门,属于不完全消化管;消化系统包括口、咽、肠、肛门,称为完全消化管)6、呼吸作用:扁形动物没有呼吸器官及循环系统。
扁平身体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其呼吸靠体表借渗透作用从水中获得氧,并将代谢废物直接从体表排出;寄生种类可以进行厌氧呼吸。
7、生活方式:有自由生活和寄生生活两类。
营自由生活的种类(涡虫)多分布于海水、淡水或湿土中;寄生种类(吸虫和绦虫)又分外寄生和内寄生,它们的生活史复杂,并有更换宿主的现象。
8、排泄系统:扁形动物的排泄系统为原肾管;原肾管在扁形动物中的作用主要是调节体内水分,在调节水分的同时才起到排泄作用。
原肾管是由身体两侧外胚层陷入形成的,通常由具许多分支的排泄管和焰细胞构成,由排泄孔通体外。
9、神经系统:扁形动物出现了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前端形成了脑,从脑发出背、腹、侧3对神经索;神经索之间还有横神经相连,形成了梯状神经系统。
即扁形动物的神经系统是梯状神经系统。
自由生活的种类并常具眼点、平衡囊等感觉器官。
代表动物:—三角涡虫涡虫纲的特征:体不分节,体表有纤毛,上皮细胞内有杆状体,营自由生活。
有口无肛门具有不完全消化系统;涡虫的身体及内部器官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代表性的种类有三角涡虫、真涡虫、平角涡虫等。
涡虫纲分目的依据是根据消化管的有无及其复杂程度分为无肠目、单肠目、三肠目及多肠目。
与人类的关系:(一)寄生虫对寄主的危害:寄生虫对寄主的致病作用,根据其病理反应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剧烈型和缓慢型。
其危害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1.夺取营养和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寄生虫寄生在寄主体内,以寄主的血液、组织液或半消化食物等为营养,以供寄生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
因此,寄生虫会夺去寄主的大量营养,以致对寄主产生严重的影响。
2.化学性作用,组织发生炎症,过敏反应、血相改变和机体中毒:寄生虫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或虫体死亡和解体时,放出大量异性蛋白,被寄主吸收后,可使机体产生各种反应,刺激局部组织发生炎症,引起过敏反应和血相的改变;血中嗜酸性颗粒白细胞增多,导致局部或全身的毒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