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一、经济发展快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思考·提示】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可以从 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三个方面 分析。
1.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1)区位优势明显
位于广东省南部,毗邻港澳, 与东南亚相邻, 区位优势明显。
珠江三角洲: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濒临港澳
广州 深圳
珠海
*包*中珠珠括山江江港、三三澳佛角角地山洲洲区、有地在江狭区内门义包,、和括狭惠广广义澳州义州门的、之、不肇分深包庆,圳香括共广港、。9义个珠这的地海里珠级、所三市东讲角。莞的、
珠三角指狭义的珠江三角洲。
地图121
泛珠三角地区:9+2即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海 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9个省(区).再加上香港 和澳门。
④形成了以广州为中心,包括深圳、珠 海、中山等大、中城市在内的城市群
2.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工业化是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原因是: (1)城市有较高的收入和优越的生活条件, 对农村人口有较大的吸引力; (2)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众多的就业机会。
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可用图示法理解如下:
州地区 市化
苏南 大城市扩展,带动乡镇企业的发展,推动工业化、城
地区 市化
云南 沿边开放政策,促进边境贸易的发展,从而推动城市
德宏 化
东北 森林、矿产资源的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推
地区 动工业化、城市化
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 地图121页
外资企业建立
个体私营企业
乡镇企业发展
边贸发展
国有大中型企 业发展
对策: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采取各种措 施治理环境污染,保护水土资源;优化人居环境。
【思考】 珠江三角洲地区河网密布,降水丰富,很
多地区年降水量超过1 600毫米,为何还存在缺 水现象?
【思考·提示】
水质型缺水
珠江三角洲地区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
但是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剧增,水污
染严重;同时,由于工业和生活需水量的不断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 因素有哪些?
(1)矿产资源和能源缺乏; (2)基础建设用地减少,土地资源紧张; (3)环境污染严重; (4)位于我国南部沿海,经济腹地较小, 辐射的国内市场的范围有限。
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 思考:阅读教材P101“图4-3-3珠江三角洲地区 的产业结构演变”,说出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 构的特点?
【思考·提示】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
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第 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
第18页
3.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体系
思考:阅读教材P101,说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 体系的特点? 【思考·提示】
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建立起以轻工业 为主、重化工业较为发达的工业体系。
中的比重上升和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 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什么?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对比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特点
1、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阶段
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改革开放前 城市化水平低,城市规模小,城市密度小
①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②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不断增加 改革开放后
③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增加,出现缺水现象。
资源型缺水
2.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地矛盾加剧的表现及对策? 【思考·提示】
表现:土地开发过热,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过 快,盲目建设“开发区”、“工业城”等,农业用地 急剧减少。
对策:优化产业结构。在加强第一产业基础 上,注重调整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3.珠江三角洲地区重复建设突出的表现及对策? 【思考·提示】
(2)自然条件
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 ②地形:地形平坦,平原广阔; ③水源: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④土壤:土壤肥沃。
(3)社会经济条件
①人口稠密,城市密集; ②水陆交通便利; ③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早; ④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⑤著名侨乡,吸引侨资; ⑥国际环境: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
小结 1.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三、发展中问题与对策
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 了哪些问题? 【思考·提示】
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 现了以下三个问题:
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人地矛盾加剧; 重复建设突出。
1.珠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的表现及 对策? 【思考·提示】
表现:工业和生活污水、废气、垃圾、噪声、 酸雨等环境问题突出,环境质量日益下降;缺水。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外贸为导向,大力发展外 向型经济,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
合作探究二:
2.产业转移对转入区、转出区的地理环境有什么 影响?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对转出区: •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利于产业结构升级; • 利于环境保护; • 失业人口增加。 对转入区:
•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 工业化进程;
表现:盲目扩大规模,追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 施自成体系;产业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以及投资 的巨大浪费。
对策: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防止建成区盲目 膨胀,确保理想的城镇空间发展形态;规模要适度; 加强不同地域的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建立可持 续的空间协调发展模式。
【总结】经济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做好区域规划和调整,合理布局城镇,建立可
• 缓解就业压力; • 环境污染加剧。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两次大规模产业转移 时间 产业转移方向 转移产业部门 产生的影响
二、城市化水平高
回顾
• 什么是城市化? 城市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
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 动的过程。
• 城市化的标志有哪些? 三个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
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
连一连
外资企业建立
浙江温州模式
个体私营企业 乡镇企业发展 边贸发展 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
苏南模式 云南德宏模式 东北模式 珠江三角洲业化、城市化道路
珠江三 对外开放政策,大量外资企业的建立,推动工业化、
角洲 城市化
浙江温 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推动工业化、城
持续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 2.搞好城镇规划,防止城市过度膨胀,使人口、
生产规模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3.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4.优化产业结构。尤其要淘汰耗能大、成本高、
污染重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建 立生态工业园区。
复习提问:
1.三江平原沼泽区的形成原因是什么?生态效益有哪些? 2.东北地区黑土的开发过程中有哪些问题?措施? 3.东北地区林业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问题?措施? 4.东北地区湿地的保护过程中有哪些问题?措施? 5.东北地区在今后农业生产中应采取哪些合理措施?
地图115页
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地理位置 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
亚相邻。 自然条件 地形:平原广阔
气候:热量丰富,降水丰沛 水源:河流纵横交错,水资源充足 土壤: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条件 历史: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早
政策: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侨乡:吸引侨资 人口:人口稠密 交通:水陆交通便利
国际背景: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
【拓展思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