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
—、可行性分析
(—)系统背景
图书馆信息化是信息化领域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重要演练基础,亦是对信息管理系统化、科学化要求甚高的单位,所以从对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入手,我们不仅可以很好的领会信息系统化领域的基础、先进理论,而且可以更好的模拟我们在企事业单位信息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利于我们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高校图书馆工作,既有实际可借鉴意义又方便调查和调整进行系统升级。

通过对图书馆的日常常规工作的控制支持,对高级工作的辅助决策支持,能使图书馆工作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大大减轻了工作量,减少人为的工作失误,全面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及服务质量,从而使图书馆工作的各个方面等到全面大幅度的提高。

(二)可行性分析
1. 管理可行性分析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Internet/Intranet应用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普及,当今社会正快速向信息化社会前进,信息自动化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从而可以使我们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如今,信息网络技术已经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了,各种各样的信息管理系统也就应运而生。

目前,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增大,学生、老师和工作人员越来越多,图书的种类和数量也不断增加,这造成图书的流通量很大,需要工作人员花费很大力气来统筹管理这项工作,为了保证工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同时提高管理的效率,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就是迫切紧需的,而且在实现应用系统的资源和条件上,条件也是具备的。

2.社会可行性分析
鉴于目前学校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工作部分还是手工管理,工作效率很低,并且不能及时了解图书的种类和学生们比较需求的图书等,不能更好的适应当前学生的借阅要求。

手工管理还存在这许多弊端,由于不可避免的人为因素,造成数据的遗漏、误报。

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有着储存量大,速度快等许多优点,提供给我们的处理信息及时快捷,因此我们利用计算机提供给我们的信息对图书馆的图书
管理过程形成一整套动态的管理。

3.技术可行性分析
在技术上,鉴于软硬件方面对系统的需求,软件要求易学,界面友好,容易掌握,可以很简单方便的进行图书信息管理。

硬件的配置要求不能太高,这样可以很好的适应当前的学校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工作,如今电脑软硬件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系统开发人员也比比皆是,开发知识密集型的信息系统的技术条件也已经很成熟了。

所以综上所述,本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实施是可行的。

二、系统分析
(一)组织与功能分析
1.组织结构分析
组织结构可分为三个主要结构层次,校长作为最高管理者管理学院的馆长和图书情报委员会;其中馆长负责管理馆务委员、采编部、图书借阅部、期刊阅览部、网络信息部、信息咨询部、业务部、办公室。

图1.1学生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组织结构图
2.功能结构分析
系统设置:包括管理图书馆对外信息和对不同的管理员进行权限设置,进行明确的分工管理。

读者管理:对不同身份的读者进行管理,需要设置不同的类型进行高效管理;对读者的信息进行管理。

图书管理:包括图书信息的增、删、改,对图书类型的设置和对书架信息进行管理。

图书借还:包括借阅图书、归还图书、续借图书功能,把对图书的操作写入图书档案。

密码设置:每个操作员均有自己的密码,可以防止非本系统人员进入本系统;又因每个人的权限不一致,故可以防止越权操作。

资料维护:为了存放图书、读者档案的全部数据,本系统将每一本图书和每位读的信息进行管理。

系统维护包括对各种表记录的修改、删除、添加等操作。

系统查询:可以按图书编号、借阅证编号、读者信息等相关信息进行查询报表统计:包括统计图书信息、读者信息、借阅信息等。

其它操作:包括修改密码、添加用户等。

(二)业务流程调查与分析
1.业务流程分析
通过业务流程调查,理清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主要业务和业务的流程。

图书馆管理员编制图书采购计划,由采购员负责新书的采购工作。

采购图书入库后,交采编室编目,粘贴标签,产生图书目录。

图书交图书借阅室上架,供读者借阅。

采编后的电子读物交电子阅览室。

读者分为注册读者和非注册读者,只有注册读者可以在本图书馆借书,非注册读者可查询目录但不能借书。

读者填写注册登记表交图书馆的管理员审核后,
记人读者登记表,成为注册读者,发给借书证。

注册读者借书时,需填写借书单,连同借书证一起交给借阅室管理员,借阅管理员核对无误后,填写借阅登记表,修改图书登记表中该书的数量,上架取书交给读者。

图书馆设读者信箱,读者需要但没有库存的图书,读者可以通过读者信箱反映。

图书馆管理员定期处理读者信箱中的意见,将读者需要的图书编制成图书采购计划交采购员购买。

图2.1 图书馆管理系统业务流程图
(三)数据和数据流程分析
1. 数据流程分析
下图描绘了图书馆顶层的数据流程,其中涉及到读者、供应商、管理员这三个外部实体和图书馆的三个数据库。

图3.1.1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顶层数据流程图2. 数据字典
表3.3.1数据元素表
表3.3.2数据结构条目表
表3.3.3数据流条目表
表3.3.4数据存储条目表
表3.3.5数据处理条目表
表3.3.6外部实体表
(3). 员工资料数据表
表3.4.1数据元素条目表
表3.4.3数据流条目表
表3.4.4数据存储条目表
表3.4.5数据处理条目表
表3.4.6外部实体表
(四)确定新系统的逻辑处理方案
1. 确定合理的业务流程
该图书馆工作大部分还是进行着手工管理,工作起来效率很低,由于不可避免的人为因素,经常造成数据的遗漏、误报。

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有着储存信息量大、速度快等许多优点,提供给我们的处理信息及时快捷,同时也提高了我们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

通过调查在传统的图书馆作业流程中,一般是从图书编目开始的,本系统综合考虑了读者需求和图书供应商的供给, 从图书征订咨询开始,使图书馆的图书的有效利用从源头开始, 重组了企业流程,有效地实现了企业资源计划。

本部分将先介绍总体业务流程情况再分述各子系统内的业务流程情况:
(1)、图书馆信息业务流程图
图4.1图书馆顶层业务流程图
(2)、人员管理业务流程图
下图是人员管理子系统的业务流程图,其处理过程是:教务部门统计新生名单,有关部门统计教职员工信息交由馆内负责人员管理的员工进行读者信息入录,生成读者信息表,为读者办理借阅证并进行管理;图书馆人事部门统计图书馆员工信息生成员工信息表并进行存档管理;有关部门进行专家资料入录生成专家信息资料表并进行存档管理。

1.确定合理的数据流程
通过调查在传统的图书馆作业流程中,本系统全面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工具,它抽象概括地把信息系统中各种业务。

处理过程联系起来。

以是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地数据流程图。

顶层数据流图:
第0层图:
第一层图:
(1):登陆子系统
(2):管理子系统
(3)查询子系统
三、系统设计
(一)系统总体功能结构设计
该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可分为基础信息管理、管理子系统、查询子系统三个具体功能模块,具体如下图图4所示:
图4 图书馆管理系统总体功能结构图
(三)输入输出设计
1、输入设计
图书建档过程中各类图书信息输入由工作人员先添入确定格式表格再以键盘输入计算机存储,在键盘输入过程中由计算机同时进行数据类型检验、格式检验、逻辑检验并即时出错提示。

图书查询模块
学生登录模块
2、输出设计
输出是系统产生的结果或提供的信息,是系统开发的目的与评价系统开发成功与否的标准,并结合系统输出设计的标准与原则,各类信息均以表格形式在显示器终端输出。

图书查询模块
学生登录模块:输出当前正借阅的图书信息
(四)处理流程设计
新书购入处理模块只要是针对采购员在根据计划在外采购新书之后的处理,所以当采购员采购到新书后,系统根据原先计划采购的新书进行核查,如果符合计划预定,则将新书入库;否则退货;该模块主要是处理购入的新书是否符合要求;
1)图书入库:
2)处理学生借书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处理学生借书业务,在图书馆管理人员输入学生信息的时候,系统会根据学生文件对该学生进行查询,看看是否存在该学生,如果不存在,则系统给出警告信息:该学生不存在;如果存在该学生,则系统根据罚款单对该学生的欠款情况进行查询,如果欠款超过一定金额,则借书失败,否则接受借书,
3)处理学生还书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处理学生还书业务,在图书馆管理人员输入要还的图书字段时,系统会在借书文件中查找该图书信息,之后对借书文件,学生文件中的该学生已借书数,图书目录文件进行更新;然后在借书文件中提取学生数据,根据图书的还书日期和借出日期对学生的欠款金额进行计算,如果没有超期,则欠款金额在原来的基础上加0;之后将结果显示出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