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对下列句子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益:好处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少C.可爱者甚蕃蕃:多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宜:应当(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标一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________。

【答案】(1)A(2)①我唯独喜爱莲从淤泥中生长出发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娇媚。

②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解析】【分析】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年代:北宋。

(1)A项的解释不正确,“益”在这里是“更加”的意思。

(2)“染”“濯”“妖”“予”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3)这句话的意思是: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可以根据句意进行停顿。

(4)由文中莲的生长环境可知,本文借莲花赞美了作者在污浊的社会环境下依然保持的正直、坚贞的节操。

故答案为:⑴ A⑵ ①我唯独喜爱莲从淤泥中生长出发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娇媚。

②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⑶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⑷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⑷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

【附参考译文】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

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

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2.阅读《卖油翁》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各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以:公亦以此自矜徐以杓酌油沥之B.尔:尔安敢轻吾射我亦无他,惟手熟尔C.去:睨之,久而不去与人期行,相委而去D.自:公亦以此自矜自钱孔入而钱不湿(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②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3)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答案】(1)C(2)①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着眼看他,久久地不离去。

②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点头赞许这情况。

(3)做事:熟能生巧做人:谦虚谨慎,不能骄傲自满。

【解析】【分析】(1)A. 凭借/用。

B. 你/通“耳”,相当于“罢了”。

C. 都是“离开”。

D. 自己/由,从。

故选C。

(2)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

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

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

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注意关键词:释:放。

而:承接关系,然后。

睨之: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这里指斜着眼看陈尧咨射箭。

去:离开。

矢:箭。

中:正中目标。

但:只,不过。

微:微微,颔:点头。

之:代陈尧咨射箭这件事。

(3)这是一种主观性较强题目。

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

本文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人外有人”的道理。

寓意是所有技能都能透过长期反复苦练而达至熟能生巧之境。

故答案为:⑴C;⑵①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着眼看他,久久地不离去。

②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点头赞许这情况;⑶做事:熟能生巧做人:谦虚谨慎,不能骄傲自满。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这类词;⑵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⑶本题考查短文所蕴含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参考译文】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在世界上没有第二人(能同他相比),康肃公也凭这种(本领)自夸。

(有一次)他曾在自己家(射箭的)场地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在场边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都没有离开。

(卖油翁)看见康肃公射十箭能中八九箭,(对陈尧咨的射箭技术)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

康肃公问(他)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精深吗?”老翁说:“(这也)没有别的(原因),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康肃公(听后)气愤地说道:“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于是就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注入,但钱币却未被打湿。

(卖油翁)于是说:“我并没有别的(本事),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康肃公(苦)笑着打发他走了。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仁宗在东宫,鲁肃简公宗道为谕德,其居在宋门外,俗谓之浴堂巷。

有酒肆在其侧,号仁和,酒有名于京师。

公往往易服微行,饮于其中。

一日,真宗急召公,将有所问。

使者及门而公不在,移时乃.自仁和肆中饮归。

中使遽先入白,乃与公约曰:“上若怪公来迟当托何事以对幸先见教冀不异同。

”公曰:“但.以实告。

”中使曰:“然则当得罪。

”公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中使嗟叹而去.。

真宗果问,使者具如公对。

真宗问曰:“何故私入酒家?”公谢曰:“臣家贫无器皿,酒肆百物具备,宾至如归,适有乡里亲客自远来,遂与之饮。

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

”真宗笑曰:“卿为宫臣,恐为御史所弹。

”然自此奇公,以为忠实可大用。

(选自欧阳修《归田录》)(注释)①即宋仁宗,当时还是太子。

②鲁宗道,字贯之,宋真宗、仁宗时人,卒谥肃简,所以称“肃简公”。

③谕德:官名,为太子从官,负责侍从赞谕。

(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

①移时乃自仁和肆中饮归________②但以实告________③中使嗟叹而去 ________④使者具如公对 ________(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上若怪公来迟当托何事以对幸先见教冀不异同。

(3)结合选文内容,补全下面的读书笔记。

本文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塑造鲁宗道的形象。

“中使嗟叹而去”中的“叹”写出了①________。

“真宗笑曰”的“笑”写出了②________,一“叹”一“笑”突出了③________。

【答案】(1)才;只;离开;回答(2)上若怪公来迟/当托何事以对/幸先见教/冀不异同。

(3)中使被鲁宗道不愿欺骗皇上,要他据实相告的行为所折服;皇帝欣赏鲁宗道这种据实相告,率真实诚的品行;鲁宗道忠实的品性【解析】【分析】(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去”:离开。

“对”:回答。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乃”“但”作为文言虚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上若怪公来迟/当托何事以对/幸先见教/冀不异同。

译为:真宗要是怪罪你来迟了,应该用什么话来推托?先告诉我怎么说,免得回答不一致。

此题要注意把几个相关的意思划开。

(3)考查文章通过侧面描写塑造鲁宗道的形象的方法。

如“中使嗟叹而去”中的“叹”的作用要分析好“但以实告”等句,写出了中使被鲁宗道据实相告的行为所折服。

“真宗笑曰”的“笑”的原因可分析“臣家贫无器皿,酒肆百物具备,宾至如归,适有乡里亲客自远来,遂与之饮。

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等句,写出了皇帝欣赏鲁宗道这种据实相告率真实诚的品行。

一“叹”一“笑”从侧面突出了鲁宗道忠实的品性。

一“叹”一“笑”都是对鲁宗道的侧面描写。

故答案为:⑴才;只;离开;回答;⑵上若怪公来迟/当托何事以对/幸先见教/冀不异同;⑶中使被鲁宗道不愿欺骗皇上,要他据实相告的行为所折服;皇帝欣赏鲁宗道这种据实相告,率真实诚的品行;鲁宗道忠实的品性。

【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⑵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断句的能力。

本题考查句子停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