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整理走进《黄帝内经》 于铁成 章节测验答案.doc

2020年整理走进《黄帝内经》 于铁成 章节测验答案.doc

《黄帝内经》概论(一)待做1第一部冠以黄帝之名的医学著作是()。

• A• B• C• D2最早记录《黄帝内经》的书籍是()。

• A• B• C• D3比较贴和实际的中医四大经典著作,除《神农本草经》、《八十一难经》、《黄帝内经》以外,还有那本经典著作()。

• A• B• C• D4中医的四部经典著作都是产生汉代以前。

()••5《黄帝内经》是黄帝写的。

()••6标志中医理论体系确立和成熟的四部经典著作是()。

• A• B• C• D7《黄帝内经》这部书的书名最早载录在现存文献的()著作。

• A• B• C• D8以下可以作为否定《黄帝内经》作者是黄帝的依据,除了()。

• A• B• C• D9《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上下两部分组成,且两部分均分别有81篇。

••10《黄帝内经》是现存成书最早的医学典籍。

()••《黄帝内经》概论(二)待做1()被任命整理《黄帝内经》等书籍。

• A• B• C• D2刘向编撰的《七略》中,医学书籍除《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还有()。

• A• B• C• D3《黄帝内经》、《黄帝外经》一共()卷。

• A• B• C• D4第一次发现《黄帝内经》是在班固编著《汉书》时期。

()••5刘向父子编著《七略》之前,没有发现《黄帝内经》的存在。

()••6刘向和刘歆编纂整理的七部医学著作共有()卷。

• A• B• C• D7下列选项中,包括在《汉书·艺文志》“七经”之列的是()。

• A• B• C• D8《黄帝内经》一书主要总结了()时期的医学成就。

()• A• B• C• D9《七略》是由西汉时期刘向编纂整理的七大类图书的目录和提要。

()••10早在战国时期,《黄帝内经》一书已经存在并为扁鹊所用。

()••《黄帝内经》概论(三)待做1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参考了《素问》、《九卷》和()。

• A• B• C• D2皇甫谧把()、《九卷》当作《黄帝内经》。

• A• B• C• D3()写的《针灸甲乙经》。

• A• B• C• D4《黄帝内经》是一本医学论文集。

()••5《针灸甲乙经》是现存见到的第一部针灸著作。

()••6刘向刘歆父子依据古代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将有关医学著作进行整理分类,其中《黄帝内经》和《黄帝外经》主要反映()地区。

• A• B• C• D7一般认为,()是最早的儿科医学典籍。

• A• B• C• D8《扁鹊内经》和《扁鹊外经》反映的是当时沿海地区的医学文化,其为诊脉的方法开辟先河。

()••9《针灸甲乙经》是我国最早的针灸学著作。

()••《黄帝内经》概论(四)待做1()写的《中国医学思想风土·黄帝内经》。

• A• B• C• D2《黄帝内经》的内容不包括()。

• A• B• C• D3清朝张志冲的两本著作有《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和()。

• A• B• C• D4《黄帝内经》里面的观点没有矛盾。

()••5中医学又被称为“歧黄之术”。

()••6《黄帝内经》中有关五运六气的内容是由唐代医学家()重新编纂《素问》加进去的。

()• A• B• C• D7根据《黄帝内经》中篇目论述内容的不同划分的五个医学流派,其中少师和()被合称为前期二派。

()• A• B• C• D8在现行流行的四种《黄帝内经》版本中,能够较好反应原书面貌的是()。

• A• B• C• D9岐伯所说的手太阴肺经与《雷公篇》所述的手太阴肺经,二者走势相同。

()••10《黄帝内经》较为真实的反映了当时各家学派有关经络学的立场,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了书中理论相互矛盾的原因。

()••上古天真论(一)待做1现在我们对《上古天真论》的理解需要借助()思想。

• A• B• C• D2“天真”的意思是()。

• A• B• C• D3朴、璞和()的概念相似。

• A• B• C• D4《黄帝内经》又被称之为《素问》。

()••5天真的具体表现为“德”。

()••上古天真论(二)待做1女子的生命表现是以()为一周期。

• A• B• C• D2男子的生命表现是以()为一周期。

• A• B• C• D3妇女身体衰落是从阳明脉开始。

()••4男子身体衰落是从肝气开始。

()••上古天真论(三)待做1术是指()。

• A• B• C• D2天以六为劫,地以()为制。

• A• B• C• D3()是指绝对的精神上的乐趣自由。

• A• B• C• D4五脏六腑中的“脏”属阳。

()••5数字的思维来自《周易》。

()••上古天真论(四)待做1只有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才能避免虚邪贼风。

• A• B• C• D2长寿要遵循两大原则,一是精神内守,二是避免()。

• A• B• C• D3心安而不惧,“惧”的意思是动。

()••4只有做到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才能达到天真。

()••生气通天论(一)待做1《生气通天论》集中讲述了()思想。

• A• B• C• D2其生五,其气(),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

• A• B• C• D3养生的最高原则是()。

• A• B• C• D4人身的阴阳平衡协调,是维持健康的重要因素。

()••5“天人合一”思想概念是由庄子阐述的,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学家王阳明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

()••生气通天论(二)待做1人体的生理过程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存在()关系。

• A• B• C• D2人体与自然万物同受()法则的制约。

• A• B• C• D3人与天地相参,与()相应。

• A• B• C• D4人与自然万物有着共同的构成物质。

()••5人的生理周期也与月亮圆缺有着重要关系。

()••生气通天论(三)待做1在《素问·脉要精论》里,夏的代名词是()。

• A• B• C• D2春脉表现为()。

• A• B• C• D3现在最流行的诊法是()。

• A• B• C• D4“冬至”阳最为充盈,而阴气才开始产生。

()••生气通天论(四)待做1六十甲子表,以甲子年开始,以()年结束。

• A• B• C• D2如果一个人高烧,他在下午三点以后体温会升高。

()••3按照中国古历法,一年总共有365天。

()••生气通天论(五)待做1在强调人与自然息息相通的前提下,()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A• B• C• D2阳气代表()。

• A• B• C• D3只有保持阳气的稳定,才能有()。

• A• B• C• D4阳气不会因为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扩散出去。

()••5如果你起居不规律,阳气就会外浮。

()••生气通天论(六)待做1()时期强调阳气的重要作用。

• A• B• C• D2《伤寒杂病论》是以《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中()为基础写成的。

• A• B• C• D3黄芪具有凝血的作用。

()••4浮肿、水肿是由两种不同的病因造成的。

()••生气通天论(七)待做1“四维”是指()。

• A• B• C• D2风邪伤人,会导致()。

• A• B• C• D3()中的《脉解篇》对煎厥的解释为“善怒者”。

• A• B• C• D4煎厥和薄厥都是由内因导致的疾病。

()••5“厥”的本义是指突然昏倒。

()••生气通天论(八)待做1煎厥和()是中风病的两个类型。

• A• B• C• D2由于夏天出汗过多,引起汗腺发炎,皮肤表面生出来的小红疹,叫做()。

• A• B• C• D3半身不遂是偏瘫的俗称。

()••4偏枯不会伤及人体健康。

()••生气通天论(九)待做1“疟”的意思是()。

• A• B• C• D2“疟”多发生于()。

• A• B• C• D3阳气在()是最盛的时候。

• A• B• C• D4风疟就是指疟疾。

()••5疟疾导致人出现持续的发热症状。

()••生气通天论(十)已完成1()是健康根本。

•A、•B、•C、•D、我的答案:D2“凡阴阳只要,阳密乃固”,其中“密”的意思不应理解为()。

•A、•B、•C、•D、我的答案:A3阴阳平衡的关键在于阴气。

()我的答案:×4黄芪不可以加强阳气。

()我的答案:×生气通天论(十一)待做1经常吃饱,容易出现肠澼和()疾病。

• A• B• C• D阴阳应象大论(一)待做1“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关于阴阳概念起源的说法出自()。

• A• B• C• D2人类最基础的生产是()。

• A• B• C• D3()在研究《周易》时提出八卦里的阴阳符号是古代对男女生殖器官的一个效仿。

• A• B• C• D4“远取诸物”意思说的是阴阳是古人们根据对()相背的认识而提出的一个相对的概念。

()• A• B• C• D5阴阳学说的核心是()。

• A• B• C• D6下列选项中属阳的是()。

• A• B• C• D7中医察色按脉离不开阴阳。

()••8“近取诸身”的阴阳起源说意为阴阳是在古代中国生殖崇拜的基础上产生的生殖文化的升华。

()••9根据《黄帝内经》记载,刚柔和阴阳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10《庄子》中把气称为太极,又叫做混沌。

()••11天为父地为母所生的四象——太阳、少阳、少阴、太阴,正对的是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季。

()••阴阳应象大论(二)待做1“见乃谓之象”一语出自()。

• A• B• C• D2中医学中,将“为象思维”的思维方式称之为()。

• A• B• C• D3应象以()为基本象。

• A• B• C• D4“比拟、类比、模拟某种事物形象”在中医学中称为()。

• A• B• C• D5《黄帝内经》中的“象”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指事物存在在自然界中的所有的表象,一个就是指所谓的“应象”。

()••6中医学中的“阴阳”之说其实是一种迷信的说法。

()••阴阳应象大论(三)待做1人的身体中,浊气在上会产生()。

• A• B• C• D2按照阴阳学说的说法,云是出自于()。

• A• B• C• D3对于人身体来说,清扬之气应该在()。

• A• B• C• D4冬至达到()的点。

• A• B• C• D5天和地是混沌之气在不同的运动过程中形成的。

()••6中医学上很多疾病是阴阳反作的结果。

()••7自然界在产生之前就存在阴阳状态。

()••阴阳应象大论(四)待做1和火相比,水属()。

• A• B• C• D2身体中“精”的产生要以()为食粮。

• A• B• C• D3五脏的基本功能是()。

• A• B• C• D4“饮入于胃,游益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出自于()。

• A• B• C• D5味厚的药物属()。

• A• B• C• D6()药物可用作发散药物。

• A• B• C• D7阳气不足,胃的腐熟能力就会下降,汲取和散布的精气就会减少。

()••8临床用药时常用气比较厚的药物来作为发汗的药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