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经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阴在,();阳在外,()。
2、女子二七而天癸至,(),太冲脉盛,(),故有子。
3、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实则()。
4、怒则气逆,甚则()及飧泄,故()。
5、肝者,(),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
6、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实则()。
7、恐则精却,却则(),闭则气还,还则(),故气不行矣。
8、心者,(),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
9、《素问·热论》曰:病热少愈,()则复,多食则(),此其禁也。
10、形不足者,温之(),精不足者,补之()。
11、《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病为本,(),标本不得,(),此之谓也。
12、《素问·举痛论》曰:惊则(),神无所归,(),故气乱矣。
13、《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肾者,()之官,()出焉。
14、《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故精自生,()骨肉相保,()。
1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浊气在上,则生()。
二、单选题1、《黄帝经》书名最早见于()A、《白氏经》B、《汉书·艺文志》C、《史记》D、《针灸甲乙经》E、《脉经》2、《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五脏之气的充盛B、天癸的形成C、水谷的摄入D、肾气的充盛E、三焦的气化3、《灵枢·天年》认为人体胚胎产生“以母为()”A 、基 B、本 C、楯 D、根 E、标4、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是()A、阳气致密于外B、阴精充足C、精神清净D、阴气固守于E、传精神、服天气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6、据《素问·五脏别论》,为“五脏使”的是()A 脉B 脑C 魄门D 髓E 女子胞7、《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的“化物”应该解释为()A、主传导糟粕B、分清泌浊C、化生水谷精气D、化生营气E、以上均不是8、《灵枢·本神》篇描述了五脏虚或实的症状,其中肾气虚的症状是()A、耳鸣B、形寒C、手足厥冷D、面白E、腰膝痠软9、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水泉不止”是由于()A 、肾不化气 B、肝失疏泄 C、肺失宣降 D、膀胱不藏 E、气化失常10、据《素问·热论》,巨阳为诸阳主气,是因其脉连于()A 风池B 风府C 百会D 大椎E 阳维脉11、《素问·痹论》“心痹”的症状是()A、四肢解堕,发咳呕汁B、脉不通,烦则心下鼓C、烦满喘而呕D、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E、中气喘争,时发飧泄12、《素问直解》的作者是()A、志聪B、王冰C、高世栻D、全元起E、滑寿13、《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两虚相得”之“两虚”是()A 、自然界正常气候和人体正气充实B 、虚邪贼风和人体正气虚C 、异常气候和人体正气充实D 、正常气候和人体正气虚E 、上巨虚穴和下巨虚穴14、“枢折挈”见于《素问·痿论》中痿证的()A、筋痿 B 、骨痿 C 、脉痿 D、肉痿 E 、痿躄15、《灵枢·水胀》认为“月事不以时下”的疾病是()A、肠蕈B、石瘕C、石水 D 、鼓胀 E、皮水16、据《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其疼痛性质为()A、得炅则痛立止B、痛不可按C、按之痛止D、按之无益E、腰与背相引而痛17、《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夫精明五色者”,为()A 、气之华 B、血之华 C、精之华 D、神之华 E、色之华1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精不足者”的治则是()A、滋养胃阴B、滋养肝肾C、补之以阴D、温之以气E、补之以味19、《素问·至真要大论》对“损者”宜采用的治疗方法是()A、行之B、收之C、通之D、益之E、温之20、《素问·至真要大论》对“惊者”的病证宜采用的治法为()A、行之B、平之C、缓之D、散之E、润之21、最早对《经》进行分类研究的著作是()A 、《黄帝经太素》 B、《素问吴注》 C、《黄帝素问直解》 D、《黄帝经素问》E、《读素问钞》22、《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此处“主水”是指()A、主水液代谢B、主藏精的功能C、主骨D、主天癸E、生殖之精23、《灵枢·天年》认为人体胚胎产生“以父为()”A 、基 B、本 C、楯 D、根 E、标24、《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是由于()A 寒邪束表B 暑热熏蒸C 湿邪困表D 风邪袭表E 湿邪蕴蒸25、《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汗出见湿”乃生()A、水肿B、偏枯C、痤疿D、风疟E、大疔26、《素问注证发微》的作者是()A、志聪B、中梓C、马莳D、高士宗E、介宾2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气在上,则生胀”的机理是()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28、《素问·阴阳离合论》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这段经文中“一”是指()A、一致B、离合C、一阴一阳D、一元E、气29、据《素问·五脏别论》,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而变见于()A、面B、发C、目D、气口E、七窍30、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转摇不能”是由于()A、筋将惫B、肾将惫C、骨将惫D、府将坏E、肝将败31、《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体以五脏为本,其中肾为()A、阴精之本B、封藏之本C、阳气之本D、先天之本E、罢极之本32、据《素问·太阴阳明论》,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则病()A、泄泻B、四肢不用C、水肿D、饥不受食E、腹痛33、据《素问·热论》,“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则()A 、病重 B、病甚 C、必不免于死 D、易已 E、病愈34、《素问·痹论》“肾痹”的症状是()A、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B、烦满喘而呕C、四肢解堕,发咳呕汁D、中气喘争,时发飧泄E、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35.《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脾”的原文是()A、诸逆冲上B、诸胀腹大C、诸躁狂越D、诸厥固泄E、诸湿肿满36、据《素问·平人气象论》,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是()A、水肿B、黄疸C、胃疸D、带下E、妊子37、溲血见于《素问·痿论》中痿证的()A、肉痿B、骨痿C、脉痿D、筋痿E、痿躄38、《素问·汤液醪醴》中的标本是指()A、病因和症状B、先病和后病C、正气和邪气D、病人和医生E、症状和病机39、据《素问·举痛论》,疼痛而喘动应手者,是由于寒气客于()A、背俞之脉B、五脏C、冲脉D、厥阴之脉E、阴股40、《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劳者”宜采用的方法为()A、濡之B、补之C、温之D、摩之E、润之41、《黄帝经》书名最早见于()A、《白氏经》B、《汉书·艺文志》C、《史记》D、《针灸甲乙经》E、《脉经》42、《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女子六七面皆焦的原因是()A、肾气虚B、肾精亏C、血不足D、三阳脉衰于上E、阳明脉衰4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气薄者为()A、阳中之阳B、阴中之阳C、阴中之阴D、阳中之阴E、少火44、据《素问·五藏别论》六府的功能特点是()A、藏精气而不泻也B、泻而不藏C、传化物而不藏D、实而不能满E、满而不能实45、《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汗出见湿”会使人发生()A、水肿B、偏枯C、痤疿D、风疟E、大疔46、《灵枢集注》的作者是()A、志聪B、中梓C、马莳D、高士宗E、介宾4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实四肢”的“清阳”是指()A、卫气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48、《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体以五脏为本,其中“心”为()A、阴精之本B、封藏之本C、生之本D、先天之本E、罢极之本49、《素问·太阴阳明论》认为,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则病()A、泄泻B、四肢不用C、水肿D、饥不受食E、腹胀50、据《素问·脉要精微论》,“屈伸不能,行则偻附”是由于()A、筋将惫B、肾将惫C、骨将惫D、府将坏E、肝将败51、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肝气实的症状是()A、恐B、四肢不用,五脏不安C、腹胀经溲不利D、怒E、笑不休52、据《灵枢·决气》篇,属于津的功能的是()A、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B、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C、腠理发泄,汗出溱溱D、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E、壅遏营气,令无所避53、据《素问·热论》,凡病寒伤而成温者,后夏至日者为()A、病寒B、病温C、病暑D、病湿E、病热54、据《素问·咳论》,胆咳者常见()A、咳呕胆汁B、咳而胁痛C、咳而遗失D、咳而腹满E、胁痛55、《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上”的原文是()A、诸逆冲上B、诸胀腹大C、诸躁狂越D、诸厥固泄E、诸痿喘呕56、据《素问·痹论》,冬季感受风寒湿之气,发为()A、行痹B、痛痹C、著痹D、筋痹E、骨痹57、“筋急而挛”见于《素问·痿论》中痿证的()A、骨痿B、痿躄C、脉痿D、筋痿E、肉痿58、《灵枢·营卫生会》中“太阳主外”的“太阳”是指()A、足少阴肾经B、足阳明胃经C、足太阳膀胱经D、足太阴脾经E、手太阴肺经59、据《素问·举痛论》,腹痛而后泄者,是由于寒气客于()A、背俞之脉B、三焦C、小肠D、厥阴之脉E、阴股60、《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惊者”宜采用的方法为()A、濡之B、平之C、温之D、摩之E、润之答案:一、填空题1、阳之守也;阴之使也。
2 、任脉通;月事以时下。
3 、悲;笑不休。
4、呕血;气上矣。
5 、将军之官;决断出焉。
6、恐;怒。
7、下焦闭;下焦胀。
8、君主之官;治节出焉 9、食肉;遗。
10、以气;以味。
11、工为标、邪气不服12、心无所倚、虑无所定13、作强、伎巧 14、形自盛,巨气乃平 15、飧泄、月真胀二、单选题1、B2、D3、A4、A5、C6、C7、B8、C9、D 10、B11、B 12、C 13、B 14、C 15、B16、C 17、A 18、E 19、E 20、B21、A 22、B 23、C 24、B 25、C26、C 27、C 28、B 29、D 30、B31、B 32、B 33、C 34、A 35、E36、E 37、C 38、D 39、C 40、C41、B 42、D 43、D 44、D 45、C46、A 47、C 48、C 49、B 50、A51、D 52、C 53、C 54、A 55、E56、E 57、D 58、C 59、C 6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