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和声基础知识_钢琴伴奏

第二章和声基础知识_钢琴伴奏

第二章:和声基础知识12学时[教学目的]:1、复习和弦的基本概念2、掌握大调的正三和弦、属七和弦及其连接3、掌握小调的正三和弦、属七和弦及其连接4、学会副三和弦的运用5、掌握和弦的转换和终止式的运用6、掌握民族调式中和声的运用方法[教学重点]:大小调正三和弦、属七和弦的连接及运用[教学难点]:民族调式中和声的运用[教学手段]:讲述、示范弹奏。

[教学过程]:第一节:和弦的基本概念(2学时)一、概念(和弦、和弦音、三和弦)三个或三个以上高低不同的音按一定的音程关系组合起来,即称为和弦。

组成和弦的每一个音被称为和弦音。

和弦又分为纵向和弦与横向和弦两种。

由三个音按照三度关系叠置而成的和弦叫做三和弦。

在和弦的的基本形态中,最下端的音被称为根音,根音上方三度音被称为三音,三音上方三度音被称为五音。

二、三和弦的种类:1、大三和弦:由大三度和纯五度构成。

2、小三和弦:由小三度和纯五度构成。

3、增三和弦:由大三度与增五度构成。

4、减三和弦:由小三度与减五度构成。

三和弦的音响效果: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所含的音程都是协和的,其音响悦耳,故属协和和弦。

增三和弦和减三和弦中各含有一个不协和音程,其音响刺耳,故属不协和和弦。

四、三和弦的旋律位置在实际运用中,三和弦的和弦音常会以不同的排列方式出现,这时各个和弦音的名称不变。

当把某个和弦音放在高声部,就称为该和弦的旋律位置。

和弦音常常根据需要被重复和省略。

三和弦的根音处于最高声部叫做根音旋律位置。

这种位置最能增加和弦的稳定性和完满性。

三和弦的三音处于最高声部叫做三音旋律位置。

这种位置会削弱和弦的稳定性,但音响饱满,色彩鲜明,用于乐曲进行中,增强音乐的动力。

五音处于最高声部叫做五音旋律位置。

这种位置会削弱和声稳定性和完满性,但其性格没有三音旋律位置鲜明。

如:五、和弦音的重复与省略1、重复原则:1)在一般情况下,首先重复根音,其次重复五音,最好不重复三音,七和弦的七度音也不宜重复。

凡属调式的正音(主、属、下属)不论其为和弦的主音或三音均可重复。

2)在五声民族调式中,不宜重复非五声调式音级。

如清角和弦和变宫和弦的根音是非五声调式音级,故不宜重复,因此就只能重复其五音或三音。

3)在音乐进行中,重复音要服从声部进行的自然趋势,往往重复一些不常重复的和弦音。

上面三项原则要同时兼顾,如有矛盾,应弃次从主,但在一般情况下第一项原则是起主导作用的。

2、省略原则1)根据乐曲表现的需要可以省去和弦的某一音,但不能影响和弦的丰满和性质(如大小三和弦等)。

在三和弦中常省略第五音,一般不省略三音。

七和弦中可省略三音或五音,不能省略七音。

2)在民族五声调式中,根据乐曲表现的需要,可以省去非五声调式的音级。

商和弦的第三音(清角)、征和弦的第三音(变宫)可以省去。

六、和弦外音1、什么是和弦外音?不属于和弦中的音叫做和弦外音。

2、和弦外音的作用。

)美化旋律:和弦外音是构成旋律的必要因素,它能使旋律生动、曲折、华丽。

如果旋律只用和弦音,那就会形成单调、贫乏、苍白、枯燥的曲调。

2)丰富和声:和弦音与和弦外音的使用能获得新颖的和声色彩和音响效果。

3)克服繁杂音响:在为歌曲配弹时,如果每一个音都配一个和弦,必然会出现繁杂、混乱的音响现象。

为了克服此现象,可用宽松整齐的和声结构分离线条曲折、节奏复杂的旋律的和弦外音处理手法,减少和弦更换的频度,产生和声清晰、流畅的效果。

4)丰富伴奏手法懂得和弦外音的使用,能用多种手法灵活处理旋律配奏,丰富了伴奏手法和歌曲的表现力。

3、和弦外音的种类和弦外音共分强位外音和弱位外音两大类。

1)弱位外音:位于弱拍或一拍中较弱部位的和弦外音,称为弱位外音,简称弱外音。

它不与和弦音同时发响,不协和的因素减少。

2)强位外音:位于强拍或一拍中较强部位的和弦外音,称为强位外音,简称强外音。

它与和弦音同时发响,造成不协和与紧张的音响效果,使音乐获得向前发展的动力。

七、七和弦由三和弦加上其根音上的七度音,就构成七和弦。

这个与根音构成七度的音就叫做七音。

因为七和弦共有四个音,所以就有原位与三种转位形式。

七和弦也会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其和弦也会有省略及重复的情况。

八、九和弦由五个相隔三度的音组成的和弦叫九和弦(根音上方叠置了一个九度音程)。

九、和弦标记和弦的音级标记是根据和弦根音在调式音阶中的级数用罗马数字进行标记。

大调和弦的标记:省约小调和弦的标记:省约十、和弦的排列形式和弦的排列形式有两种:密集排列:相邻两声部之间的音程在四度或四度以内,称之为密集排列。

音响效果浓厚、浊重。

开放排列:相邻两声部之间的音程在五度或五度以上,称之为开放排列。

音响效果协调、均衡、清晰。

两种排列形式都可用,但应根据音乐或声部进行的需要单独、交替或混合使用。

低声部是和声的基础,它与次中音声部的音程不涉及和弦的排列形式,在一般情况下最大距离以不超过十五度为宜。

第二节、大调的正三和弦、属七和弦及其连接(2学时)大调分为自然大调、和声大调和旋律大调。

其中和声、旋律大调较少见,自然大调式常用的大调式。

一、大调正三和弦的原位与转位1、原位正三和弦三和弦的根音处在低音部位置时,叫做原位和弦。

大调每个音级上可组成和弦。

I级(主音)、IV级(下属音)、V级(属音)上组成的和弦均为大三和弦,称为正三和弦,它的音色明亮、坚定、有力。

三个正三和弦包含了大调的七个自然音列,明确了大调的调性。

因此,为歌曲伴奏时,往往都选用正三和弦作骨干和弦,稳定歌曲的调性。

2、转位正三和弦和弦的最低音不是根音而是其他和弦音时,被称为转位和弦。

每一个三和弦都有原位、第一转位和第二转位。

第一转位:和弦的三度音置于低音位置,低音与上方两音分别构成三度和六度音程,故称“三六和弦”,习惯称为“六和弦”,和弦标记为“6”。

第二转位:和弦的五度音置于低音位置,低音与上方两音分别构成四度和六度音程,故称“四六”和弦,和弦标记为“6 4”。

六和弦运用的比较多,而四六和弦常运用于经过和弦,同和弦转换情况下不用在强拍。

由于转位和弦的不稳定因素使其动感性增强,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不用转位和弦作终止式的末尾和弦,常用于乐曲的开始或中间部分,以增强乐曲的流动性。

二、大调中属七和弦的原位与转位常用的七和弦有:大小七和弦、小小七和弦、减小七和弦、减减七和弦。

其中,大小七和弦与自然大调及和声小调的属音上构成的七和弦的结构相同,故专称为“属七和弦”。

1、原位属七和弦属七和弦是在属三和弦的五音上,加上一个小三度而构成的和弦,也称作大小七和弦。

它是在音阶排列七个音上唯一的大小七和弦,属七和弦的七音,也是下属和弦的根音,因此,它有属和弦和下属和弦的两重性,在音程关系上,出现了小七度、增四、减五度音程,增加了不协和音响的紧张度,更倾向于主和弦。

2、转位属七和弦属七和弦的转位,是指低音的变换。

以根音为低音的是原位和弦。

以三音为低音的是第一转位;以五音为低音的是第二转位;以七音为低音的是第三转位。

第一转位是三音在低音位置,与最富于特色的两个音构成五度与六度音程,故叫做五六和弦,标记为“65”。

第二转位是五音在低音位置,与最富于特色的两个音构成三度与四度音程,故叫做三四和弦,标记为“43”。

第三转位是七音在低音位置,因为属七和弦最富于特色的根音和七音构成二度音程,故叫做二和弦,标记为“ 2 ”。

3、导七和弦大调和小调的导音(第Ⅶ级音)上构成的七和弦叫做导七和弦。

在自然大调与和声大调中,导七和弦是常用的和弦。

导七和弦有两种:第一种:小导七和弦。

自然大调中的导七和弦的根音与七音之间是小七度,故叫小导七和弦。

第二种:减导七和弦。

和声大小调中的导七和弦的根音与七音之间是减七度,故叫减导七和弦。

三、大调正三和弦的连接与应用主和弦、属和弦、下属和弦代表着三种不同的和声功能,最能显示和体现调式的特性。

所以称为正三和弦。

在调式的Ⅱ、Ⅲ、Ⅵ、Ⅶ级音上构成的四个和弦的功能不强,它们的地位较为次要,所以称为副三和弦。

为了明确调性便于弹奏,在即兴伴奏中,一般以正三和弦为主,而副三和弦用的较少,但适当地使用副三和弦可以增加和声的变化和色彩,还可避免不良的和声进行。

大调正三和弦包含了曲调中所有的音,用这三个和弦就可以给所有的大调歌曲配伴奏,同时又能很好地突出调性,所以要首先学会正三和弦的连接。

第三节小调的正三和弦、属七和弦及其连接(2学时)小调是指由七个音构成的调式。

其稳定音Ⅰ、Ⅲ、Ⅴ级结合构成一个小三和弦,主音与上方三度音为小三度,小调式分为自然小调、和声小调和旋律小调。

一、小调正三和弦的原位与转位在即兴伴奏的实践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用和声小调或者自然小调写成的小调式歌曲作品。

这两种小调式的正和弦中,主和弦与下属和弦都是小和弦,属和弦及属七和弦则有所区别。

在自然小调里,正三和弦都是小三和弦,小三和弦的色彩柔和,具有小调的特性。

在和声小调里,V级和弦为大三和弦,I、IV级和弦是小三和弦,V级和弦具有到主和弦的强烈倾向,导音#5必须解决到主音6。

在小调里,I级主三和弦最稳定,呈示小调的调性;IV和V级三和弦不稳定,它们倾向服从于主和弦。

小调的调式色彩柔和,用于表现亲切、柔和、细腻的感情和形象,也可用于表现欢快的形象。

二、小调属七和弦的原位与转位在小调音阶的第五级音(属音)上建立的一个七和弦,为小调的属七和弦。

三、小调正和弦的连接与应用小调正三和弦包含了曲调中所有的音,用这三个和弦就可以给所有的小调歌曲配伴奏,同时又能很好地突出调性,所以要首先学会正三和弦的连接。

其中,和声小调式中的正和弦较具典型的小调和声意义,应用较为广泛,有时,在为自然小调的旋律配置和声时,也常常使用和声小调中的属或下属七和弦,以强调属功能朝主功能方向运动的倾向性。

因此,我们首先学习和声小调的正和弦连接。

由于自然小调的正三和弦都是小三和弦,其色彩比较柔和,它们最能体现小调的特征,所以在为小调旋律配和弦时要多用小调的正三和弦。

小调的6音和3音有两种配法,其余7、1、2、4、5五音都只有一种配法和声小调中正和弦的连接与大调正和弦连接的原则相同,Ⅰ→Ⅳ之间、Ⅰ→Ⅴ之间以及Ⅳ→Ⅴ的连接都是良好的。

Ⅴ→Ⅳ的连接原则与大调相同,即反功能进行,一般避免使用。

在配弹旋律小调歌曲的时候,除了和声小调与自然小调的旋律,应该按照和声小调与自然小调各自的调式和声语言进行配弹之外,还有可能碰到旋律小调的情况。

凡是旋律小调,原则上与和声小调的配法相同,旋律中下行的七级自然音,一般作为和弦外音,可以配IV级和弦,而不要配小属和弦。

第四节、副三和弦的应用(2学时)在任何一个由自然音组成的调性中,除了三个正三和弦以外,还有II,III,VI,VII级四个副三和弦。

在大小调的和声语汇里,一般来说,它们的地位没有正三和弦那么重要,所以称之为“副三和弦”。

在这四个副三和弦里,VII级相当于是省略根音的V7和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