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感动中国人物演讲稿

感动中国人物演讲稿

感动中国人物演讲稿感动中国三百字演讲稿 2016感动中国的开场白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影响演讲稿文章如何篇一: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演讲稿如果说,有这么一个人,她在14年的时间里从百万富翁变成了穷光蛋,很多人会猜想他一定沾染上了某种恶习,为大家所不齿。

相反,我在这里所说的这个人,她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好人~在人们的眼中,她还是好干部好村官,这个人是谁呢,她便是已经57岁的长治市返底村的村官儿——段爱平。

可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14年前,已经拥有百万资产的段爱平,看到村里条件艰难,便自己出钱盖起了养老院等许多活动场所,只要是村里的事情,她都尽力为村里帮忙,有了这样的付出,她终于得到了所有村民的认可,一致推选她当村长,当上村长后的段爱平被村民们这样评价她,“她呀,一是不要钱,二是不要命。

”她要的是什么呢,她要的是村民需要她时她竭尽全力的付出~说到这里,我不由的联想到我们班类似段爱平一样的同学:郑舒心、李荣荣等。

她们为班里所做的贡献,大家有目共睹。

她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正因为有了这些人的待人以宽,顾全大局,才使得她们周围的人感觉到集体的温暖,才使得我们的班级生活舒心顺畅。

相信在坐的每一位同学都希望在自己遇到困厄时,有人能伸手帮一把。

那我们就向段爱平学习吧,学习她那种忘我的付出,向我们身边的同学学习吧,学习她们宽以待人的品质。

只要大家平时都待人以宽,才能让自己在遇到困厄时,得到别人的援助~段爱平是幸运的,因为她的付出得到了全体村民的认可,她的付出,感动了十几亿的中国人;段爱平又是不幸的,因为57岁的她身患多病,声音嘶哑,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年龄却在病痛的折磨中实践着自己的信念~山梁挡住了阳光,段爱平用肩膀扛起了乡亲的盼望。

村庄在渐渐丰满,段爱平的身体却慢慢柔弱。

这是全国人民眼中的段爱平,这也是中国的道德楷模,这更是唤起我们当代中学生助人为乐的那一缕曙光~“三天三夜没有合眼”这是描写段爱平在特大暴雨时帮村民抢险救灾的一个举动。

试想,我们在坐的各位同学,如果我们也是“三天三夜不合眼”那会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可是,为什么段爱平能做到呢,我个人认为,那时是一种信念的力量在支撑着她“有一天生命,便贡献一天力量”~我们不需要“三天三夜不合眼”,但我们是不是能做到“一天三晌认真学习”呢,能吗,同学们,从大家的眼神中,我似乎看到了大家在思考,这就是好现象~同学们,我们应该相信自己能做到“一天三晌认真学”。

最后,我送大家一句话“动而失败总比坐儿待毙好~行动起来,大家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其中,也包括理想的成绩~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聆听~篇二:感动中国人物演讲稿最美女孩的最美愿望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

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

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

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2012年9月,当生命只剩下3个月的时候,爸爸从广东打工回来,他一进病房,何玥第一句话就说:“爸爸,我想把自己的器官捐出去~”吓了一大跳的父亲把何玥骂了一顿。

捐献器官在他们看来是惊世骇俗、大逆不道的事。

何玥哭了:“我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

”11月15日上午,何玥病情忽然恶化,出现昏迷和呼吸困难,“你快回来,我一人承受不来。

”父亲心碎的歌声,无奈的呼唤,却再也唤不回小何玥了。

他久久地抚摸着脑死亡女儿的脸庞,“女儿,你是我们的骄傲,你的心愿我们来帮你完成。

”父母决定遵照女儿的遗愿,捐献她的双肾和肝脏。

他们以最美的方式,实现了女儿的最美愿望。

在亲人的眼里,何玥是个懂事的孩子——她8岁那年,正赶上汶川大地震,这个天真的丫头不仅捐出全部的零花钱,还硬“逼”着打工的爸爸捐出了一个月的血汗钱。

在小伙伴们的心目中,何玥是他们的榜样和“主心骨”——她大方、稳重,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当别人向她求助时,她总是倾力相帮。

在医护人员眼中,她乐观坚强。

12岁的少女坦然面对生死已属难能,在病痛中还不忘善济他人,这场生命最后的告别不知触动了多少人的心灵。

我的心灵在她的爱心中被纯洁,被震撼,仿佛受到神圣的洗礼。

我也许没有何玥那么伟大,但我要把她助人为乐的美德带到生活中,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为渴望学习的农民工子女捐一本书;陪邻居孤寡老人说说话;把自己的零花钱捐给灾区及需要帮助的人;在学校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手;为父母端上一杯热茶,一盆洗脚水,用这些小小的奉献去温暖他人。

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祖国的明天将更加灿烂辉煌。

篇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演讲稿《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演讲稿杨思璇观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后,总会给人以长久的思索与追问:是什么样的情怀使他们成就了如此浩瀚宏阔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样的机缘使他们另九州动容,他们中间大部分人都是那样的普通,但他们用平凡的双手,高尚的心灵,成就了伟大的事迹,感动着每一位中华赤子。

这也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乐于助人,舍小家为大家的优良传统。

大家也许还记得那感人的一幕,一个戴着氧气罩、身上插满各种管线的老人,在护士和家人的搀扶下,在医院的病房中,一丝不苟地整理着科研资料,他喘息的声音说得最多的,就是“我不能躺下,一躺下就起不来了。

”他,就是林俊德。

2012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

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

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

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 一个75岁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后3天,仍然挣扎着坐在岗位上,把手中的重大国防科研工作一一交待给同事和学生们,用他的生命践行和诠释了马兰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诺言。

最后3天,林俊德老人留给科研的是338个颤抖的笔迹、几页写满工作要求的笔记以及还未整理完的电脑文档,然而留给亲人的,却是一片空白。

是什么让一位70多岁的老人把最后的时光献给了国防事业,是信念。

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

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

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大漠,烽烟,马兰。

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

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

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一朵怒放的马兰凋谢了,但是他的精神却激励着更多的马兰人不断向前,学习林俊德,像他一样,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做一朵盛开的马兰。

篇四:2012感动中国演讲稿初春,万物开始生长的季节。

虽然像冬天一样寒冷,但它却温暖着每一位中国人的心,因为有你——《感动中国》。

杭州的“最美妈妈”吴菊萍当选2011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

那段精彩的颁奖词说:“危险裹挟生命呼啸而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

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

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

”一个27岁的少女,却沧桑的像个40岁的妇女,她,是留守学校的校长,却奔走在大街小巷,为了孩子们能有更多的书看,炎炎夏日,她叫卖着,收购着旧书刊,忍受着别人的误解,也从未向别人解释自己的身份。

她花光了父母的积蓄,负债累累仅为了这座学校,还有,那些可怜的孩子们。

面对着镜头,她不曾想为自己争取什么,却只想对自己的母亲说声对不起。

提起那些孩子,她笑靥如花,满是沧桑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风采。

一个基层干部将自己的六年全部奉献给了这个小小的村子,在别人都为了权力向上攀爬时,他选择了连任,在别人为了利益来往时,他选择了脚踏实地为百姓做好事。

他的心里装着这一方百姓,他的心里,有着这一片土地。

因为爱得深沉,所以,他奉献了自己的生命,将自己的热血洒在了这一片土地上。

她一个人,是十几个孩子的阿妈,她收养者不同民族的孩子,她连催眠曲,都唱着不同的语言,她是一位少数民族的老妈妈。

在她的眼里,孩子没有区别,在她的家里,水浓于血,善良超了亲情。

乘风破浪,他跨越地球,超越自我,他的船尾,总是有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穿过好望角,跨过太平洋,他,经历着孤独,寂寞,危险,但是,他却勇敢的将这次远航进行了下去,在开普敦驾驶航船离开时,所有的轮船鸣笛为他送行,他这样说:“我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

”他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师,他守卫者共和国的蓝天,年幼时的好奇,年轻时的好胜,年老时的有所为,他,一步步,践行者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对这片蓝天的赤诚之心。

为着两个幼小的生命,他们,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纵身一跃,划出的弧线,勾勒出他们生命的壮丽。

都说90后的孩子轻狂,可是他们,表现出了对这个世界的爱与责任。

年少的三个少年,恰似三朵美丽的花,开在我们心灵的原野上。

2011年7月2日下午,杭州滨江白金海岸小区。

两岁的妞妞趁奶奶不注意,爬上了窗台,接着被窗沿挂住,随时都有坠落的可能。

这可是在10楼,楼下的邻居都惊呆了。

坚持了一分钟左右,妞妞还是掉了下来。

说时迟那时快,刚好路过这里的吴菊萍踢掉高跟鞋,张开双臂,冲过去接住了妞妞。

被紧急送往医院后,吴菊萍被诊断为左手臂多处粉碎性骨折,尺桡骨断成三截,预计半年才能康复。

逃过一劫的妞妞在10天后苏醒过来,开口叫了“爸爸、妈妈”。

“这是本能,是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事情。

”躺在病床上,吴菊萍一脸平静。

事件发生时,她的孩子只有七个月大,尚在哺乳期。

荣誉铺天盖地,吴菊萍保持了清醒的认识,“我只是普通人,问心无愧就好。

”公司奖励了20万元,她留作自用,为此背负了不少压力。

“我需要好好生活,好好工作,才有能力去帮助身边的人。

”赡养父母、培养孩子、还房贷……任何普通人,都无法对这些现实问题视而不见。

“我会把重心调整回工作、家庭中来,减少媒体活动。

”吴菊萍年后将重返工作岗位,她最大的心愿是看着妞妞与自家孩子健康长大。

危险裹胁生命呼啸而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

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

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

她有一双最柔弱的臂膀,也是2011年中国最有力的臂膀。

物质生活富足的时代,信仰迷茫、价值紊乱的新闻接踵而来,吴菊萍用柔弱的臂膀,托起了生命奇迹,唤醒了普罗大众对传统美德的自觉。

刘伟,无臂钢琴师。

他这样说过:“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这是无臂钢琴师刘伟的励志名言。

这个小伙子的独特经历和强大的内心世界让很多人记住了他的名字。

刘伟出生在北京普通人家,10岁时因一场可怕的事故而被截去双臂。

12岁的他在康复医院的水疗池学会了游泳,两年后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两枚金牌;16岁他学习打字;19岁学习钢琴,一年后就达到相当于用手弹钢琴的专业7级水平;22岁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一分钟打出了233个字母,成为世界用脚打字最快的人;23岁他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

当袖管两空的刘伟走上舞台时,所有人都知道他要表演什么,但没人能想象他究竟要怎样用双脚弹奏钢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