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大电力电子介绍(包含导师)

浙大电力电子介绍(包含导师)

1. 按DCM模式工作的情况分析
优点:开关管零电流开通(ZCON);副边二极
管零电流关断(ZCOFF)。

缺点:电流应力大;导通损耗高;需EMI滤波器
容量大。

2. 按CCM模式工作的情况分析
5.4 电压型单相桥式PWM整流电路
5.4.1 理想条件下的电路分析
浙大电力电子号称全国第一,每年考研、保研竞争都非常激烈。

电力电子就业和待遇都不差,以下对浙大电力电子做一个介绍,主要针对导师情况。

建议大家报考之前联系浙大这边在读的学长学姐,了解一下情况再来,不要仅靠一点信息就进来了到时候后悔莫及。

网上信息有限,问在读的学生最靠谱。

看网上的个人简介基本天花乱坠,得不到什么有用的信息。

首先,浙大电力电子这边是分课题组的,各个小组之间基本没什么交集。

每个课题组有若干老师,有的组就一个老师。

如果选的导师是某个组的,基本研究生这几年就跟着这个课题组了。

结合本人了解和知网学位论文致谢部分,可得出浙大电力电子导师情况。

知网可查到各个老师的研究生毕业情况,延期毕业情况(看学号)。

电力电子两个顶级会议:APEC(Applied Power Electronics Conference)、ECCE(Energy Conversion Congress and Exposition)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论文中了上述两个会议一般可以申请学院资助出国开会。

毕业标准:硕士一篇核心期刊、博士1SCI+2EI(据说要变)
直博学制5年,普博3.5年,以下所述博士毕业均指的是直博,普博可以类推;硕士学制(专硕和学硕)均为2.5年
总的来说,硕士生延期毕业的情况比较少,最多也就三个月。

博士生就比较惨了,各实验室差的比较多,下面会着重提到。

主要的几个课题组:
何湘宁组(课题组其余老师:李武华、邓焰、石健将、胡斯登、吴建德)
吕征宇组(其余:姚文熙、张德华)
陈国柱组
马皓组(其余:白志红、杜丽)
徐德鸿组(其余:陈敏(大)、胡长生、钟文兴、林平、谌平平)盛况(郭清、杨树、邵帅?)
陈敏(小)组
陈恒林组
张军明组
吴新科组
另外,老师之间的名额有时互相借调。

有时候挂着A实际跟着B,比如吴新科、盛况、张军明这边好像合作比较多,可能同时挂着几个导师的名字,具体跟谁看情况。

马伟明、汪槱生院士,还有别的兼职教授,自己不带人,一般是放在上述各组老师手下。

下面对部分实验组做个简介(结合各路同学的反应和吐槽,具体请联系各实验室在读学生)。

具体各个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可以自行搜索浙大个人主页。

电力电子实验室分布:北门电工厂(吴新科、盛况、张军明、李武华)、电机工程楼(邓焰、马皓)、应电楼(徐德鸿、陈敏、陈恒林)、教九(吕征宇)、教二(陈国柱)
何湘宁组:何老师名气很大,但自己不带学生了,偶尔会去各个老师实验室看看,即便挂名也是交给组里别的老师带。

何老师组内之间比较复杂,据说各干各的。

但资源比较多。

组里博士生一般六年毕业
李武华是主力军,发展很厉害,近期带学生很多,项目也很多。

李老师谈成功学非常厉害,项目也非常多。

怼学生也很厉害,博士经常去外面公司出差。

李老师组文章很多,但基本靠学生自己。

硕士毕业正常,博士延期半年到一年左右。

邓焰老师人非常好,刚刚评上教授,深得学生喜欢。

石健将脾气很差,硕士也会延期毕业,骂人厉害,项目比较杂。

胡斯登美国回来不久,比较年轻,发文章比较多,可能需要评职称的原因。

但实验室据说很累,放假较少。

吕征宇组:吕老师好像也比较忙,一般不在学校。

对学生还可以,延期不是很严重。

硕士有延期三个月的情况,博士一般也是五六年就毕业了。

文章一般。

姚文熙老师对人太好了,脾气温和,甚至亲自帮学生调程序,非常nice。

陈国柱组:陈老师很好说话,和企业合作比较多,金融头脑比较好。

陈老师尊重学生,愿意听学生说话。

硕士、博士基本没有延期的,基本全部五年毕业。

但陈老师组论文比较一般,顶级会议和顶级期刊的文章比较少。

马皓组:马老师组属于所有组里面最正常的组。

马老师待人非常好,与学生打成一片,实验室氛围建设非常好。

马老师不骂学生,文章、项目都不差。

博士延毕比较少,硕士不延毕。

马老师最近刚当上国际学院副院长,可能比较忙。

徐德鸿组:徐老师名气也非常大。

组内压力非常大,每周都要开组会做PPT,是少数亲自带学生的大老师之一。

组里小老师没权利,徐老师带所有学生。

徐老师脾气大,要求特别严格,骂学生厉害,学生心理压力比较大。

徐德鸿组:徐老师名气也非常大。

组内压力非常大,每周都要开组会做PPT,是少数亲自带学生的大老师之一。

组里小老师没权利,徐老师带所有学生。

徐老师脾气大,要求特别严格,骂学生厉害,学生心理压力比较大。

硕士一般不延毕,博士延毕非常厉害。

徐老师组没有正常毕业的博士,八年没法毕业甚至退学的。

这事学院人尽皆知,本校学生基本没人敢报徐老师的博士,来了的都是勇士。

盛况组:盛老师刚当院长,能力很足,资源很多。

盛老师组主要研究电力电子器件,平台很好。

团队建设比较好,学生相处融洽。

但盛老师比较忙,平时见学生比较少。

盛老师组老师普遍比较年轻,能和学生打成一片,网上很火的90后青千“杨树”老师就是该组的。

组里学生经常需要去苏州出差。

硕士不延期,博士延期半年左右。

盛老师组因为方向原因,总感觉和材料、微电子比较接近。

文章发表在一些半导体物理之类的期刊。

陈敏组:和徐老师组的陈敏不是一个人。

陈老师接的项目比较杂,骂人也骂的比较厉害,组会开的比较多。

知网目前还没有博士生毕业,因此博士情况不明。

硕士正常毕业。

陈恒林组:主要做电磁兼容,玄学。

目前也没有博士毕业,硕士正常毕业。

据说陈老师项目比较少。

性格不是太了解。

张军明组:了解比较少。

博士生经常出差。

毕业博士比较少,文章还可以。

硕士基本不延期。

张老师当了教学主任,担任保研这块的负责人。

吴新科组:吴老师脾气也比较差,经常骂人。

吴老师这边要求也比较严格,听说一周开组会两次,学生花很多时间做PPT还要被怼。

吴老师这边毕业的博士也比较少,延期一年左右。

硕士有些延期,有些不延期,不知道具体怎么判定的。

暑假好像不放假的。

吴老师亲自带学生。

文章还可以,和盛况老师、张军明老师合作也比较多。

据闻,学生答辩完后吴老师还在逼着学生做事。

浙大电力电子虽然厉害,但德才兼备的老师像所有专业一样:非常少。

可以看到很多老师喜欢怼学生、骂学生。

如果过来读硕士,那问题不大,基本两年半毕业了,学到的东西足够用了。

如果读博士,虽然主要还是靠自己,但导师也显得非常重要了。

虽然学院规定的毕业要求一样,但不同老师的要求不一样,导致学生几年后结果也不一样:比如马皓老师、陈国柱老师可能五年毕业;吕征宇老师、吴新科老师可能六年后你毕业了;徐德鸿老师可能你读了八年结业退学了……个中艰辛,走过的人才知道。

想走学术路线读博,如果可能还是去国外吧。

选导师之前多问在读的学生,多了解,谨慎入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