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自然带与气候讲解

地理自然带与气候讲解

气候与自然带专题气候1影响气候的因素(从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方面来分析)太阳辐射 纬度低、太阳高度大,晴天多,日照时间长纬度高、太阳高度小,阴天多,日照时间短气压带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光照强 低压带控制阴天多,云层厚削弱作用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的陆地、冬季的海洋 冬季的陆地、夏季的海洋地形 谷地、低地、盆地,热量不易散失 山地、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保温作用弱坡向 向阳坡、冷空气的背风坡 背阳坡、冷空气的迎风坡反射率 反射率低,吸收热量多反射率越高,吸收热量越少(新雪最高) 风向 受低纬吹向高纬的暖空气影响(北半球偏南风,南半球偏北风),夏季风 受高纬吹向低纬的冷空气影响(北半球偏北风,南半球偏南风)冬季风 洋流沿岸暖流经过沿岸寒流经过2 气候类型分布模式:赤道低气压带 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西风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东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大气环流 大洋东侧 大陆西岸大陆东岸大陆内部 大洋西侧注意:常考的地中海气候代表性的城市:——意大利的罗马;希腊的雅典;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阿尔及利亚的阿尔及尔;法国的马赛;美国的旧金山,洛杉矶南半球——南非的开普敦,澳大利亚的珀斯(西南部)和阿德莱德(东南部),智利的圣地亚哥4.气候类型判断(重点)判断气候类型一般分三步走:A. 以温定球——判断所属南北半球。

(1月、7月对应气温的高低)B.以温定带——依据气温判断温度带:(月平均气温高于20℃,炎热;低于0℃,寒冷)最冷月>15℃――终年高温,为热带的四种气候最冷月>0℃――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0℃――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最热月<100C或终年00C以下――极地气候C.以水定型——依据降水量及季节分配特点最终确定气候类型:(月降水量少于50mm,少雨;大于100mm,多雨)全年降水多且季节分配均匀——热带雨林气候(>20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700mm左右,冬雨稍多)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mm);亚热带季风气候(>800mm),温带季风气候(>400mm)夏季干燥、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300—1000mm)全年降水稀少——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5.气候类型特例——非地带原因形成的气候类型(重点)A、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四处:成因:“来自海洋的信风十山地迎风坡十沿岸暖流”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B、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C、东岸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内山脉的背风坡”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东面距海洋较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D、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部陆地缺失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智利火地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E、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沿海地带,并呈现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分布特征,其原因主要是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

6、特殊的气候、水文形成因素:⑴南半球主要城市,地区及其气候类型:南非--开普敦:地中海气候;比勒陀利亚、约翰内斯堡:热带草原气候。

澳大利亚--悉尼、堪培拉: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珀斯、阿德莱德:地中海气候。

墨尔本、塔斯马尼亚岛:温带海洋气候巴西--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圣保罗:热带草原气候。

秘鲁--首都利马:热带沙漠气候。

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地中海气候。

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马达加斯加岛受岛上山脉、马达加斯加暖流及东南信风的影响,东部为热带雨林带,西部为热带草原带。

受东非高原的影响,非洲赤道地区,西部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带,东部为热带草原带。

受安第斯山脉的影响,南美南部大陆西岸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部为温带草原带。

⑵南半球的主要河流及丰水期:巴拉那河——夏季;(12月、1月、2月)赞比西河——夏季;(12月、1月、2月)墨累——达令河——夏季为主,河口附近冬季水量相较大。

(注: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冬季为丰水期,夏季为枯水期。

这是由雨热不同期气候所致。

)7.干旱地区气候类型及湿润半湿润地区干旱天气的成因(重点)(1).温带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国),卡拉库姆沙漠(中亚)形成的原因: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地形封闭,海洋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变式: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

(非地带性)(2).热带沙漠-----撒哈拉沙漠(北非),维多利亚沙漠(澳大利亚中西部)形成的原因: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终年炎热干燥。

同时,沿岸寒流流过,降温减湿,使沙漠逼近海洋。

变式1 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①地形阻挡,西南季风不易到达;②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变式2 索马里半岛的热带沙漠(北半球距赤道最近的沙漠)气候成因:①由于索马里半岛南部海岸的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这里冬季吹东北风,夏季吹西南风,风向皆与海岸平行,不易登陆抬升致雨;②夏季:常吹离岸风,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季风。

表层海水离岸而去,底层海水上泛,温度低。

多上升流,表现为寒流性质,降温减湿降水少。

(3). 智利沙漠南北狭长的原因:①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难以向东扩展;②受秘鲁寒流影响,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4). 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的原因:地势较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植被由森林退化成草原。

(5).华北春旱原因: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较强②夏季风弱,雨季未到③春耕需水量大(6).东北无春旱的原因:①春季气温回升慢,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②有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7). 江淮伏旱的原因:锋面雨带北移,降水减少;单一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天气8、雾现象及其成因(1).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现象。

多出现在冬春季的河谷及沿海地带(水汽充足)。

辐射雾:是近地面大气降温形成。

多出现在冬半年晴朗、微风的夜间和清晨。

条件:空气中水汽充沛;气温降低,利于水汽凝结;风力弱,水汽积存下来;有充足的凝结核。

如重庆冬日的雾。

平流雾:暖湿空气吹过寒冷地面或水面冷却而形成的雾。

海洋上四季均可出现。

条件:下垫面与暖湿空气温差较大;暖湿空气湿度大;适宜的风向和风速;大气稳定。

蒸发雾:冷空气流经温暖水面,如果气温与水温相差很大,则因水面蒸发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的冷空气便发生水汽凝结成雾。

蒸发雾范围小,强度弱,一般发生在冬半年的水塘周围(2).重庆冬季多雾的原因:⑴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汽充足;⑵冬季夜晚降温快;⑶位于盆地,风力弱,水汽积存;⑷城市附近尘埃多,凝结核较多。

索马里沿海夏季多雾原因:⑴夏季索马里沿海常吹离岸风,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季风;⑵表层海水离岸而去,底层海水上泛,温度低,多上升流,表现为寒流性质;⑶暖湿空气吹过寒冷的海面而形成雾。

(3).为什么索马里沿岸夏季为寒流,冬季为暖流?夏季索马里沿岸常吹离岸风,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季风;表层海水离岸而去,底层海水上泛,温度低,多上升流,表现为寒流性质;冬季北印度洋盛行东北季风,北印度洋东部的海水向西流动,流动过程中,延纳了来自于位于干燥地区盐度较大,水温较高的海水,使得原先水温较高,从而比流经低纬地区水温要高,因此冬季索马里的沿岸流具有暖流的性质。

气候特殊现象及成因分析(一)、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1.四处特殊热带雨林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巴西高原东南沿海、中美洲的东北部。

远离赤道(南北纬10°以外),但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坡地带,附近海域有暖流流经,再加上地形抬升多地形雨,从而发育了热带雨林气候。

2.南美洲西南端巴塔哥尼亚高原上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虽然东、西距海较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干旱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3.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处赤道附近应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应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

东非高原虽然地处赤道附近,但因这里地势较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形成了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

4、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智利火地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地区,受到西风的影响,终年有暖湿空气从海洋面上吹来,形成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二)、形成原因的特殊性1.澳大利亚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

由于处在亚洲热带季风环流范围内,气候特点的形成深受南亚季风的影响。

夏季盛行西北季风,风从赤道附近的洋面吹向澳大利亚北部,给该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降水量在 1 000mm左右,形成炎热多雨的湿季。

冬季盛行东南季风,由于是从澳大利亚内部吹向赤道附近的离岸风,因此降水少为旱季。

2.澳大利亚和非洲南部亚热带草原气候。

地处南纬30°~40°,其形成与地中海气候类型相同。

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控制该地区,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形成炎热干燥的干季;冬季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西风随之北移控制该地区,在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下,形成温暖湿润的湿季。

3.澳大利亚东部亚热带草原气候。

地处大分水岭西侧,东南信风的背风地带,形成降水的雨影区,与东侧相比降水明显减少,年降水1 000mm左右,形成亚热带草原气候。

(三)分布范围异常1.南美西侧秘鲁沿岸的热带沙漠气候,直抵赤道,呈狭长分布主要原因是受秘鲁寒流的降温减湿和安第斯山脉对东部气流阻挡的影响。

2.亚热带季风气候在朝鲜半岛和日本群岛分布界限偏北主要原因是海水比热大,最冷月月均温0℃等温线在海洋中更偏北(偏向高纬)的缘故。

3、南、北美洲西岸、澳大利亚东岸气候类型南北狭长分布的原因。

受高大山地的阻挡。

(四)、各大洲气候异常现象例举亚洲:1、东京—北京—乌兰巴托气候特征的主要不同及原因。

不同:降水越来越少,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越来越大,大陆性越来越强。

主要原因:距海远近不同。

2、日本东部多雨西部多雪的原因。

东部位于夏季风的迎风侧,冬季风的背风侧,夏季降水较多。

西部位于冬季风的迎风侧,夏季风的背风侧,冬季降水较多。

3、北回归线附近的埃及(阿斯旺)、南亚(达卡)、中国(广州)气候特征的不同及原因。

类型的不同:分别为热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