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地理第三章 中国自然地理结构 第二节 中国气候

中国地理第三章 中国自然地理结构 第二节 中国气候

西南季风 —— 季风雨区的位移
华南前汛期——江淮梅雨期、云贵雨季——华北 雨季、四川雨季、华中伏旱、华南后汛期——华 西秋雨期、华中秋高气爽期 —— 冬季风活动期间的降水
2、年降水量的分布
—— 季风区内降水多,无季风区内降水少
—— 季风区内降水南多北少 —— 无季风区内降水从东西两侧向中部减少 —— 山地多于平地,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 气温年变化
—— 气温日变化 四季划分的指标
—— 四季划分 我国四季类型分区
6、温度带划分
—— 划分温度带的指标 —— 温度带的划分
东部季风区与西 北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 各温度带的农业特征
—— 温度带分布
(二)降水量的分布及干湿地区的划分
1、季风的进退与雨季的关系
南北差异 —— 季风进退的时序特点 东西差异 —— 季风进退的速度变化 东南季风
2、降水的季节分配及其地区差异
—— 从全国范围看,降水集中于暖季 —— 降水四季分配:夏雨、冬雨、春雨、秋雨 —— 降水四季分配类型
3、降水变率
—— 年相对变率的地区差异 —— 四季相对变率的地区差异
4、干湿地区的划分
—— 划分指标 —— 干湿地区的分布 —— 划分意义 —— 自然景观与农业特征
2、海陆位置
—— 使我国东部季风气候特别明显 —— 加强了南亚季风的势力
(二)下垫面
1、多山的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 山脉对气流的屏障 —— 山地的垂直变化使我国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2、青藏高原的影响
—— 形成独特的高原气候区 —— 高原的屏障作用 —— 高原的分支作用 —— 高原季风现象
(三)大气环流
1、冬季环流
—旋 —— 高空气流
2、夏季环流
—— 气压中心 —— 近地面气流与气团 —— 极锋 —— 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
—— 高空风向
3、春、秋季环流 4、急流
三、气温与降水
(一)气温的分布及温度带的划分
1、年平均气温分布
—— 最低值
(三)我国气候也具有一些明显不足
1、冬温偏低,不利于作物越冬
2、气候年季间变化大,旱涝、低温 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
—— 最高值 —— 分布特点
2、一月气温分布
—— 最低值 —— 最高值 —— 分布特点 —— 等温线分布形式及影响因素 —— 特征等温线
3、七月气温分布
—— 最低值 —— 高温中心 —— 分布特点 —— 等温线分布形式及地区差异
4、四月与十月气温分布
—— 分布特点 —— 同一地点的气温比较
5、气温变化与四季划分
中国地理第三章 中国自然地理结构 第二节 中国气候
1、气温年较差大 2、气温日较差大 3、降水集中于夏半年 4、地理意义
(三)气候区域差异悬殊,类型 复杂多样
1、气候区域差异显著
2、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二、中国气候的形成因素
(一)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
—— 决定我国所处的气候带与气温分布 —— 决定我国所处的行星风带
四、几种特殊的天气过程
1、寒潮 2、梅雨 3、台风
五、我国气候评价
(一)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气候类型 多样,具有适于不同种植制度 的气候资源
1、形成显著的季风气候,使亚热带 成为农业发达的富庶地区
2、雨热同期且夏温偏高使我国温带 地区有利于作物生长
3、气候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使种植 制度具有多样性
(二)山区面积广大、气候条件复杂, 构成了我国气候资源的又一重 要优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