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高考地理命题比赛试题(8)(含答案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高考地理命题比赛试题(8)(含答案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高考地理命题比赛试题8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

2.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3.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018 年 12 月 27 日中国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将提供全球服务。

经全球范围测试评估,其中,亚太地区,定位精度水平5米、高程5米(95%置信度)。

1.国土资源部为了监测森林资源是否遭到破坏,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天下第一桥”是一座天然石桥,位于湖南张家界景区,属砂岩峰林地貌。

读第2、3题图完成2~3题。

2.“天下第一桥”的岩石按成因属于( )A.喷出岩 B.侵入岩C.沉积岩 D.变质岩3.下列地理事物成因与“天下第一桥”最为相似的是( )A.北美五大湖B.渭河谷地C.雅丹魔鬼城D.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第2、3题图霜冻是指地表温度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的灾害。

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

据此回答4~5题。

4.容易发生霜冻的气象条件是( )A.气温日较差小B.地面辐射强C.风力强劲D.大气逆辐射强5.我国东部地区的霜冻( )A.纬度越高,初霜越早B.纬度越高,终霜越早C.纬度越低,初霜越早第4、5题图图中乙国有“花园城市岛国”的美誉。

近年来由于甲地农民烧荒开垦,该国时常受烟霾威胁。

结合某月烟霾浓度分布示意图,回答6~7题。

6.该月份最可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7.影响甲地农民选择烧荒时机的主要因素是( )A .降水B .气温C .地形D .风力第6、7题图 读某时局部地区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8~9题。

第8、9题图 8.此时最可能为阴雨天气的是( )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 9.此时乙地的风向为( )A .西北风B .东南风C .西南风D .东北风 读某地2000年和2013年人口结构示意图,完成10~11题。

乙丁丙甲10081012120°100°80°40°60°°23.35%67.81%8.84%16.40%71.70%11.90%20002013~14岁~65岁岁以上第10、11题图10.该地人口结构变化会( )A.影响产业结构 B.延长平均寿命C.加重社会负担 D.缓解就业压力11.适应该地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当地应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提前退休政策 B.扩大基础教育规模C.适度调整人口政策 D.迁出劳动密集型产业读北美五大湖地区冬季雪带分布。

完成12~13题。

第12、13题图12.该雪带降雪的水汽主要来自( )A.五大湖 B.太平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13.据图推断,与②河段相比,①河段的水文特征是( )A.流量大 B.流速快 C.含沙量大 D.结冰期长自然界的碳处于不断的循环之中。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14~15题。

第14、15题图14.碳循环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地域性 B.差异性 C.无序性 D.整体性15.人类影响大气CO2含量的主要环节是( )A.① B.② C.③ D.④读湖南北部某城市略图,完成16~17题。

第16、17题图16.该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河、湖 B.交通 C.地形 D.气候17.该城市的扩展方向最可能是( )A.东北 B.东南 C.西南 D.西北下图是世界部分区域某清洁能源电站分布示意图。

完成18~19题。

第18、19题图18.图中清洁能源最有可能是( )A.风能 B.潮汐能 C.太阳能 D.地热能19.目前,该清洁能源发电量较小的原因可能是( )A.与地质构造有关,受地域限制大 B.发电量不稳定,有季节变化C.资源蕴藏量小,难以大规模利用 D.能源较分散,难以集中利用下图为某城市地域形态简图,图中M为商业区。

读图回答20~21题。

第20、21题图20.M成为商业区的主导区位优势为( )A.位于城市中心 B.土地租金高 C.交通通达度高 D.周边居民数量多21.该城市拟规划建设城市新的功能中心,其中最合理的是( )A.甲:休闲旅游中心 B.乙:化学工业中心C.丙:对外交流中心 D.丁:仓储物流中心农业生产潜力是由多因素共同决定的作物产量潜力,接近一个地区作物最高产量。

下图为我国全年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22~23题。

第22、23题图22.①②两地农业生产潜力较低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分别是( )A .热量、光照B .光照、热量C .热量、水分D .水分、热量23.③地不合理的农业开发可能引起长江( )A .源头冰雪融水补给增加B .上游水土流失加剧C .三峡库区泥沙淤积减少D .流域年径流量增加西藏大部分进出藏物资经青藏线运输,青藏铁路在布局上与青藏公路近距离并排分布。

读西藏公路、铁路运输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运量×距离)变化示意图,完成24~25题。

第24、25题图24.青藏铁路与青藏公路近距离并排分布,该布局的主要优势是①利于修建后公铁联运 ②地形、地质条件较好③利于新建公路物资运输 ④利于西藏整体经济平衡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25.青藏铁路修建后对西藏公路货物运输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货运量大幅度下降B .短途运输比重上升C .运输速度快速提升D .单位距离运价下降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部分(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0040060080010001200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万吨)60公路周转量(亿吨/公里)铁路周转量(亿吨/公里)60 50 40302010公路货运量 铁路货运量 公路货物周转量 铁路货物周转量 060公路周转量(亿吨/公里)铁路周转量(亿吨/公里)020040060080010001200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公路货运量(万吨)铁路货运量(万吨)货运量(万吨) 货物周转量(亿吨公里)(年)26.下图为世界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1)1月下旬一轮船从上海开往威尼斯,行驶在M海区时,洋流对其航行影响是,驶经P运河时,船员向东瞭望可以看见洲的景象。

(2分)(2)N海区处在板块的(“生长”或“消亡”)边界,借助地理信息技术中的系统可以有效监测N海区东西两岸距离的微小变化。

(2分)(3)影响R河流流向的主要因素是;Q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其气温日较差较(大或小)。

(3分)(4)A工业区是(自然资源)丰富,逐渐发展成世界著名重工业区,20世纪60年代以后,德国鲁尔区的一些钢铁公司炼铁炉建在荷兰沿海港口,其主要目的是什么?(3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0分)材料一:下图为国局部区域略图。

在京津冀协同规划中,最受瞩目的无疑是京津冀三地功能定位。

北京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天津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河北省:“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第27题图材料二:淮河中游许多河段,河道弯曲狭窄,泄水不畅。

一旦上游及支流洪水迅猛地汇集在一起,极易在中下游地区造成洪涝灾害。

(1)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将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廊坊的城市功能等级(1分)(2)图中资源调配工程的名称是_____工程,该工程能缓解华北地区的___问题。

(2分) (3)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_____气候区的南界,该界线以南的典型植被是___。

(2分) (4)防治淮河洪涝灾害的主要工程措施有:上游______,下游___________。

(2分) (5)图中太行山东麓有一条古都密集的长廊,分析古都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

(3分) 28.【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5分)材料一 下图为南美洲部分区域略图。

材料二 阿根廷为世界主要小麦出口国,丙地是其小麦主产区之一。

下表为甲、乙两地气候资料。

(1)从大气环流和海陆位置角度分析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原因。

(5分)(2)指出图中城市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

(5分)(3)2015年12月丙地遭遇十年来最大的洪涝灾害并造成严重损失,推测其主要原因。

(5分)河 流主要 城市 海 洋6960 山峰及海拔第28题图 第28题表29.【加试题】阅读利料,完成下列问题。

(15分)材料一:2016年5月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将安徽8个城市纳入长三角城市群。

上海将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服务功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疏解非核心功能,引领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新融入地区将发挥区住优势,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材料二:2016年6~7月,长三角地区连日暴雨导致多地次生灾害发生,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图1为长三角城市群范围和A区域河网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统计图。

(1)分析A区域河网密布的原因。

(3分)(2)指出A区域1991-2010年河网密度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3分)(3)比较A和B两地因暴雨引发的次生灾害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4分)(4)从产业协作角度,分析长三角城市群扩围对上海和新融入地区的积极影响。

(5分)2018年高考模拟试卷地理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5题,每题2分,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10分)(1)顺风顺水亚(每空各1分)(2)生长全球定位(每空各1分)(3)地形青藏高寒区大(每空各1分)(4)煤炭(每空各1分)便于进口铁矿石,减少运输成本;减少对鲁尔区环境的污染(共2分)27、(10分)(1)提高(每空各1分)(2)南水北调水资源短缺(每空各1分)(3)温带季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每空各1分)(4)修筑水库(水利设施)开挖(疏浚)入海河道(每空各1分)(5)位于山前冲积扇(1分);地形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等(任答两点共2分)28、(15分)(1)差异: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小(1分);甲地最热月和最冷月出现的时间比乙地迟(1分)。

原因:地处西风带,甲地为迎风坡,降水多(1分),乙地为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1分);甲地距海比乙地近(1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