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总)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制度与流程

(总)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制度与流程

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制度
输血开始后最初15分钟严密监测患者,以便发现副作用的早期症状。

(一)急性输血反应的处理
发生急性输血反应时,首先对血袋标签和患者的身份进行核对,如发现有不符的地方,立即停止输血并向输血科了解情况。

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及输血科,对症治疗,在进行积极的治疗抢救的同时,进行必要的核对、检查,保留输血器及血袋封存送检做以下核对检查:
①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输血记录单;
②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

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
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实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实验)
1.第I类轻度输血反应
采取措施:
⑴减慢输血速度;
⑵肌注抗组胺药;
⑶经过对症治疗,30分钟内临床表现无好转迹象,或临床表现恶化,则按第II类输血反
应处理。

2.第II类中重度输血反应
采取措施:
⑴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以生理盐水保持静脉通路畅通;
⑵立即通知病人的主治医师和输血科;
⑶将输血器连同剩余的血液、收集的新鲜的尿样和另一只手臂采集的标本(1份抗凝、1
份不抗凝)以及有关的申请单,送输血科和检验部门分析;
⑷肌肉注射抗组胺类药,口服或注射退热药,对血小板减少的患者避免使用阿司匹林。

⑸如表现出过敏反应症状(如支气管痉挛、啸鸣),静脉注射皮质类固醇药;
⑹收集24小时的尿样送检,以确定是否溶血;
⑺如出现临床症状改善,换一袋血液重新开始输注,但速度要慢,并密切观察;
⑻如经过处理后15分钟内患者临床表现未改善或有恶化的趋势,按第III类处理。

3.第III类有生命危险的输血反应
采集措施:
发生急性输血反应,如:疑为溶血性、细菌污染输血反应、急性肺损伤等,应立即停止输血。

⑴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以生理盐水保持静脉通路畅通;
⑵静注生理盐水(开始20~30ml/kg),以维持收缩压;与血压低,5分钟之内输注,并抬
高患者的下肢。

⑶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面罩给养;
⑷缓慢肌肉注射肾上腺素(浓度1:1000),0.01mg/kg;
⑸如表现出过敏反应症状(如支气管痉挛、啸鸣),静脉注射皮质类固醇药和支气管扩张
药;
⑹给予利尿药,如静脉注射速尿20~80mg/次,或与之相当的其他药物;
⑺立即通知病人的主治医师和输血科;
⑻将输血器连同剩余的血液、收集的新鲜的尿样和另一只手臂采集的标本(1份抗凝、1
份不抗凝)以及有关的申请单,送输血科和检验部门分析;
⑼肉眼观察病人排出的新鲜尿样,确定其是否有血红蛋白尿(血尿或酱油色尿)症状;⑽收集24小时尿并记录患者输入和排除液体总量,维持患者液体平衡;
⑾检查静脉穿刺部位或伤口出血情况,如果有临床或实验室证据表明发生DIC,输注血
小板和冷沉淀或者新鲜冰冻血浆;
⑿再次评估患者,如果低血压:
①进一步输注生理盐水,20~30ml/kg,5分钟;
②如果需要给予强心剂。

⒀如果病人尿量减少或者实验室检查提示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可能时(钾离子、尿素、肌酐增高):
①准确维持液体平衡;
②加大速尿用量;
③如需要静脉注射多巴胺;
④寻求肾病专家帮助,患者可能需要透析。

⒁如果怀疑菌血症(寒战、发热、虚脱、无溶血反应表现),给予静脉注射广谱抗菌素,其抗菌谱应包含假单胞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⒂如果怀疑输血导致的急性肺损伤发生呼吸困难时:
①应立即停止输血,给予对症治疗。

②立即给氧,积极纠正低氧血症,使血氧饱和度>90%,轻症TRALI仅需吸氧,但若并
发急性肺损伤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则必须进行机械通气,但应注意尽可能吸入低浓度氧,以避免造成氧中毒加重肺损伤,必要时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行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积极呼吸支持,。

必要时在循环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呼气末正压通气。

③加强营养支持治疗,保护各脏器功能。

加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轻肺水肿,促使肺
泡复张。

④维持血压稳定。

⑤监测血氧分压,进行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楔入压监测,不但有利于TRALI的诊断,还
有助于液体的管理和维持循环的稳定。

⑥同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静滴氢化可的松200~400mg/d
⑦也可静注利尿钠酸或呋塞米,抗组胺药物用于其辅助治疗。

(二)溶血性与细菌性输血不良反应处置标准
1、ABO与Rh(D)血型溶血性输血反应:
⑴两人或以上医护人员共同核对病人《临床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合试验记
录及病史各项内容;
⑵输血科两名工作人员共同核对病人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

各自单独应
用保存于冰箱中的病人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病人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新检测ABO 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间接抗人球蛋白法、酶法、聚凝胺法、玻璃珠法和凝胶法等);
⑶立即抽取病人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
含量;
⑷立即抽取病人血液,检测血清间接胆红素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含量、直接抗人血蛋
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严密观察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变化情况;
⑸记录病人出入量,严密观察尿色变化,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⑹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间接胆红素含量。

2、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
⑴每半小时一次(共2次),抽取病人血液做细菌学检测;
⑵由输血科通知供血机构;
⑶在病人或/和直系亲属、医院、供血机构三方共同在场的情况下,抽取血袋中血液做
细菌学检测。

输血不良反应的点评工作制度
1、当发生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时,要立即向医务部和输血科报告。

2、要对发生以上的事情进行调查,并在输血不良反应登记本上进行详细的记录。

3、要保存好患者和供血者输血前的血样(7天)及与输血有关的所有资料。

4、要调查输血申请单、输血记录单、输血反应回报单及输血治疗同意书和受血者乙肝、丙
肝、梅毒、艾滋病等原始试验记录。

5、要调查供血者的血液的入库、出库登记本,调查供血者的采血日期、条码号、血液制品
及数量和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检查的原始记录,并将调查情况向医院有关部门汇报。

6、如果需要交医院有关部门讨论及医疗鉴定的情况,由科室负责提供材料,由医院选定的
专家对患者病情进行充分的论证,提出处理意见,交有关部门按规定执行。

7、协助患者向供血单位查找供血者的健康档案,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8、当发生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问题处理结束后,科室
应开会讨论,对问题的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自身不足之处,即使纠正,完善有关处理程序及制度,按照法律法规处理问题。

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及流程
应急预案
1、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

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若为一般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并做好记录。

4、必要时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输血科。

5、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并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输血科。

6、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血器具进行封存。

流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