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构件专项施工方案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目录8589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1、工程建设概况2、建筑设计概况本工程为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为146190㎡,其中地上面积㎡,地下面积㎡。
由1#楼-46#楼46栋联排别墅、47#楼-57#楼11栋多层住宅、58#楼(门卫)、59#楼(物业用房)、60#楼(垃圾房)及地下车库组成,±对应的吴淞高程为。
地下车库平时为汽车停车库,设计停放(小型汽车)停车位 1155 辆;战时局部为人防防护等级核 6 级、常 6 级、甲类二等人员掩蔽体(人防部分的建筑面积为 3850平方米)。
3、PC楼概况预制构件形式:本工程1#楼~57#楼(分为A户型和B户型)均为装配式住宅,预制装配率为40%,装配式建筑面积为㎡,预制构件范围为:预制墙板、预制凸窗、预制阳台板、预制楼梯、预制楼板。
注:49号房(A户型)预制构件2-7(5)层构件名称相同,平面布置位置基本一致,因此选取最重的构件列于上表。
注:53号房(B户型)预制构件2-7层构件名称相同,平面布置位置基本一致,因此选取最重的构件列于上表。
6-8层洋房区域塔吊(TC7030B-12CE)进行吊装,R=60m。
从上表可知,49#楼(A户型)构件的最大重量为PCQ12(),最远且较大构件为PCQ08()根据此重量,起重臂的覆盖范围在60m以内均可以保证正常起吊,因此可以保证所有预制构件的正常起吊。
从上表可知,53#楼(B户型)构件的最大重量为PCTC01(),最远且较大构件为PCTC02()根据此重量,起重臂的覆盖范围在60m以内均可以保证正常起吊,因此可以保证所有预制构件的正常起吊。
从构件堆放场地及塔吊覆盖范围可知,所有构件均在塔吊吊装范围内进行堆放,堆放方式为按照楼层进场,按照进场顺序以及构件轻重堆放,重型构件放在离塔吊近的位置。
按照进场顺序以及堆放顺序进行吊装。
从而避免了构件的堆积,保证了施工的有序开展和吊装的安全要求。
1#-46#楼三层联排别墅别墅区域均采用50吨汽车吊吊装PC构件,故不考虑起重吊装问题。
.二、编制依据1、本工程招标文件及施工图纸资料;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12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50666-201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156、《建筑施工高出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20167、《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118、《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DGJ08-2117-20129、《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安全技术规范》 JGJ 276-201210、《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 JGJ355-20151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1-201412、《装配整体式住宅混凝土构件制作、施工及质量验收规程》DG/T J08-2069-201013、《装配整体式住宅混凝土施工与质量验收规程》 DGJ08-2117-201214、《预制装配整体式住宅构造节点图集》 DBJT08-116-201315、《模塑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 GB/T29906-201316、《外墙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JGJ/T261-201117、《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 10J12118、《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施工工艺图解》 16G90619、《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 GB/T51231-201620、《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 JG/T408-201321、《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 JG/T408-2013第二章、工程特点、难点分析及对策根据本工程的建筑类型、功能特点以及所处位置等因素,我们确定以下施工技术方法和技术措施为本工程施工管理的重点、难点:一、工程施工特点本工程采用的PC结构,其要点是:预制构件的工厂制作;现场装配构件的吊装;临时固定连接;配套机械的选用;预制结构和现浇结构的连接;节点防水措施;植筋施工与灌浆施工,专业多工种施工劳动力组织。
二、工程新技术特点PC项目新技术点与内容是:产业化程度高,资源节约与绿色环保;构件工厂预制和制作精度控制;构件的深化加工设计图与现场的可操作性的相符性;施工垂直吊运机械选用与构件的尺寸组合;装配构件的临时固定连接方法;校正方法及应用工具;装配误差控制;预制构件连接控制与节点防水措施;施工工序控制与施工技术流程;专业多工种施工劳动力组织与熟练人员培训;装配式结构非常规安全技术措施以及产品的保护,高强灌浆新技术的施工的应用,为新技术的推广走出了贡献。
三、现浇楼面与预制装配式楼面的转接层预留钢筋精度要求高在转换层楼面浇筑混凝土前,需要预先埋设连接用预留钢筋,对于其高度、平面位置均有较高的精度要求,同事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还需要保证不能移位和钢筋外表面的清洁,避免影响预留钢筋与灌浆料之间的握裹力。
针对上述施工管理重点,我项目部确定以下对策:1、楼层平台模板架设完成后开始测设放样,确定预留钢筋控制样线。
2、制作预留钢筋定位模板固定钢筋位置,避免浇筑混凝土时预留钢筋移位。
3、对预留钢筋露出转接层楼面部分,避免浇筑混凝土时对钢筋表面的污染,在混凝土浇捣结束后对定位钢筋露出部分进行清理。
4、定位钢筋固定后安排专人检查,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安排专人看护,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预制外剪力墙的预留钢筋与楼面绑扎钢筋冲突预制构件吊装过程中,构件自身的预留钢筋与楼面绑扎钢筋会发生冲突的现象,如果处理不好容易产生返工。
针对上述施工管理重点,我项目部确定以下对策:图三维建模图1、通过预先建立的预制楼面吊装三维模型,确定容易产生钢筋冲突部位。
2、通过三维建模预拼装,优化吊装顺序,3、找出吊装难点,预先解决。
4、加强与钢筋绑扎班组方面的沟通,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五、预制外剪力墙吊装精度控制、成品保护要求高本工程预制外剪力墙底部留设注浆孔与上一层预留钢筋连接,墙板起吊后由于风力影响、起重机械自身调节幅度较大等因素影响,预制剪力墙板吊装就位困难,同时就位后墙板调整难度大,容易产生崩角、损坏现象。
针对上述施工管理重点,我项目部确定以下对策:1、楼面的预制构件吊装控制线安排专人放样、检查,确保控制样线准确。
2、在吊装就位施工工艺上寻求突破,楼面预先安放限位装置,确保就位精度。
3、在预制剪力墙微调过程中,坚决杜绝使用撬棒直接接触构件调整造成构件崩角、损坏的现象,采用木方或垫块隔离后进行调整。
六、灌浆孔注浆质量控制难度较大本工程预制剪力墙板注浆施工期间进入冬季施工,浆料流动度损失大,灌浆过程中易产生注浆孔堵塞现象,影响注浆质量。
针对上述施工管理重点,我项目部确定以下对策:1、避开低温时间段(温度低于0度)施工。
2、调整施工工艺,在楼面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开始灌浆施工。
3、严格控制灌浆料的水灰比,保证浆料的流动度。
4、灌浆前对于注浆孔用适量的清水湿润,但不得有明水。
七、构件吊装风险较大由于本工程构件均采用预制构件现场装配,不可避免的要采用大量起重机械,由于起吊高度及重量均较大,再加上部分构件形状复杂,因此对吊装施工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我项目部根据塔吊、汽吊的性能参数、塔吊的位置、各预制构件的重量进行分析,确保证吊装时各机械都在合理的工作范围以内。
八、场地规划、构件管理难度较大1、本工程地下室顶板施工完成后,需要在地下室顶板上行走车辆、堆放材料、布置施工货梯、特别是PC预制板堆场等,因此做好地下室顶板的加固能给本工程后续施工带来更大的受益。
2、本项目预制装配式结构建筑较多,但是道路的要求任需无法满足运输、汽吊吊装的要求,结合本项目现有场地条件布置较为困难,只能使用现有的塔吊作业。
第三章、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一、行车道路布置及计算本工程所有PC构件全部堆放在地下车库顶板,PC构件运输线路覆盖地下车库,运输车通过地下车库顶板部位,需对地下车库顶板荷载进行计算,顶板是否满足运输要求,顶板是否需要加固措施,确保地下车库静荷载重量满足PC运输重量。
1、地下车库顶板概况本工程地下车库顶板厚度为300厚C35混凝土,受力纵筋采用HRB400,顶板配筋为12@150,支座处附加筋10~14不等。
根据地下室顶板框架间距,最不利间距为×,因此以此作为最不利板跨进行验算。
2、地下车库顶板行车道荷载计算(行车道在后浇带上方)根据施工组织方案道路布置平面图,该处行车道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图 1 行车道部分示意图荷载取值钢筋车和PC构件车辆限载49T(包括自重),混凝土车按最大运送12m3混凝土计算,混凝土重量:30000kg汽车重量: 20000kg总重量:G=30000Kg+20000Kg=50000Kg总荷载:P总=50000Kg×(放大系数) ×10N/ kg =550KN(1)钢管卸荷立杆承载力、及稳定性验算根据GB1589以及《公路工程技术标准》,550kN车辆的后轴轴重为140kN,后轮轴距为,轮距,所以受力区域相当于荷载为:()2⨯=,钢管排架承受荷载为m2 。
140/1.4 1.855.6/kN m取平板车辆的前后车轮区域为单块顶板区域,板上所有的荷载全部由楼板承担。
假设车轮荷载全部传递到底板,不需要楼面板承担,钢管支撑架采用φ48mm×,用扣件连接组成。
立柱拟设纵距为,横距为,横杆步距为,按车前后轮最大受力处用×÷÷=5根钢管受力。
钢管基本参数为:直径48mm,壁厚,截面积,回转半径i=;钢材弹性模量E=206000N/mm2,抗弯设计强度f=mm2,抗剪设计强度fv=mm2。
单车轮压区域每根立杆承受轴心压力:N=××=。
(2) 钢管立柱验算,按立柱的稳定性控制。
钢管支架的连接方式按扣件对接方式,查表可得立柱允许荷载值[N]=。
2mm /N 205f =。
每根立杆受荷≤[N] =(3)立柱稳定性验算以两端铰接受压构件来简化计算。
σ=AN ϕ≤f N ——每根立柱承受的荷载(N );A ——钢管截面积(mm 2);A=450mm 2;ϕ——轴心受压稳定系数,根据钢管立柱长细比λ求得,i /L =λL ——横杆步距,L=1600mm ,i ——钢管回转半径,i=4212d d +=, λ=89.151600= 查表取ϕ=σ=AN ϕ=27200/*450=mm 2≤f=205N/mm 2因此,稳定性满足要求。
3、地下车库顶板行车道荷载计算(行车道在普通顶板上方)钢筋车和PC 构件车辆限载49T (包括自重),混凝土车按最大运送12m3混凝土计算,混凝土重量:30000kg汽车重量: 20000kg总重量:G=30000Kg+20000Kg=50000Kg总荷载:P 总=50000Kg×(放大系数) ×10N/ kg =550KN(1)钢管卸荷立杆承载力、及稳定性验算根据GB1589以及《公路工程技术标准》,550kN 车辆的后轴轴重为140kN ,后轮轴距为,轮距,所以受力区域相当于荷载为:()2140/1.4 1.855.6/kN m ⨯=,顶板承受荷载33KN/m 2 ,钢管排架承受荷载为m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