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实验
50~54×22~23µm,较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 ×2000.
蛔虫卵小 纺锤形 黄褐色 卵壳较厚,两端各有一透 明的盖塞(opercular blug) 内含一卵细胞
Enterobius vermicularis
蠕形住肠线虫
形 态
1. 成虫(Adult Pinworms)
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的环状体
刚地弓形虫的滋养体
肺孢子虫的包囊
隐孢子虫的卵囊
中华分支睾吸虫
布氏姜片吸虫
卫氏并殖吸虫
成虫
日本血吸虫
成虫
虫卵
五方面:大小、形状、颜色、卵壳、卵内含物
肝 吸 虫 肺 吸 虫
姜 片 虫 日本血吸虫
肝吸虫
中间宿主
第一中间宿主,豆螺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
肺吸虫,川卷螺
蝲蛄
间日疟原虫雌配子体
• 虫体较大,占满胀大的红细胞 • 胞质致密,色深蓝 • 核小致密,深红色,多位于虫体一侧 • 疟色素分散
间日疟原虫雄配子体
• 虫体较小,胞质 浅蓝略带红色 • 核大疏松,淡红 色,多位于虫体
的中央
恶性疟原虫 — 环状体
• 环纤细,约为RBC直径的1/5 - 1/6
• 核1个,但2个常见 • 红细胞常含2个或2个以上疟原虫
成熟裂殖体 Mature schizonts
• 裂殖子12~24个,平均16个,排列不规则 • 虫体占满胀大了的红细胞 • 疟色素集中成堆
成熟裂殖体
• 从红细胞释出裂殖子的全过程约需1分钟 • 在血液中的裂殖子,一部分被吞噬细胞吞噬, 一部分侵入健康的红细胞,重复裂体增殖过程
配子体(gametocyte, G)期
2-4米
700-1000节
4-8米
1000-2000节
头节
成节 孕节
有顶突和小钩
卵巢3叶
子宫分支每侧7-13支
无顶突和小钩
卵巢2叶
每侧约15-30支
不整齐
整齐
囊尾蚴 寄生人体,引起囊虫病 不寄生人体
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形态
1. 成虫
• 雌雄异体
蛔虫头部
• 雌虫:长20-35cm,有的可达49cm, 生殖系统为双 管型,阴门位于虫体腹中部之前
孢子虫纲 (Class Sporozoa) 隐孢子虫 Cryptosporidium (微小隐孢子虫 C. parvum)
形态
• 卵囊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 4-6 µ m
• 成熟卵囊含4个裸露的子孢子和一团由颗粒
组成的残留体,子孢子月芽形,含1个核
• 经改良抗酸染色的卵囊呈玫瑰红色,背景为
蓝绿色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铁苏木素染色)
结肠内阿米巴(简图)
结肠内阿米巴滋养体
•
-较Eh滋养体稍大,长圆 形或圆形 -内外质界限不清 -核的特征:核周染粒粗 细不匀、排列不整齐,核 仁稍大、常偏位 -内质中无吞噬的红细胞
碘染色
结肠内阿米巴包囊
•
-比Eh包囊大,圆球形
-1~8个核,核周染粒粗 细不匀、排列不整齐,核 仁稍大、常偏位
未受精蛔虫卵 9040m 长椭圆形 棕黄色 壳及蛋白膜均薄 含大小不一的 折光性卵黄颗粒
毛首鞭形线虫
Trichuris trichiura
形 态
1. 成虫
• 前(3/5)细后(2/5)粗、似马鞭
• 雌虫(长30-50mm)尾端钝圆 • 雄虫(长30-45mm)尾端卷曲, 有交合刺一根
2. 虫卵
铁苏木素染色
-拟染色体呈草束状,两 端常尖细而不整齐。
两种阿米巴包囊的鉴别
E.h
外形 圆球形
E.c
圆球形
大小
核数
小
1- 4个
大
1- 8个
拟染色体
棍棒状什曼原虫
(黑热病原虫)
Leishmania donovani
形态
1. 无鞭毛体又称利杜体 (amastigote)
(pronounced as "yee row vet zee")
形态
• 滋养体和包囊是生活史
中的两个主要阶段
• 滋养体 – 薄壁,成簇 – 不规则形 – 大小: 2-5 µ m, 仅可见 核染成紫红色
Morphology
• 包囊厚壁
• 大小4 - 6µ m
• 用姬氏染色,包囊壁不着色,
成熟包囊内含8个圆形或香蕉形 的囊内小体,每个囊内小体各 具有1个紫红色核,周围包裹淡 蓝色的细胞质
无鞭毛体(amastigote)
• 巨噬细胞破裂,无鞭毛体游离又进入其它
巨噬细胞,重复增殖
2. 前鞭毛体(promastigote)
• 虫体呈梭形
• 大小为10~20µ m×1.5~ 4µ m
• 核位于虫体中部
• 动基体在前部
• 基体发出一鞭毛,长与 虫体相近,弯曲
前鞭毛体(promastigote)
大滋养体 — 阿米巴样体
• 伪足活动增加,虫体有空泡
裂殖体期(Schizonts, S)
• Figs.: increasingly mature schizonts
未成熟裂殖体
• 约经40小时,虫体胞 质变圆,核开始分裂
• 2-12 细胞核
• 薛氏小点 • 受染RBC 变大、颜色 苍白、形态不规则
石蟹
姜片虫
中间宿主:扁卷螺
水生植物为第二媒介
荸荠
菱角
茭白
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
猪带绦虫
牛带绦虫
包生绦虫
成虫
头节
猪带绦虫
牛带绦虫
包生绦虫
成节
猪带绦虫
牛带绦虫
孕节
猪带绦虫
牛带绦虫
胚膜 六钩蚴
子宫内虫卵
粪便中虫卵
带绦虫卵
带绦虫虫卵
幼虫
囊尾蚴
棘球蚴
两种带绦虫的形态区别
猪带绦虫 牛带绦虫
体长
节片
• 内含一大而圆的受精卵细胞,受 精卵细胞与卵壳间有新月形空隙
2.2 未受精蛔虫卵
• 大小90×40μm
• 长椭圆形
• 棕黄色 • 壳质层与蛋白质膜均较 薄,无蛔甙层 • 内含许多大小不等的折 光性颗粒
2.3 两种蛔虫卵比较
大小 形状 颜色 卵壳
内容
受精蛔虫卵 6045m 宽椭圆形 棕黄色 厚、外披蛋白膜, 凹 凸不平 含一个圆形卵细胞, 壳间有新月形空隙
肠腔中的滋养体
滋养体附着于小肠柱状上皮表面
阴道毛滴虫 Trichomonas vaginalis
形态(仅有滋养体期)
• 呈梨形或椭圆形,水滴状 • 10~15µ m宽,长可达30µ m • 有4根前鞭毛和1根后鞭毛,后鞭毛向 后与虫体波动膜相连,波动膜位于虫 体前1/2处,为虫体作旋转式运动器 官 • 1个椭圆形泡状核 • 轴柱纤细透明,纵贯虫体,向后伸出
恶性疟原虫雌配子体
• 新月形,两端较尖 • 核致密,深红色,常 位于中央 • 疟色素黑褐色,分布 于核周围
恶性疟原虫雄配子体
• 腊肠形,两端钝圆 • 胞质色蓝而略带红
• 核疏松,淡红色,位于中 央
• 疟色素黄褐色,小杆状, 在核周围较多
孢子虫纲 (Class Sporozoa)
刚地弓形虫 Toxoplasma gondii
十二指肠钩虫 有两对钩齿
美洲钩虫 有一对板齿
雄虫的交合伞和交合刺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交合伞:撑开时略圆; 背辐肋:远端分2支,每支又分3小 支;
交合伞:撑开时略扁呈扇形; 背辐肋:在基部分2支,每支又分2小 支;
美洲钩虫
十二指肠钩虫
交合刺:2根,末端分开 交合刺:一刺末端呈钩状, 常包套于另一刺的凹槽内
5. 卵囊
• 卵囊主要是体外生活阶段
• 卵圆形,双层囊壁,表面光滑。大
小为10~12 µm • 成熟卵囊含 2 个卵圆形的孢子囊,
分别由4个长形弯曲的子孢子组成
孢子虫纲 (Class Sporozoa) 肺孢子虫 Pneumocystis
Pneumocystis jiroveci
(耶氏肺孢子虫)
细小,乳白色,线头状 ♀大,8-13mm,尾直而尖
细,生殖系双管型
♂小,仅2-5mm,尾卷曲,
有交合刺一根,生殖系单 管型
蛲虫头部结构
• 头端角皮膨 大,形成
头翼
• 咽管末端膨
大呈球形,
称咽管球
2. 虫 卵
• 55×25µm
• 一则较平,一则稍凸, 柿核状 • 无色透明 • 卵壳厚
• 卵内含一蝌蚪期幼虫
• 红细胞内通常只寄生1个疟原虫。
• 细胞核1个,位于虫体一侧,颇似戒指的红宝石。 • 早期滋养体又称为环状体(ring form, R)。
晚期滋养体 — 大滋养体
• 经8~10小时,虫体增大,伸出伪足,胞质增多,出 现棕黄色颗粒 — 疟色素(malarial pigment)。 • 红细胞胀大,颜色变淡,红细胞膜上出现能染成淡红 色的小点,称薛氏小点(Schüffner‘s dots)。
• 卵圆形 • 虫体很小 2-3µ m
• 有一较大圆形核
• 动基体位于核旁细 小杆状 • 高倍镜下可见基体 和根丝体
无鞭毛体(amastigote)
• 骨髓液涂片 Giemsa stain(姬母萨染色) • 细胞质呈淡蓝色,核呈红色或紫红色,动基体紫 红色
无鞭毛体(amastigote)
• 无鞭毛体寄生于人和其它 哺乳动物单核吞噬细胞内 • 细胞内充满大量的利杜体
• 虫体常位于红细胞的边缘 ,呈“鸟飞状”
恶性疟原虫 — 大滋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