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高考地理选择题限时训练“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初步形成(见下图),是“十四五"时期天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以下说法分别对应"津城”和"滨城”独特的地域文化,其中有误的一项是()A.因河而兴的漕运文化和依托海运的海洋文化B.中西合璧的特色历史文化和创新发展的现代工业文化C.商埠文化和租界文化D.码头文化和港口文化2.下列关于天津市”津城”和"滨城”的发展方向及影响,正确的是()A."滨城”将重点发展金融、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打造成现代化城区B."津城”将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化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双城功能互补C.双城格局不利于天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城市连片发展D.双城格局有利于天津市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高效提升城市生态效率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图左反映了2003-2016年长江经济带总体及上、中、下游城市生态效率均值的演变趋势,图右反映了2003-2016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无效率的来源及其贡献。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关于长江上、中、下游城市生态效率说法不正确的是()A.上游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较为粗放,城市生态效率较低B.中游地区城市生态效率近年来大幅提升C.下游地区经济创新驱动发展,城市生态效率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地区D.城市生态效率的总体差异较大但呈缩小趋势4.下列关于长江经济带生态无效率来源的分析,正确的是()A.各种要素对生态无效率的贡献均未发生明显变化B.GDP的贡献率始终最大,说明经济发展一直是影响生态的主导因素C.污染指数逐渐成为制约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提升的主导因素D.土地对生态无效率的贡献一直较小全球第二大服饰零售商H&M位于瑞典的总部,拥有上百位设计师专注于不同的系列、主题、颜色、材料等主流服装趋势设计,而生产工厂多半布局在亚洲,生产的服装销往世界各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结合微笑曲线理论图,对该服饰公司产业布局的分析正确的是()A.因地价劳动力等因素,总部上游设计和研发部门门的利润空间小B.生产工厂布局在亚洲主要是因为制造业利润空间大C.大多亚洲国家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因此生产工厂多布局在亚洲D.欧美市场的销售成本高,利润低6.2020年受疫情影响,不少欧美国家因缺少口罩、防护服等产业的生产线,加剧了社会恐慌程度,开始鼓励"制造业回流",是因为()A.欧美国家劳动力素质高,有利于制造业的利润提高B.制造业回流使国内工业体系相对完整,利于抵御突发事件带来的风险C.制造业回流有利于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D.发展制造业可以优化当地产业结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经济圈又称城市群集合,是从地域的自然资源、经济技术条件和政府的宏观管理出发,组成某种具有内在联系的地域产业配置圈。
2020年1月,国家提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目标。
下图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空间格局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形成得益于()A.区域间人口流动B.城市空间格局变化C.生产要素的集聚D.交通通信方式发展8.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郊区城市化B.解决城市环境问题C.优化城市分工协作D.提高中小城市等级新疆伊犁河谷位于我国天山山脉西部,北、东、南三面环山,素有新疆的"湿岛"之称,享有"塞外江南"的美誉。
由于地形海拔的差异,水热分布不均,区内植被带呈垂直分布。
伊犁河谷畜牧业发达,四季游牧,山麓地带的荒漠草原和草原作为冬季牧场,山腰的草甸草原是良好的春秋牧场和割草场,海拔2700米以上的高寒草甸是优良的夏季牧场。
下图分别示意6~7月伊犁河谷南坡土壤有机质的分布变化和植被带的垂直分布。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9.关于土壤有机质分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总体上,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减少B.总体上,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增加C.同一海拔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D.同一海拔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10.低海拔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原因()A.气温较高,植被较多,有机质被植被吸收B.夏季牧场,被牛羊啃食后导致地表裸露,土壤有机质损失严重C.降水较多,土壤有机质容易流失D.气温较高,土壤有机质被微生物快速分解、残留较少11.在低海拔地区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下列措施可行性的是()①植树造林,防风固沙①扩大耕地面积,秸秆还田①退耕还草,种植人工牧草①围栏放牧,划区轮牧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气象工作者研究出一种符合北极地区自然景象的四季划分标准,把冬季以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大于10°C,海冰开始融化时作为春季的开始。
研究表明,近三十年北极地区夏季升温幅度小于冬季,北极海冰面积呈减少趋势。
海冰的减少促使中国开辟到欧洲、北美洲的北极航线成为现实。
下图是北极地区2002~2011年不同季节海冰面积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北极地区海冰面积最大的月份是()A.1月B.2月C.3月D.4月13.北极地区夏季的升温幅度小于冬季,其原因是()A.夏季海冰融化释放的热量多B.海水的比热容大导致升温较慢C.冬季海水结冰吸收的热量多D.冬季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强14.与中国至欧美的传统航线相比,船舶在北极航线航行过程中()A.航行速度较快B.航行速度稳定C.航行方向多变D.单位距离能耗低下图为天津市2020年2月13日13时至14日13时的气温点状和降水量柱状图。
图示时段内天津市经历了某天气系统过境。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推测该天气系统到达天津市的时间大约是()A.13日13-15时B.13日22时-14日0时C.14日3-5时D.14日6-8时16.该天气系统过境对天津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使鼓楼惊蛰时节出现雪景B.为都市农业提供充足水源C.导致海河产生春汛现象D.给快递行业工作带来不便2020年7月26日重庆武隆区发生山体滑坡,威胁沿河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下图为滑坡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17.滑坡发生后,坡面等高线示意图为()A.B.C.D.18.河流沿岸的聚落()A.为防范洪灾,在上游峡谷多选择地势较高处B.为取水方便,在上游峡谷多选择地势较低处C.在下游平原多选择地势较高处,以通风透气D.在下游平原多选择地势较低处,以便于耕作呼伦湖是我国第五大淡水湖,地处半干旱地区,面积季节变化非常大。
乌尔逊河、克鲁伦河是呼伦湖的主要补给河流,湖水经额尔古纳河注入黑龙江。
呼伦湖西岸多陡崖,东岸平缓且湖底坡度小。
西北环湖地带有植被覆盖,在湖泊东南沿岸分布有平均宽度2.5km、长90km、高3~6m的沙丘带,上世纪90年代沙丘带逐步扩大东移,周围50km范围内无其他沙地。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9.该地区的主要盛行风风向是()A.西北B.东南C.西南D.东北20.湖泊东南岸沙丘带形成的外力作用过程()A.风力搬运-风力堆积-流水搬运-流水堆积B.流水搬运-流水堆积-风力搬运-风力堆积C.流水搬运-风力搬运-风力堆积-流水堆积D.风力搬运-流水搬运-流水堆积-风力堆积地理参考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了天津的地域文化特征:津城即天津老城区,滨城即滨海新区。
津城是因河而兴的漕运文化、商埠文化、码头文化、中西台壁的特色历史文化等融合而成的独特的地域文化。
其中,由于漕运带来的商机和盐业兴盛发展起来的漕运文化和以码头为特色的市俗文化、1860年以后天津开埠通商和设立租界导致的特色历史文化都是典型的津城特色文化,而滨城“依托海运的海洋文化、创新发展的现代工业文化以及港口文化都是属于滨海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
据此,选项C有误,商埠文化和租界文化都是对应“津城”的独特地域文化,而不是分别对应的关系,故选C。
2."滨城”将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化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双城功能互补,"津城”将重点发展金融、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打造成现代化城区,双城格局有利于天津市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高效,双城格局有利于天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城市连片发展,ABC错,D对。
故选D。
3.上游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较为粗放,城市生态效率较低,A正确;中游地区城市生态效率在2013年到2014年有下降,2014年到2016年是缓慢的上升,B不正确。
下游地区经济创新驱动发展,城市生态效率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地区,C正确;城市生态效率的总体差异较大但呈缩小趋势,D正确。
本题要求选择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故选B。
4.从图中可看出GDP、土地、污染指数对生态无效率的贡献均发生明显变化,A错;从图中可看出GDP 的贡献率在2014年、2015年、2016年变小,B错;污染指数在最近几年占的比重较大,说明逐渐成为制约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提升的主导因素,C对。
从图中可看出2007年土地对生态无效率的贡献很大,D 错。
故选C。
5.本题考察的是产业布局的相关知识。
根据微笑曲线,研发环节利润空间较大,A错误。
生产工厂布局在亚洲,主要是由于劳动力成本低与市场广阔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制造业利润空间大,B错误。
制造业布局在亚洲,是因为亚洲劳动力成本低,制造成本相对较低,便于销售利润增加,且有一定的销售市场,C 正确。
欧美地区的劳动力成本高,相应的销售成本高,但欧美市场购买力强,利润不低,D错误。
故选C。
6.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劳动力价格、内部交易成本和市场等。
欧美属于发达国家,技术水平高,人口众多,市场需求量大,但劳动力价格比较高,因此制约欧美制造业回流的因素就是劳动力价格,不利于提高利润,A错误。
由题干“2020年受疫情影响,不少欧美国家因缺少口罩、防护服等产业的生产线,加剧了社会恐慌程度,开始鼓励"制造业回流"”,是这次突发的疫情事件,让欧美国家意识到制造业的重要性,并且制造业回流会使国内工业体系相对完整,利于抵御突发事件带来的风险,B正确。
制造业回流也会加快对当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和破坏环境,并不能优化产业结构,C、D错误。
故选B。
7.成渝经济圈以成都和重庆为中心,两城市存在一定的地理距离,但随着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城市之间联系密切,资源互补,区域产业协同发展,D正确;区域人口流动只是区域产生联系的一小部分内容,A错误;城市经济的发展带动城市格局的变化,B错;生产要素集聚能促进区域的发展,但不是促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成因,C错。
故答案选D。
8.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形成双核驱动、全域共兴的协同发展新格局,促使成都和重庆优化城市分工协作,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C对;ABD均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内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