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社会医学重点!单选20题、简答5题、论述2题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性质)。
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订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
○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卫生革命第一次:防治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目标,采取抗生素、免疫接种、消毒、杀虫,灭鼠等卫生措施。
第二次: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通过发展早期诊断技术、提高治疗效果、加强疾病和健康危险因素监测、改变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合理营养和体育锻炼等措施。
第三次: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和实现人人健康为奋斗目标,通过进一步树立健康新观念和大卫生观念、加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坚持可持续发展策略、保护环境、发展自我保健、家庭保健及社区保健等综合性措施。
社会医学的任务:1. 倡导积极健康观和现代医学模式2. 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3. 制定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4. 开展健康弱势人群保健和社会病控制社会医学发展希波克拉底约前460——前377医学之父盖伦解剖鼻祖重视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阿维森纳医中之王认为土壤和水可以传播疾病,而精神感情活动对机体也有影响。
帕拉塞尔苏斯瑞士1534年提出《水银病》一文拉马兹尼意大利人职业医学之父《论手工业者的疾病》(1700年)中描述了52种职业工人的健康与疾病状况弗兰克德现代公共卫生学奠基人社会医学首次提出概念(1848) 法国医生盖林医学模式: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健康观和疾病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本质概括。
医学模式的特点1.经验总结2.动态地变化发展3.螺旋式发展变化4.社会性5.普遍性6.广泛性7.稳定性医学模式的演变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机械论的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布鲁姆的环境健康医学模式----强调环境因素,特别是社会环境因素•拉隆达和德威尔的综合健康医学模式----修正和补充•恩格尔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宏观到微观(社会政策---基因)现代医学模式:强调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应有的位置更加准确地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基础性价值WHO健康观生理、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健康观:1.没有病就是健康被称为消极健康观,是生物医学模式的健康观2.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三个维度,是积极健康观社会因素与健康之间的联系1、非特异性和泛影响性2、恒常性与累积性3、交互作用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1.年龄、性别、和遗传因素2.个体生活方式3.社会支持网络4.社会经济地位5.其他社会结构因素6.宏观社会与经济、文化和环境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提出是以健康相关的权力和义务作为基础,重点关注的是公共政策对健康决定因素的后续影响,目的在于提高各级政策制定者对于健康的责任。
从基本理念层面,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是以健康作为人的基本权力为基础,体现的是社会公平、公正及人格尊严等价值观。
只有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理念纳入所有政策中综合考虑,树立维护健康是政府各部门共同责任的观念,才能切实确保居民健康成果的可持续。
这是解决全球所面临的非传染性疾病、健康不公平和不平等、气候变化以及不断飙升的医疗费用等严峻卫生挑战的最根本途径。
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健康问题1.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2.生活方式改变3.现代社会病的产生4.心理健康问题的凸显5.负性社会事件的增多6.社会人口特征的剧烈变化社会医学的相关研究方法非现场研究(专家评议:德尔菲法文献研究)现场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生命质量评价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卫生服务评价卫生项目评价)定性/定量比较定性研究:局限(1)难以提供定量的结果(2)结论不一定具有普遍性优点1)逻辑推理比较严谨2)标准化和精确化程度较高;3)可以用概率统计的方法检验;4)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定量研究:局限1)投入较大;2)难获得对事物深层次或意料之外的信息;3)一些社会因素及医学问题难以用数据指标表达;4)一些社会因素与健康及疾病的关系很难用定量结果解释。
非概率抽样:方便抽样、立意抽样、雪球抽样、定额抽样概率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随机抽样社会医学研究的基本程序选择课题——制定研究方案——收集资料——整理和分析资料——结果解释问卷设计的一般结构:1、封面信2、指导语3、问题及答案4、编码5、结束语和作业记录问卷的主要类型:自填问卷、访谈问卷答案格式:填空式、二项选择式、多项选择式、图表式、排序式问卷设计常见错误:双重装填、含糊不清、抽象提问、诱导性提问、敏感性问题问卷设计的原则:目的性,反向性,实用性步骤: 明确研究目的,建立问题库(头脑风暴法、借用其他问卷的条目)、设计问卷初稿、试用和修改、信度和效度的检验问卷评价:信度:对同一事物进行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一致性的程度,即测量工具的稳定性或可靠性。
(复测、复本、折半信度)效度:测量结果与试图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
(表面、内容、结构、准则效度)生命质量: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
生命质量评价的核心内容应包括:①生理状态(活动受限,体力适度,角色受限)②心理状态(情绪反应,认知功能)③社会功能状态(社会交往,社会融合,社会接触,亲密关系,社会资源,机会)④主观判断和满意度(自身健康和生活判断,满意度与幸福感)生命质量测定工具癌症病人生活功能指数量表:FLIC慢性病:FACIT生命质量的应用:1.人群健康状况的评定2.卫生服务的效果评价与方案选择3.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的决策社会卫生状况评价社会卫生状况指标1.人群健康指标:单一型指标(生长发育统计指标,疾病统计指标,死亡统计指标)复合型指标(减寿人年数,无残疾期望寿命,活动期望寿命,伤残调整生命年,健康期望寿命)2.健康影响因素指标:卫生服务指标、卫生资源指社会卫生状况评价1.确定社会卫生状况的内涵2.把社会卫生状况的概念进一步具体化,形成若干范畴3.根据所确定的范畴,寻找适宜的、有针对性的指标4.根据所选定指标,制定收集相关资料的计划,开展资料收集工作5.分析指标,归纳结果预期寿命:76.34岁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经济状况、人口状况、卫生服务、医疗保障、健康行为健康中国:战略主题: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原则:健康优先、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公平公正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和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工作方针。
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四位一体: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政策基础1.健康是人类的发展中心2.卫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生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需求为导向,以老年人、妇女、儿童、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的、经济的、方便的、综合的、连续的基本卫生服务。
服务对象:社区内的全体人群(健康人群、高危人群、重点保健人群、病人)内容:“六位一体”:医疗、康复、保健、健康教育服务、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社区卫生服务特点:以健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家庭为单位、以预防为主、人性化服务、综合性服务、连续性服务、协调性与团队合作式服务、可及性服务、首诊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1.有利于卫生事业适应社会需求2.有利于优化配置卫生资源3.有利于抑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4.有利于加强预防为主战略5. 有利于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慢性病的特征:病因复杂,病程长,具有个体化特点;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预后差;终生性疾病,需综合防治、长期管理,对卫生服务利用的需求高。
慢性病危险因素:环境危险因素,心理、行为危险因素,生物遗传危险因素,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危险因素(吸烟、有害性饮酒、不健康饮食、缺乏体力活动)导致慢性病的4种主要生物危险因素:血压升高,血糖升高,胆固醇升高,超重或肥胖主要的慢性病:心脏病,脑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三级预防(间书上展开)一级预防是全人群策略二级预防是高危人群策略三级预防是病人策略WHO的慢性病防治策略:健康促进,以人群为基础的一、二、三级预防相结合,社区综合防治我国慢病防治策略:全人群与高危人群相结合,健康促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