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地理报告

初中地理报告

2、总体情况
考试成绩。

本次测试,从总的情况上看,两个年级的成绩都较为正常,呈正态分布。

七年级、八年级的及格率分别为57%和%,均分分别为58和。

但基于期末这种非选拔性考试来看,成绩还不够理想,合格率不高,与我们的教学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3、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在本次考试中,如七年级第1、11、33、34题,八年级选择题第31、34、35题,学生得分普遍不高,这一问题暴露了学生的读图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急待提高。

综合起来看,学生在答题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地理基础知识不扎实;二是地图知识薄弱;三是地理思维能力欠缺;四是审题能力较弱;五是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需要加强;六是非智力因素影响成绩,如写错别字、粗心大意等。

三、教学建议
1、联系生活实际,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学生基础差且地理学科不受重视的现状,是地理教学的一大障碍。

因此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倡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活动、自主探究,同时组织深入社会实践的课外活动,使学生更主动地学习地理。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效果。

2、摒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发展地理学习能力。

根据新课程的目标要求,地理考试中纯粹考查记忆性内容的题目越来越少,而更多是考查学生的地理技能和地理能力,注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考查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死记硬背的做法背离了新课程的目标要求,也使学生失去对地理知识学习本身的兴趣,不利于地理的教学和学生的终身发展,当然仅靠死记硬背也无法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1)扎实基础,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能力的培养;(2)进一步加强读图训练,重视地图教学,抓住地理的特色;(3)教学要突出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和“综合性”,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4)培养学生对知识整合的能力,注重各地理要素的比较和联系,注重与地理知识相关领域的拓展;(5)培养学生仔细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上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彻底改变“管学不管教”的状况,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把课堂还给学生,加强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我们要牢固地树立质量意识,加强对课堂的研究。

我们要扎扎实实的做好教学常规管理的几个主要环节----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质量检测等,要不折不扣地逐一到位,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