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音乐之声》中的电影音乐分析【论文摘要】电影音乐具有其自身的定义、性质及特点,它能渲染气氛,解释、烘托、揭示电影画面,有补充情节、扩大容量,激发情感。
电影音乐所表现的思想在情绪和感情上的概括能力,是其它的任何艺术门类所不能比的,同时电影音乐在电影中为突出影片的剧情、刻画电影人物形象、提升电影美学功能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音乐之声》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方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以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的民歌和爱国歌曲。
广为流传的经典音乐有:《音乐之声》《孤独的牧羊人》《雪绒花》《多来咪》《晚安,再见》等。
【论文关键词】电影音乐《音乐之声》正文:电影音乐其实是音乐范畴中的一个分支, 电影与音乐的结合,在影片中体现影片艺术构思,它是电影综合艺术的重要构成元素。
主要是指在一部影片中的非自然音响,包括(情调、情景)配乐、插曲、主题歌之类,它是由作曲家在看了影片后根据影片的基调创造出来的用以表达影片画面情绪,补充画面内涵,辅助画面传达导演的艺术理念、思想境界与增强艺术效果。
电影音乐分为主题歌曲和插曲等,电影是音画艺术,音乐与电影是骨肉相连的,电影音乐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电影的诠释纽带,一首好的电影音乐,对整个影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常一部电影会由多首音乐相衬,以更好的衬托出电影需要表现的内容,对推动情节和揭示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极富感染力,能够推动电影剧情发展并深化主题思想。
《音乐之声》影片里以电影音乐的原貌参与了故事叙事的当推那首脍炙人口的小歌《EDELWEISS》。
看似最简单、最不起眼的一首小小民歌,在影片所用的全部歌曲中凸显了出来,促使观众开始正视故事所属的阴云密布的时代--片头字幕所说的“30年代萨尔茨堡最后的黄金岁月”。
它使一部洋溢着欢声笑语的喜剧片在此刻展现出了严肃、深刻、崇高的人道主义内涵。
影片清新有致,雅俗共赏。
既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在各国的民意测验中经常被评为"最受欢迎的影片",是全世界票房最高的电影之一。
《音乐之声》是一部将剧情与音乐如此的完美的结合的电影。
一、《the sound of music》,《the sound of music》是剧中的点睛之笔,点题之作。
由玛利亚在山顶独唱,演员以磁性的声音,纯熟的演唱技巧,将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演唱的淋漓尽致,优美的音乐配之以优美的景色,流畅的画面,给观众带来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
充分地抒发主人公玛利亚对故乡、对大自然、对音乐的无比热爱。
开场的音乐唱出了这部电影的内在意义,奥地利的孩子是音乐的孩子,群山孕育了他们美好的灵魂,他们的生活因为音乐而变得美好中不能没有音乐。
这个主题音乐贯穿了整部电影。
片头音乐将片中所有音乐的曲调全部呈示了一遍,这使接下来所有音乐的进入都那么自然。
电影中,音乐自然融汇在所有的剧情之中。
另外,上校赴维也纳期间,玛利亚把这首歌教给了7个孩子,并且让他们在男爵夫人到来时为她演唱,深深地打动了上校禁锢已久的心,使他忽然变成了一个和蔼可亲的父亲起……可见音乐不仅仅包含了人类特殊的感情,并且能够引起人类在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深深地触动人们的心弦。
二、《MARIA-Nuns Chorus》《MARIA-Nuns Chorus》是一首修道院的修女们唱的歌曲,这是一首有点调皮、古灵精怪的音乐。
音乐基调活泼、欢快。
在一人一句的音乐中,我们得知了玛利亚的优点与不足,得知了修道院的修女们对她的评价。
玛利亚是一个可爱、活泼,但却也总该惹麻烦的修女。
她古灵精怪,爱捣蛋却也总令人发笑,带给人快乐;她本性善良却又狂野十足。
这首音乐正式围绕,她的个性来做的。
在赞扬玛利亚的时候音乐很温柔可爱,特别是说在说她令人发笑时音乐也制作的令人充满笑意,说她捣蛋时又有点无奈,充满了变化的音乐让影片也充满了魅力。
歌曲中的合唱的部分,歌词很优美“如何来拯救玛利亚”成了修女们的一大愿望。
从这首歌曲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玛利亚对于修道院的不适合,也可以明显得感受到她的个性,那么这就为下文中院长嬷嬷让她离开修道院去给舰长家的孩子们当家庭教师埋下了伏笔。
既交代人物个性,又推动情节发展。
这首让人可爱无奈的音乐充满了魅力也为女主角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后面情节的发生。
三、《I Have Confidence》《I Have Confidence》是玛利亚离开修道院时所唱的,在这首音乐开始的时候充满着一丝伤感和失落,“我的未来在哪里?”低沉的音乐表露除了主人公的不安、她对未来无知的一丝丝害怕在踏出修道院大门的时候音乐充分的表现出来。
在玛利亚行进的路上,她的心情开始转为开朗,开始表现出本性来。
音乐是从低沉处渐渐地开始转为积极向上和强劲,让人听出来也充满了力量。
她充满了信心,充满了对自己的未来的坚定地掌握之心,她相信自己能够赢得孩子们的喜欢,能够掌握自己的未来,强劲坚定的音乐使得她充满了信心。
四、《我充满了信心》《我充满了信心》这首音乐是伴着主人公的心情开始变化,歌曲表现了她复杂的内心活动、对新生活的向往和信心以及她乐观向上的性格。
优美又坚定。
充分表现出玛利亚的开朗、坚定、充满自信的个性,正是这种个性使得在后面的故事中充分表现出来。
五、《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玛利亚来到上校家的第一天,晚饭时,邮差送信来了,上校的大女儿莉莎Liesl悄悄出去和邮差罗夫Rolfe在花园约会,他们高兴得唱起了歌,跳起了舞。
纯真可爱、浪漫甜蜜一对年轻人,唤起人们对青春年少时的美好回忆。
音乐是在一个晚上进行的,这个音乐由于是在两个相爱的年轻人约会时进行的,所以充满了浪漫的气息,也带着夜晚特有的一丝神秘和曼妙。
劳夫这首歌曲还充满了调皮可爱的气息,无邪的男孩和女孩充满着对未来的无比向往之情,这首音乐也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感觉。
这么美好的一对年轻人之间充满了浓情蜜意。
他们含蓄党的爱情带给人无限的想象和初恋的喜悦。
但这样的美好却被纳粹毁坏,劳夫最后背叛了自己的国家,与这里的一切美好形成对比,也侧面反映了法西斯对人们的伤害。
六、《My Favourite Things》《My Favourite Things》是在打雷的时候孩子们害怕雷声,跑到玛利亚的房间里,玛莉亚告诉他们只要想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不会害怕了。
于是伴着她欢快的歌声,孩子们渐渐开始不再害怕,由原来的紧张转为放松,这是玛利亚母性的充分体现。
一种爵士风格节奏与和音,伴奏着简单的主题,欢快的音调,每一次反复都采用了一种改编手法刻画主题,合理地运用大量的装饰音和经过句,使每一次旋律再现都令人有崭新的感觉,丝毫不显得罗嗦,利用特别的手法把旋律高低音区分布,有如一问一答的效果,十分有心思。
表达出了对买好事物的向往和喜爱之情。
七、《Do-Re-Mi》——《哆来咪》欢乐大方的《Do-Re-Mi》是玛利亚教给孩子们的第一首歌。
那天在郊外她开始教孩子们唱歌时发现,从没唱过歌的孩子们一下子很难学会,她就把七个音符和谐音字联系在一起,编成一首歌,琅琅上口,孩子们马上就学会了。
欢快活泼的歌曲《Do-Re-Mi》以其轻快地风格,歌曲中的每句歌词把七个音符连接在一起,用生活中的物品帮助记忆,每一句是一个音符,每一句的音调也正是音符的高度,朗朗上口。
简单而清晰明快的旋律,简单而极富生活气息的歌词,深受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
这首歌曲歌词通俗易懂,以生活化的比喻来诠释了抽象的音乐符号。
我认为这首歌表明了,音乐不仅仅是属于艺术家的独有领域,而是与我们的世俗生活紧密相连,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美和创造美,我们就会发现,生活无处不有音乐。
也正是这种发自内心的对生活和音乐的热爱,赋予了玛利亚诗性的魅力。
这对于我们的音乐教育方式也是一种启发。
八、《Prelude And The Sound Of Music》《Prelude And The Sound Of Music》一次是影片开始时玛利亚的独唱,而在这个时候显然不同,这是玛利亚教孩子们的音乐,是为了要欢迎男爵夫人。
这个音乐响起的时候上校正和玛利亚在发生激烈的矛盾,本来正准备赶走玛利亚的上校听到了孩子们的歌唱,顿时着迷。
上校情不自禁的走过去。
这首音乐具有很强的感化能力,轻柔充满爱意,在唯美的合唱音调之中上校开始沉浸,他顿时没有了怒气。
我们从这音乐里听出人类的博爱和音乐的感化力,这首音乐史心灵的音乐,是灵魂的歌唱。
九、《The Lonely Goatherd》玛利亚带领孩子们为男爵夫人表演木偶剧,他们的表演和歌曲都十分幽默而风趣。
孩子们出色的表演赢得了客人们的阵阵喜欢,祥和的气氛加上音乐的欢快使得环境其乐融融。
这首歌曲它是以“戏中戏”的方式出现,欢快可爱的音调和歌声体现出孩子们的可爱。
歌曲中的衬词“来咿奥嘟”是牧羊人的歌声,演唱时常常提高嗓音,用假声突出的方法,美国乡村音乐的旋律风格和演唱特点使得歌曲欢快活泼,极简而极有趣。
这是《音乐之声》中另一首深受孩子们喜欢的歌曲。
《孤独的牧羊人》不仅音乐美妙,而且对故事情节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上校孩子们的表演使得上校开始为孩子们感到自豪,同时曲终男女主人公的想看一笑也为影片男女主人公的相爱奠定了基础。
十、《晚安,再见》上校在家举行舞会,邀请了许多嘉宾,孩子们告别宾客上楼睡觉时演唱的歌。
此外,影片快结束时,在音乐比赛上,他们全家最后演唱了这首歌,这首歌曲欢快可爱,充分体现出了孩子们的可爱天性。
这首歌曲在最后离开奥地利的时候也演唱过,可是意义完全不同,最后的一次透露出对国家的恋恋不舍之情。
一个是美梦前的晚安,一个是离开祖国前的道别。
两次的演唱,前后温馨与伤感的冲突,让人触碰到柔软音乐背后的力量与坚硬。
十一、《Edelweiss》这首歌曲在片中出现了两次,一次是上校在家中的独唱,另一次是上校一家参加为德国纳粹举行的音乐会,他们决定当夜离开奥地利,前往维·也纳。
音乐会上,上校弹起吉他,唱起了这首奥地利民歌,哽咽地唱不下去了,玛利亚走上去和他一起唱,他们的深情感动了在场的奥地利观众,他们全部起立与上校夫妇合唱。
“雪绒花,雪绒花,清晨醒来看见它。
一朵朵,小白花,洁白而无暇。
开不败的小白花,点缀祖国大地幸福无涯”这首绕梁不绝、荡气回肠的爱情之歌,既道出了特里普船长对故国的眷恋,又可从中读出一点特里普对爱情的渴望……《Edelweiss》是抒情柔和的音乐,在第一次出现的时候由上校用悠长的气息,柔和的声音单独演唱,浪漫而温馨,给人以温暖温馨的感觉。
但是在最后一次出现的时候,里面包含着淡淡的忧伤,速度不同于这部电影中的其它音乐。
其速度之慢,基调之舒缓是这部电影中很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