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技术质量底线检查表

技术质量底线检查表




28
钢筋接头
钢筋接头位置、接头方式必须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中进行明确,并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不得以采用A级连接接头为由随意设置接头位置。底板采用A级连接接头时,经设计同意并办理设计洽商手续后,接头位置可适当放宽要求。



29
钢筋直螺纹连接完毕后,接头连接套筒外必须外露有效螺纹,且连接套筒单边外露有效螺纹不得超过2P;安装后应用扭力扳手校核拧紧扭矩,并对合格接头进行标示。



9
楼梯间两侧为现浇砼墙时,楼梯的施工缝必须留置在进休息平台1/3净跨的部位,楼梯梁的一半不浇筑,但必须在墙的相应位置留置“梁窝”,大于1/2墙厚;



10
若竖向及水平结构不同时施工,竖向结构必须留至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或纵横墙交接处,但必须留置保证门洞口上暗梁伸入两侧墙体满足锚固要求的“梁窝”。



25
危大模板
凡符合建质【2009】87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中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均不得采取整支整浇,即不允许竖向结构及水平结构同时支设、同时浇筑。




钢筋工程
26
代换
钢筋规格、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需要进行钢筋代换时,必须办理设计洽商手续;



27
抗震要求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性能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按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必须采用带E钢筋,其强度和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的实测值必须符合下列规定: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钢筋的最大力下总伸长率不应小于9 %。



20
支撑架自由端要求
扣件支撑架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a(包括可调托座)不得大于500mm,碗扣支撑架包括插入立杆顶端可调托座伸出顶层水平杆的悬臂长度不得大于650mm;(北京市要求扣件支撑架a不得大于400mm,碗扣支撑架不得大于500mm)



21
可调托座、可调托撑螺杆其丝杆直径不得小于36mm,插入立杆的长度不得小于150mm,伸出长度不宜大于300mm(北京市不宜大于200mm);



22
主节点处水平杆必须双向设置;



23
墙体模板
外墙及楼梯间侧墙层间接茬部位模板必须下延100mm,并采用对拉螺杆固定,间距≤600mm,螺杆对应梁部位放置顶模棍或内撑条。



24
模板拆除
模板拆除必须填写《拆模申请表》,并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方可进行;除满足混凝土强度要求外,对于多层楼板连续支模情况,必须考虑荷载在多层楼板间传递的效应,分别验算最不利工况下的支架和楼板的承载力,确定合理的模板支架层数。



15
地下室底层和上部结构首层柱、墙混凝土带模养护时间,不宜少于3d;



16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时间应根据施工方案确定。当日最低温度低于5℃时,不得采用洒水养护。喷涂养护剂养护应均匀喷涂在结构构件表面,不得漏喷;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大于25℃时,不得结束覆盖养护。




技术质量底线检查表
项目名称:项目
序号
项目
底线管理要求内容
符合
不符合
无此项

混凝土工程
1
试验室
面积超过20,000㎡的单体公建或群体工程,施工现场必须设立配备标养室及操作间的试验室,面积不小于15㎡;严禁留置“白试块”。



2
搅拌站管理
所有项目所签订的预拌混凝土搅拌站供应合同必须配备“技术协议书”




11
不同强度混凝土浇筑
当柱、墙混凝土设计强度比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高一个等级时,经过设计同意并办理设计变更后,梁、板高度范围内的墙、柱混凝土可采用与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相同的混凝土进行浇筑;



12
当柱、墙混凝土设计强度比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高两个等级及以上时,必须在交界区域采取分隔措施,且分隔位置应在低强度等级的构件中,并距高强度等级构件边缘不小于500mm。



30
箍筋要求
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搭接时,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不得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得大于100mm;



31
保护层控制
各类钢筋混凝土构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梯子筋、钢筋马凳、箍筋、双F卡、砂浆垫块等现场加工的措施筋必须严格控制加工尺寸,其布置间距应根据受力筋的刚度确定(主筋规格较小时应加密布置);隐蔽验收过程中对悬挑构件的钢筋马凳必须100%检查。



13
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应在初凝后开始覆盖,终凝后开始洒水养护;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



14
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养护时间应根据水泥性能确定;采用缓凝型外加剂、大掺量矿物掺合料配制的混凝土,抗渗混凝土、强度等级C60及以上的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均不得少于14d;


3
重点工程或工程的重点部位浇筑前必须不定期抽查,必要时需对搅拌站抽查,并有抽查记录,抽查记录需扫描上报公司技术中心备案。



4
原材料
严格控制影响混凝土结构安全和耐久性有害物质含量,包括氯离子含量、碱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云母含量、轻物质、有机物质、硫化物及硫酸盐等。



5
施工用混凝土中细骨料尽量采用河砂II区中砂;海砂谨慎使用,必须进行专业净化处理符合相关规范后方可使用;



6
运输
混凝土搅拌车进入现场后,严禁因混凝土塌落度损失而加水;



7
养护
混凝土达到终凝后,如有必要可上人进行放线(以不出现脚印为准),、堆放荷载、安装模板及支架。



8
施工缝留置
框架结构或楼梯间两侧后砌隔墙的楼梯施工缝,必须留置在本层楼板以上3级梯段板处;
模板工程
17
后浇带
后浇带模板必须单独设置(即保证楼板模板拆除时,后浇带部位可单独留置),禁止拆模后回顶;后浇带两侧支撑立杆必须不少于两跨以上完整承力体系,禁止单杆支顶。



18
梁底支撑
截面宽度大于250mm、高度大于500mm的梁,梁下立杆必须单独设置,禁止采用扣件传力方式搭设。



19
截面宽度小于250mm、高度小于500mm的梁,如采用扣件传力方式搭设,立杆间距必须不大于1.2m×1.2m,步距不大于1.5m,梁两侧立杆间距必须不大于500mm,梁下小横杆间距禁止大于400m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