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当下,“互联网+”已成为经济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平。
高等教育行业在互联网思维化,在此背景下,高校信息化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高校较好的信息化基础环境和管理1、基础平台建设状况和效时代,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报 为经济发展的提振器,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全面提升了社会资源配置的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的双重力量推动下,也发生了全信息化建设将何去何从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国高校信息化经历了校园网和数字化校园建设两个时和管理应用体系。
况和效果参差不齐趋势报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配置的集成与优化水了全局性的深刻变两个时代,现已形成普通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的建均高于高职高专,而应用效果1——效果较差评分原则,五大表图表1 基础平台总体建设状况图表2 基础平台总体应用状况专的建设状况和应用效果具有较大差异。
普通本科的五用效果却略逊于高职高专。
按照3——效果较好,2,五大平台应用效果平均分如表2所示。
表格1 不同类型高校基础平台建设状况对比科的五大平台普及率2——效果一般,表2、应用系统建设状况普通表格2 不同类型高校基础平台应用效果对比普通本科好于高职高专普通本科院校的应用系统建设务系统和移动校园两者已应用比高职高专院校高出10-20统应用效果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图表3 应用系统总体建设状况图表4 应用系统总体应用效果统建设状况和应用效果均好于高职高专院校。
在系统建已应用比例比较接近外,普通本科在其他五大系统的已20个百分点。
应用效果方面,除OA系统外,普通本均高于高职高专。
系统建设方面,除教统的已应用比例方面普通本科在六大系表表3、数据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本调查选择管理决策支持、运行高校数据应用建设状况。
表格3 不同类型高校应用系统建设状况对比表格4 不同类型高校应用系统应用效果对比起步阶段持、运行状态分析、用户行为分析以及教学过程分析四分析四个方面来衡量从普通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为57.1%、61.5%、65.8%和65.8%、68.3%和68.3%,两者图表5 数据应用系统总体建设状况图表6 数据应用系统总体应用效果高专院校对比来看,普通本科院校四类数据应用系统未68.3%,高职高专院校四类数据应用系统未建设比例分,两者进程总体相当,均处于起步阶段。
表格5 不同类型高校数据应用系统建设状况对比系统未建设比例分别比例分别为56.1%、4、高校信息化建设方式相对传统封闭的高校信息化建式。
参与本次调查的216所高校36.1%)的邮件系统、12所高校校园系统采用了公有云或高职高专院校。
方式悄然变化息化建设方式,已有相当数量的高校接受了公有云或所高校中,已有76所高校(占35.2%)的网络存储、所高校(占5.6%)的就业系统以及31所高校(占Saas化建设方式,且普通本科院校对这种方式的接云或Saas化建设方存储、78所高校(占(占18.5%)的移动式的接受程度略高于图表7不同高校信息化建设成效由多种因建设效果不尽人意,本质在于组求相匹配。
1、信息化管理机构影响力不同类型高校典型系统公有云或Saas化方式比例多种因素决定,组织管理水平往往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在于组织结构、管理队伍以及经费保障等因素无法与影响力总体较强因素。
目前,信息化无法与信息化建设需2、因需而定是信息化建设信息化部门与业务部门如何协本此调查中,由信息化部门主部门配合的高校占11.7%,视建图表8 高校信息化管理机构类型分布化建设管理的主要协同方式如何协同是信息化建设管理过程中的重要问题,目前并部门主导、业务部门配合的高校占31.8%,由业务部门,视建设内容而定、两种情况都有的高校占56.5%图表9 高校信息化建设管理协同方式类型分布目前并无统一模式。
务部门主导、信息化5%,达半数以上。
3、信息化管理部门人员数信息化管理部门人员规模分布的高校占37.1%,31-50人的高呈橄榄型特征,5000人以下高10000-20000人高校比例为校占比为18.9%。
两者分布特不均衡。
人员数量与学校培养规模并不匹配模分布呈现逐渐递减的特征,在10人以内的高校占人的高校占7.0%,51-80人的高校占1.9%。
而高校学生以下高校比例为9.0%,5000-10000人高校比例为例为30.7%,20000-30000人高校比例为26.4%,分布特征存在较大差异,表明信息化管理部门人员规模图表10 信息化管理部门人员规模分布图校占54.0%,11-30人校学生培养规模却例为15.1%,,30000以上高员规模存在结构性4、信息化建设经费保障方信息化建设需要持续的经费投校(占35.7%)有固定的年度经根据项目做灵活调整。
从经费投入状况来看,重建设、征,而运维经费却成线性递减图表11 高校在校生规模分布图保障方式灵活但不够平衡经费投入,但也因年度建设项目差异而不同。
本此调查年度经费预算,137所高校(占64.3%)对年度经费预建设、轻运维的情况仍然存在。
总体建设经费分布呈性递减特征,这表明,运维经费整体偏低。
此调查中,76所高经费预算不做固定,分布呈近似橄榄型特5、信息化建设总体效果在对信息化建设效果进行调查对剩下191所高校的信息化建太满意、1分——很不满意原则表明当前高校领导及师生用户图表12 信息化总体经费分布图图表13 信息化运维经费分布图效果不尽人意行调查时,有22所(10.3%)学校表示没有反馈渠道,无息化建设效果按7分——非常满意、5分——比较满意意原则进行评分,得到平均分仅为3.69分,未达到平生用户对信息化建设总体效果不太满意。
道,无从了解效果。
较满意、3分——不达到平均水平4分,本次调查共有222家高校参与,其中高校信息办以及信息中心负责人为覆盖了普通本科(其中985及综合、理工、师范、农林、财经可以说,本次调查的对象分布具有代高校信息化的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图表14 信息化建设总体效果评价其中有效样本216家。
本次调查问卷的填写者以高校信息化责人为主,共279人。
本次调查中,部属、省属和市属高校都高校16所,211高校36所)、独立学院、高职高专等类型财经、医药等12种类型;地理分布方面,七大区域均有一定比布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广泛性,所得数据和结论能够较全面地发展趋势。
信息化建设分管校长、高校都有参与,其层次类型;在学科方面,涉一定比例的高校参加。
全面地反映“互联网+”时图表15 参与调查高校主管单位类型图表16 参与调查高校办学层次图表17 参与调查高校学科分布图表18 参与调查高校所在区域分布高校信息化建设总体效果不尽人意,客观上是由于传统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弊端所导致。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信息化建设也在呼唤新的理念和建设模式,以期在更深层次助推高等教育发展。
1.“互联网+”理念已深入人心本次调查共有279名高校信息化领导及管理者参与,对“互联网+”比较了解的有189人,占68%,非常了解的有28人,占10%,两者之和接近80%,表明高校信息化领导及管理者总体对“互联网+”比较关注,这为“互联网+高校”做好了理念层的准备。
图表12.“互联网+高校”将在战略目前,对于什么是“互联网管理者们却给出了高度评价。
+高校”将引发高等教育的大变210人(占75.3%)认为将对“互联网+高校”的内涵和价值推高等教育发展,有助于高校高校信息化领导及管理者对“互联网+”的了解程度战略层助推高等教育发展联网+高校”尚无统一定义,但对其内涵和价值,高校评价。
在279名调查对象中,有216人(占77.4%的大变革,改变高校的教学模式、管理方式以及内外为将对教学、管理、科研等提供更深入、更广泛的支撑和价值已经突破了技术和工具层面的支持,而更加注于高校构筑和保持核心竞争能力。
,高校信息化领导及4%)认为“互联网及内外部协作方式,的支撑,这表明,更加注重在战略层助3.“互联网+高校”可实现高校管理服务功能涉及多个方些领域率先突破?支持率最高得票占比为75.6%,再次是““社会服务”和“科研协作”1/3左右。
这进一步表明“互联撑和管理变革,不久将在高校图表2 “互联网+高校”的内涵及价值评价现多点突破多个方面,本调查选择了五个主要领域。
“互联网+率最高的是“管理服务”,得票占比为76.7%,其次是“次是“文化生活”,得票占比为56.6%,三者占比均达协作”的支持率虽然略低一些,分别为38.4%和31.9%互联网+高校”不是个别领域的优化提升,而是全在高校管理服务的主要领域实现多点突破。
+高校”究竟从哪次是“教学互动”,比均达一半以上,31.9%,但也达到而是全方位的业务支4.系统重构是高校管理服务对于高校内部管理服务与互联1%的被调查者认为两者没什么成,24%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全面系统再定义与重构,显然,这一互联网化建设方式主张C 端驱端驱动、以人为本的理念,图表.3 “互联网+高校”率先突破的领域理服务互联网化的基本路径与互联网化的关系,高校信息化领导及管理者们的观点没什么关系,内外有别,11%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局部是全面升级,内外融合,而61%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围,这一主张占绝对优势。
传统信息化建设方式往往是端驱动,因此,围绕师生服务进行系统再定义与重构,这是高校内部管理服务互联网化的基本路径。
的观点不尽一致。
是局部优化,服务集为是围绕师生服务,往往是流程驱动,而与重构更加符合C在“互联网+”时代,高校信息绝大多数高校已陆续做好迎接“互联网+高校”的现实路径图表4 高校管理服务与互联网化的关系校信息化领导及管理者对信息化建设新理念已形成较好迎接互联网模式的准备,高校信息化行业供需双方将路径。
形成较充分的认识,双方将共同探索出1.互联网核心技术大有作为技术发展是“互联网+高校”的状态,而且将推动数据和信息高校应用最广泛的是移动互联有123家高校应用,占56.9%用比例均不足1/3。
这表明,信息化建设互联网模式正处于2.高校信息化建设互联网模高校传统建设模式的不足呼唤准备。
本次调查中,已采用互划实施的高校有50所,占23.5条件不太成熟,五年内计划实施占4.7%。
有作为校”的必要条件,“互联网+”技术不仅改变了数据和信息向智能、知识、智慧层次发展,并大幅提升利用动互联网技术,有135家高校应用,占62.5%;其次是56.9%,而大数据、物联网、社交网络以及群体计算(,“互联网+”核心技术在高校信息化行业尚未全正处于蓄势待发阶段,新兴技术应用大有作为。
图表5 “互联网+”技术在高校应用普及程度联网模式指日可待足呼唤互联网模式的早日到来,事实上,大多数高校已采用互联网模式的高校有20所,占9.4%;已具备条件23.5%;条件比较成熟,3年内计划实施的高校有76划实施的高校有57所,占26.8%;而不算采用的高校了数据和信息的连接升利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