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降水设计施工方案

(完整版)降水设计施工方案

目录一、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1)2、工程地质条件 (1)3、水文地质条件 (1)二、编制依据 (2)三、降水设计、施工方案 (2)1、降水方法的选择 (2)2、降水设计 (2)3、降水运行 (4)4、降水动态观测 (4)5、降水井施工 (5)6、排水管铺设及供电系统安装 (6)7、降水井的后期处理 (7)8、注意事项 (7)9、降排水维护管理及特殊情况的应急处理措施 (8)四、基坑降水对周边环境影响及对策 (9)1、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9)2、降水影响计算 (9)3、对策 (11)五、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措施 (12)1、文明施工 (12)2、环境保护 (13)3、成品保护及监测 (14)降水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拟建工程位于道里区友谊路与通江街十字路口十字路口东北角,现哈尔滨警备区办公楼北侧,,距松花江堤约50m。

交通便利,场地较平坦。

基坑占地基坑面积约94×31.2m2,基坑开挖深度为-6.8m。

勘察资料显示场地地下水位-3.3m,为了保证工程基础正常开挖,根据降水规范,地下水应降至基坑开挖底板下0.5-1.0m,即地下水位降至7.3-7.8m以下。

2、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场区地层岩性组成如下:第(1)层;杂填土:0.00――――2.70m第(2)层;粉质粘土: 2.70――――5.80m第(3)层;细砂: 5.80――――11.30m第(4)层:中砂:11.30――――25.20m第(5)层;粉质粘土:25.20――――29.00m第(6)层;中砂:29.00――――30.50m第(7)层:粉质粘土与中砂互层:30.50――――35.30m第(8)层;粉质粘土:35.30――――40.30m第(9)层;全风化泥岩:40.30――――50.00m3、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地貌单元为松花江河谷漫滩区,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含水层厚30 m,渗透系数25m/d,单井涌水量2000m3m3/d,补给区与分布区一致。

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补给,以侧向迳流侧向迳流为主要排泄方式,地下水动态变化大,水量充足,分布稳定。

场地地下水与松花江水力联系密切,由于含水层渗透性和迳流条件好,因此形成互补的补给和排泄条件。

地下水位年变幅2-3m。

现地下水位埋深-3.30m。

主要赋存于细砂和中粗砂地层中,降水有效影响半径200m。

二、编制依据1、《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2、《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99)3、《水文地质钻探规程》DJ/T0148—94)4、《水文地质手册》第二版(地质出版社);5、《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建筑工业出版社);6、《岩土工程勘察报告》7、《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三、降水设计、施工方案1、降水方法的选择本工程为在粉质粘土和松散砂类地层中进行的深大基坑工程,降低地下水位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基坑开挖降水方法很多,有深井点降水,明排降水和轻型井点降水,根据本场地降水时间集中、水位降深及排水量较大的特点,明排和轻型井点的方法,都不能满足基坑开挖及基础施工干作业的要求,只有采用深井点降水方法,才能有效防止基坑底部土体隆起或突涌的发生,确保施工时基坑挖土和封底时的安全,不发生冒水冒砂,保证底板的稳定性,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降水设计(1)基坑涌水量采用下式计式中:K :含水层综合渗透系数,取经验值K=25m/dR :有效影响半径,R =200mH :含水层有效厚度H = 30m ())1(20R R Ln S S H K Q +-=π基S : 基坑中心水位降深,设计值S=4.0mR 0:大井概化半径=36.31m计算得Q =9387.66m 3/d 即基坑日排水量至少为9387.66m 3/d 才能满足设计水位降深的要求。

(2)井数的确定按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前面的降水工程条件分析,拟采用深井点降水。

单井出水量、单井内水位降及基坑涌水量应满足如下条件:考虑地下水渗流对基坑地基土的影响,单井出水量不宜过大,即不超过30m 3/h ,单井内降深应以稍大于基坑内最大水位降为宜。

基坑降水运行时总排水量应大于计算的基坑排水量,Q =nQ >Q降水井数可按下式确定:N=1.1Q /Q式中: Q :单井出水量Q 单=30m 3/h ; Q :基坑排水量9387.66m 3/d ;n :降水井点数经计算当N=18.34≈18眼,基坑日总排水量为;Q =nQ =18×30m 3/h×24h =12960.0m 3/d ,即Q >Q =9387.664m 3/d ,满足上面1、2条件。

经以上验算,基坑挖深 6.8m 时,降水井数18眼,单井水量30m 3/h 。

基坑降水日排水量=12960.00m 3/d 。

即选用额定出水量30m 3/h 、扬程大于25m 的配套潜水泵。

(3)到达设计降深时间预测采用下式预测∑-=)(2i S u W kQ H S π 式中:S :计算点时间水位降m ;W S (u i )为第i 眼井的泰斯井函数;其他符号意义同上式。

经验算基坑中心点水位降达设计水位降时间约3天。

(4)降水井布置根据降水计算结果和相关工程经验,降水井布置方案如下:本降水工程采用环形方法布井,大部分井点布置在基坑外侧,部分降水井点布置在基坑边部(详见降水井平面布置图)。

井间距约17.89m,井深18m。

排水方案采用分管单井排水方法,排入甲方指定的就近地点。

设计技术参数见下表。

降水施工设计技术参数3、降水运行(1)可采用分次降水,即边打井边洗井边抽水,用调整泵深来调整控制降水深度,以使水位缓缓平稳下降,避免因剧烈水位下降会增加沉降量,导致相邻建筑物损坏。

(2)严禁挖土机、吊车等设备撞击井管、排水管线、电缆等。

(3)井管口有保护措施,防止杂物掉入井内。

(4)降水井要保证昼夜连续运转,防止因停泵使水位上升,造成“涌槽”事故。

(5)降水结束需缓慢稳定抬升水位必具备两个条件:建筑物防水必须做好;建筑物荷载大于地下水上顶托力。

(6)基坑内的降水井停抽后把潜水泵取出,以便甲方采取措施,进行封井处理。

4、降水动态观测(1)受场地条件及经济条件限制不单独布设观测井点,可在降水井外侧设立观测井点或运行时选择代表性降水井定时关停,测得水位下降情况。

(2)降水运行开始即对地下水位进行全面的观测记录,以便随时获得水位降落信息。

降水运行时,做好水位观测记录,记录一式叁份,甲、乙双方及监理单位各一份,为了取得下降水位深度数据,可采用单井临时停泵的方法进行测量。

(3)根据观测记录,及时分析降水过程中不正常状况及产生原因,提出调整及补充措施,确保达到设计降水深度。

5、降水井施工(1)施工准备1)调查场地周围雨污水管线及雨污水井分布状况,布置排水管线和供电线路。

2)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详细制定施工中各种材料计划和供应计划。

(2)降水井结构根据地层及水文地质条件,降水井井深为18m ,开终孔径φ550mm,下入井管为φ275mm双壁螺旋管。

(3)施工流向与施工流程准备工作→钻机进场→放线定位→挖泥浆坑→埋设钢护筒→钻进→终孔→下井管→填滤料→封井→洗井→合理安装排水管及电缆→下泵→抽水→记录。

(4)施工方法1)挖探井在拟施工降水井位人工挖探井直至见原状土,3m以上较浅的探井在确认无地下管线及地下构筑物后下入护筒,护筒外侧填粘土封隔好表层杂填土层,以防止钻井施工用水大量漏失及塌孔。

2)挖泥浆池根据场地条件在距降水井1.5m左右处挖泥浆坑,一般每口井用一个泥浆池。

3)凿井为确保降水效果,减小洗井难度,所有管井采用泵吸反循环钻机成孔,井径、孔深不小于设计值,井身应保持圆正垂直。

4)下管按设计井深事先将井管排列、组合,下管时所有深井的底部按标高严格控制。

井管应平稳入孔,接头要接牢固,完整无隙,确保强度,以免脱落;过滤器包好井底布,缝隙清楚,下管要准确到位,自然落下,不可强力下压,以免损坏过滤结构。

下好井管后,把井管居中固定。

5)填砾料井管下入后立即填入砾料。

砾料应保持连续沿井管外四周均匀填入。

填砾料时,应随填随测砾料填入高度,当填入量与理论计算量不一致时,及时查找原因。

不得用装载机或手推车直接填料,应用铁锹填料,以防不均匀或冲击井壁,如遇蓬堵可用水冲。

填砾完成后在洗井过程中,如砾料下沉量过大,应补填,砾料为φ3-7mm干净砾料。

6)洗井:要求至少1个台班,确保洗井质量,直至井内出清水,基本不含砂,出水量大,井底沉砂不大于20cm。

7)封井:为了防止上部泥浆及降水直接渗入砾料内影响成井质量,等填砾结束20分钟后,上部填粘土。

8)合理安排排水及电缆电路:各井排水管和电缆应一齐铺设,排水要畅通无阻,就近排放,连接合理,采用分管方式排入甲方指定的畅通下水管道。

电缆应绝缘有一定抗拉、抗压强度。

9)水泵安装潜水泵及泵管安装吊放,置于距井底以上2.0-2.5m处。

安装并接通电源,做到单井单控电路,并检查水位继电制动抽水装置和漏电保护系统。

10)抽降连网统一抽降后应连续抽水,不应中途间断,需要维修更换水泵时,应逐一进行。

开始抽降时要间隔逐一启动水泵。

抽水开始后,应逐一检查排水管道是否畅通,有无渗漏现象,如接头处或排水管渗漏应返工或维修。

以及单井出水量、出水含砂量。

当含砂量过大,可将水泵上提,如含砂量仍然较大,应重新洗井。

6、排水管铺设及供电系统安装(1)采用分管排水方法,排入甲方指定的地点。

抽降前,在基坑外围埋设排水管。

(2)供电电缆敷设及配电系统安装降水井采用QS-30/26-5.5型潜水泵在所有泵全部开起的情况下降水用电总功率为110kW。

考虑到降水井数量较多、距离较远,应分别设立2个总电源。

线路途经地段一般采用架空明敷的方式。

控制系统所需各级配电箱均采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并带有漏电保护装置的配电箱。

各级配电箱均需编号,加安全护栏,悬挂警示牌,并做防雨措施。

当在降水期间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限制,造成对降水用水泵在井下的工作状况不能及时掌握时,需在一级配电箱上加装自动监控系统以实现对降水井总出水量、井内水位、降水用水泵电机功率等数据及时监控,从而做出及时调整。

为防止在降水期间发生意外停电事故,现场需有备用电源(如:发电机、二路供电系统),并配有自动切换装置。

1)电缆敷设路径如遇过路或穿越其它建筑物时,须穿厚度为2mm以上护电套管加以保护。

2)供、配电系统用的电力开关柜、动力配电箱安放要牢固稳妥。

3)为保证降水工程连续运行,需备足25%用电设备备件,以便及时换修用电设备。

4)电力开关柜及动力配电箱要上锁,应做好防雨、防砸等防护工作,并须安装围栏,并在围栏不同方向悬挂警示标志,其放置地点要安全、平整,周围无杂物堆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