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生的悲剧却成就了艺术的辉煌写在徐渭和梵高之间 作者:周圆

人生的悲剧却成就了艺术的辉煌写在徐渭和梵高之间 作者:周圆

人生的悲剧却成就了艺术的辉煌写在徐渭和梵高之间作者:周圆人生的悲剧却成就了艺术的辉煌——写在徐渭和梵高之间奉化中学周圆内容摘要:通过对徐渭和梵高人生悲剧的了解,使我们更珍视他们辉煌的艺术。

这些种种遭遇和成就,对我们后人有很大的启示。

关键词:徐渭梵高人生的悲剧艺术的辉煌对后世的启示引言:在实习备课时,翻关于徐渭的《墨葡萄》文献,发现他的经历跟梵高的经历是如此的相似,对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同时他们带给我们的,就是给予我们以快乐,勇敢生存下去的启示。

一、人生的悲剧梵高说:“芍药属于简宁(jeanin),蜀葵归于郭斯特(quost),可是向日葵多少该归我。

”他不知道,早在三个世纪以前,有一位郁郁不得志的中国人就曾经骄傲地宣布称:“青藤是我。

” 这青藤,就是徐渭。

徐渭,字文清,文长,号天池,青藤,浙江山阴人(今绍兴)。

徐渭成就辉煌,却一生坎坷。

A、(1)徐渭刚降生的时候,命运就捉弄过他多次:徐渭的生母是其父之妾,庶出的徐渭幼时遭人白眼的境况可想而知;在他出世不到百日时,父亲便去世,幼年的徐渭全靠嫡母苗氏扶养。

14岁时,苗氏去世,不得已徐渭栖身于异母长兄徐淮处。

20岁他在山阴考中秀才,而后娶潘氏为妻。

(2)从25岁起徐渭连遭不幸:长兄徐淮服丹药导致中毒身亡;与豪绅士相争导致家道中落,妻潘氏患肺病不治而去世。

一时间支撑他正常生活的条件纷纷失去,他置身于衣食没有着落的清贫中。

直到37岁,徐渭到胡宗宪总督府为幕僚,参于抗倭斗争的策划工作,生活才有所稳定。

41岁前的徐渭于功名尚未忘情,但乡试八考八落,功名确实与他无缘。

在徐渭45岁时候奸相严嵩之子严世蕃因通倭罪被杀,其案牵连胡宗宪,徐渭以为自己也不能幸免其祸,便对生的希望彻底破灭,达到“死灰吹不起”的绝望程度。

九次自杀,九次不死。

此时的徐渭处于癫狂病态中,他疑继妻张氏不贞,失手致其与死,为此他在牢中度过了六年多的囚徒生活。

到晚年徐渭已穷到卖书画不足度日的境地。

B、徐渭的人生旅途是坎坷的,而且被命运捉弄甚众,徐渭留在世间的诗文奇逸,戏曲卓绝,书法狂劲,绘画出众。

他在科举路上的屡蹶,疯狂时的自趼,以及作品在当时的无人欣赏,种种生活的艰辛与不幸,倒使我想起另一个人,便是荷兰那个世界艺术史上最负盛名的疯子——梵高梵高,1853年,3月,出生在荷兰格罗渥特——松丹特的一牧师家庭,16岁美术公司当职员经常下派,他用闲暇去博物馆参观,开始业余学画,同时与房东女谈恋爱——失败。

精神倍受打击,工作也被辞退,两个月后有进一家美术公司,不能取悦顾客,再度被解雇。

1876年,23岁,到伦敦远郊学校任法语教师,出于恻隐之心,少收穷苦学生学费,被辞退。

后来到教会的一个寄宿学校教书,与教士相处和谐,他慷慨解囊把一切都给了穷人,自己住木板栅,睡地板,穿破衣烂衣。

此种吃苦狂热,反而引起教会的猜忌,撤了他的职。

过了几年飘泊的日子,1880年,梵高27岁,顿悟:应作为一名画家。

他决心奋进,一个画商兄弟和表兄给他帮助,但在这一期间与表姐恋爱失败,表兄与他断交,他身心受到挫磨,梵高自知学画起步较晚。

1885年后,白天在美术学院人体班画模特儿,晚上,画石膏。

夜晚11点半以后,在一俱乐部画画,利用一切时间画画。

去巴黎结识了印象派画家,毕沙罗,塞尚,修拉。

1888年,梵高来到阿尔,受印象派画家的外光诱惑。

由于学了他们的用色方法,他的调色板变的亮畅了,此时他也意识到自己正在获得一种效果。

因而重复一种主题,不断画下去,他最爱黄色和蓝色。

他本想与高更合作,创立新画风,由于两人气质不同,讨论问题时总要发生口角,就象“两架放电的电瓶”。

有一次,吵到激烈时,梵高就向高更扔玻璃杯、剃刀。

第二天,梵高把自己的耳朵割下。

如此一个月后,他疯病发作(据后人考证,他并非是精神病,乃是一种遗传的癫痫病,同时被忧郁症所困扰。

),被送进医院。

后来又转入圣雷米疯人院。

他在疯人院时,经常作画,有一大堆作品。

他看到婚后得了六个子女的弟弟提奥的家庭收入在日益紧缩,而自己的病又越来越严重。

1890年7月27日,梵高食枪自杀。

梵高的作品,都是在他生前最后十年中的后五年完成的。

至于梵高在生前所卖出的作品,只有一幅油画和两幅素描,而支持他死的那一年才出现,也仅是一篇而已。

徐渭和梵高,他们的人生是坎坷的,多难的;他们在世的时候才华横溢,作品在当时却无人欣赏;他们穷困潦倒,贫病交加;他们是痛苦的。

尼采认为,痛苦是增进人生价值的兴奋剂。

因为有了它,便会有美的幻想来作安慰调节。

痛苦愈大,美与力量的发挥也就更大。

人世上遭受最深的苦恼,吃过最多痛苦的人,才算是伟大的人。

那么超越自我身心的最大的界限,一生与苦恼奋斗不懈的徐渭和梵高,真可算是度过最大最忠实的人生。

二、艺术的辉煌A.(1)徐渭的绘画以花鸟画为主,兼有少量的山水画创作。

他的水墨大写意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观徐渭画作原迹,神气越四百年而未减,以目接读,气势如浪,挟人而行。

在他的画前,你很难以沉寂之心进入他的精神世界。

其画以无我无他之笔,使元气淋漓之墨,写齐变三形,抒古今之意,发愤世嫉俗之情。

笔墨在徐渭手中,如晴空忽至的风云,挟雷电之势纵横广宇;如决堤之澜,翻江之水,痛快淋漓,观徐渭画,你能感觉到生命的炙热,生命的活力,以及入世不屈于俗的狂傲风骨,它有鲜活不滞的灵性。

疾风暴雨般的激情和诗意的散溢,于此你可以醒悟,画虽小技,不暢神情为真小;寸心虽微,不接广宇为真微,道在动中!徐渭的画以“似与不似”为其形象的根据。

他对自然物象的把握是以生命的体验和认同为根据的,故形象之为用,备形取神,他对实象概况提炼是形远离酷似而生理和神乎的暗合,又使画中之形还其全似。

(2)徐渭绘画,“走笔如飞,泼墨淋漓”。

山水画丰厚润泽,满纸烟岚,册内所选的《山居图》可见一斑。

人物画用笔用墨,甚至用纸都有过人处。

如其画竹,破笔,瘦笔,断笔为之。

不拘一格,所谓“化工无笔墨,个字写青天”。

册内《花卉图卷》中的雪竹,勾画急速,淡墨浑染,雪之重压与竹之倔奇跃然纸上,令后世画竹高手清人郑板桥亦赞叹不已。

再看徐渭画葡萄,藤用中峰,任意而为,转折流畅,顿挫有力。

其走势状如龙蛇。

叶以泼墨画出,浓淡相衬,变好万千而又自然天成。

如其《墨葡萄》一幅,“不求形似求生韵”,“信手招来自有神”。

叶丛之野逸,藤蔓之飘零,果实之淡泊,既有脱俗的潇洒,又有弃世的落寞,水墨的表现力至此可谓绝矣。

而徐渭在画史上还以用生纸见长,生纸之于水墨,最能发挥其浑染丰富,浸渍淋漓效果,正符合徐渭肆意发挥的心态。

如其画蕉画荷,多以泼墨为主,取其大块墨色的放任,但徐渭又往往以胶调墨,避免过分的渗散,得其形而纵其意。

徐渭之所长也。

B.(1)梵高是谨慎而求面面俱到的完美主义艺术家,神经质的个性使他在艺术上的追求日臻完善,梵高的油画决不是表现了这个画家的不理智状态,他所记录下的一切是自身的写照,也是他心灵的真诚倾诉,梵高的艺术确实为20世纪的现代艺术家所珍视。

他在绘画中所吐露的悲怆,激愤和悲观情绪,正是一个如饥如渴地在用绘画表达自己内在精神状态的形象记录,是伟大的心灵艺术。

梵高的艺术在本世纪确实有它特殊的作用,他那近乎神秘的狂热与歇斯底里式的创作热情,给现代美术以很大的启迪。

(2)向日葵是梵高最喜欢画的植物。

在梵高看来,这种花非同寻常,是阳光和生命的象征;同时也是他内心翻腾的火热感情的写照。

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细碎的花瓣和葵叶则象火苗,整幅画就象是烧遍画布的熊熊火焰,梵高自己说:“这是爱的最强光”。

一生中,他画了十二幅《向日葵》,对完美艺术的追求近乎疯狂。

而其中的一幅他认为卖500法郎应不为过,那是1888年。

在整整一个世纪后的1987年3月,《向日葵》在伦敦拍卖所得是他估计的398500倍,2.19亿法郎。

几年后,他的《蝴蝶花》是3亿法郎。

但是梵高已全然不知。

与其说这是对他艺术成就的肯定,倒不如说是艺术史上的一个大恶作剧。

跟青藤一样,梵高也受尽了与他同时代的传统画师的嘲弄。

据说说当时在布鲁塞尔举办的一次二十人画展上,有一位名叫歌德鲁士的宗教题材画家甚至不愿把自己的作品与梵高的《向日葵》并列展出,而最终退出画展以示抗议。

《向日葵》则是他“感恩的象征”。

梵高曾经自信,但他那脆弱的心灵却承受不住信念被嘲弄的折磨,还有高更对他的压抑。

困顿之中,他居然割掉了一只耳朵。

他的遭遇与徐渭是如此的相似。

绘画史上,梵高因深受日本版画的影响,大胆的应用了色块的渲染力而使他的作品光彩照人。

在他把原始的沸腾着的情感之火渲染在画布上时,总能以理性的认识和高超的技巧加以控制。

从而使他奔放的色彩和粗犷的笔触具有一种内在的秩序感。

而徐渭的绘画精神则跟后来西方以莫奈为代表的印象派相似,“不求形似但求生韵”,运笔奇肆狂放,势若飓雨疾风,纵横睥睨,以水墨写意抒发胸中的悲愤,每画必题,每题必诗。

画面又追求水墨淋漓的效果,不拘泥于物象。

如果谈及明代文学艺术,迈过徐渭,便不成完论。

梵高是西方艺术史上最具个性的画家,是西方现代画坛最伟大的艺术大师之一。

这倒不单单是徐渭的泼墨大写意技法对后世影响甚大,梵高那狂放的色彩,激情洋溢的笔触使后人被深深打动,里面更有他们一生坎坷的际遇对后世的启示。

三、对后世的启示梵高,徐渭是天才,是狂徒,是悲剧的主角,一个艺术家,当他以毕生之力搏斗时,所展现的就会跟他的意志相反,世事都是属于悲剧性的,因此产生了艺术的根本问题。

由于跟社会形成对立状态,而使自己陷入绝境时,那一方面就代表了悲剧的发生,同时那也是我们天才与精力发挥的极致。

就因为这样的道理,悲剧可以说是一种精力与天才的化身。

他们带给我们的,就是给予我们以快乐,勇敢生存下去的启示。

以上写于他们的很多相同之处,由于徐渭是生活在明朝(1521-1593)的中国,而梵高是生活在清咸丰(1853-1890)的欧洲荷兰。

由于东方文化的底蕴不同,他们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我们从第一部分人生的悲剧中,就可以看出徐渭的遭遇比梵高的经历更曲折一些,我在想假若他们没有这些遭遇,徐渭会怎样?梵高会怎样?也许,徐渭的成就会更大,梵高也许不会去学画。

这也是我们后人的一种猜测,假若的话就没有现在的美术现状。

还是让我们回头来看看他们在绘画精神的差异。

中西方绘画精神比较1.西方绘画的主要精神:模仿的方式和数学逻辑构成了西方绘画科学的再现客观生活,反映现实生活的重大斗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