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文化之百家经典与管理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之百家经典与管理智慧


百家经典与管理智慧
• 离开行动的思想只能是空谈。思想致
胜,是因为思想被落实在行动中。思 想在云端,行动在路上。 今世主皆忧其国之危而兵之弱也,而 强听说者。说者成伍,烦言饰辞,而 无实用。主好其辩,不求其实。说者 得意,道路曲辩,辈辈成群。 故惟明 君知好言之不可以强兵辟土也,为圣 人之治国作壹、抟之于农而矣。
仁人:大写的人
• 坦荡的胸怀和境界 •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
虚其心,爱天下之善; 平其心,论天下之事; 潜其心,观天下之理; 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有为有不为,知足知不足; 锐气藏于胸,和气浮其面; 才气见于事,义气施于人。
仁人:坚守做人的基本原则
• 用正确的态度,做正确的事情。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 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 惠,其使民也义。 • 坚持君子四项基本原则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 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仁人:保持认真的态度。
• 毛主席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 孔子回答樊迟问仁:居处恭,执事敬,与
人忠。 • 孔子给颜回的指导:克己复礼为仁。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矣。 • 远离是非的基本选择:非礼勿视,非礼勿 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理解孔子回答仲弓问仁:出门如见大宾, 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传统文化思想中的基本内容
•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注重个人修养 强调和谐中庸 追求修齐治平 倡导知行合一
儒家经典告诉我们:
• 要想朋友遍天下,自己首先有修养。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 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 与?自贡曰:夫子温、良、恭、俭、 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 乎人之求之与?
百家经典与管理智慧
• 使功名、利益的取得始终与各人的努力
和付出联系在一起而没有其他途径,这 样才会激发大家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感受工作的乐趣就不会胡思乱想更不会 胡作非为。 为国之数,务在垦草;用兵之道, 务在壹赏。私利塞于外,则民务属于农; 属于农,则朴,朴则畏令。私赏禁于下, 则民力抟于敌;抟于敌,则胜。
仁人:宽厚待人。
• 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
谓仁矣 •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 • 共产党人: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 • 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子曰:躬自厚而薄则于人,则远怨矣。
仁人:善于行动。
• 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
仁人:善与人处。
• 管理就是团结和带领大家共同完
成任务。 • 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 孔门弟子的经验之谈:
君子当尊贤、容众、嘉善、 矜不能。
传统文化中的十个字
• 义:仁者应有的是非观,价值观 • 礼:制度建设,规章约束 • 智:知识,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 信:诚实守信,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 温:内心平和,处变不惊,面色和善 • 良:与人为善,善解人意,心底良善 • 恭:认真的态度,敬业精神,责任心 • 俭:节俭,不铺张的作风 • 让:礼让,忍让,退让,善居下
百家经典与管理智慧
• 懂得人之常情,更善通过正常途径和有
效手段满足欲望。要善于利用人们对名 利的追求,把人们的行为统一到组织目 标之下。 民之性:饥而求食,劳尔求佚,苦则 索乐,辱则求荣,此民之情也。民之求 利,失礼之法;求名,失性之常。今夫 盗贼上犯君上之所禁,而下失臣民之礼, 故名辱而身危,犹不止者,利也。故曰: 名利之所凑,则民道之。
百家经典与管理智慧
• “上善若水‛其实是人生智慧,无非是
告诫人们要学会低调处事。像水那样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 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 水为圣人师:居身安于卑下,存心良 善宁静,交往仁爱和谐,言语诚实可 信,为政治理有道,做事机敏适度, 行动把握时机。
百家经典与管理智慧
• 法家 商鞅 变法革新 • 《商君书》的智慧思想 • 实行制度化管理,首先要解决思想认
传统文化系列讲座之
百家经典与管理智慧
构建自己管理知识金字塔
现代 管理知识
中国特色管理理论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知识
从传统文化思想中汲取营养
•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安身之本 为官之道 处事之技 立命之基 为政之策 处世之智
传统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
• 传统文化 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 • 春秋因孔子编鲁国历史《春秋》而
仁人:心中有他人。
• 把别人看在眼里,你就在别人心中。 • 樊迟问仁。子曰:仁者,爱人也。 • 领导‚爱民如子‛,员工‚爱厂如
家‛ • 兵法讲‚视卒如婴‛,管理要‚使 卒如婴‛ • 教育孩子,重要的是让孩子懂得爱、 懂得感恩。
仁人:言语谨慎
• 既避免恶语伤人,又防范祸从口出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 • 做到‚三思而后言‛,有备而言,有 条理而言,最忌‚本来不想说‛、 ‚随便啰嗦几句‛等 • 孔子指出讲话容易犯的三种错误: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 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百家经典与管理智慧
• 道家 老庄思想 • 《道德经》的智慧思想 • 人生如戏,乐观其妙
保持平常心很重要,不要在意别人怎 么说,也不要在意该如何给别人说。 自己认准了的事情就去做。因为‚道 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百家经典与管理智慧
• 企业家其实就是孺子牛,不要动不动
以老大自居;必须有为人民服务的思 想,而不是建立自己的独立王国。除 此之外没有什么更好的路可以走,更 不会持续走下去。大道生自然,自然 生万物,没有先后大小,就这样古往 今来延绵不绝。面对自然的演变,世 人是否该有所感悟呢?所以老子提出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不居。‛
百家经典与管理智慧
• 管理者不刻意与一些人走得很近而与
另外一些人相处很远,不把个人的爱 憎情感和意志强加于他人。同时要提 醒自己,世间不存在救星、菩萨,没 有普度众生的神。不要追求别人对自 己感恩戴德,保持内心的恬静,付出 了也就付出了。 • 天地无语而万物生。所以不要追求用 太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百家经典与管理智慧
• 正确合理运用组织管理的三大发宝。
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 三曰权。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信 者,君臣之所共立也;权者,君之所 独制也,人主失守则危。君臣释法任 私必乱。故立法明分而不以私害法, 则治;权独断于君则威;民信其赏, 则事功成,信其刑,则奸无端。惟明 主爱权重信而不以私害法。
百家经典与管理智慧
• 善于制定政策,善于驾驭策略。通过政
策设计和策略手段达到管理目的。政策 是行动的依据和准则,策略是实现任务 的手段和方式。 主操名利之柄而能致功名者,数也。 圣人审权以操柄,审数以使民。数者, 臣主之术,而国之要也。今世主欲辟地 治民而不审数,臣欲尽其事而不立术, 故国有不服之民,主有不令之臣。
忠孝乃仁人之本
• 言行有规矩就是孝敬父母。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 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 礼,祭之以礼。
忠孝乃仁人之本
• 不让父母为自己担心就是尽孝
健康地活着就是 对父母孝顺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 其疾之忧。
孝敬父母从关心 健康着手
得名。大致从公元前774年至前476 年,基本上是东周的前半期。 • 战国始于前475年,止于前221年秦 始皇统一中国。因西汉末年刘向编 著《战国策》而得名。
传统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 先秦 Nhomakorabea子 百家争鸣 • 社会大变革,新社会阶层‚士‛出现。
他们在解决和回答现实问题时提出不 同主张和要求,各自著书立说,相互 争辩不休,这就是百家争鸣。 • 主要有儒、道、法、兵、纵横等。 • 儒:周代掌握诗书礼乐射御等知识技 艺,担任教育、礼仪等职务的人。
百家经典与管理智慧
• 治理组织环境,营造务实氛围。不给
花言巧语之人可乘之机,不使实干之 人寒心。 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国 大民众,不淫于言;则民朴壹。民朴 壹,则官爵不可巧而取也。不可巧取, 则奸不生;奸不生,则主不惑。 明君修政作壹,去无用,止浮学事淫 之民。
百家经典与管理智慧
• 用制度,不用个人感情;用程序化,
也不要出现‚直升式‛。一切用事实 和成绩说话。 无以外权爵任与官,则民不贵学问, 又不贱农。民不贱农,则勉农而不偷。 禄厚而税多,食口众者,败农者也。 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 所以兴者,农战也。
百家经典与管理智慧
• 管理的关键,在于使大家万众一心,
目标一致。 善为国者,其教民也,皆作壹而得官 爵,是故不作壹,不官无爵。国去言, 则民朴;民朴,则不淫。民见上利之 从壹空出也,则作壹;作壹,则民不 偷营;民不偷营,做多力;多力,则 国强。 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
百家经典与管理智慧
• 令行禁止,说到做到。有令不行,有禁
不止,倡导的东西人们不追求,禁绝的 事情人们不害怕,这是制度没有权威, 也是混乱的标志。过而当罚、必罚、能 罚;功而当赏、必赏、能赏。 刑戮者,所以止奸也;而官爵者,所以 劝功也。今国立爵而民羞之,设刑而民 乐之,此盖法术之患也。故君子操权一 正以立术,立官贵爵以称之,论荣举功 以任之,则是上下之称平。
百家经典与管理智慧
• 竞争是实力的较量,不要打肿脸充胖
子,不要寄希望以吓唬来战胜对手。 有平台而不善利用,等于没有平台; 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而不会合理支配, 等于没有人力资源。 今世主有地方数千里,食不足以待 役实仓,而兵为邻敌,臣故为世主患 之。夫地大而不垦者,与无地同,民 众而不用者,与无民同。
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 子张问仁于孔子。子曰:能行五者于 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 惠则足以使人。
忠孝乃仁人之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