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1 时空逻辑类一、时代·区域图示型1.(2018·北京顺义模考)从下图可见,在西周分封制下( )A.姬姓是分封制下受封的主体B.异姓诸侯完全被同姓所包围C.燕国与周天子关系最为疏远D.镐京也被分封给了异姓诸侯答案 A解析图中所示是西周分封制,从中可以看出同姓诸侯国远远多于异姓诸侯国,而西周的国姓是姬姓,故A项正确。
2.读下面《秦朝疆域图》,解读秦朝的历史贡献( )A.开启了中央集权的时代B.形成了南北漕运体系C.奠定了近代疆域的基础D.开辟了中西陆路交通答案 A解析根据地图,结合所学,秦代以咸阳为中心,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制度,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隋统一后形成沟通南北的新通道,为后世大运河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故B项错误;清代奠定了近代疆域基础,故C项错误;地图仅涉及秦的疆域范围,故D项错误。
3.下图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这场战争( )A.粉碎了近代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B.取得了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C.沉重打击了当时北洋军阀的统治D.使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转危为安答案 C解析粉碎了近代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是义和团运动,其作战地区主要集中在京津地区,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取得了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其主要活动路线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沉重打击了当时北洋军阀的统治是国民大革命中北伐战争的影响,该战争从广州发展到长江流域,故C项正确;使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转危为安的是遵义会议,故D项错误。
4.下图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的一幅战争示意图,据图中信息判断在这次战争的进程中( )A.歼灭了所有的反动军阀B.国共两党达成亲密合作C.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D.出现了革命的高潮阶段答案 D解析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出现了革命的高潮阶段,故D项正确。
5.《欧洲文艺复兴史》中写道:“《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声中的一声……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文中的“他”划燃火柴的地点位于下图中的( )答案 A解析《九十五条论纲》是德意志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主张,故“他”划燃火柴的地点是德国,A是德国,故A项正确。
6.(2018·雅礼中学第四次月考)下图为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形成这一态势的根本原因是( )A.英国拥有强大的海军B.世界市场的形成C.新型交通工具轮船的发明和创制D.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答案 D解析图片反映的是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因此确立了它在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故D项正确。
7.观察下图信息,能准确体现箭头内涵所示的主题是( )A.新航路的开辟B.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C.启蒙思想的传播D.拿破仑发动的对外战争答案 C解析材料中的《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都体现了启蒙运动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思想,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故C项正确。
8.(2018·安康高三第一学期期中,24)16世纪葡萄牙垄断了到东方的跨洋运输,17世纪荷兰取代葡萄牙掌握了东方贸易,而且欧洲与亚洲贸易的商品种类增多。
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B.地理大发现带来商业革命C.荷兰后来成为海上马车夫D.东西方都奉行开放的政策答案 B解析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流通商品种类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与材料“欧洲与亚洲贸易的商品种类增多”相符,故B项正确。
二、阶段·方位术语型9.(2018·银川一中一模)“梁初,惟京师及三吴、荆、江、湘、梁、益用钱。
其余州郡,则杂以谷帛交易。
交、广地区由于对外贸易,则全以金银为货”。
东晋南朝金属货币与实物货币并行,而且实物货币占主要地位。
实物货币占主体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B.政府控制金银流通C.商品经济发展缓慢D.政局动荡货币不一答案 D解析材料中“用钱。
其余州郡,则杂以谷帛交易”“则全以金银为货”“金属货币与实物货币并行”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争纷争,阻碍经济发展,导致货币的不统一。
D正确;A是南宋时期;政府控制金银流通在战争年代难以实现,B错误;材料说明商品经济发展较快,C错误。
10.(2018·河北省武邑中学调研)隋唐时期,皇帝常常要携宫廷到洛阳“就食”。
682年关中地区饥荒,唐高宗让太子留守长安,自己率宫廷到洛阳“就食”,因为情况紧急,出行仓促,随从人员竟有半途饿死者。
这种现象( )A.导致唐朝开始由盛转衰B.反映出土地兼并的严重C.推动政治中心逐渐东移D.推动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答案 C解析材料中“皇帝常常要携宫廷到洛阳‘就食’”,是因为关中地区农业生产遭到破坏,洛阳地区农业发展较为稳定。
这种现象将会导致统治者将都城迁到洛阳,即推动政治中心逐渐东移,故答案为C项。
11.(2018·鞍山市四模)宋代李处权作诗说:“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
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下上无时了。
四山开辟中沃壤,万顷秧齐绿云绕。
”该诗歌讴歌的器具( ) A.标志着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推动了经济重心的转移C.能够喷珠溅玉,浇灌农田,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D.依托水力,鼓风冶铁,促进了铁农具的生产和推广答案 C解析依据材料中“江南水轮”和“一轮十筒”等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器具是筒车。
材料反映了唐朝以来筒车因节省人力、便于灌溉而受到广泛肯定,C正确。
12.丰子恺在《谈抗战歌曲》一文中说:“连荒山中的三家村里,也有‘起来,起来’,‘前进,前进’的声音出自村夫牧童之口。
都会是自不必说,长沙的湖南婆婆,汉口的湖北车夫,都能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上述现象反映出( )A.中国各个阶层利益走向趋同B.中共敌后抗战策略实施有效C.举国一致抗战局面逐渐形成D.政府全面抗战路线得以贯彻答案 C解析材料表明乡村、城市男女老少都能唱抗战歌曲,说明举国一致抗战局面逐渐形成,C 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各阶层,排除A;长沙、汉口不属于敌后根据地,排除B;国民党推行片面抗战路线,排除D。
13.把敌人这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了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南可进退长江,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西可直出汉水、大巴山,叩击川东门户。
这样的战略态势( )A.揭开了渡江战役的序幕B.出现在淮海战役结束后C.得益于进军大别山的行动D.表明国共决战的时机成熟答案 C解析由材料“南可进退长江,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西可直出汉水、大巴山,叩击川东门户”,可知这符合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价值,故选C。
14.(2018·黄石模拟)20世纪初,广东中部地区在织绣厂工作的女工很多,其中上千名女孩组成了一个专门反对包办婚姻的协会,主张和丈夫过新式的生活,有回娘家看望母亲的合法权利。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传统的家庭格局逐渐改变B.女性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C.工业文明推动了观念进步D.女性成为社会生产的主力答案 C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家庭格局的改变,故A错误;材料只是反映了妇女有了新的主张,但这并不能说明其社会地位大大提高,故B错误;材料说明很多妇女走出家门到织绣厂工作后,有了新的主张,故C正确;D说法材料未体现,故排除。
15.(2018·淮南模拟)在改革开放初期,广东有一个说法:遇到绿灯往前走,看到黄灯赶紧走,碰上红灯绕着走。
但1992年他们说:北京送来了更通畅的绿灯。
这说明( )A.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B.经济体制之争备受关注C.思想解放加速了改革开放D.简政放权取得初步成效答案 C解析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故A项错误;材料说的是思想解放推动改革开放,并非经济体制之争,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1992年”,可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简政放权,故D项错误。
16.(2018·郑州质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法国、德国组建经济联盟,展开联邦式合作;英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采取的是同盟式合作;东欧则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这反映了( )A.欧洲出现一体化趋势B.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立C.全欧洲的联合与团结D.欧洲各国纷纷陷入经济困境答案 A解析题干信息“联邦式合作”“同盟式合作”“互助委员会”等反映了经济区域集团化下欧洲出现的一体化趋势,故A项正确。
17.(2018·衡水金卷模考)1961年,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双方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导致第三次“柏林危机”出现。
事件最终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结束。
这体现了( )A.柏林从此被分裂为东西两部分B.美苏冷战期间对抗与妥协并存C.美苏冷战对峙期间的紧张状况D.美国对西欧控制能力开始下降答案 B解析材料表明,第三次“柏林危机”以双方激烈对峙开始,以苏联修筑柏林墙而避免战争结束,体现出美苏冷战期间对抗与妥协并存的特征,故B项正确。
18.(2018·鞍山市四模)年轻时的戴高乐(1890~1970)在其《职业军队》中指出对于经济特别是军工最重要的地区是鲁尔、洛林和阿尔萨斯地区,这些地区不光是钢铁、煤矿和军工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这些地区是法国对德国开放的大门。
他的这一思想( )A.奠定了欧洲统一的政治基础B.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形成C.促进了欧洲联盟的发展D.蕴含了建立共同体的思想答案 D解析材料只涉及经济方面的信息,排除A;由“年轻时的戴高乐”,可知与欧共体的形成的时间不符,排除B、C;由“鲁尔、洛林和阿尔萨斯地区,这些地区不光是钢铁、煤矿和军工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这些地区是法国对德国开放的大门”可见蕴含了建立共同体的思想,故选D。